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出现极为有规律,人们把它用到历史研究上。 从网上查,有人对具体研究结论有疑问,但这种思路大家还是认同的。
+ e# a0 u0 ^( ?; h9 z: t8 S
, ~$ e6 |) |. p# H' G6 V' C
4 H! x% s. {7 @9 s7 f日全食天象是历史“定时器” $ x5 ~! T, Y# `- n
4 {$ t. {2 W) e+ c# U4 [
1 k2 ? G( d" i# v
% }! f3 ^2 I; t+ c
; f4 X6 n: q+ n' K中广网 2009-07-20 ! W) I( Y8 b9 M9 S
2 I! m7 l4 P) n+ v! h+ z
( D6 j8 M4 l& ~9 o
4 E8 @( P! i! T6 l; H+ R4 `: X
! G1 }7 E6 C6 R2 z
中广网北京7月20日消息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日食的发生不仅可预告未来,还能较精确地反推过去出现的时刻,是破解历史年代迷案的“定时器”。
' d) ]* S7 u4 O5 g3 }) a7 j
% _# [) I) U. z2 B3 x; B) ?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夏、商、周时期因历史久远,缺乏精确的文字记录,因此难以精确地断代,夏商周诸王的年代一直令人困惑。王思潮表示,日食天象就像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历史时钟,可以帮助确定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4 \, x; a; P' k) U' j" H
L7 s6 ?) }" n# I& o$ Y) R$ y 周懿王是周朝第七位帝王。他在位时,没什么政绩,《史记》只说,他一上台,周朝就开始衰落,还有人写诗讽刺他。幸运的是,古代曾出土一部书,叫《竹书纪年》,上面有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夏商周断代工程要确定懿王元年是公元前的哪一年,全在这十分简约的9个字中。
" T" N4 N `! G; ~: s
) Q' P: J2 I9 {: L7 B 王思潮说,“天再旦”意谓“天亮了两次”。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天亮两次”呢?就是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忽然发生了日全食!这时,天黑下来;几分钟后,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明。这就是“天亮两次”———“天再旦”。 8 N% X/ W; Z+ o( u) O& ]
& ^, H) ?. `3 }% Y6 U/ z2 \' L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天文学家刘次沅等就是利用古代文献《竹书纪年》的9个字的珍贵记录破解了周懿王元年对应的年代。据了解,刘次沅等利用1997年3月9日新疆北部塔城日出前后发生日食的机遇,组织了观测检验,看看是否会出现“天再旦”的情景,结果取得圆满成功,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7 Y& R- k A4 e$ R0 C6 d
6 F$ y+ G3 \1 c0 H8 K8 r6 X& \ 王思潮表示,由于天文学界已经掌握了日、月食发生的原理,可以推断何时会出现这一天文现象,因而,天文学家可反推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早晨日出前后,在我国陕西凤翔大郑宫观测到由于日全食引起的“天再旦”奇景,从而确定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这成为解读整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唯一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的成果。
9 |6 |7 H' @; \8 e6 f
. u; ?4 R8 m( i 王思潮说,根据日、月食发生的规律确定其发生的时间,然后再与历史文献记载相比照,从而确定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这是世界性科研方法的重大突破。当然,天文学研究的成果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相互印证。而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还有更多的办法来确定人类目前还无法断定的历史年代。
# C7 A( e- a4 _( \ q5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