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78|回复: 10

我的老根儿 北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20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打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 q4 Q7 |9 {; R/ K$ f- {9 r- s

父母是老北京人。自打记事那年开始。我们家就住在纳福胡同。我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胡同里喧嚣的声音和自行车的车龄声儿。还有就是下午的鸽子哨。天上飞的鸽子。蓝天。鸽哨的声音。这才是我的家啊。

! W% A8 _' d( k# O- @8 x2 d! A, m7 W

    晚饭的时候,邻居做点好吃的。就会给我们家送点。我们家有好吃的,就给邻居送点。我们家对门是那姑姑。70多岁了。旗人。一辈子没结婚也没生养。老太太最喜欢吃我妈妈做的炸酱面。每次我们家吃面,老太太的桌子上准有一碗。老人家吃着。我们心里暖着。

4 k; X6 h; i; G. i; X# I

   院子里的枣树是老太太的。现在不在了。老太太也不在了。再去。估计院子也不在了。这就是北京啊。变样了!

2 } C z! {8 ?) k2 y

  我就回忆着写吧。大家最随便的看。

* c6 t4 v, m3 X8 ^( |$ d

  小时候,后海的冰场。是我们小孩儿的乐园。 一进冬天。准奔那去。多好啊。

3 J& I, B* I3 g0 m

  我姥姥家,离着我们家不远。

9 c+ z& R( H4 J, W h

 冬天的时候。进姥姥的屋子。阳光照在屋子里。亮堂着。屋子里的水仙花开着。冬虫的鸣叫。爸爸和姥爷在下棋喝茶。西皮二黄的京腔。听着就那么亲。我也跟着唱着,耍着。开心啊

6 T6 J$ A% M4 P# J, r" z

 妈妈和老姨儿做饭。一家子,那就是乐儿啊。春节了。父亲写着春联。姥爷姥姥给我们压岁钱。

+ x& Q7 I7 @$ P, {, A

     亲戚们都来了。这就是年。过的不是美食,过的是人气儿。老北京人的年。不就是图的这个吗。您说是不是。

2 y! H3 I9 w8 ^9 e% ?/ F( M

  现在呢。姥姥姥爷没了。父亲也走了。姥姥家也破败了。以前的日子也没有了。我是真怀念啊。

/ q9 \% y9 d) a9 c3 }# Y

        02年,我嫁才搬家。搬到西山脚下。登上香山。我看着我的北京城。我亲爱的家,心了。说不出的滋味。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2-21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站在香山看北京城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阴里点缀着的是金碧辉煌的宫殿,白搭,城门楼子和为数不多的几座高楼大厦,成群的鸽子在蓝天白云下飞翔,那是老北京城。今天站在香山看到的是成片的高楼大厦、电视塔、雾气蒙蒙的天空这是今天的北京城。
发表于 2011-2-21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不拥护的事非得要做,人民喜欢的事不去做。把北京拆得一塌糊涂了。

发表于 2011-2-21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由无数个细胞组成,当每个细胞健康,整个城市自然也就健康。胡同、邻里、家庭就是组成城市的一个个细胞或细胞团。城市的个人、家庭都安居乐业,遂认同并热爱城市的环境、文脉、邻里关系,整个城市就更健康、更有生机。

% D/ D: X3 {( W( @$ r

 

6 h* V% d% T! M' M- V( d

城市自有其机理,当外力强行改变城市的机理时,城市的细胞被破坏,机理被切断和扭曲,城市就会患上病症。严重时患上不治之症,城市虽然更加庞大,但其命运却岌岌可危了。

发表于 2011-2-23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时代的悲哀。
发表于 2011-2-28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再多些这类文章 吧大家带回过去美好回忆.......
发表于 2011-3-6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涌入的力量。
发表于 2011-3-6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变样儿了,过去的味儿都没了。。。。。。
发表于 2011-3-7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长在胡同在2011-3-7 17:14:00的发言:
5 d* p9 a/ a& `/ S, |4 x3 x0 _+ N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海淀镇的一条胡同,门楼门墩影壁门房俱全的四合院,院内北屋前两课石榴树,东西厢房前满是花卉,院东如意门还通着一个大大的后花园,内有枣树梨树杏树花椒树榆树等,还有一口深井,我小时曾站在井旁的青石板上看井里的蛤蟆(真是井底之蛙),后来变成大杂院,但枣树和榆树还在, 小枣皮薄,脆甜.那时家家院里基本都有枣树.

, K2 q1 s$ T! z2 Y! O

 

9 ?8 D1 A" _+ p/ u. R) ~, x. r

     

海淀镇那会儿有个倒座庙,印象颇深。
* o& k3 B3 z* c1 X+ n4 B

发表于 2011-3-7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海淀镇的一条胡同,门楼门墩影壁门房俱全的四合院,院内北屋前两课石榴树,东西厢房前满是花卉,院东如意门还通着一个大大的后花园,内有枣树梨树杏树花椒树榆树等,还有一口深井,我小时曾站在井旁的青石板上看井里的蛤蟆(真是井底之蛙),后来变成大杂院,但枣树和榆树还在, 小枣皮薄,脆甜.那时家家院里基本都有枣树.

# n/ _0 V# \$ v- f4 }1 W/ Y

 

; V# ~9 y9 ^2 q- @: E' r' n

      胡同里有养鸽子的,街坊的鸽子经常带着哨声盘旋在天空.我养过鸡和兔子.鸡特爱吃槐树虫.胡同里有一溜古槐树,我经常在地上墙上拣槐树虫喂鸡.

7 ^* ~% h( C4 v0 z3 R

 

, J9 h; Y. g" T& R6 [/ n6 s0 S. k

     我养的小李子(大黑花翎子公鸡,不管谁一叫它,它准"喳"的叫一声,所以得名)和大白两只公鸡雄赳赳的可漂亮了,街坊男孩子经常抱着它俩和后面胡同的孩子斗鸡,结果我们家的两只公鸡总是大胜而归.骄傲着呢.

( d/ D5 i7 y6 R# i& g% n

 

! ?* i8 A0 P+ |2 \- ~- ^- ~

    这两只鸡还特通人性了,外人谁都甭想逮着它,只有我一张开双臂,它就过来让我抱.尤其大白,本来他不圲人,但经常有淘气的男孩子招它,不是拿脚,就是干脆趴下来像公鸡一样用脑袋和它斗,结果慢慢的把它激火了,见到爱斗它的男孩子就飞到肩膀上圲他们脑袋.可这些孩子却乐此不彼,

! i4 j1 h* x, e3 K: L) o

     可惜一只让家长卖收购站了,一只给邻居打鸡血了.就留下了一只下蛋的母鸡.失去这两只漂亮的大公鸡我可伤心了.

发表于 2011-3-7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淀镇倒座庙位于海淀镇南端苏州街路段,因为寺庙习惯于南向,该庙却北向正对海淀西大街,又系三开间两层楼阁式的建筑,很有特色,人日“倒座庙”;又因庙内供有一尊木质观音大士像,也叫“倒座观音堂”。观音者大慈大悲,千手千眼,以拯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为己任,自宋以来民间多供奉。“老海淀”以为该庙地处要口,气势飞腾,成为海淀镇吉祥的标志。庙始建年代不详,民国十三年(1924年)合村集资重修。1988年扩展苏州街路时拆毁。

" Z2 d0 o) s1 m' h# }1 M* Z

   1928年北平市特别政府社会局庙宇档案有记:倒座庙面积1亩6分5厘,房屋15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合村公管。庙内法物有娘娘5位,站童6位,王奶奶2位,观音大士千手佛、关公、鲁班各1位。内有木像1尊,余皆泥像。铁香炉一座,铁钟1个,铁馨3个,柴木供器4份,供桌5张,石碑1座,树3株。

' u' B3 O, [: `8 D' y' J

  据1989年版的《北京名胜辞典》记述:寺庙3楹,上下两层楼阁式建筑,有东西配殿各3楹。楼阁为箍头脊硬山筒瓦顶,前出廊,廊置宝瓶样栏杆。楼阁正中置有紫檀木雕刻神龛一座,内供木雕千手千眼观音漆金像一尊,高1.45米。造型生动,工艺水平很高,阁下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泥塑座像三尊,像前置供桌一张。楼前立石碑一座,碑文列记捐银善士芳名,庙门口有水井一眼,石水槽一个,磨刀石一块。

: W7 j8 z" \2 o; ^4 x. Z

   

6 t' s6 W/ x9 L

   我记得此庙的基座很高,显得庙很高大,庙的北面还有一大石磨,小时后曾和姐姐推着这个磨盘磨老玉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5 15:02 , Processed in 1.13625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