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之廓然大公后称双鹤斋现已知资料中最早出现在《圆明园四十景图》中。
E3 v- N# b7 [7 c, k7 L, h9 t 9 ?- m" z) G% t* r3 }
& d4 J9 m3 W; C& }* w( d W
圆明园廓然大公照片再分析
6 Z. t8 a6 T7 z* G% G + V: V7 s, H1 {3 S: e/ c) G2 M
据《故宫博物院院刊》载《圆明园新证——乾隆朝圆明园全图的发现与研究》(端木泓) U. b" {- Y4 R8 T S
一文所披露的故宫博物院馆藏1704号圆明园地盘图显示:廓然大公景区已经与照片上的样貌
( t5 ^$ w, G1 q2 j& H9 d7 g极为相似,其年代为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原廓然大公(四十景图)基础上添建或改建。 该1704号地盘图绘制时间截止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以后出
: V* |/ T7 |9 H1 K0 @现的改动均以粘贴纸条方式修改之,最后涉及改建项目为道光十一年(1831年)慎德堂。 ; I/ D0 X) m5 U [$ q
, m8 h- e6 x* j" r' ?5 d# E0 L
圆明园廓然大公照片再分析
! t" d a7 K* X8 _& f5 Y% _
圆明园廓然大公照片再分析
圆明园廓然大公照片再分析
圆明园廓然大公照片再分析
圆明园廓然大公照片再分析
& b& | Z3 I3 R4 j( g' W 该1704号地盘图上,对比照片,仅仅没有西北角上的7号建筑即影山楼,其余俱在;另外,
$ Z; v) P$ X7 \& G北边8号建筑即秒远轩1704号地盘图上标示为两间前后廊,照片上看似乎大于两间,可能有所 4 Q& h" T- k6 T K: M6 G
改动,烫样上显示8号建筑秒远轩为三间歇山顶。该两项添改建1704号地盘图没有显示,该图 : V `8 W8 r, P% g2 i" i
亦没有显示乾隆五十五年的任何改建项目。 是否可以认定此处景区西北角的改建是在同治大修时期,若此,则此处的添建当在同治十 X# B8 a9 U7 x( |2 z! |
三年之后。 ) r% s$ q+ U, w0 `
. L) r4 t& U5 L% |6 h" i
大致结论: 1、四十景中廓然大公状态从风格看为雍正皇帝所建。 2、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九年开凿了自南向北穿越景区的河道,添建了3号临河画、5号澹存斋、
3 J: [0 E$ b, v9 s 8号秒远轩。1号廓然大公到5号澹存斋的连廊和一孔小桥以及东部的连廊均在此时建成。 ) F( G( ]' E/ {
3、同治重修时,添建了7号影山楼,扩建了8号秒远轩。
% L( T4 }0 \ K7 a& n'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