|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5|回复: 3

推荐一本书《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20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莲灯微光里的梦》——还原真实的林徽因

( t( c; G: }' e

www.jyb.cn 2008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 d# n/ d$ c0 |
: V" y' ?( X3 y* U3 b$ T/ u+ W4 r9 C6 s/ u# Z: V; Q1 h4 P0 d* C# A: @: f/ W3 v/ Y) K
( E; ^7 q, t( _5 w& x/ l

4 F2 H2 v* u8 z' }- n8 M5 { $ Q3 p) e/ }, f F. Y9 i6 n * L4 v. p9 t( ~+ |/ h, r( W. t3 H

3 P! H0 ~& j& p. H$ w( z m

 

/ [, P: \/ G9 i' G' d+ @

陈学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 M$ F5 _1 E' D; X9 n

 

4 W' e9 q" t3 ]

  陈学勇的新书《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不仅真实展现了林徽因的才气、美质与傲岸,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才高命薄的悲凉。

/ u7 v/ a( v" }4 S$ ?: @

 

( f" Z8 M$ i4 n( l

  《莲灯微光里的梦》是林徽因研究专家陈学勇多年研究的成果。该书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以人物、地点、事件为切入角度的方式,为人们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徽因传记诸多史实上的错误和小说演绎之类的谬误,而且还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文史资料。此外,该书还有插图百余幅,其中不少照片是首次面世。书中还首次附有完整的林徽因年表和林氏世系谱表。

0 P7 i" N9 c& W2 \* Y2 [% s

 

% g# c3 s/ n6 G' `( S: B; w

  林徽因和冰心、凌叔华、韩湘眉曾被并称为当时文学界“四大美人”。她的美丽和才华的确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和“新月派”关系密切,她的诗作置于新月派的集子里,她还创作了很有分量的小说和戏剧。她的存在,早已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她和丈夫梁思成一起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她不经意间写就的文艺见解让沈从文和萧乾折服。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女性,其人生追求,朴素而丰富,淡泊而深沉,灵逸而厚实,表现出一个知识女性和平凡母亲的优秀品质。  

7 i9 O# ~+ G2 p1 l2 N& k* @, ?% _

 

" {9 v" r9 m' S9 J

  著名女作家张洁说:“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得徐志摩。”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之间彼此的敬重和理解,这样一种肝胆相照的美好情谊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唱,是真正的君子风范,这一切故事的背后都写着两个字:人格。与梁思成论婚嫁时,林徽因首先要求的是梁思成必须去学建筑。后来梁思成回忆第一次去见林徽因时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

6 K7 k4 q: ^2 |; ~

 

- K4 n( g+ b6 I! u2 B6 o

  徽因告诉我,那是融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科学。”与徐志摩结识时,林徽因16岁。徐志摩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师长的反对,毅然离婚要追求林徽因。但林徽因最终选择了宽厚忠信的梁思成。难得的是,林徽因和徐志摩后来一直保持着高尚而纯洁的友谊。1931年徐志摩飞机遇难,梁思成赴济南处理徐志摩后事时带回一片失事飞机的残骸,林徽因用一方白绫包好这片残骸并放在家中,一直到她去世。哲学家金岳霖也一生挚爱着林徽因,且终身未娶。林徽因去世后多年的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开席前他说:

9 O+ p, }& J2 Y7 k2 C3 \

 

( o" c* V7 g! N6 ?

  “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时举座感叹唏嘘。1955年,林徽因去世,金岳霖题写的挽联曰: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所以,有人说林徽因是个情种,她的影响重塑了3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0 t- _" }. T, q5 C' V0 T8 U

 

; ~+ J- r3 j+ b, ]+ Y

  林徽因的人生也是悲凉的,她的才高命薄,她的迷惘,不足以与普通女伴说。了解她、与她相契的同性只有美国人费慰梅。尽管受过中西方双重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她骨子里仍是传统的,有一种新旧时代过渡期所特有的精神状态。万人仰慕的背后,主角欲说还休。那时,她便把灵魂寄以诗篇,抑制不住地发出真切的叹息与渴望。

; h3 Q& y y# S/ I$ O8 \8 i

 

2 Z6 s3 i5 Y5 p6 a2 S# P' m& `- Q

  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幅多彩的画,但却不可以随意为之增色添彩,它本来就有它的底色。如果读她的诗,会以为遇到了一位缠绵悱恻、感情丰沛、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读她的建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遇到的是和梁思成站立在一起的大师。看过很多谈及她的书,煞有介事、虚张声势地描绘她的爱情、她的生活,不禁为林徽因感到不平。

4 s3 _9 I) M- D" r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节选一段

! I! R' N' a; f) N' H) I$ _

 

1 a3 N, Q; J+ X6 J3 b# j; G

保卫古城“战役”的幕后英雄

. k, V- v! |3 A" V$ U" N5 Y+ B, {

   1946年7月,林徽因回到北平,故园一片劫后余生的荒凉景象。前一年梁思成向清华校长梅贻琦建议增设建筑学院,梅贻琦顺势请梁思成担当起创建校园学院的重任。但梁思成未及正式上任清华,就接受美国邀请,作为中国政府派员,参加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漂洋过海去了。
  梁思成身在万里之外,建筑系主任暂时由土木系教授吴柳生代理。吴柳生仅仅协助工作,凡事都要问林徽因。林徽因并非清华的正式教师(她一直是清华的客座教授,从未列入正式教师编制),而创建建筑系的重任实际是落在她肩上。创办伊始的建筑系,只有吴良镛和林徽因两名教师。大小事务,从聘用教员、添置设备,到组织教学,林徽因无一不参与其中,运筹定夺。林徽因成了清华建筑系的内当家。十五名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班会,林徽因觉得自己理应与学生见面,但她病得实在不能起床,就叫上中学的儿子从诫做代表。于是梁从诫在家里的乳名“小弟”,变成全班学生叫的“梁小弟”。
  梁思成回国以后离不开林徽因协助,她仍是系里的主心骨。一度系务会议是在梁家客厅召开的,大家的谈话,病在隔壁床上的林徽因听得一清二楚。她时常喊梁思成进卧室,建议这个那个,梁思成再转化成自己的想法建议给大家。对此,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了。熟悉的人说,林徽因有十分力气使出了十三分。她的病体是难以承受这般劳累的,金岳霖无奈地抱凶:“问题在于而且始终在于,她缺乏忍受寂寞的能力,她倒用不到被取悦,但必须老是忙着。” 林徽因信奉自己的生活原则,是“少一事不如多一事”,与常人恰恰相反。
  同事和学生都视梁、林为一体。那时建筑系考核严格,第一届学生入学十五人,1950年毕业时只剩了七名。拍毕业纪念照时恰逢梁思成外出,七名毕业生就围着林徽因合影了一张,与和梁思成合影同样的满足。这七位弟子现今个个以骄人的业绩屹立于建筑学界,2000年庆贺毕业五十财年时,他们一个不少地返回母校聚会,各人按那张毕业照片的位置站定又照了一张。林徽因已经作古,她的中间位置特请梁再冰替补。大家想,他们簇拥的还是敬仰的林老师!

发表于 2009-2-20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会买的。谢谢介绍。
发表于 2009-2-20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尊敬的人,让人想看的书。谢谢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4 15:23 , Processed in 1.13296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