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门,时间是: 09:00 . # G, n7 L7 W$ l" ?
须弥福寿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后建设的一座,是在藏汉建筑艺术融合有了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建设的,因此汉族传统建筑手法与藏式建筑手法的融合又有进一步发展。
5 _4 [5 R G. v" Q H首先,它是藏式建筑更多地融进了汉式手法,如门殿、碑亭、牌坊、宝塔都是汉族传统形式。
2 `3 k3 M, ^3 ^ {3 x- x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3 N! A9 H. m/ n! k+ | J
( {+ D4 M9 O& {) M/ y山门内左右各立幢杆一对。
$ a# V" u9 I# y+ O/ x3 w; w进入山门以后,迎面有高大的碑亭。 7 N8 a5 `3 ]+ f+ z
碑亭三开间方形,重檐黄琉璃歇山顶。 5 J. x# p2 d; K' a
碑亭下有须弥座台基 四面开拱门,四出踏步。 ' {9 l0 R( r$ ^8 K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 G; ]: X: Q1 v5 B
前檐题额“智光普照”: / |. Z: m0 }3 Z, |2 P G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8 O" ^) Y3 V _- B5 x走进碑亭看看。
" l$ ^7 c3 }$ Y1 \5 P
# G4 q) j ] g& M6 Z! `" s , W5 {' k8 d: I5 H' N& P
碑亭内立内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碑。 ; ]; {( O6 X9 e% R, X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j8 L! Q7 @ | ?* i3 L & X! s' p/ i. N0 [! x* s2 i
碑文用四体文字镌刻,全高八米馀。 $ ^, i1 z6 | ?% @
碑帽.碑身为一块整石所造,周围和两侧都刻有云龙纹样。
; I4 N& x x, V. U% S1 q- B&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1 C; L& j+ A( ^/ h3 m 碑座为一巨石雕成龟趺,下部基石刻有波涛纹样,四角还有鱼、虾、蟹、龟等动物装饰。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U; N z6 ]# C! `
- U+ J- `0 P) h/ J8 S9 y; q6 A2 U: q俗话说:摸摸贔屃头,,啥事都不愁!!! 0 e6 h( s4 ]; z v; c
驮载巨碑的动物是龙首龟身,属龙种,名叫贔屃。 0 `- b* ?% N" }3 y
传说龙生了九个儿子,它们各有爱好和习性,而贔屃的特点和爱好是喜文采,并有负重能力,所以,让它驮碑。 $ a4 E$ \( l5 u% z& H6 Z
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全部装饰中,此碑的形制和规格是最高的。 4 N% Y+ R4 r B% c G, ^
碑亭内向南望过去是山门: 9 [/ C9 j: O7 g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q$ g; Q3 A5 t, ]8 I7 _% U 9 o% S8 z: q( w, ?" E" H% V7 s4 u
碑亭东西围墙辟侧门,侧门置蹬道,上起庑殿,左右对称。 ( G6 c1 e+ s$ E2 n4 Q- t+ s
两座侧门中心的连线在碑亭正中处。
" ]( J$ T; [. [9 v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9 ^' S5 Q! E3 w$ @. g' g! n Y
. J( u0 B) Y0 ~
山门分居中的大山门和院内与碑亭相对的东、西山门。
n3 H& I$ R8 m! t在庙围墙的东西两面,正对碑亭中线的位置,开有东、西两座山门。
, d8 H, c% P3 t: V% I东、西两座山门之外,各建有制碑一通,如避暑山庄丽正门前下马碑的式样。 + D6 f- P' U3 o+ C# y9 {
石碑上刻有章嘉国师所做的规定:“凡蒙古扎萨克等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准其登红台礼拜,其余有官职者只许在琉璃牌坊瞻仰,余概不准入庙门。”
. L, }( H1 q" z. R/ |# [! _. I/ g东、西两座山门置蹬道,上起庑殿,左右对称。 / M2 w0 ?3 T% ], U8 m* w9 o* m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A# a. q/ A; U* w, I
- Z! a" y0 }: O6 } @
东山门额上为“梵香遍满”,意为香气布满寺庙。
. p6 C! k3 o; q! v! d" k内供黑色财宝天王(现已不存)。
5 p* X j) l0 h2 A" w) I" k& C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5 b1 }" T' E3 ] x1 Q0 n 东门外原是外八庙最高的行政管理机构“喇嘛印务处”,现为外八庙管理处。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k+ v/ w6 R6 Q, b" d+ } V* D
西山门额上为“法界圆成”。 1 o/ w# T. @* J4 s( L9 p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2 f& r$ X9 C
碑亭以北,登石阶,到月台,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式琉璃牌坊。1 @) ]2 j1 e w$ S9 h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七)
$ x8 O/ i& t0 n9 ?$ D4 e牌楼前两侧置石象一对,高2.45米,雕刻精美。
8 L# r E9 T5 W; u 5 q+ H. V$ K/ [' J" G( S9 o

 t* L6 E x* x% s9 B$ X7 c
封建时代,在皇宫里大象象征和平景象,寓意“万象更新”。
! a0 J/ ?! U- F- @! S$ r而在佛像后的背光和菩萨的坐骑,置象以护神,寓意佛法无边,神圣不可侵犯。
# w* P# K5 L& v" D! k此处的石象象征大乘教有大力,能普渡众生。
- p( u9 U$ [8 P" B) g: F 琉璃牌坊上面有云龙等图案组成的饰件,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 F D/ s, x7 K( O
牌坊翼角翘起,斗拱层叠。 " t. f) a( g2 i! I( j, S
拱门门额用九块青石构成,门额正面雕刻卷草图案,底座刻莲花瓣纹饰。
, ]6 M' ]' ?% y: \7 Z1 F" R四柱是黄绿琉璃相间的云纹和绿柏图案。
7 Q% D' f2 n0 n7 `6 M: b* Z三门之上有绿琉璃额枋,额枋两侧为莲花,中间为“一统江山”图案. 3 a& C$ o- w( n. T/ L9 D
“四楼”中间穿插三座体积略大的“楼”。
" x: V+ o: e* u; Q9 h * |, ]- ]! E8 J& k6 w/ N+ {
正楼正面中间嵌白玉石匾额,上有乾隆御书“总持佛境”,意思是佛居住胜境,统领天下万法。
8 Z; G# d" ~ f& [3 T- q+ J. q
% P* |( x) ~5 q! V% U
石匾四边嵌有黄琉璃龙戏珠图案。
' V/ C) z" Z( \+ [( w , q' j$ @8 R( _) `, u: |
G0 ], f& ?8 }1 P2 U
两侧“二楼”中嵌黄色琉璃二龙戏珠大花板。
- l: c4 k8 \5 ?. }% k整座牌坊用黄绿琉璃和青砖构成,体现出皇家气派和封建的社会等级观念。 # A) I0 E7 U, I! j
当年能够进入牌坊的人必备“蒙古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的官职,其余的人只能在牌坊前叩拜。 5 o3 ^! f# h- \6 f# i
现在的时间是: 10:00. 9 m& r( Y+ F% Z
我从中间券门进入牌坊,到琉璃牌坊的背面看看:
( k% y4 F" x6 l; U6 x7 l + J; s9 M/ l% s/ g. \) c
背面中间的正楼无匾额,嵌黄色琉璃正龙盘坐大花板:

6 y6 g8 _/ H9 G 背面两侧“二楼”中嵌黄色琉璃二龙戏珠大花板: 5 B' O4 D! p! }1 d$ ]
 # [0 \- z: J! P6 s1 I6 u
/ e0 _3 O5 A" ]9 Q- `6 m5 V/ g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兴建目地相同,在北京的香山,建有宗镜大昭之庙。 ! t: w5 ^; N# l
宗镜大昭之庙前(东面)也建有规制相似的琉璃牌坊: $ h, R9 R$ h$ M$ @

; I2 e$ x5 k# O7 `! G% v9 r+ }3 c Y T4 i[转贴]:
$ L9 n4 R6 }5 l! G香山昭庙清乾隆为六世班禅所建的夏季驻锡处(冬季住西黄寺)。
( `1 a( X: {' p1 c) P座落在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及琉璃塔下方,地处半山,坐西向东;原为清室皇家之鹿园。
' |5 K$ [: y' ^ `% O6 e- p9 I此庙之兴建目的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相同,皆为嘉勉班禅远道前来祝寿之故。
3 {/ x/ [8 L- l0 P( w! _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 % U/ e( `& j3 b* V/ L' _& a- `
就整体建筑风格而论,此庙以藏族碉房式为主,以汉式为辅。
) |' p) \$ O( J8 y! E: g' I: K主体呈方形碉式,白色条石为基,红色墙身,高厚坚固。
5 C0 e# I& j7 L" J墙体上方四周,间隔设有藏式梯形壁窗,其上部饰以汉式单斜面遮檐。西藏建筑色彩浓厚,令人如置身西藏山寺之中。 ( i" k7 d0 K1 |5 P6 }* V. S
庙中尚有琉璃牌坊和石碑各一,是昭庙重要组成部分。 4 J. x* k: ]. h3 s5 \
在庙前的石台上,牌坊由黄绿两色琉璃砖装饰,飞檐式琉璃瓦顶,庄严华美。 ' a- k1 @+ Q7 H; x) w" ^: b
牌坊上部正中、两面有题额,均为汉藏满蒙四体文,东额为‘法源演庆’,西额曰‘慧照腾辉’。 . R/ }; m- y2 P0 \9 d7 M
石碑在昭庙内院,碑文为昭庙六韵,即三首五言诗,诗中夹注,均为乾隆御笔,亦系汉藏满蒙四体碑文。内述建庙缘起,以及乾隆皇帝在此会见班禅的情形。 0 j: a! e1 Q( {0 z
闲篇扯完,回到正题。 4 |; \# @2 z. G* ]- K u# K
琉璃牌坊以北就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大红台。
) u" w8 M+ I$ }: s5 k从正面看去,牌坊有如大红台的大门,华丽的牌坊更衬托出大红台的雄伟。
1 f) R* y& w* T4 O6 I从建筑形制上看,须弥福寿之庙的前部自石桥、山门、碑亭至琉璃牌坊为汉族建筑形制。
/ h, \0 [, e/ G; V3 H$ w0 L. ] 我走到大红台西侧的吉祥法喜殿南侧,找一块山石坐下来,休息一下。
}! f' \9 m" S& ~! ~吸上两支香烟,准备进入大红台。
5 `0 t5 t) @8 G# O( a6 a- Y2 ]& C 7 W X& v, P9 J2 z
8 ?" Y/ K/ C6 U" n3 ?琉璃牌坊以北是该庙主体建筑大红台。 7 X9 K. j5 s+ I* Y" n
大红台由三层群楼围绕着“妙高庄严殿”组成。
' w0 b& L9 |5 h, Z5 ]大红台平面成回字形,是藏式的“都纲殿楼”的一种发展形式。
( J( d( e7 b3 Q9 F4 F; V- [ 大红台与东红台、吉祥法喜殿相毗连。
: w0 X$ R6 G& B5 h! _- r$ ^


- ~1 A* j' V3 X0 w东红台向前比大红台凸出半间,吉祥法喜殿则退后。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均衡感。 6 p* h- u; Y) S' Y# h
大红台实际是紫色,象征吉祥、高贵、权力。 8 W* Y+ |& m. I0 \: n
大红台外墙下部装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抹朱红灰面,三层。 * Y6 I1 ^. `/ B# W2 O' J
大红台正面开三层窗,琉璃墙门的上层开2个窗,两侧为3层,各开12个窗,南面共开38个窗。 , z8 n( L2 L# V0 Y
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墙壁上镶嵌着典型西藏风格的梯形窗。
% D* n* R V: S; t1 p8 l1 g须弥福寿之庙的大红台,却采用了琉璃垂花隔扇窗。
6 ?9 _+ ~2 W; o/ i. v窗子为狭长形,有窗扉两扇,窗头上浮嵌琉璃垂花门头。 % c1 }9 i/ T* t o) Z- V0 H
这种窗式是汉族建筑形制,汉藏两种手法有机地设计在一个整体之上,汉藏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杰作。
7 A% [9 n' ~1 k7 E1 h5 D) _! A$ }5 N窗子称为“盲窗”,有真有假,真的用来通风采光,假的用作装饰。 1 d6 X8 O: ^( p' M# F0 P
大红台南面的中央入口处为琉璃墙门。由东西踏道上达。
" z; S9 Z8 i6 D! J) y# ~5 w站在中央入口处的琉璃墙门外南望:
: P, j8 E; A" `% Z8 q

# i' G* }" N* T- ~. ]$ Z' y
现在的时间是: 10:30. * u7 G1 X, l& I% e
我走进南楼中间的大红台的门殿。 - }7 w3 G3 ?* l8 y) r
+ z7 v5 d5 V+ _ O# k
+ U& n9 u+ C7 q9 V. e
, m& Z; @) o% }
4 f) g$ X, p' M+ o! }; N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