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79|回复: 24

神祇坛[含6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3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iyechi先生:
 

% P p. ~, a3 R

我对“祇”字未作深究,写错了,非常抱歉。

4 i# V" `$ W3 ?; w1 V) T

 

! _; e$ ?: ^( \% S# x

电脑无法打出“祇”,借用您送的字了。谢谢!

, A$ C: e. c. Z! v. H

 

# _" p5 Q' s, v! H, t$ ~ C/ h

 

9 }1 {( S) K) e0 m6 M


, y8 C. c0 L9 c. c6 u$ a

 

+ D7 W6 | ]7 N

[转帖]:

# T2 h) {+ m: ?. Z& O& x& j

 

# w: g- L$ D( b2 s


《燕都丛考》,北京古籍出版社,陈宗蕃编著,1991年10月版,P158:

$ e i$ ^! i* C% L6 |0 J, u


神祇坛,顺治初年建,亦曰天祇坛,在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

+ w4 `7 G- k# Q" F

正南三门,缭以重垣。

* G: s$ T- G6 q

东为天神坛,制方,南向。一层,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上九级。

; [' J5 z4 l# t: ?9 C! ~% B

坛北设青石龛四,镂以云龙,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祭祀云.雨.风.雷之神。

5 ]: U$ o: b5 g& y! h

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

; i4 N. N9 L( [+ j( c! k6 Y# |

壝正南三门六柱,东西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

# K7 D3 C5 K( k3 _* M

西为地祇坛,制方,北向。一层,广十丈,纵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

& r0 L0 d( k7 ?2 H

坛南设青白石龛五:

5 m( C. P8 v: q

内镂山形者三,祭五岳五镇五山(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之祇,

" N$ I/ j$ Y. R( e

镂水形者二。龛下四围凿池,祭则贮水,祭祀四海、四渎之祇。各高八尺二寸。

: n8 Q2 R; X% n0 c* w. t

坛东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祀京畿名山大川之祇,高七尺六寸。

5 T6 W/ j/ C: V; b0 @

坛西从位石龛山水形各一,祭祀天下名山大川之祇,高七尺六寸。

, i P! r' o% q9 o' I% X- J+ K

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

6 w6 d' z. J; U1 D# r; y

壝正北三门六柱,东西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阈皆白石,扉皆朱棂。

: e3 h9 ^# n$ ^* q1 P* Y

 

5 Z% h; ^4 q5 n2 s7 t0 d

 

3 I4 m A/ i& d- P

转贴四张老照片:

( U: j+ C* f: G) s. y9 ^. w


 

* S( G/ Q, E, Z+ j6 M* z( ~. E2 w1 q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神祗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该坛的主体位置是否在育才学校?
发表于 2010-2-3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先生您好。您的帖子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全面,每次看过后,感觉视野、知识都得到拓展。给我最深刻的就是去年秋天的时候我刚去过七王坟,恰好在论坛里看到了您拍的小片,当时感到又亲切,有解渴。之后,又是您的帖子让我弄明白了“懿旨追封”碑上奇怪的篆字。今天又是您一语中的,解决了问题。您耐心地为网友传播知识,应该感谢您!

$ q, v$ P$ g7 Y& N

 

4 |& Q) D, J- K8 W

顺便请教您,既然名“天神地祇”(祇,音其),已有天坛、地坛两个专门的祭祀坛庙,为什么还要在先农坛设置这样的设施呢?

8 _0 X b( U" W/ q7 Q, h6 w: P5 s

 

. r Q# m# o6 `* h0 _

啊!您的帖子里已说明了。我这尽顾着回复您了,都没仔细看。对不起!

发表于 2010-2-3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前几天才去过这里呢
发表于 2010-2-5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谢谢热心的楼主啊~
发表于 2010-2-5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2-4 0:14:00的发言:
现在该坛的主体位置是否在育才学校?
; Q- S# y" A2 h3 s8 D7 c8 M. A( {* j

原神祇坛的位置,现在应该是个足球场~~~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篮球场占据的是一亩三分地。

: d8 Z8 Z; s& b! R" V

 

: W; c2 O9 s* b0 @5 k: J: V

学校足球场占据的是南天门内甬道西的空地:

8 k6 x" F* b. @; V) O

 

/ Y6 G# {1 l2 [3 \

% J9 U( P" N( p2 t4 r' H$ T

 

. K0 }+ V# ~# v( L' w; _& z

这是内坛南天门:

' c9 S" _ F- x( X$ {) S: ]; O8 a' D


) ?- }; h. i! Z- ^6 c2 x

 

- @4 D6 a& i* X" I

神祇坛在先农坛内坛南天门外(内坛南墙以南):

( @; h8 _- Z. \" H. W2 P

 

+ j- y$ a$ U& p. M# I# \8 @

神祇坛

a0 K3 r: W$ R3 M9 K: D# z

 

: {& J$ Q0 @! r4 x

这是神祇坛坛墙上建的南三座门:

5 m2 n* f* R9 K" b3 i- D

! j- |. e2 j& J

 

$ E( l% \6 m; h( Z- o% c

位于永定门西街便道北侧一夹道内。


发表于 2010-2-5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zhaohq先生:

) f, n: {% I: x

在您的耐心讲解下,我感觉基本明白了。

4 Q: N% u# d% n$ o6 V

 

3 B9 J; u8 i @# }* n

在您最新引文的第一段“洪武九年……”肯定是指南京的山川坛的规制和祭礼礼制。而“嘉靖十年,改名天神地祇坛,分列左右。”应该说的是现在这个“神祇坛”。诚如您的分析,这座神祇坛应是明朝就有的。

( M& X' g3 z1 x

 

1 o' K1 d) D0 f8 X/ H

对神祇的合祀和分祀,有点像我们中国的那句古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明世宗尚分祀,而之后的子孙或由于体弱多病,或由于倦政甚至荒政,将祭祀的繁文缛节视为负担,肯定是一切从简,就像您帖子中引用的,隆庆以后停止了仲秋致祭。

, q# Y3 c& q- s; R8 @# Q# o/ ?

 

% R, S1 A6 _- j$ w3 ~! u

清取代明,为表现新朝气象,参照《周礼》,对坛庙的规制、祭礼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其中也包括这座神祇坛。因此陈莼衷先生神祇坛“建于顺治初年”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 J; H' _$ o, o+ v2 s2 p0 U7 C' o

 

" ?6 Q; p; G2 h; w8 u% A9 V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体会。

" L+ F! b& u( \; v* i3 A G, Z7 m' w* C

 

. s# b+ P! n2 E9 L

再次感谢zhaohq先生的不吝赐教。

8 I1 ?8 F2 d" L8 h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座门:

/ t4 T& @* E, j c- `

 

, T1 C2 j# O, D" t) g


9 ~; r/ f! d( z) V

在地图红圈内:




发表于 2010-2-5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2-5 12:30:00的发言:
- |' j2 S, K9 k% A( g4 a


 

) s$ B O9 v7 g) ]

 

8 t- |, w2 f& J+ o, \


 

( _' }( _/ h" o- W' Q7 z3 s

 

" `' ^4 r! ]2 E0 V

这是神祇坛坛墙上建的南三座门:

1 r2 r& o$ e+ y) B H& X6 p, F*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84.神祇坛南三座门 (门外).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V1 z) t( Z' a

 

( j; {# _9 Q: a; N

位于永定门西街便道北侧一夹道内。

) [* L$ g, ~: c% G; i0 D

 

~& K5 F: j; R6 |


 

. b( p% C+ d& x7 o+ M

* P2 O* F( S) |

我来发一张从内向外拍的:

+ V( N( J) R$ l: C" w: }0 s1 W) p+ g

0 A2 s8 V* b- A( s

 

/ T6 q( Y1 T. R

请问这道门是不是楼主所发的第一张照片的那个门呢?对应地图上的哪个门啊?

发表于 2010-2-5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几张:)


发表于 2010-2-4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2-4 4:15:00的发言:
, a# |! _8 W, H7 v

 

* U& m. ?; L; c) Z

回复TAIYECHI先生:

3 u" [5 r0 ?9 V' R+ ^$ e: y1 W

 

1 Y, `1 A9 s1 X1 o2 X1 R& C

[转帖]:

% ?* A9 I# i* {9 v

 

2 [3 j) o3 b0 B6 U2 A

由于天神、地祇之祀与朝廷的南北郊祭天地之仪显得重复,所以,在嘉靖皇帝过世后,隆庆元年停止了每年仲秋的祭祀。

, {: Z P2 A" ]( S; s8 B: \) {

谢谢您的回复。刚看了一下《明史·礼志一》:“中祀二十有五:……,仲秋祭天神地祇于山川坛”,又说:“山川坛,……,嘉靖十年,改名天神地祇坛”。如此它与圜丘、方丘(注:方丘为明代的称谓)的区别一目了然。这是明代的情况。

) m& r; ?, Y. x z0 `. q. r! ^ L

 

( L+ p3 R! T7 r: ^8 U R2 V

您帖子中介绍,现在的这座神祇坛是建于清顺治初年。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 s$ ]0 ?$ h1 b

区别于圜丘坛祭祀的昊天上帝,这里的天神坛祭祀的实际是“天上诸神”,正如您帖子里说明的“云雨风雷”之神;区别于方泽坛祭祀皇地祇,这里祭祀的是“地上诸祇”(不知这么说是否合适?),如“山川岳渎”之祇。因而神祇坛与天坛、地坛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 s9 g! a. |2 P- k2 E5 a0 b7 E

 

1 D0 H8 s# ?( Y4 `9 m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 r. i. `# r( B9 }" f

 

& c$ G1 l- ?$ L, ~


[明史]       志第二十三  礼一(吉礼一)

/ S$ R* D" H2 t& k


......

0 N: T% `; n7 u3 t$ \

山川坛,洪武九年建。

V& m" w. s. |

正殿、拜殿各八楹,东西庑二十四楹。

5 M6 p7 h& W. i7 w* w2 l

西南先农坛,东南具服殿,殿南耤田坛,东旗纛庙,后为神仓。

. `3 z) F' D7 o: G

周垣七百余丈,垣内地岁种谷蔬,供祀事。

9 P. r- X/ K6 x/ d5 v

嘉靖十年,改名天神地祇坛,分列左右。

, I/ { F/ T# Z. q+ ^

......

; R- L# M f! x: d4 L1 i" x7 B$ M

嘉靖九年,复分祀之典。

2 B1 F7 a* g! v% _4 c

圜丘则东大明,西夜明。次东,二十八宿、五星、周天星辰。次西,风云雷雨。共四坛。

( l/ A6 m4 D) r/ w! n) H7 {

方丘则东五岳,基运、翊圣、神烈三山,西五镇,天寿、纯德二山。次东四海,次西四渎。

& \- ?5 E. w; l

......

$ J6 \2 w g7 m) P4 T

 

Q( K$ _, |& g2 D; y: C+ O3 y5 d

 

9 q1 z, \0 ]8 k: W6 s ]2 [1 j" r

 

( T3 ~: F+ f* X- b$ v' O

我的理解:

: f( ^: i5 _9 |( e

 

( Z( x. v5 L: q$ j- T

前段说的是南京祭坛的改动;后段文字讲的是北京祭祀的状况。

) E0 e, R6 L+ E1 B

 

* R+ E. Y8 J. M6 A6 }. ]5 z

 

5 ?( c' }/ `6 i8 E% ]

[转帖]

& Y; M0 t& \0 d1 b) X1 S' B* R

 

5 j7 S4 A* V+ E) w

北京先农坛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原称天地坛,明嘉靖时始称天坛)建筑群相对应。

8 V# ?# [, r* C

北京先农坛始建时建制沿用明初旧都南京礼仪规制,将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界神灵共同组成一处坛庙建筑群。

7 J6 x! x% s1 o7 ~, }0 p9 K2 V* ^

嘉靖十年(1513年),于内坛墙南部增设天神坛、地祇坛,形成先农坛现今布局。

1 A! ~# N1 |' H5 X; n" y

 

6 ~7 C- b) ^4 v7 J2 T. `

 

9 @8 U( ~7 m" d

看老照片,棂星门应是明代样式。

6 @. B8 p# C8 B+ I- m

 

( U+ h2 G$ \: ^1 A3 M, f* m- K

 

* x6 Q% I' v: z* i& C+ v

关于原帖中:

3 B+ [# o/ u$ W- d! o7 Q

 

4 f* p1 H! G! f

《燕都丛考》,北京古籍出版社,陈宗蕃编著,1991年10月版,P158:

( d0 U0 T+ [! N9 l/ E' _$ @

 

' c$ f" E y1 k: ?

......

6 V% U; F1 Y' x2 C% W: z


神祇坛,顺治初年建,亦曰天祇坛,在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

) t% f4 i8 e# h3 k" Y; `

 

2 m) C: Q! J7 Z( j# q) |3 k

......

: D2 X' ?0 R8 s+ [8 X

 

" \% s3 |& y+ O' e+ ~. x

 

+ \$ L* z. A5 p/ s2 o- ?0 Q

 

! C# _ T1 I8 O- p

 【作者簡介】
  陳宗蕃,字莼衷,福建閩侯人。生于清光緒五年,自幼好學,十五歲時不幸失去雙親,在貧困中發憤功讀,學業優異。光緒二十八年考中舉人,三十年中進士,任刑部額外主事。后官費留學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央文史館工作。一九五四年病逝,享年七十五歲。主要著述有《燕都叢考》、《淑園文存》及《新北京賦》等。

8 N, |/ W% P2 u9 J$ X6 c. m

 

; ]( j, a- T6 p" Z. H

作者是清朝遗老,这样说也有道理。

. _: @, w. z3 U7 E

 

" e- `' ]* z% e+ D8 ]* y

毕竟“......嘉靖皇帝过世后,隆庆元年停止了每年仲秋的祭祀。”

+ L& _0 y- [; i

 

2 ^9 s& B$ A" P7 g9 O# `

若改为“......顺治初年设.....”似更附合实际。

. R/ }8 e7 t4 S# H

 

) m1 S2 j' {9 } E+ x. M/ }; u0 Y* x

 

8 u# |/ K/ o) v1 H( e0 W

 

- F* W+ ]! \1 d* L4 c

关于先生的最后一问,我以为在其它地点是从祀,在此坛是主祀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2 `4 F: L, m" l

回复TAIYECHI先生:

0 @, s5 I, f" V

 

6 o$ o- T/ K6 N( w8 [4 E+ {

[转帖]:

; O" e$ h9 X5 ^, C

 

# U1 N8 [* C, n( c

由于天神、地祇之祀与朝廷的南北郊祭天地之仪显得重复,所以,在嘉靖皇帝过世后,隆庆元年停止了每年仲秋的祭祀。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0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2-4 0:14:00的发言:
现在该坛的主体位置是否在育才学校?
; r5 p0 M9 J% H' ?9 [" n

在先农坛内坛墙南天门以南(育才学校教学区以南)。

8 M. p8 k! J9 L9 }3 T8 ^% p% C

 

* y. T# F+ A ]$ U. j

五年前被两座工厂占用。

9 W: ]" ?7 J. p

 

* e1 s+ z$ T7 O R' W1 @

参见2005-03-21.

7 d3 T- I9 |0 U( D+ G, m6 F

 

' |6 U, N! Y% w) F4 G5 ~

老北京网论坛历史地理图说-老北京 (非原创区) → [转帖]先农坛非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部分速游记

$ I) U6 |9 ~! N. S# ]

 

( Y/ ~- C0 F$ F3 z- H

这是原作者当时拍的:

) }+ {. N, U5 v0 o e2 Q& K5 \

 

1 z5 {0 f* U/ R+ ?0 M0 L m" F


" i* P- B% \6 P' ` b

 

! G7 y/ \6 _' Z

现在该地块是国务院信访办吧?

6 c) t- T! r. I

 

9 C- B2 S& i C+ Y, w

 

4 ^% h9 c" ^- t5 V

地祇坛神龛经修复后移至《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拜殿前西南处作异地保护:

1 v( V8 ?! ^# p& B7 `



0 `6 \$ c2 ~- {2 B. f


发表于 2010-2-6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先生:
早上好!昨天回复您时错将“回复”写成了“回应”,失礼了,望您海涵。

$ o7 ?/ t7 e, S1 i6 h

 

/ w i5 |8 \) Y. W. _) H

昨晚我也读了一下《燕都从考》,以下为书中所述:

: |9 p6 x, B& V* d7 w# y" M


“先农坛,制方,南向,一成,方四丈六尺,高四尺五寸,四出陛,各八级。东南为瘗坎。坛北为殿五间,以藏神牌。东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东南为观耕台,方广五丈,高五尺,面甃金砖,四围黄绿琉璃,南东西三出陛,各八级,绕以石栏柱。前为藉(taiyechi注:藉,似为耤之误写)田,后为具服殿五间,南向,三出陛,南九级,东西各七级。东北为神仓,中廪制圆,前为收谷亭,左右仓十有二间。后为祭器库,缭以周垣,南门一,每岁亲耕,有御制三十六禾词,被乐人歌之”

( x! D+ g, l: l5 W

 

7 _% V% H4 k6 [" d, T7 _# _# v3 d

我还没有去过先农坛,比照上文和您上传的两张图纸,大致标了一下各建筑位置,借用您上传的鸟瞰图,神祇坛的位置是我用红圈标出的地方吗?如是,《唐土名胜图会》那张图就太写意了,我一直到刚才都一直以为是图中先农坛南面的那片绿地呢。

6 M9 n% F" E, d% `6 z

; E! h/ [- G1 [+ A3 b6 [

 

1 L' z3 A; E% s2 A) I' D

几天来看了您详尽的介绍,和幸格格上传的照片,我准备春节期间去一趟先农坛。

3 B4 F C: t) o u

再次感谢您热心地为大家传播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是这里:

+ S* T2 P/ G1 C$ P+ ~- n& v; H


' v+ L/ F! j# c1 @5 g- Q3 e

在先农坛内坛南天门与神祇坛南三座门连线为中轴的东西两侧。

发表于 2010-2-6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毁东西啊,何时腾退呢?
发表于 2010-2-6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2-6 10:46:00的发言:
" b$ ]. d1 ?( ], t% `$ g- r

大致是这里:

$ p* P+ f6 [- N3 w' Y1 V)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57.先农坛复原鸟瞰.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i2 L0 o/ Y4 x m

在先农坛内坛南天门与神祇坛南三座门连线为中轴的东西两侧。

, h G ~, W ^ a( U

明白了。谢谢您!

发表于 2010-2-6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人先生,不可能腾退了。我在本网已经介绍过,原本育才要整体迁出,先农坛恢复原貌。但是有该校校友找了该校前身延安保小校友,时任中央领导的LI某,一句话,不让搬了。另,ZHAOHQ先生对位置的叙述正确。

发表于 2010-2-6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仓的位置,现在是古建研究所吧?神库现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幸格格在2010-2-6 14:23:00的发言:
神仓的位置,现在是古建研究所吧?神库现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5 v- q5 X5 y; R' W9 {" h

举办《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

! f" R2 S& p& Y/ A

 

+ I( I6 o4 c8 E0 D8 R1 c- }$ S

' z* L3 f3 J. b) K

 

7 K5 Y0 E2 C6 P- U- b6 h3 C: M

这是神厨库院落:

7 i! K7 |" k, a% s% s



5 _, e8 ~2 Y- N4 }, P

 

" D1 H# W2 |6 Z

只有东配殿称神库:

; G6 N6 z6 D' f- R2 d



发表于 2010-2-6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2-6 14:40:00的发言:
6 u9 U+ h5 |5 ^0 a( N* `: ]9 X+ `

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

% w4 d* V4 X+ L5 X- H9 C

 

, P8 [# \9 q4 e2 ^: g: W: f

 

8 V* p9 S! i1 Q

您说神库????

) d+ Y: q; O9 y( a

悔啊!我没进去看!我还以为是不让进的呢

发表于 2010-2-6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喜欢那个垂花门
发表于 2010-2-6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进去,没进去,没进去!!!悔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4 10:01 , Processed in 1.1997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