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7|回复: 4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含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16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w! j# h) K7 X

 

8 A6 X5 M6 K9 d& B

  高跷,音gao qiao均为一音。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这种活动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 q3 w1 ^3 s) M, v7 h4 H2 e: N6 R
- v: e0 Y6 k) E$ s, W% F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 ?, ^" |& k# k+ G$ x

 

% ]& P) l- t9 n' T% E

 

/ Y9 q$ A$ O' Q8 a+ c2 J$ F f& D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1 B$ r5 o- f! c% ~6 x1 R

 

( \6 A' r) g& _: X

 

8 r" O$ Y" s+ G4 [5 W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9 s4 t- X1 U) H# |

 

( [( _- V; I) A7 w

 

1 R3 c7 l* ]+ S5 c( i2 q6 v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 h$ v4 i9 y7 h

 

8 ^% J4 v+ c$ o* v. \

 

$ R) l' a2 F0 q/ g) J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2 u3 e. W) N# e6 q

 

% S* Q$ k* o- ]' Y/ v/ k

 

& q( `' E: y1 z! b" F, J* k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9 |1 H4 ~3 C4 H- F+ {

 

4 g7 K6 O9 j, y

 

7 R0 P8 q# S) ?- h$ @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6 Z+ ]0 p' u* c0 a) N: d. k4 ~, b

 

: W4 S: X( {1 S9 P1 R4 v/ r

 

0 N+ R! ^1 U' d' n0 q" s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的捕鱼生活有关。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他们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见孙作云《说丹朱》);考古学家认为,甲古文中已有近似踩跷起舞形象的字。(方起东《甲骨文中商代舞蹈》)两者可互相印证。

3 g4 ]( B0 M9 X0 j; x/ J% {( `

 

; r: {3 M2 ~1 }9 _! s, \! z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h' S' O) }: |9 t' l; k/ o/ l

 

' B) p6 V# W) w' N! |8 D* m

 

4 W$ t0 l( S1 f. n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0 T' g" f+ W0 u7 s O' g! @% Y

 

6 ]- K& u5 W3 S. t. }

 

# X, b8 j, ?# t9 ?1 w- Y4 {) Z7 ?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6 B6 k; B' E" _; M# _; n; _& x- G

 

( I2 `8 Y8 Z+ X8 D/ l

 

" |" q; y% U' j! u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6 Z+ }- h/ r( ^7 u8 C; q. v

 

3 X- n% z+ B3 i- V1 B: O

 

3 M3 B6 u& T8 ^5 i5 m7 N8 Q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H! d/ E2 e7 r- X8 ]

  今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各地高跷,都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

+ h# e$ U2 m7 Y

 

# h. e. ], n! d/ ?5 Q3 Z1 L

 

* h; K8 x9 M$ s0 K4 h# U5 w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N9 a0 v3 e2 q' O5 b3 D

 

# y, q0 d& v: [7 t5 @

 

4 T+ Q: N, D) |; Q0 ]# j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 o: u! {+ R5 f/ t& U

 

3 E' ?# N9 z! e* c+ ?6 D! y, i

 

. h& \: S, j$ D! u: b' T; T( r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4 Q; ^: a" d( M8 d) `; H

 

7 X0 A% T! g- U8 G- I3 b

 

! D* @0 a+ M4 Y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k8 G9 n1 v8 T* N3 V

 

6 K* x9 J# X0 H; p( {

 

* ~) j9 \( V0 c3 S% f# i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9 @# P7 f# D: O. g

 

2 t/ S2 `9 A2 k) u# X. J: @

 

8 L, Z( B) v9 ?+ v2 m$ k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献《山海经》中有关于“长股国”的记述,根据古人的注释,可知“长股国”与踩跷有关。从“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这一注释中,我们不难想象出脚上绑扎着长木跷,手持长木制成的原始捕鱼工具在浅海中捕鱼的形象。而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今日居住在广西防城沿海的京族渔民,仍有踩着长木跷在浅海撒网捕鱼的风习。

0 d5 |+ M/ t( p- K! o

 

% x5 V6 k8 e+ s, T \8 z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m u. N: T4 [& p, E% N5 V

 

" x: g' z$ W; O* S7 p7 m* t3 v( j

 

+ L+ E# `; O B+ a6 m9 N7 |

 

; s. f: a; ~$ s2 z+ W) W- Y& V a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w/ p3 s, Q! w5 b

 

( F% t7 V' }5 I4 c4 }9 B' X

 

" J( q" B( F f0 _7 `2 T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9 r: T9 S& j* L( v

 

4 M4 W; z' R# {2 \' O% w: p# F

 

r" o" W3 ?7 Z$ k2 A! C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 G6 L9 i- @8 M( B) k" f

 

- B. G- B: H5 a

 

% z$ q* J5 W8 V& z# z8 C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原创]民俗·庙会——东北高跷

发表于 2011-2-16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海城,明天就会有这个表演,走街串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7 17:45 , Processed in 1.17191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