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71|回复: 14

祈年殿的彩画为何有凤[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5-26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祈年殿的彩画为何有凤

祈年殿的彩画为何有凤

天为阳,地为阴。地坛的彩画用凤大家都理解,怎么天坛祈年殿内的彩画也有凤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祇室的祇是不是读作奇?
发表于 2010-5-27 0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5-26 23:43:00的发言:
皇祇室的祇是不是读作奇?
8 r' m/ X1 K6 F9 E7 x

“奇”是多音字。

" @5 X* Z* C7 m5 A- t" l* H

 

( \) L1 U( Q: J- K r' M

用“齐”字吧。

发表于 2010-5-27 0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6 t# C' Y. U/ M* m$ w

 

4 Q) p: u/ ]" ^+ p1 v0 z

 

0 r8 h" E# S/ r: i! z/ ~

 

1 M) H5 [ k. k4 \( F

  6 v% j0 B% P( B' o

V5 \7 g8 d8 X0 o' {+ b$ I6 D7 L6 ~' J) {/ D, h! b r5 V; S$ S" R6 N0 A' N( [( `+ X* S4 h0 Z( F9 ~( F0 G+ v
' N' |5 P4 I1 | + K/ B6 y/ t% m0 D$ u, q* K5 a0 W8 i1 s( v) I( Y9 A9 f. ^4 H. q. @' s# q4 `/ U; e: s4 Q+ i" e4 g0 N/ {3 U- z3 U. H$ p( H& o. @/ X! ^
双凤和玺——北京地坛皇祇室独特的建筑彩画
- N% P( t; ?) m" X* p* t( B/ R5 e4 v" g & o' C9 n& d/ G. ~- ^+ j9 N( v3 f; J' M; {4 \9 B) x9 f4 `8 Y g* [
; J$ ~" t/ }. @ [2 a, C
, I% I) Q0 n8 F: r5 V6 P
! g/ R4 W- Z) a' V" d" z8 J . Q+ ]& f' k/ _/ T; ~2 G% v# V) a. c3 z+ G% J( l2 Q- j* G6 G& i+ m, P$ t' K* j* l$ M$ L5 c& X1 K, d- i/ B! I4 K/ H3 s: M8 N" \- Q+ K: I6 [. T- G3 Q1 }
% V7 u( |3 |$ u) n - S! z+ c& x0 c0 \5 Q3 x; g/ M/ ]4 a0 I+ N5 {3 p2 L0 O9 [% P! x! W: W9 k$ u( f$ s% o# e! ~- v, k+ N
+ z) V, a" D7 V8 A. i# `4 }# i7 G # u8 q5 z0 U9 X: W) O1 o + x0 e. W! O! _ j( A8 w3 v" V , e7 Z' |7 w6 t ; N V, { G2 G# k6 p9 r6 M 8 X. T. W+ Y9 C Y5 ]6 Z q0 K ; @5 a% }! m# W7 K9 S6 i0 z7 V% ^ V8 J' u5 y/ | + C, B; T4 }# A9 j6 C# u 0 J/ h, k% ] s5 h, Z" D 7 i% b" t3 p `! m * [5 F' r5 h5 k1 h . }$ C. n; y) N+ v" ^5 ~. b! u# y - T1 H+ x- Z4 }! f
# h) r* T& s$ R. x

   皇祇室是北京地坛最主要的建筑。据史料记载,皇祇室于“清嘉庆五年四月重修”(1800年)。这座大殿的一个特点是内檐彩画采用了“双凤和玺”式样。

( @6 J, E- m) O! J1 w

    彩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籍考证和考古实物证明,早在春秋至战国时期,就在建筑物的檩、枋、梁、柱等部位进行彩画装饰。大量出土的汉代陶楼建筑(明器)的梁、柱、枋上更是都有彩绘装饰。

% L4 } N5 C/ }1 @

 

+ Q J3 P p4 Z, Z% v

      明清之际,建筑彩画已趋规范,特别是清式彩画(主要指北京地区的官式彩画)的制度性更加明显,各种彩画在构图、用色、用金和退晕层次上都有具体的规定,许多彩画已经形成了共有的特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和玺”、“旋子”和“苏式”三大类,另外还有一些杂式的类型。

' @* D }6 @9 l: Z5 B8 k

 

6 l- K) G: L7 v6 H% G

 

/ d$ v. ]1 N' |, u+ P( F% |- [

     一、和玺彩画:这是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仅用在宫殿、寝宫、离宫、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和少量的牌楼建筑中。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和玺彩画构图时,在梁、枋各部位都用曲折线分成段,其他主要线条一律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称为大粉)或者同时加晕。各个构图部位内的花纹也沥粉贴金,并且用青、绿、红等底色来衬托金色图案,整体画面非常华贵。根据各个部位所画的内容不同,

$ T% C3 h4 z$ s& c9 }; R

 和玺彩画的做法又分为金琢墨和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金凤和玺和草凤和玺等等。

1 l% h: q" F, M t# M4 B" t' R8 n M

: l! l9 l) a( ^! l2 |, A A

    二、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有明显、系统的等级划分,既可以做得很素雅,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官衙、庙宇的主殿,坛庙的配殿以及牌楼等建筑物都用这种彩画。旋子彩画的主要特点是:找头之内使用带漩涡状的几何图形,叫做“旋子”(或称旋花),各层花瓣从外到内分别称“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眼”(或称旋花心)。旋子以“一整两破”为基础,以找头的长短作为增加或减少旋花瓣的处理依据。

$ k2 F/ b: [$ z- Z" D3 J

    三、苏式彩画:这类彩画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是另一种风格与形式的彩画,主要用于园林和住宅。各种图案和画题相互交错,从而形成了多变的画面。在图案中一般画各种回纹、万字、夔纹、汉瓦、连珠、卡子、锦纹等。绘画包括各种人物故事、山水、花鸟、鱼虫等;另外还有一些装饰画,比如折枝黑叶花、异兽、流云、博古、竹叶、梅花等等。画题多含寓意,喻示美好和吉祥。

1 `8 {5 p* S# L( |9 i3 ?5 f- Q0 D

    北京地坛皇祇室的内檐彩画采用了金凤(双凤)和玺的做法。就目前所知,这种彩画样式在北京市区的宫殿、坛庙之中仅此一例。这些彩画的题材以“凤”为主要形象,所有的枋心彩绘图案都是双凤,没有龙和龙凤图案,这在我国现存的官式建筑物中是非常少见的。谈到金凤(双凤)和玺,有人就误以为是受到了慈禧的影响,会联想到慈禧陵墓中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和石刻。其实这与她毫无关联。现存皇祗室的内檐彩画是清嘉庆五年四月(1800年)所作的,其时距离慈禧当政还有4年。(注:原文如此。似应为60余年)

/ G' V' j2 o) ^% t

    实际上,探讨皇祇室内檐彩画的构图和作法,要结合整个地坛建筑的功能和土地崇拜文化内涵来考虑。

9 `) p2 p( g( v

 

9 h; B- \3 E$ S

 

$ g, z+ C8 r3 y1 j8 g3 R

    明嘉靖九年,根据《周礼·大宗伯·大司乐》关于祭祀的礼制,嘉靖皇帝和上千臣属经过争议,最后决定分别在北京的四郊建成天、地、日、月坛,分祭天地(《明史纪事本末》卷51)。

% ]" N7 O' K9 P, p

    要知道,在土地祭祀文化中,关于祭祀的场所、祭祀的礼器、祭祀的仪仗、礼仪、禁忌等等,历朝历代都有严格的规定。北京地坛是明、清封建统治者进行最高规格的祭祀地祇神的专用场所,它的营建必需合乎“礼”。为了合乎这个“礼”,古代工匠们在营建地坛的过程中,从选址到规划,从整体布局到局部操作过程中采用的特殊建筑语言中,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两种观念和信仰,一是对承载、滋养普天之下万物生灵——大地母亲的尊崇、敬畏和虔诚;二是象征国家社稷为天之所授(即“君权神授”)的观念。

( I% V/ p9 P+ e

    不必说地坛整体规划一律采用“制方”的设计,也不必细查唯独地坛建筑是“坐南朝北”,更不必细数各组建筑的度量长度都是“偶数为基”,单单是所有建筑枋心的彩绘图案都是“双凤”,而无双龙和龙凤图案,这在我国的官式建筑中就极为罕见,从而被专家们称为“北京一绝”。

# W3 L. d s# l# i6 l

    从皇祇室内檐彩画的构图和作法以及现存残旧程度来分析,是清中期的彩画风格,也就是早期“和玺彩画”的做法。彩画的题材以“凤”为主要形象,表明它的象外之意代表了“八卦”中的“坤”象,表示的是“后土”和“地示”神祇等内涵。以这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与地坛这组建筑在形象和使用功能上的一致性。

2 j) b% H7 a& `5 U

    皇祇室内檐彩画与清代晚期的“和玺彩画”相比较,具有几个突出的区别,值得我们认真继承和借鉴:

* g ?. R0 |0 M _& [6 b

    首先,在彩绘构图中,枋心部分的长度占全间的长度比例略小于三分之一。

4 ~4 t/ h1 {3 x1 u; g

    其次,在彩绘图案中,箍头、规线光、皮条线、枋心头等斜线的处理上,不是采用直斜线,而是调整为稍稍弯曲的弧线,并且这些线旁边只饰用了大粉,都没饰晕色。

: N1 a' ~1 u8 i4 Q

    第三,柱头的彩绘方法不是像清代晚期彩画那样处理(当时的一般作法是先绘规线光或者盒子,然后在内部彩绘图案),而是在青地内直接绘以沥粉贴金西番莲,而所描绘的西番莲构图,在细部的处理上颇具明式西番莲的风格。

4 R+ |0 B4 f% h" W5 [, ~7 M& K

    第四,在横向大木上的盆子,找头和枋心内所绘制的大量的“凤”形图案,风格古朴,构图简练,优美多姿;所有“凤”的空白之处,都以比较大片的祥云作衬绘,其云层的形状和勾绘都非常讲究。

$ F" R0 }! n" f; U6 q

    最后,还可以看到在少量的盒子内绘制的夔龙纹圆润丰腴,转折出瓣,活泼多变,没有呆板涩滞的感觉。在这些已经变形的夔龙纹上,不仅仅绘有火焰,在尾部还附带一笔水绞,颇具特色。

) A. E4 \& o+ V& X7 I. J9 A

    北京地坛皇祇室内檐彩画以其独特的立意、构图和具体描绘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增添了一朵瑰丽的小花。

" J3 \+ v1 `9 ?8 V4 E3 z

, Q; [3 C7 N# U

0 F2 e9 _7 y# r, Q) J. m5 I& O/ w, M2 k- S) A, z5 y( u- k: r+ f* D/ w2 b7 }& m$ ?, ]5 V/ R( r T. z, m9 }
% M% h6 e. |8 G' Q! M" x9 G: c6 a: n3 S% o9 \, t: o! R, H2 O; F3 M1 ^/ j( Y5 \( p; k0 `$ V6 ]* f8 l6 D$ `( G; k. Z# o* O# L2 L* z$ X9 s3 O: ~ \$ @& E! R: C/ B
3 |6 p y2 b9 J! H2 v& M: y% z- B, r! P

 

(2006年7月14日8版)

发表于 2010-5-26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禁四合在2010-5-26 9:4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为阳,地为阴。地坛的彩画用凤大家都理解,怎么天坛祈年殿内的彩画也有凤呀?
* v1 @& z# C* ~; I# ]% L8 ?

[转帖]:

7 R/ n" U2 [4 y; E" v* C+ N; _9 b+ r; Y

 

. j- D0 Y, h& |! m/ L# w- H w

祈年殿内中央,墁嵌着一块大理石中心圆石。

% T$ |1 K+ [: ]6 m* s/ k8 U

 

) W( |1 K( J* ?& ]$ H4 L

石面上的花纹,活象一条行龙环抱着一只凤凰,这就是“龙凤呈样”,又称“龙凤石”。

- {! J5 T0 x7 j1 v

 

" y3 w/ \% _( E8 M; m( g

龙色深,角须爪尾皆全;

6 _' N/ A6 n' q. C

 

& M ?0 J8 I5 L* [; a

凤纹色浅,隐隐约约;

3 G- z( h* p! O- d

 

8 }0 B0 K: a7 `

1889年祈年被雷火焚烧时,龙凤石被烈火燎烤了整整一昼夜,石块虽未烧碎,但是龙纹却被烧成了浅黑色,凤纹烧得更加模糊不清。

, `7 C0 v; L1 d! Y) ^3 v

 

1 Y& k; D7 W+ a) J- Z. }5 i2 z

因此,已无法称为“龙凤石”,只能叫“龙石”了。

( J" Z2 A L O* d- {& \3 q' R

 

f8 U. A$ Q( n0 E6 m' h

祭天时,皇帝在这块龙石上铺放绣金龙鹅绒黄缎拜垫,跪拜行礼。

( J+ y/ G" Z5 b2 m! Y& v

 

; K( u. b" o, j: a4 z( h- ^

 

& P; z+ J, v7 T2 Y

人们传说,这块龙石原来只有凤纹,没有龙纹。

# D1 G3 `- H9 A0 m( B4 G/ `

 

/ E+ J! y# ^. z

殿顶藻井上的金龙常常飞下来找凤石上的凤凰寻欢。

% N; M7 x% } G# ]; h+ }

 

4 R# \3 U9 F& @$ l& G- ?+ u

有一天正遇见嘉靖皇帝祭天,在圆石上跪拜行礼,金龙来不及飞去,和石上的凤凰一起被嘉靖压进了圆石,再也无法出来。

8 @9 I% X6 C# S5 ~: j( j

 

$ B; I/ `5 X! X

从此才变成了黑纹一深一浅的龙凤:

' z; I; N8 I' _( W+ u6 }

 

" c- k: w! |% j8 \& C1 I. z) I

 

, P: @0 ~& k7 A

BWeaz9T0.jpg

% O5 @2 F2 r9 M; L2 V

 

5 V0 g8 ^2 Y) M/ \; N, f5 p) J+ c

 

6 @6 O8 y& P: F5 I( H

现在横梁绘的是龙:

$ R, o0 l: Z, C4 P, A8 S, J


 

v6oOEmVi.jpg
发表于 2010-5-26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有想象力的,传说归传说,我们看到的大木上的彩画都是清代的样式,根本不知道明代嘉靖时期的祈年殿是否有龙、凤之类的纹饰。

/ \# C4 b9 k% Y* i! o

明代嘉靖处于中期,建筑上画龙纹还是可能的,关于凤纹的目前还真不敢妄下结论,只听说有大高玄殿有,不过没机会看到过实例。

4 b1 x1 ]3 |, H; E- R. x& E: b

 

发表于 2010-5-26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禁四合在2010-5-26 9:47:00的发言:


天为阳,地为阴。地坛的彩画用凤大家都理解......
8 H6 [: x7 O% N1 [

 

5 D3 w1 }9 @. E" i3 L! T

 

& `/ i9 j6 f, d/ w) C3 @8 {

您观察得真仔细。

' w$ B, W4 S" W2 W- L. @2 r

 

+ M/ N7 m3 z7 d2 m0 C

看了方泽坛的一些图片,正如您所说:

nLZ84ReT.jpg
Hz0QyozB.jpg
lekQ273O.jpg
i50GNUIX.jpg
xMBmbtaN.jpg
he7cNZbY.jpg
tJkmK2ys.jpg
发表于 2010-5-26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彩画和石雕不太懂,说说知道的一点,说错请网里专家谅解。

8 s- { }& j* w9 ^

 

3 j# d2 v& w% i# T8 t+ M: B: S

祈年殿从石雕件来讲:

' Q$ N4 m: Z. M7 {; K. F$ o1 w

上层石栏望柱饰“盘龙”;

& m% T/ s6 y( L5 k

中层石栏望柱饰“凤”;

8 p+ u( z# x2 ^( z) t

下层石栏望柱饰“朵云”。

$ @) d6 T6 f+ P j, d

 

+ @3 m- a, P& L1 i

祈年殿内外檐均饰“龙凤和玺彩画,金龙飞舞,彩凤翩翩”。

/ g1 U9 [1 y" ~) l5 K

 

( x6 g/ M/ I* B2 y! X" i2 f

祈年殿藻井的正中同样有金色龙凤雕饰。

$ m7 c' Q8 N, O: H% J' Y+ p

 

2 x" m9 A0 T9 ~8 a: M

此种做法是沿袭了明代造法,只是细微纹饰上有所不同。

发表于 2010-5-26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豚毒先生是研究古建筑彩绘的专业人士。 9 g% x* h: n5 c' W* G' K( z

  4 d, C- a9 u! x9 A, a1 l" {1 n

我只是个门外汉,一窍不通的。 . A$ |0 `( `* f6 s% w2 {2 j

  * J: M s* Q+ N6 X/ ~, V0 r/ S* ]5 r

  6 e$ R; c, w+ ]/ z) Q7 X

  : \4 G6 A! { Q% Y: H+ C8 ~9 M

[转帖]: * g% F' I5 P! [8 q' C2 R3 |

  ; J/ R1 s1 P) ~' K6 ?

仔细观看现在祈年殿的殿内金砖,细心的游客能发现一些金砖偏红。古建专家介绍,这是1889年的那场大火留下的痕迹。 3 ]6 s* B2 C7 K/ z/ i" i- }8 L

* e) k4 A& [% W; Y# a' k: X9 P$ s

1889年8月24日夜里,祈年殿遭到雷击,匾额被击落引起大火,大火燃烧了一天一夜,祈年殿在大火中轰然倾覆。 $ i; w) m( o h& q# _% u3 i- l

* n4 n& n! U7 N7 v. B7 f

由于祈年殿所用的木料都是檀木等上等木料,因此燃烧时一股香气弥漫在空中。 - f# C% |" [/ _0 ^8 r$ g

, R- `- A( S+ @3 H1 b

光绪皇帝命刑部尚书麟书、工部尚书潘祖荫负责重建。但是祈年殿没有图纸资料,参加过祈年殿修缮工程的工匠根据回忆完成了对祈年殿的重建设计。1896年重建工程竣成。重建后的祈年殿基本恢复了旧貌。但经过专家对比鉴定重建前后的照片发现,重建后的祈年殿直径略比重建前的大,新的祈年殿比老的胖了点。

. p' }4 j0 A, p1 P; p$ A6 G

 

8 f" g$ o! q2 \6 |% E4 g! ^

 

, l5 k1 ?9 c1 n0 C6 s+ {0 l( P

...... 

" o8 S! H$ A& n2 f; Q

 

: K: P0 Z4 d& Z0 b) S [

 

. z; _7 F: h7 k- @

 

" q, f0 x+ L. C1 ^) Z) Y: p4 m' m5 V

 

5 y# F6 x1 u' ?

 

' v$ `/ H; F* h* y8 J3 p( f

我只是觉得老照片的拍摄应在这次重修以后。

0 c+ U# W, z8 J! d

 

1 B9 S; s2 D1 C0 b# }

俺有一点点喜欢想象,俺想到了“凤在上”的年代:

7 z( K0 d/ o: e8 H: |, S* K; Q

PWFuckUu.jpg
8s6VFou6.jpg
iWfQCSi2.jpg
M0ZNhReK.jpg

, a0 K& b! ?3 X7 o ?0 G; s, E

 

1 F1 y) T, `$ {$ i7 i

我赞同河豚毒的观点——学术的事不能凭想象。

- `7 F4 U- O( h4 o8 P. _% y

 

6 _, J' k) C4 c; ]9 b: \. N

我也觉得适当放松一回也无不可,一张一弛嘛!

发表于 2010-5-26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为阳,地为阴。地坛的彩画用凤大家都理解,怎么天坛祈年殿内的彩画也有凤呀?

' o9 K6 R: c. `

--------------

$ X: Y; Q3 `% P3 d. k6 J

天坛内祈谷坛的祈年殿是进行祈谷的场所,祈谷是祈求谷物丰收的仪式,而谷物长在土地里,祈年殿似乎和土地的关联还是比较大的。我对于古建彩绘完全外行,随便猜测一下。

发表于 2010-5-26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清代建筑彩画中,这种有地、月、阴、坤含义的建筑,主题纹饰多用凤纹。皇宫、公主府中也有类似的实例。

5 p, V6 [& C2 L* `3 t

给大家看个月坛的,主题纹饰全是凤纹。不过这都是清代的,明代的建筑彩画的规制还真的不是很清晰,没有过多的遗迹

6 L0 n8 B1 k& D: P& `2 s

 

, q' P" z" o7 t. r6 i

祈年殿的彩画为何有凤

祈年殿的彩画为何有凤

发表于 2010-5-26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5-26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经典的讨论贴,各位网友各抒己见,大涨知识,未征求其他版主意见,我加精了。

发表于 2010-5-30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看这个帖子越喜欢,讨论气氛浓厚。

. \* g. A; K9 h+ m" w& N

 

9 X& F y4 y6 J1 t( ?

今天上午到一个很有名气的收藏品市场,在某个馆里看到一件老物件儿,塔形,上有宝珠,宝珠明显后配,询问是否后配,店主说:本来就是原件儿,没有后配。可是他忽略了一点,原件儿的胎土应该是同一产地,不会同一件作品出自于不同时期。不单胎土不同,就连釉亦是两个地方的,一为山西釉、一为景德镇釉。

8 g+ E) R7 S. I- h0 s

 

3 P: M, l: J: {/ w( L% C" [

哑,遂不语。

发表于 2010-5-29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_+ y6 p5 n- D/ Q

题外话:

; `+ Q$ M/ d' L+ f

“金琢墨和玺”是表示和玺彩画的作法是“金琢墨”作法,而后面的“金龙和玺、龙凤和玺”等是说和玺彩画的绘画题材,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肯定是不能这样放到一起说的。而且,本人见识比较少,金琢墨和玺彩画的实例,除了 “彩画小样”外的,我只见过一例,实例跟龙凤之类的纹饰没有任何关系。 “彩画小样”的作法为金琢墨龙和玺彩画,而其所指建筑的实际作法是金龙和玺彩画,完全不一样,所以那张“金琢墨彩画小样”不能作为依据。

6 r: d/ `$ E( v% G' B- N

地坛凤和玺彩画非常珍贵,凤和玺极其少见,但不是孤例。不过也是挺怪的,盒子内如果画“夔凤”,和主题纹饰相协调多好,为何非要画“夔龙”?

+ X |( N8 }" H, Q0 h;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4 03:25 , Processed in 1.26437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