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 {6 _9 A! h( l6 g. M
4月5日,北京坟协部分成员驱车前往平谷马坊打铁庄一代考察康熙二十四子,诚亲王胤秘家族墓。
) k N9 @0 e4 c1 Q" t9 n' U/ B' z
3 u( X3 I+ ?9 B3 g& i8 `, I! i, G从2005年的GE卫星图上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园寝的后墙圈,并且墙园中间有一块深色区域,疑似为地宫的位置。整个园寝坐西北朝东南,这个和以往正向园寝有所区别。 & C& Y; ^& |- v. [9 o4 B! [# k
通过GE卫星图的历史功能,到了2006年一条由西向东的马路横穿斜向园寝,穿过的位置很容易辨认就是那片深色地宫区域。我们不得而知,当年修建马路的时候地基到底多深,触没触碰到地宫,更不清楚当年的马路工程是否挖掘出有价值的文物。 ( e Q, {3 X2 n( p
* X; k- n- R3 C* b
到了2008年,紧挨园寝东面的土地上建设起高楼大厦,但幸运的是我们还能从GE卫星图上看到残缺的园寝后墙。 - `: T# O. l: G& b
# ^# ]# z+ @ C! W( U但我们这次去情况却不乐观。首先那条由西向东的马路两边都正在施工,挖土机将北面挖地基的土堆积在马路南边的空地上,但即便这样,对于园寝地貌结构敏感的松园还是从一个废坑中发现了园寝门地基遗址。同时我们也在南边的挖土机附近看到了大量的三合土。 5 N6 ?. ?) ^! @3 j) B
, o* W6 [# `7 A& b9 e L接着,我们一行几人又穿过马路来到北边。北边紧靠马路一侧也正在施工,一些绿色琉璃瓦散落在潮湿的泥土里,就在我们拍照留念的时候,几乎在场的人一起发现了泥土之中的一块木板。我用手推去上面的土,这分明就是一块棺椁,松园拿起边上的碎木块经过太阳光折射后初步判断可能是金丝楠木。我们大致测量了一下,这块板子现长约1.8米,宽约0.3米。就在不远的地方,我们又发现了一块带贴金龙纹的棺椁板,将我们的气氛提到另一个高度。我们再次将土推开,通过五爪我们可以推断这是龙而不是莽,同时想到的问题就是金丝楠木的材料配上五爪龙的棺椁给王爷用,在当时算不算跃制呢?再或者这是皇帝赏赐的配置?这是留给我们的第一个疑问。 8 z5 g+ \0 b, \
% Y- ^! S% O0 k9 z" c) c
当然,第二个疑问马上就来了,因当地拆迁完毕,已经没有当地居民了,所以,我们不能确定在GE上看到的这个园寝是诚亲王胤秘的还是他儿子诚郡王弘畅的。我仔细看过GE2005年的图,这个园寝的左右都没有其它痕迹了,听风铃说,他们父子园寝的位置与青龙湖惠亲王父子园寝的位置逻辑关系差不多,该是左右挨着的。
/ Y6 A1 j- @' i
% w5 {% @/ o# C* A看着地上这块带贴金龙的棺椁板,松园突然发现这不是半块葫芦材吗?原先我们只是听说或者从书本上看到一些资料,如今,实物摆在眼前实在让人兴奋不已。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贴金龙遇空气氧化后没有刚才那么金的耀眼了,甚至有的地方还变成了黑色,我们马上又用湿润的泥土将其掩埋。 % x/ _! K1 `6 D6 ~6 i
' C+ K Y, O2 r# B
这个东西在工地上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我们也不可能将棺椁板带回家保存,所以,北京坟协一致决定,将其送到平谷文保所进行保管,这样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为此,我们紧急发动群里留守的成员老五和元吉,为我们查找到了平谷文保所地址和电话,但遗憾的是,由于是周末整个文委都没有人。后来松园通过昌平文保所的关系联系上了平谷的贾所长,没有十分钟,贾所长就风尘仆仆的赶到了。 . Q8 }8 @ t9 J( g5 t
" E; }) k( @7 V3 Y! V" R他首先将前几日此地动工前得勘探与挖掘对我们进行了描述,但未发现有价值的文物,今天对我们发现的这块带贴金龙纹饰的棺椁板表示认可与感谢,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此物的现实价值做了深刻的沟通,最后,贾所长将棺椁板收进了文物仓库,准备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7 g8 |. {$ l2 W7 \5 B) S
. s' v2 H& D9 ]8 b; c# X同时,成员易水也联系到了新京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相关追踪报道,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我们对文物保护的深刻理解,并做到了爱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要求。 # a/ c% Q7 V7 ~& c7 l
4 y% {7 q o! f# Y% _% G最后,根据整个事件的发生,北京坟协进行了总结。一,我们还不能确定此处园寝的主人到底是谁,所以我们可能近期还要进行走访。二,我们希望能找到打铁庄一代的民国地图,由此论证诚亲王家族墓的位置。三,这块棺椁到底存在多少文物价值是事情发生后,我们群里辩论最多的话题,但始终没有定论,我们希望能够尽快找到答案。 4 O8 q, j' _" ~
9 j9 `( c" I2 ^* G6 b
更多图片请看北京坟协网易博客:http://bjfenxie.blo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