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 ~8 D @* g* h2 L- |9 e 西安明长安十三藩王陵:
& T, v) C' ?5 I( f# z2 t7 s 6 _: v8 W( [9 K9 q3 h! i
明太祖洪武皇帝封次子朱樉为秦藩世代藩居于西安,有天下第一藩国之称。
" c( X, K) o% Z明制;藩王、诸王出生后二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 " t9 j+ T2 S5 s
讳避墓,称为井。也有人认为,陵墓像个“鼎”,长安区的方言“鼎”音读为“井”的音。
8 M5 K; w# D/ X' F) F3 s 9 J! i' Y* s4 L4 s; J( [, W& X
当时旧制每井有两营兵把守,后九井共十八寨均发展为村庄。
% u9 Y! K/ ^" g所谓;“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家室陵。 % y5 w$ {8 Z7 Y5 z4 H2 f
从第一代秦藩王朱樉到最后一位藩王,明秦藩王共十三代,除最后一位秦藩王不明葬于何处,其余藩王葬于少陵原上者十三人,故称明长安十三藩王陵。
K' q/ c- t3 k* z5 ^3 y0 C5 h6 e这里的长安指的是西安市南面的长安区。
+ R3 T8 h, k4 @* X ' i9 X0 F- Z7 |9 [ S2 ?0 I) i* j
这些陵墓分布在少陵原上,以今长安区大兆乡和今韦曲街办杜陵村一带(原长安区杜陵乡)。以大府井为首第一代秦愍王接下来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子井(十子井)等其历史横跨二百四十年(240),明秦藩王郡王及宗族大都葬在这里,历经六百(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和社会的变革,有的墓丘削平石刻损坏。 - @6 X0 X8 t" b: p; ?! ~! U- l
现在还有石刻的就只剩下下面几个了。
9 ]0 U; w9 h% W: E 6 X$ V! d7 c, \: T" \
7 g% ~ d+ m3 G9 H4 i# |! R
- G9 N5 R3 J' O8 Q+ p 4 M3 k8 z. [8 @
- s5 d) d! z5 B4 {# `5 C
8 c: P4 v5 Z4 p' ^ C( W7 E$ c0 l
) M* K4 h9 x+ c( \* a详细线路指示,请参考: 2 `# E/ L7 q3 {+ v
; ~6 Q$ {$ L H/ [***从大雁塔南广场一直向南,到长安区的航天城后,左拐上塬,过富力城。在富力城东 墙不远有个口,向南进三府井村(村碑很气派,很好找),在古树(皂角树)处左拐一直向东。紧挨着村东边的围墙里就有石刻。里面最有特色的算那个刻有牵马人的石雕了,比起昭陵六骏显得卡通多了。是第10代秦宣王朱怀埢的陵前石刻。墓在背面,砖厂的上面。封土已经被破坏了一部分。(图片在第2楼)
. v, @+ u u R( R, p8 r
! a# G' @2 J! m6 f9 S! D% I
1 `/ ^1 Y1 e# t N1 N, D$ R2 O0 l
; e |& r+ F+ @) g: V! n
" c/ u3 c% | w- ^0 l( C***回到富力城前的大路上,继续向东骑,路右手有“中港混泥土”厂的指示牌,沿这条水泥路向南,进右手的村子“简王府井村”。找门牌号137号,他家西墙外就是第七代秦简王的陵前石刻。(图片在第3楼)
+ L$ g4 c) [8 @! H8 f ) v6 [' P; g" R& p! P; v# Q
) I9 ^( k S1 N1 i5 w* b1 D, H
***原路返回到刚才富力城前的大路上,继续向东骑,到新建的雁引路(去引镇的新路)转盘,右拐朝南走。不远路东就是中国藏敖基地,路西就是东伍加油站。顺东伍加油站对面的小路一直向东骑,就到了杜陵文管所。二代秦王朱尚炳的陵前石刻就在里面。(图片在第4楼) g' V1 m7 g* |. R6 A1 w
, A+ k- c8 q' X3 O( T
***再回到去引镇的大路,顺新修的路向南骑,不远处路西就看到一代秦愍王墓了。(图片在第5楼)。
6 H/ S3 m/ C; e4 C$ X1 n+ \ 6 y( v6 I9 {) N3 z
***再回到去引镇的大路继续向南骑,上2个大坡右手就看到去大兆乡庞留村的指示牌,顺路骑5公里,就是庞留村(途中右手经过去康王村的岔路口,有指示牌)。在快到庞留村的时候右手有一条乡间水泥路,进此路,第六代秦惠王的陵前石刻就在村子边。陵前石刻中有一个华表顶的石制蹲天禄比较特别,其他的陵前均已遗失。庞留村秦惠王朱公锡的陵墓前还有两座碑尚存,碑额篆书“大明宗室秦惠王神道碑”,神道两旁有大型石雕16件,八棱形华表的顶部蹲天禄,遗物虽多但也与村户间杂。(图片在第7楼) 4 ]5 Y6 R3 |: ?& D: C3 ]
& P. n( Q0 V, U, O- z$ W
顺原路返回到去康王村的岔路口,一直顺路骑。进村后右拐,在村东北就看到第五代秦康王的陵前石刻。石刻的尽头是已经断为3断的石碑,藏在树丛中。(图片在第8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