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76|回复: 14

请问这张照片是牛街清真寺后窑殿里的吗?[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24 0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怎么没看到有叫后窑殿的建筑啊?

* V% f& L; ?. K! p

 

请问这张照片是牛街清真寺后窑殿里的吗?

请问这张照片是牛街清真寺后窑殿里的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回族,常去牛街清真寺,这个照片显示的是大殿的窑殿,不是三楼所显示的“望月楼”,而是望月楼东边的亭阁式建筑,此窑殿在大殿的最西侧,大殿连绵几进,从西往东,从宋代到清代民国,逐次增建,这是清真寺历代扩建的痕迹,所以很多清真寺的大殿都是长的。窑殿里的彩绘非常珍贵,是宋辽时期的作品。窑殿下方,是楼阁式的木雕,那是“米哈拉布”,也就是标示礼拜朝向的壁龛,上面是古兰经。两侧还有窗户,上面用木雕的古兰经文组成窗格。

8 J2 C! u$ s' r& x$ l, O7 \- V" b

 

2 x! A9 l5 L/ g$ |8 @6 q9 [

至于说三楼的所谓拜月楼,称呼是不准确的,应该叫“望月楼”,因为穆斯林实行太阴历,且每年斋月要见月入斋,见月开斋,所以清真寺多有此楼,此楼下方即是大门门洞,望月楼这张照片是从其后身照的。大殿东面的楼阁是“邦克楼”,汉语也叫“唤拜楼”。望月楼的西面是一个彩绘牌坊,上有“达天俊路”牌匾,大门平日栏杆围挡,节日方开。大门上方望月楼上的匾额,原是明代皇帝御笔---“敕赐礼拜寺”,毁于文革,80年代重修时改写为“牛街礼拜寺”。

3 G- \% S/ [! h; d2 U$ ^8 m/ G

 

8 m9 E( g# B v4 B5 c3 ^" l

牛街寺里的建筑富有叠加性,一千年来历尽沧桑,自辽代至今,屡毁屡建,因为回族穆斯林一日五次在此礼拜,还是社会活动中心,所以富有生命力,不致荒芜衰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感谢这位朋友,了解了

" ] W% q& _8 A9 C# D

我也有很多在那边住的回民兄弟,他们都说没进去见过

( H0 C; k5 F) L& |8 p# C. _ z n3 o

但是那个彩画肯定不是宋辽时期的作品,应该是清代中早期的

7 d: i& j% n& a' Y; F% j' S. |

有人说是康熙时期的

* M0 O% o) W- W; D: G

我觉得值得商榷,

9 u( w2 g4 p& _6 ]- b+ ?" {

个人认为可能略晚于康熙

# y$ W/ E' {9 o4 f" }+ D$ D; i; {

那个彩画非常有特点,是清代早期的锦草和玺彩画,极其罕见

w; R R; Q/ a1 {$ _5 ^

顶上红底沥粉贴金的西番莲纹饰有些许明代遗风,因为清代早期沿用明风也属正常,就不好说了

/ Q' i/ F- L, G# B5 \* f( A

木雕龛的彩画看不大清楚

发表于 2009-3-26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朋友,不知您这个断代可有专业依据?我也很想知道这个彩绘是什么时代的。

) N! O, r# Q- H! F! n0 X5 E) T

 

% p9 A2 C4 G1 Z; Z% ~2 }

另外,中国传统宫殿式的清真寺的彩绘很有特点,因伊斯兰严禁偶像崇拜,所以没有鸟兽和人物,多为几何图案和花草。一次在牛街礼拜寺偶遇东北过来搞调查的古建工作者,他们当地的老清真寺多毁于文革,如今要复建重修,但清真寺彩绘难寻范本,所以专程来京采拍。但他说牛街寺大殿外围的大部分彩绘已被改为当前流行的苏式,很遗憾。后来我推荐他去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那里的彩绘一直未重描,起码是清末民初的原貌。近日又了解到东四清真寺彩绘还有明代风貌,且寺内还有明代风格建筑留存,各位有兴趣可以一观。

发表于 2009-3-24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09-3-24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街比较怪,除了传统清真寺大殿后有连脊的拜月楼;大殿对面还有一个独立的唤理楼(邦克楼);

+ w$ j/ @, C1 m7 {( z Q

 

& k0 m* n6 u; d3 O* \

这楼一般都在山门的位置,例如回回营清真寺;一般的清真寺都是用殿后的拜月楼代替了,只是有一个;

8 q; b( G2 C) K! s

 

8 O( O4 [1 V- `, Q

怀疑历史上牛街的大门应该也是传统东向的;后来某种原因才改为西向的。

, F8 T. p, p% K, i, c

 

发表于 2009-3-24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翻拍的礼拜寺简介上的窑殿内部照片,不太清楚。
发表于 2009-3-24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有礼拜寺的门票,楼主的图片与门票上的窑殿图片基本一致。
发表于 2009-3-24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民族原因无缘进入牛街大殿,但看这殿宇的规制,在清真寺里也非牛街莫数了。

# }% r3 ]( I; w# s$ i, q# y7 j

 

: S1 M3 C0 y9 x$ M

应该是,也就是正门对着那个尖顶的,也就是牛街大殿的最后部分的拜月楼

4 Q% h" u9 ~$ Z% X* c+ B0 m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楼我知道,一层彩画大部分是原迹,二层没看过

5 t7 `+ f5 ^9 A) a5 m- @

我以为那个是前门呢,没想到是后殿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我也只是个小字辈的学生而已

# V$ @' Z7 ?4 ]+ ^. f1 T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现在复原的作品,很多都是研究做得不好,或者施工做的不好,

+ N, _- G; W* F/ a

各个施工队伍也分很多派别,情况复杂

5 i1 A7 j0 F9 M8 E2 K8 C8 P+ S& g

有很多工程光彩画样式一项就与原迹有出入,非常的遗憾

! f5 }. R& |9 e+ n

所以我希望能保护的一定要保护,尤其是价值甚高的,哪怕不修,也绝不能乱动

( A# l4 G/ \3 k" ~- q" L- w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这个窑殿里的彩画属于属于清代官式样式的和玺彩画

2 Q% `4 F8 n; \2 {. Q4 `2 k& l

仅局部纹饰略有特色与不同而已

) r1 ~' S3 t% l

和玺彩画产生于明末清初之际,所以不可能为宋辽时期的作品,宋辽时期没有这样样式的作品

' k' M3 j# B1 N1 g2 t7 e7 y

在清代和玺彩画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9 }: ^3 x) X3 R5 M" F

这个和玺彩画的大线属于过渡阶段的特点,这个特点盛行于雍正到乾隆早年,至于起始年目前还无定论,有可能是康熙中晚年,所以此彩画上限为康熙

6 \7 n' S. X/ d. L! V

但是顶部红色片金西番莲纹饰可能略早

+ q! O7 o$ X+ `$ d! ~( s4 S$ l2 v

伊斯兰建筑彩画精美华丽,明清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主流多随官式彩画样式

8 v: T& f2 m' V1 i. ]

东四的没见过原迹,不好评论

发表于 2009-3-27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高手啊。不知道如今的古建修复,是否大部分都能保持原有的风格?还是说大部分都给改成流行式了?
发表于 2009-3-29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花市清真寺本身彩绘就很讲究,文革被废置,后来开放重修,只动了柱子和墙壁,整个彩绘都没敢动,在里面礼拜,很有历史的沧桑感,而且也留下了很好的研究资料,不过不敢保证以后不动啊。
发表于 2010-8-27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好文,好讨论。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7 13:55 , Processed in 1.15490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