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半天其实并没有看懂这位朋友究竟争议的点在哪. $ _6 O) a1 I* z
* @- Y( d# ]( G* O
我归纳了下,网友的意思是图像中的"水稻田"并非属于耕织图,从分界上看,应属于静明园的一部分.
1 p! h+ C P) M. P7 ]: L 1 w1 j# H! ?" P+ m" u3 i; Q
不想再为这个问题讨论太多. $ u) V: c" e5 _4 _; T7 j
+ \) C% y# G) D, X' h M
对于<<日下>>此书中对于静明园的考查时间和耕织图景区建造完成的时间就不是一个可以考查准确的问题. 7 K% ]+ n2 u' d2 c; b) q
" \, s. F! F# {- G; \日下此书固然是乾隆时期对官修的一部考查北京地区名胜的著作,但有的只可参考.不可作为绝对依据.因为皇家园林的修建从来没有停止过,三山五园建成后,每年对局部的改造从来没有停止过.翻不翻看,我首先就不会绝对依赖于此书的论述. I( F2 z$ j. x, t6 f9 N6 R. q+ Y- ?. g
7 I# ^9 h3 Z& T4 l$ J
其次,史籍中乾隆有明确过,此水乡之景后都归于耕织图景区范围内.而整个清漪园的建造就是为了能将圆明园和静明园串接起来,作为皇家园林的一个整体.如果说圆明园和清漪园有很明确的界定范围,主要是因为圆明园是在平地建起,依靠人为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但清漪园和静明园则更多的依靠自然之景完成,除非你可以在正式的史籍中查找到准确的界线是你所争议的.
/ r% r+ C6 O$ d! n5 t ; L. P+ P" I3 Z9 s1 A
最后,即使是玉泉山下的水稻田,在解放后重修前都不复存在了,作为对一种消失景色的怀念,又何尝不是一种惬意呢?而对于名字和范围之争讨论过多就显得不足轻重了.本人不再争议此问题.也不愿再多讨论.
2 i9 k. d, w$ I$ N3 f# a: H) P, |
4 x: E6 C! Z* }9 p,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