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88|回复: 60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含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15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年7月12日在位于长安街的莎玛会所,有幸同好友楣子一起参加了一个汉服展示外拍活动,这是我头一回正式拍摄汉服古装人像,拍了一大堆没几张象样儿的,发上来的这几张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老北京网的各位大虾多多提意见.

' E2 r w, z, |6 i8 V4 H

  

3 Q( B& e' `* w* W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 Z" J9 @, X5 x g$ L/ I" B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 @; y/ u( ], ~% i% |; U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 K" n% C2 ~3 E, m6 c

 

* M6 z: R% K+ }) c* `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 d* D8 Y( \( x6 t

 

# I8 M2 @3 r; d ]( }6 V( w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 y x- f2 ]0 U8 u( V, ]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1 u; G: ~: `- e8 @+ K0 F/ ~0 a

 

- b& @; R7 u8 j6 f, t3 I b$ x

中途居士架到让我很意外,合张影留个纪念吧.

! i' ?; }! a5 j; g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古典与现代--莎玛会所古装人像拍记

* N$ H1 J k( \6 S5 V

 

3 J1 ?0 B8 v1 n+ }9 R3 O

发片完毕!!!谢谢观赏!!!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蝶舞在2009-8-15 20:15:00的发言:
光阴真漂亮啊!最喜欢你站在珠帘前的那张,好美~~~
6 U- ^$ v! C! W' o: W

。。。。。。。。。。。。。。。

( S8 ?2 @, x+ P, y4 b% Q

光阴,是小牛的弟弟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发表于 2009-8-15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日子没看见居士了
发表于 2009-8-15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9-8-15 21:03:00的发言:
7 O; Q: {" q2 T, r

。。。。。。。。。。。。。。。

$ b" _' B/ x2 E2 j

光阴,是小牛的弟弟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0 \3 \7 A- p6 F

光阴是帅哥吗?不是这位美女?

发表于 2009-8-15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阴,很有派头啊,古典美女还没有看够,继续。
发表于 2009-8-15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阴真漂亮啊!最喜欢你站在珠帘前的那张,好美~~~
发表于 2009-8-15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逝去的光阴在2009-8-15 19:10:00的发言:
* e' T8 I( f& T$ b* A' Q6 h

    09年7月12日在位于长安街的莎玛会所,有幸同好友楣子一起参加了一个汉服展示外拍活动,这是我头一回正式拍摄汉服古装人像,拍了一大堆没几张象样儿的,发上来的这几张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老北京网的各位大虾多多提意见.

/ r, }& c" s; Q% `% S

  

# Q5 ? v- n s' x5 w! H-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hama-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s! T& e0 ^7 J/ K q

 

6 \, e' t6 ?9 o. `8 x Q

中途居士架到让我很意外,合张影留个纪念吧.

9 L# N; x% L9 c+ h; w 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ham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P8 `2 k8 ` n5 Q8 w; R: |( o

 

3 B) u0 N" W0 E- l/ `2 p

发片完毕!!!谢谢观赏!!!

' G7 r( o# Z! z; d: f) O- G

居士不是佛门弟子吗?难道也可以参与这种活动?

发表于 2009-8-15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蝶舞在2009-8-15 21:24:00的发言:
: E% W, r9 _4 K% T

光阴是帅哥吗?不是这位美女?

5 z) M! w* g% a* k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光阴是居士左边那位帅哥。

发表于 2009-8-15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记”净是这些,那胡同拆就拆吧。

发表于 2009-8-15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有一群人力主把汉服作为我们的民族服饰予以提倡、推广

* F0 o& V/ e9 O& I# ]9 T

说句我个人的看法吧

& w9 s7 {$ x7 o0 v$ y2 K

我个人是非常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的

[9 r, s6 o/ s0 B

但同时我坚决反对这所谓的“汉服”

& K) [& X$ g$ v

为此可以写出上万字的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服装发展史,但在这里是不可能的

' @! o y( A6 k7 U3 E5 ?* L

只能说几句最简单直观的

' c- W: G7 x! P8 O

 

# \. a% ~! _! H/ P0 v9 s7 X) |

原因有两个

) H: [7 z' {, x2 `. E

其一是简单的理由

0 \1 p8 ?) ~* f/ C7 ?% P

汉服是比较典型的汉代服饰

7 c$ |: ~) F: K: e4 h. N

今天的人直接穿上汉代的衣服,时间跨度太大了

) K2 {8 E; u0 g" W1 k! x) ~: g* [0 z

一下子跨越了唐、宋、明诸朝,直接回到了汉代,本身就是十分滑稽的做法

% c. z {! o# } B# {' W

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没有文化和不讲究文化的表现

) r) V* T3 D' r7 M! e& @1 Y5 `

服装的发展史是随着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起居行动逐渐发生演变的历史

! d. W& ?: T; G e

就像我们已经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低坐,改为垂足而做的高坐

: O: r9 p9 O1 s

硬改、硬来不是科学的做法

8 a3 J. H0 F- s: S: ?6 v6 K" h

 

# Y1 ^ F5 B9 k) r. L

着汉服就必须席地坐才与服装做派相符合,就不可能去垂足高坐

3 ?" o' V" Z. L6 _0 }

否则就非常滑稽

3 ]- I+ d& @( }$ L8 Q/ ~" \6 @, s% [

加上我们现代人的发型,简直就以一群神经病在表演

C% S1 [. F" p, P' ~

恶心至极

. i. ~ I1 I$ i5 A+ M

 

( v5 G7 ~8 O! x$ k% S& t

 

5 O f. B, G8 p

其二是完全没法办的一个理由

9 J+ J: C8 m- J2 E& N5 t+ f! }4 M) j" n

就是着装人的问题

?! \0 r1 B- H$ ]6 y! V) G. v/ n

由于新中国特有的发展历史

* r8 c! e& H5 ]' a& `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完全被割断了

$ O3 C D$ k# h1 ?- Z, R5 e

当代人的内在素质、精神面貌,已经完全不具备穿着“古装”的条件和要求

* A: W* {% C! c3 H

估计100年的时间都不见得可以得到恢复

8 v$ f( I) O+ c) R

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 L# S$ n, B4 m& t, {' o: U1 A

 

# A) F( |: G; ]/ c6 H$ ]. R& ]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怎么穿,你都不会觉得好看

. A o Y' b5 Z |0 l5 Z

你怎么拍,都拍不出好的效果的原因

4 y3 J) p: s& f1 ]% q

面目表现出的内在气质和服装严重不相符合,由于人的素质造就的行动做派与服装严重不相符合

, ^% {6 [# m1 F9 T* N0 C

更不要说头饰等一系列问题了(服装与发式的关系十分重要)

- }; I$ r: s) A+ c. D

 

1 c9 v' L( E& h- M7 U. b4 x8 T

造成的效果就是一出滑稽戏

8 a9 F% t0 `: g% v2 v- w; l

 

# a; S& b& ^2 n- W9 z5 l

服装是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

/ f! g) d7 C. g, I

就像我一直以为,谈论汉字的繁简问题,必须先懂得文字学和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才有发言权一样

$ K8 G, {" }$ p- w n0 \

谈论服装更需要了解中国的服装发展史

3 ~% K) T, z6 x

 

3 i. W; {: O/ p! _& F

日、韩的文化没有被割断过,他们自然保留了其民俗服饰,是历史的发展,是他们值得庆幸的

* Q9 e. w- g# Z

但我们苦难的民族没这么幸运

3 p; }; X l0 Q7 s9 H1 @3 M+ E

文化已经被割断和破坏了

) s4 x5 b% G+ i4 J5 x

 

! ? W2 |* ^( u8 ^6 D! a

今天就不能武断的继续做没有文化的事情了

0 e# C: z) @7 U7 _' e

先提高全民素质再说吧

1 Z1 I3 V3 h+ q1 H) ~! y/ V

 

0 C2 s( [$ e3 `7 l

否则就如同是一只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猴子一样

发表于 2009-8-16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中山装,待我减肥成功一定置一身中山装。

9 Q. Q. S, g/ I2 g- b3 d

 

发表于 2009-8-16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技术上来讲,没有大的纰漏,就是光线太不讲究了。
发表于 2009-8-16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8-15 23:17:00的发言:
3 t! |8 u. u- X z7 t' y! V! X3 z 5 A4 v. l' e' N, L

我知道有一群人力主把汉服作为我们的民族服饰予以提倡、推广

5 H R9 W9 j/ s$ h2 y+ C- B

说句我个人的看法吧

/ Z8 `" q6 A9 Z" C0 X

我个人是非常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的

8 m' A4 R8 _% V' }3 L; ^- R7 U$ o

但同时我坚决反对这所谓的“汉服”

4 G/ v, i7 o6 D' N9 }- ^3 @; \

为此可以写出上万字的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服装发展史,但在这里是不可能的

: B- p! R/ B* V2 w

只能说几句最简单直观的

/ V2 B* y4 }: p, E; K4 h/ E) v% I3 F

 

w) y( c8 M: a6 Q/ u1 d, {% M' ?9 Y

原因有两个

% q6 B) z7 _, |# Z$ T8 r# w! w$ n7 I. i

其一是简单的理由

% l8 R( V+ U+ q5 c0 o8 N- e

汉服是比较典型的汉代服饰

5 C- V# K6 E6 b; J8 A

今天的人直接穿上汉代的衣服,时间跨度太大了

6 ~3 f A! W6 l) S& ?

一下子跨越了唐、宋、明诸朝,直接回到了汉代,本身就是十分滑稽的做法

# m& z7 m* ~" S; C

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没有文化和不讲究文化的表现

% V, j: E! v1 b) [

服装的发展史是随着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起居行动逐渐发生演变的历史

3 U4 {" J9 b! I5 b! N# g8 _

就像我们已经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低坐,改为垂足而做的高坐

! x p/ r- S! }+ \2 y& ]1 t+ h

硬改、硬来不是科学的做法

3 ?) R5 G* ^- i/ ^/ i- a

 

( R5 B% ]) p/ }" t0 c

着汉服就必须席地坐才与服装做派相符合,就不可能去垂足高坐

% f: Y( m# X, X$ l+ K! m

否则就非常滑稽

, g" w0 I* {3 G6 `5 N% D

加上我们现代人的发型,简直就以一群神经病在表演

/ D7 w' e1 y7 w( w4 e! P' T3 n

恶心至极

5 i; e" x/ U, @# B. h

 

' t3 I+ c7 p. E$ A. F

 

* _4 F5 h+ Z5 v' C& z

其二是完全没法办的一个理由

7 @7 ?2 u7 }8 R

就是着装人的问题

9 R; C% W$ I: o/ O

由于新中国特有的发展历史

3 }% r2 ~# e7 B* q) b) R6 o. P7 g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完全被割断了

2 C% g; R% E5 G. a2 d4 B8 w3 S

当代人的内在素质、精神面貌,已经完全不具备穿着“古装”的条件和要求

. F+ I! P- }( n k$ Q' }

估计100年的时间都不见得可以得到恢复

. O: v$ M, v- s3 g/ r

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 z8 Y/ g! s1 b( g$ u4 D

 

" J% o/ y Y1 d3 s: p0 i& k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怎么穿,你都不会觉得好看

0 t2 Q8 j6 E) a6 q" A# l

你怎么拍,都拍不出好的效果的原因

% O" W# w- ]& \% |4 L0 [6 P

面目表现出的内在气质和服装严重不相符合,由于人的素质造就的行动做派与服装严重不相符合

' A9 }) p/ a9 `' {2 r

更不要说头饰等一系列问题了(服装与发式的关系十分重要)

1 V: N7 Z3 w" E @4 @# T3 G

 

3 B y8 U( Y: r" h. P1 {5 ? S

造成的效果就是一出滑稽戏

, b2 V @6 ]& P2 j# \

 

; i) \ [( Y3 z1 x* U' o

服装是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

8 [. A/ d- D. n6 j4 F

就像我一直以为,谈论汉字的繁简问题,必须先懂得文字学和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才有发言权一样

7 N% H7 v$ A- I, u+ E" F5 i( g

谈论服装更需要了解中国的服装发展史

, y0 o0 d% @ n( D( Y8 g

 

' @- |6 F5 P: @7 k1 G

日、韩的文化没有被割断过,他们自然保留了其民俗服饰,是历史的发展,是他们值得庆幸的

& L# X, f$ d8 [

但我们苦难的民族没这么幸运

$ x) p' m& h5 i6 {1 f

文化已经被割断和破坏了

$ I- w R# h3 u# N

 

5 E) D. Q6 w* {# y' X5 o8 i' {2 f

今天就不能武断的继续做没有文化的事情了

: i' Z% ?: b4 K/ i; X6 q7 h

先提高全民素质再说吧

- R" k1 X: o1 s$ B1 u J

 

, Y& ?( s3 }" r J0 B; i! W6 q% e0 J

否则就如同是一只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猴子一样

( R+ n* |" x I6 ?) K& p8 v) p- R+ q$ k" G 上两张图,看看真正的汉代人是什么样的。 . D0 f- n u1 M" \ n: z# X' |

发表于 2009-8-16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侍女俑

给野鹤的回复居然打错地方了,见谅。

发表于 2009-8-16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晚辈对野鹤先生言论不敢苟同,因为您所反对汉服复兴的两条论据并不成立,而且从您的话语中能看得出您并不了解所谓的“汉服”及其传承的历史。

8 L7 r4 |) V6 K6 p a

  首先,按现在通常的一种说法“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特指上溯炎黄下至宋明在华夏(汉代之后改称汉)族居住地区及其周边以华夏(汉)民族形成过程中通过自然演化和传承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性格特征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传统服饰体系。况且“汉服”一词古已有之并不是今人的发明,最早可见《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特指汉朝及其服装礼仪制度。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称大唐服饰为汉服,及至宋元时期中国周边一些异族统治者也明确用“汉服”指称汉人服饰,元代修《辽史》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词条。但历史上汉族人却很少用“汉服”指称自己所穿服饰,而称“华夏衣冠”或“衣冠制度”,因为历史上汉族人的传统服饰是使拥有一整套完备严格的衣冠制度的是经过历朝历代不断继承确定下来的。中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衣冠因而在中国不仅特指服饰更成了文明的代名词!

8 R5 ]8 U( H9 ~" T7 t& i0 h

  况且“汉服”是一个民族服饰体系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时期,之前我早已说过以朝代论汉服只能是无知的表现,诚如汉代流行过“曲裾”,魏晋南北朝流行过“杂裾”“两裆服”,隋唐流行过“襦裙”“幞头”“翻领胡服”,宋代流行过“褙子”,明代流行过“曳撒”“直裰”虽然形式上各有不同且各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观,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特征和形制始终具有华夏服饰的鲜明特点且一脉相承,无论是上衣下裳制,深衣制亦或是襦裙制始终没有脱离华夏衣冠的服饰体系,焉何能用某一朝代指称汉服?!

) ^8 ~0 r- j) B. k

   又如先生所言,服饰的发展是随着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起居的演变不断发展的,就像中国人由三代沿袭至隋唐时期的席地而坐变成宋之后的垂足高坐,中国人的服饰也是不断为适合不同时代的需求不断发展的,难道宋明时代中国人的服饰就不是传统的华夏服饰不是汉服吗?

% j9 v7 x# o0 I6 L0 j" F

  其二,汉服作为华夏(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从有据可考的殷商时代算起下至明代前后传承延绵3700年之久,作为当今中国以汉族为主的传统民族服饰当之不愧!虽历史上满清入关华夏陆沉,我们的传统民族服饰被迫在血泊中退出中国历史最终被旗服取而代之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服饰。满清服饰虽仍具有鲜明的东方服饰特征但与传统中国人的华夏服饰体系已不是同一个概念。而今“剃发易服”的暴政早已消失,汉服复兴方兴未艾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后裔为何不能重新穿起原本属于我们的衣裳?如先生所言,我们的传统文化虽已被割裂,但只要能够与时俱进重新唤起我族同胞民族自觉谁又敢断定50年后,100年后我们的传统服饰就不能重归华夏大地?

6 m& i$ _/ R2 O. S/ ?

  汉服复兴并不是外界认为一味的复古,而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自己民族的属性和优良传统,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份中正典雅的从容。汉服复兴并不是一场沐猴而冠的滑稽剧,对待外界正确理性的批评自然会认真对待不断改正,但是那些根本对华夏衣冠一无所知只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如果先生对汉服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看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其中对中国服饰有比较完整的介绍和论述,相信野鹤先生对汉服的观点会有所改变。

* f2 c6 b; }4 ~7 Z) C* G+ d* c$ E

  晚辈学识浅陋素养不高,言语中若有得最冒犯之处望请先生海涵,拱手!

发表于 2009-8-16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陶俑无法真实汉代服饰的特色

0 }% h; v. _# A7 |! C9 Q. v

可以看看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  这一类的书

发表于 2009-8-17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日没见眉子,真是帅多了呀
发表于 2009-8-16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了半天和我说的完全是两回事

' I4 w' e/ J' b4 [

但我不怪先生,因为我事先知道会有这种误解

! r* z9 {5 Y& }: Q9 A* z, K& `

我已经说了“为此可以写出上万字的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服装发展史,但在这里是不可能的

) [4 U4 U6 V# M) V

只能说几句最简单直观的”

) a. ?" u* d/ P) c8 ]

 

2 Y! S2 K. P" X+ Y% C+ o% L

我自己不想说,就不怪你误会

2 M( H3 b% ^( V7 F5 a9 S2 E: F) R7 ]" y

“汉服”的概念你解释得很对

: h* ^. \; y% j$ v4 e

 

$ A r2 T3 ^6 O8 G

但很可惜,这些无聊的人选择的汉服,十分巧合恰恰与汉代服饰最为接近

6 ]$ P; B Q5 ]

这也是我最反对的,上文已经说清楚了

- u. s2 o) D# s

所以产生了你“此汉服非彼汉服”的误会

1 E' W& u7 r- I( B

 

7 [0 U/ n+ f4 [1 ~% b) x: B

其他的上面我已经说了,就不再解释、打文字官司了

2 e; s. A$ N& n8 v

因为那样很没有意义

% N4 q9 }% l9 z

 

! V! y" Q8 J" v+ S! W: m( a

我在说国人素质、文化现象

! G' S' Y" W; q1 h# S) {& f

说恢复汉服,不该太接近汉代服装

2 d# k* J1 o+ M6 O8 n

你是在说“汉服”的基本概念

4 c2 F' X, k$ ?

我们说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 C# a0 P8 W+ L8 C% l" N0 O& [

 

% _" D+ f1 N! c

我有个臭毛病,就是不喜欢就基础问题进行解释

+ ~- e1 p5 h! n1 E, T

于是使你误会了我错误的理解了“汉服”的概念

4 e6 [; K/ a; h& o" U2 i

 

$ y# c. w! X, t& }$ }3 i0 D

我说这些话,是首先把大家当聪明人看了

2 J ~$ ]# }1 Z

我想大家可以理解我的意思

7 b# ?6 K& o2 p

 

5 N; [' ^( K1 ^1 E( O2 _+ v

但是您却以为我弱智的认为:“汉服”就是汉代的服装的意思了

6 J$ H5 k4 Q: W' ?, k3 P% N& z5 A

 

: s/ r4 Z& R' P3 s# }/ ~: }

但你的文字帮大家普及基础知识,也是很好的

$ l; |0 l) r8 j0 w9 o

 

发表于 2009-8-16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说这些哗众取宠,没文化的主办者

1 d3 p" {$ J5 i q& K

你要宣传汉服本没有错

, N" m! s5 I+ Y$ {

但你就必须叫模特梳理高髻,身处汉代风情的环境之下,至少应该是古一些的,有文化品位的环境

! F' e1 B7 |- E" O' p: u. q- J! R

大家看看这些人

( B) `$ v/ v* t- Q: [

模特第一表情滑稽

" |, m8 E+ u( p' P

第二头饰没有,发型滑稽

! u0 f7 B1 r4 c( ~# }. Q

还站在汽车前面……

) R. Q. ]" k- G% N ]

结果就是一群神经病

+ [$ p1 L0 R7 U+ [0 _0 H5 z

 

k7 \4 p( q$ Y- `: C& `

圆明园最后是被谁拆毁的?是我们自己

* G; L( Z T1 w! P. c% J* A, D

是谁在糟蹋我们的文化?同样是我们自己

' V( y! l1 m, |/ F2 F

 

发表于 2009-8-16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09-8-16 6:03:00的发言:
( v( u; a5 L7 x4 @6 b

 

% R$ |, e; {# y; G+ {- _4 k

很有道理!

+ M9 X. \* M, e. t9 E) o% \' \+ `- c; N

哪个时期的哪个民族的服装可以称为“汉服”啊!

* S6 l: u# c) B0 }: U7 I- U

还是不要哗众取宠的好!

0 |3 u7 I% q0 }6 m$ T

别瞎折腾咧!

5 }& B& M2 D/ D, B

哈哈  感谢浪兄

+ Q2 E2 D' v- J) k% |- G

现在要做的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 _( c9 P6 L: Y3 k4 ~- U

而是要仔细做好提高内心与素质的事情

; D9 V! G! \* A& o

我们可以想一想

2 n8 Y" }; r& a- x. Z. g

正体字(就是所谓的繁体字)被废除不过60年的时间,都还没有被恢复

8 w3 J0 o$ B% q1 L5 h

汉代的服装已经是快2000年前的事情了,要“恢复”

- r9 I5 m7 f, x1 _: T9 A

是不是有些可笑

$ J- h! L, ?/ W1 Y+ _3 Z( U

至少应该是明代的服饰还贴切一些吧

( [- m2 U. V( T5 k! _

哈哈

发表于 2009-8-16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居士的一只佛手~
发表于 2009-8-16 0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8-15 23:17:00的发言:
) ? \! H* x& I) a( _7 ?# F

我知道有一群人力主把汉服作为我们的民族服饰予以提倡、推广

4 N6 r" g R, t; L& ?2 L. a

说句我个人的看法吧

' `, H% J6 c v: Z

我个人是非常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的

# m% f# X* G; k! K. u6 a5 _$ i# Y

但同时我坚决反对这所谓的“汉服”

* i5 ]# }# _5 P" c0 Y) h

为此可以写出上万字的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服装发展史,但在这里是不可能的

: [0 }! c( R. t2 K$ T" Q

只能说几句最简单直观的

. O+ O M* X! H ]

 

, b. X, m3 F9 z

原因有两个

$ Q1 w1 _7 Y4 h; l

其一是简单的理由

- ^3 {/ \* N; K- T' Z1 V( a, ~

汉服是比较典型的汉代服饰

) [5 F* c: d: s- {3 [

今天的人直接穿上汉代的衣服,时间跨度太大了

4 Z) \/ W0 T/ T) N0 B9 K* Y8 p

一下子跨越了唐、宋、明诸朝,直接回到了汉代,本身就是十分滑稽的做法

( W5 S& N, E$ `

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没有文化和不讲究文化的表现

( r# j K+ V0 v7 `$ ?

服装的发展史是随着历史进程,和人们生活起居行动逐渐发生演变的历史

# S* c$ j, `: u: N& M) V2 H1 M& K

就像我们已经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低坐,改为垂足而做的高坐

( a5 d0 R2 ?' l7 u

硬改、硬来不是科学的做法

# L5 m! f- x8 m& C" k

 

) W+ R. O9 |. {2 |* ]

 

% J% X9 a; X# L+ I, g7 T

其二是完全没法办的一个理由

$ h) q _* L. j/ |5 p2 ~# z

就是着装人的问题

7 P# t7 [& @: X6 ~

由于新中国特有的发展历史

7 X* B1 Y! Y' F0 x* C6 ~6 y- w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完全被割断了

7 m% R' `3 Y( @

当代人的内在素质、精神面貌,已经完全不具备穿着“古装”的条件和要求

" u; y( P* @! c

估计100年的时间都不见得可以得到恢复

0 u/ A" s) e. h; n$ {

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1 ~& n, t0 V8 x" f- S: T

 

7 x; Y3 |/ r2 y. o7 r" _( n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怎么穿,你都不会觉得好看

/ O8 m5 K: C: g w

你怎么拍,都拍不出好的效果的原因

% J8 q. d6 A7 ~. V! [: M! L& r* n

面目比、表现出的内在气质和服装严重不相符合,由于人的素质造就的行动做派与服装严重不相符合

4 Z) y, T8 Y. E6 Q2 A

更不要说头饰等一系列问题了(服装与发式的关系十分重要)

+ [! @% s/ u% f

 

; H9 ]$ l* u3 p$ X, V$ z0 D

造成的效果就是一出滑稽戏

7 A5 W3 @$ s6 t) t$ l z* h, k

 

* w& F6 i0 V* g8 I4 P, B

服装是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

: s/ o+ o6 N' P

就像我一直以为,谈论汉字的繁简问题,必须先懂得文字学和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才有发言权一样

* U: `, e9 m( \ S

谈论服装更需要了解中国的服装发展史

( U6 h) _; G3 z/ z

日、韩的文化没有被割断过,他们自然保留了其民俗服饰,是历史的发展,是他们值得庆幸的

# g) x8 h, ^) L9 B7 S

但我们苦难的民族没这么幸运

0 _3 C8 r( F0 s& Z) ^) P; g

文化已经被割断和破坏了

9 c% T! I" K/ ~- s5 ~& I2 h" a

 

L( [+ I5 s1 [+ _

今天就不能武断的继续做没有文化的事情了

2 v6 v. N( ]9 f S

先提高全民素质再说吧

: `8 R5 |* Y* Z, l; c0 ^

 

4 e0 `/ `- b/ P) `8 N

否则就如同是一只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猴子一样

* k% I( F; n8 F2 G

 

2 W! s( f' _: i

很有道理!

; w0 y) S& `" v9 O. Q( E

哪个时期的哪个民族的服装可以称为“汉服”啊!

3 Q! L1 x/ ?" [* T

还是不要哗众取宠的好!

, C3 W6 w8 P, \6 F2 c. a( |

别瞎折腾咧!

发表于 2009-8-17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8-16 23:22:00的发言:
$ O/ Q* Z! Y5 ` j4 q, x

先生说了半天和我说的完全是两回事

[( Z0 G: x! n, S$ s }

但我不怪先生,因为我事先知道会有这种误解

7 E" L; k9 r* C: I

我已经说了“为此可以写出上万字的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服装发展史,但在这里是不可能的

( K; \3 e. R: X2 q$ G

只能说几句最简单直观的”

8 H3 \' e6 I0 G$ f3 ~

 

, K3 e+ u( Y/ r/ P3 S

我自己不想说,就不怪你误会

& Y8 z; c) q" y" i0 Y

“汉服”的概念你解释得很对

6 V' I$ ^1 N; ]4 s% [" E

 

1 a2 l" Z! V- l- y9 Y8 S" ] x

但很可惜,这些无聊的人选择的汉服,十分巧合恰恰与汉代服饰最为接近

& h' S( w% c! N2 X: S9 Y

这也是我最反对的,上文已经说清楚了

5 f1 A6 P. l; F; {; \

所以产生了你“此汉服非彼汉服”的误会

2 ^0 F4 ~; }' [8 _

 

2 m7 V0 ~ r9 O5 [* b

其他的上面我已经说了,就不再解释、打文字官司了

1 _! R+ A' l1 n7 f3 m. L2 U8 O

因为那样很没有意义

% Z# T+ L! d2 u, j

 

- Q" \- e" x( S. t

我在说国人素质、文化现象

+ s% h. j- g& ?. r3 e- B' {! H

说恢复汉服,不该太接近汉代服装

3 } n0 E4 a V% @6 }8 H, R

你是在说“汉服”的基本概念

# O, r' f% P) \8 p! J

我们说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 Y' v; m9 T2 r7 R# B' c7 {

 

+ [ A: c ]0 }; @; @

我有个臭毛病,就是不喜欢就基础问题进行解释

+ o8 f! U* I) g; f# r8 ~" K2 Q a6 H

于是使你误会了我错误的理解了“汉服”的概念

/ [9 _# K/ t9 x

 

9 u3 W7 \8 z" `. Z) c% a" _4 W7 m

我说这些话,是首先把大家当聪明人看了

8 ~ M) L5 |) Z$ ?: u

我想大家可以理解我的意思

! e- j$ S5 [+ R& m

 

$ ]3 q# v9 b; c0 M3 t- `$ `

但是您却以为我弱智的认为:“汉服”就是汉代的服装的意思了

- W$ U+ ?: ]9 x, H

 

, E, U" h; N1 f7 F+ [! T

但你的文字帮大家普及基础知识,也是很好的

* z+ t5 n8 G- o' v0 G1 q0 n

 

+ Y4 t Q2 N, C a7 S( l

  我大概能理解野鹤前辈的意思了,您无非是想说此次汉服活动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恢复汉服在当下更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其实您提的意见在当今确实代表普遍的一种观点,而我们在有的方面也确实做得不够,但复兴传统文化尤其是重新衔接起与我们已经断代了400年之久的华夏衣冠文化总要给犯错误的机会吧,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吧。据我所知我的一些朋友现在做的正是进行汉服考古复原和相关礼仪、文化制度的研究工作,我对他们的精神非常感佩,他们所做的事足令人肃然起敬!当然此次活动由于相关原因进行的并不十分完美原本只是一个小型雅集活动并没有对外宣传的意思,我相信光阴大师发上这些图片也是出于好意让更多的网友对汉服多一份了解和喜爱。汉服复兴做为当下民族觉醒的一场文化自觉运动本就是对传承发扬自己民族文化合理的一种诉求和表现,希望大家能以一种宽容理性的态度去审视汉服现象和这场运动。野鹤先生乃老北京网之名士是有大学问之人,上次有幸与先生法源寺结缘对先生脾气秉性也算有些了解知道大才之士多少有些狂傲不羁但都心胸宽广,希望以后看到您回贴能多一些平和与理性。言语中若有冒犯之处再请先生海涵!

发表于 2009-8-17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鲁丝在2009-8-17 8:49:00的发言:
多日没见眉子,真是帅多了呀
; V( e$ m: C7 L" _ |- M# W

    多谢鲁斯姐我平生还是头一次听人家夸我帅^_^,以后有机会还请鲁斯姐趟坟的时候能叫上小弟,我现在对陵寝石象生衣冠服饰很感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倒挂楣子在2009-8-17 23:37:00的发言:
- j; Y' z4 W& e# C) U

    多谢鲁斯姐我平生还是头一次听人家夸我帅^_^,以后有机会还请鲁斯姐趟坟的时候能叫上小弟,我现在对陵寝石象生衣冠服饰很感兴趣。

( A% n& \ m5 i5 ?9 P

      跟我拍胡同是不是特没意思啊!!!???是不是特乏味啊!!!???是不是每次跟我外出都特无奈啊!!!???管吃管喝还老被数落,还得给小偷捐款,还得买双份的门票.........委屈您了!!!

发表于 2009-8-1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骁骑校在2009-8-16 21:16:00的发言:
给野鹤的回复居然打错地方了,见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西汉跪坐侍女俑.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西汉跪坐拱手女俑.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w4 t2 @. H3 c P2 G3 K0 P

  多谢网友骁骑校先生美图,此图中女俑可以说真实再现了汉代妇女的形象对研究复原汉代服饰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图中可以看出两尊女俑头发中分脑后梳垂云髻为典型汉代妇女头饰造型,身着交领紧窄深衣很好的突出了女性的曲线美完全符合当时的审美观,衣领交襟处设计的更是尤为突出能清晰看出三重衣领与汉代妇女流行的一种“三重衣”完全相符实在为难得的参照实物,但不知野鹤先生关于“陶俑无法真实再现汉代服饰特点”的结论又是从何得来?

' H: R J9 M8 ^5 O3 X

发表于 2009-8-17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逝去的光阴在2009-8-17 18:49:00的发言:
+ V* m1 Y: K8 r* G2 L" V& x2 n

   谢谢您的提醒,其实根源就是发错了版,但是发到摄影版自之水平不够,所以一直犹豫...... 

' q/ x6 V# d0 j

   还有要说的是,这样的拍记绝对挡不住胡同的消亡,这样的拍记也绝对不会影响光阴拍摄记录他所热爱的胡同!!!

6 A2 G3 x5 }7 D( \( e

光阴的话在理儿,大清国完不完得到吧,也不在乎你给穷人们一碗面吃。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天没露面儿这个帖子还挺热闹的,首先感谢所有跟贴关注的各位老师,刚刚看到草根老师的回帖忽然意识到,本贴发错了版,应该发在摄影版,下次注意吧! 我也只能说这么多了,说多话对本网站不利,毕竟甭管真的假的我大小也是个斑竹,说话要负责任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扯在2009-8-15 23:10:00的发言:
* {$ {& b, t: a1 k& g" O1 \, [9 z

“拍记”净是这些,那胡同拆就拆吧。

1 C- N6 k! Y, A1 v1 u

   谢谢您的提醒,其实根源就是发错了版,但是发到摄影版自之水平不够,所以一直犹豫...... 

* R4 n+ Z; y7 S. N. b# m! d8 @

   还有要说的是,这样的拍记绝对挡不住胡同的消亡,这样的拍记也绝对不会影响光阴拍摄记录他所热爱的胡同!!!

发表于 2009-8-17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根人生在2009-8-17 16:43:00的发言:
+ v8 a+ f& E) E, |& K. h! y9 ^. _

我不谈汉服,那与我无关;只谈摄影,因为摄影者是我朋友。光阴,这张片子应该是这组图片当中最好的。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道具。这时如果模特手里拿把团扇,抑或头上添些点缀,将比现在把玩塑料球精彩得多。

' v% f& [% d* H; P& C9 S

/ D9 M* s* Q+ n; G9 V3 Q% e

谢谢  你在用实际情况和拍摄效果来证明、说明我以上的观点

M3 v3 R2 w7 I, t

 

9 c# N2 F8 a f4 `% b) L

我已经说明了:

8 S' r( b# X+ U- w

你要宣传汉服本没有错

. u4 W9 e7 {' t# p

但你就必须叫模特梳理高髻,身处汉代风情的环境之下,至少应该是古一些的,有文化品位的环境

% B9 E: z, l6 [. R! q4 Z, i j

大家看看这些人

7 L9 y7 P$ N7 ~

模特第一表情滑稽

8 z3 `4 x! t: j* i. k3 V4 Q3 r

第二头饰没有,发型滑稽

- e5 q. [; ]5 A! ^

还站在汽车前面……

- r! {" I# I4 I) j1 f

结果就是一群神经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5 03:06 , Processed in 1.20106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