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4|回复: 5

胡同废墟憋宝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4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 c$ m0 Z9 M6 q. l

 

& R, y) g7 b+ e' z) V

此故事根据真实事例改编

8 g! @7 o* I/ ?3 z% G9 j

 

) X# t, r9 Z5 O% L- M! G

 

0 S4 a7 n8 v1 x( J

0 z2 A0 E8 [' B6 A

夏天大毒太阳地儿里,小卡车从围挡里开出来,一车碎砖败瓦夹杂着朽木与破碎的芦席。开饭铺的马老板带着我们钻进围挡。“留神脚底下!”昨天夜里下了雨,地上留下不少积水坑。

C$ v& B3 ^! t* p" J: N


 

3 E9 [8 k( k; `. u

“哎!有吗?”离老远,马老板冲墙根下蹲着的几个安全帽喊。

5 f1 r4 c9 Z: v, R" l

“末啥子!”一个绿迷彩戴安全帽的矮胖子说着,却从身边的编织袋里摸出几块。猫老板速度过去。我们紧跟着。

$ n8 O* J. f+ N4 S# {

“咳!这个扔,这个也扔。扔。。。。。。这个还成,放一边儿。”马老板扒拉着编织袋里的东西。

5 t: `( c6 r( P- l

“昨天那个整的呢?给我看看呀。”一边低头划拉东西一边问胖子。

) ]; S" C( H% K& T& n

“被要去了撒!我们经理。”  马老板一边念三字诀,一边摸出颗烟给胖子。“就这点啊。”

E: ]& p3 {; o. u1 B& V

“今日机器坏了撒,过几天开大坑。”胖子接了烟叼在嘴里。

, x( N8 g# x+ I% W# A3 ^3 C' Q$ G5 H) z

 

- `. t) q0 o" p# ~$ F

# |# L7 s+ F: O6 r1 c) L0 C


 

- M4 O% C& Y" L0 x

" z8 T: ^7 G) ] M W8 w


 

" L: p) e* B7 k' @

我无意这些了,周围看看吧,除了个别钉子户,整片胡同里几乎所有房屋全部拆成了平地。小卡车正在来回运渣土。不远处出现了一个极深的坑。抽水机不停地抽出泥浆。坑太深,地下水都冒出来了。坑不远有几棵枣树,已经挂了半大的青果了。树根处被挖出个大泥坨,包着木板和草帘子,看来要移走。几个枝杈被锯下来丢在地上,枝杈上的枣树叶刚开始打蔫,看来也就是刚锯了不久。难得是尖枣啊。这种枣如今可不多了。于是我摘了一个大点的扔嘴里,虽不太甜,但清香味很重。跟我一起来的小梁腿伤了,这会子看马老板那可能没什么意思了,也挪了过来,我给他俩枣。

3 C, L- q2 U, N+ f8 [% v# O2 O; E6 L

 

: Q& A+ u2 _/ L8 }7 z

 

, t* ~, P% v0 O) X+ m" }2 C

“小梁,来看看这个!”马老板冲这边喊。

+ V6 J& _8 \/ L+ Q8 p5 ^

我们立即窜过去,小梁的腿似乎登时好了九成。

" i6 n. a: H; l$ }

从一个很年轻的民工手里递过一块玉。我也凑上去看:素无工,有四个牛鼻穿,其中一个带点铁锈。“这玉带带板吧。”我心里琢磨着。

. [; i6 @# _+ f9 P5 q0 o# {& C

“残了,就这么一块?这不成啊,不是好玉。”小梁哈哈着。“这是玉的,有人给过100元”民工也不傻,挺在行地念叨着。“就这么一块,还有没有啊。”小梁继续打哈哈。

% w+ g! Z6 Q# X! J+ @' T

“走吧走吧,该上人了。”马老板喊我们,玉最终还是没谈拢。

0 o( _: o2 [/ e" \4 R. m, H4 k; P

   “那玉够明早了,可惜残了,也没工,不值钱。”我们坐在猫老板的小馆儿里,小韩念叨着,喝着茶。

4 z( H) n3 b+ e# T, z' i# |3 T

    “这个是乾隆官窑。这个是康熙成化款,这个到元,还有钜子眼儿。”马老板展示着自己这几天的收获。窗外,又一车碎砖乱瓦轰然驶过。

: J! o% X$ q8 s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版主讲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

2 E4 S1 _% E' S" ?3 D1 A

另外,这个版上其他帖子全都被语言游戏类的帖子给淹没了,找着累。不如游戏类单开一版为好。

发表于 2009-8-4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盘子,这又是去哪了
发表于 2009-8-4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老盘子)胡同废墟憋宝记。憋宝要去铃铛阁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要读“铃铛稿”才是天津话)。

7 J7 o; S9 Q0 v- Y0 Z) k6 ~% D

 

1 M; z$ O6 r& @; |8 o: P7 Z$ ?

1,这是老天津卫、我奶奶说的话。

& u i8 a) d* m7 j4 b* Z" g

2,我奶奶祖上是“天津右卫指挥使”,正三品世袭,从永乐直到明亡。明代有天津卫、左卫、右卫。

/ k+ |" I# R9 U4 |

3,天津的鼓楼楹联是我奶奶家的人题写的。

: g1 b, A4 S# `, c" A

4,铃铛稿的宝贝,自从被“南蛮子”憋走以后,天津卫从此失去灵性。

9 c: a) w2 g; w7 k! u

5,炮台的炮筒子可以钻进一个人,但是被歹徒进去“遗矢”了,所以打洋船就不灵啦。

! M( s8 _8 H7 A5 p, c

6,这是家传的故事,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家里听来的,因此有点意思,并非有意炫耀什么啊。

7 k) J$ s" R# f6 |0 X

谨识。

5 `, G" [7 Y1 Y# P

(“识”,读若“志”)。

发表于 2009-8-5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那片蓝的我周末就做项链去
发表于 2009-8-4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说白了,盘爷说的那主憋着啥好玩意了吗?俺想起文革前,俺们学校在和平里老四区挖树坑,栽苗子杆,没想到铁锹碰上了本家亲戚——青石板,要说是青石板有点过,但是地地道道的青砖,四四方方,一米见方,这比那老城的城墙砖可厚实、平整,从哪个角度量都是等距,把坑挖大点,看得见这块平砖盖在一个四面都有青砖围砌成一个方形匣子,里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大家看着这个大方匣子就称奇,砖面与砖口磨的非常平整,搭接的严丝合缝,没有一点粘土灰浆子封口。后来在房管所的师傅帮忙下大家用扦子插了进去,撬开一看,是一具白底深蓝色釉边的陶瓷坛子,上面有一个瓷盖,整体非常光亮,一点瑕疵也没有,大家但是都在猜想这个瓷坛子装在此处,不知是干吗用的,后来老师把故宫博物院的人给叫来了,人家看了以后,笑笑说,这里没有金银财宝,不用看了,俺老师还跟人家套近乎问个明白,人家说,这是元朝人的习惯,死了火化后把遗骨放在坛子里,要不要给你们看看啊,大家一听是死人的东西,“哄”地一下子全吓跑了;后来听老师说,人家觉得那个坛子倒是个值钱的玩意,要拿回博物院去摆着,说是你们不挖坑种树,还碰不到这好玩意的,不过说回来,你们学校还不错,挖出的文物上交国家,值得表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 21:56 , Processed in 1.16243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