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01|回复: 13

[原创] 银元的价值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6-25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元的价值 ; v8 @% ?7 ~6 f4 {

 

/ y4 `1 ]. P/ x1 @7 i, e, _

 

; O1 q$ Z+ ]( c# V& k

头几天看电视,北京电视台介绍毛泽东于上世纪初在北京图书馆任职,月薪为银元(又称“现洋”、“袁大头”,下同)8元。我的80后的儿子问,8块钱够生活吗?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孤陋寡闻,确实不知道当时北京的物价如何。

o1 F3 g" J8 Y- m3 p/ O& {

本人虽然不知道上世纪初北京的物价情况,但却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的市场物价及银元的价格。有亲身经历为证 ---

p5 c0 e$ `' c; y" ~" P H

那时候,家里只有父亲每月50多元的工资收入,但要养活我母亲和他的五个子女。当然,生活水准绝对是很低的。每天无外乎是棒子面窝头、熬白菜,身上穿的就是那一两身衣服。也就是逢年过节或者来了亲戚,才能吃顿炸酱面或者馒头、肉炖白菜。

8 W4 v1 f$ D6 K2 Y- t+ `, J

记得那时候白面0.185一斤、棒子面0.11元一斤、机米0.13元一斤,白菜0.03一斤、西红柿(夏天)0.10元一大筐(估计得有10斤左右)。当然粮食需要凭粮票购买,但粮票其实是有价的。例如饭馆里卖的炸油饼,1两粮票6分钱一个;如果没有粮票,可以买“议价”的,8分钱一个。这就是说1斤粮票可以折合人民币2角钱。

m. I& D! C# C7 _% X* X8 K# v

记得有一次家里资金紧张,父亲拿了两块银元带着我去菜市口迤东路北的“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宣武区支行菜市口分理处”去兑换人民币。(这里要说明的是,当年只有“分理处”才能兑换银元,其下属的储蓄所无此业务。)我记得,那时候一般的家里有几块银元也不是正大光明的事,去银行兑换人民币就跟做贼似的。

# D1 z7 k9 u: B# v

现在想起来,当年兑换的比价实在是太低了!一块银元只能兑换一元人民币!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说 --  “无语”!......

7 T4 A" T) G+ x: W3 ]

那天上网,现在一块银元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人民币800元左右了。我就琢磨,这50年间物价与银元的比价真是让人“无语”啊!

7 E& X, c* I- x a: w6 ^5 X& o

您说呢?!




A/ h* ?; ], t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5 9:51:01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11-6-25 6:58:00的发言:
2 ]8 [# `; }' \" W' g$ p

银圆卖到800有一部分是收藏价值在其中,如果按照多个物价指标来分析购买力,一块银元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目下400元左右。(前年我算的还是300元)。

% o" H' w2 }. K* D

对!收藏品炒起来的“价值”和货币等值是不一样的 当初您老爸要是拿10块大洋换一张十元人民币“大白边儿”留到现在就是10多万啦!

发表于 2011-6-25 0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圆卖到800有一部分是收藏价值在其中,如果按照多个物价指标来分析购买力,一块银元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目下400元左右。(前年我算的还是300元)。

发表于 2011-6-25 0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毛一个月挣800x8=6400元 还反社会 这要是都学他 就别河蟹了
发表于 2011-6-25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1-6-25 5:45:00的发言:
老毛一个月挣800x8=6400元 还反社会 这要是都学他 就别河蟹了
1 t5 L; v, O5 t5 d y' M

1:贝勒爷这一说不知源自何处?我觉着阿毛一个图书管理员哪会有那么大的收入呢。有两个例子可做旁证,其一当时鲁迅的收入,其一当时火车驾驶员的收入。火车的驾驶员当时称之为“大车”月收入80个大洋左右,可以雇俩老妈和有自己的包月洋车养一家子人。

1 G5 Q( g7 U2 M4 @4 j& [9 G1 [

    阿毛要是有那么大的收入,再利火攻心也不会闹啥子革命,我赌一块钱。据邓云乡老先生的文字,一块大洋可以买两袋四十斤左右的“兵船儿”牌洋白面。老舍的文字中巡警的工资也可佐证。

3 U T, o) z2 Y! z6 w1 u

2:网上有阿毛给他的俄国爹打的收条,金额还没有章士钊老先生那一笔大。

- u' d1 \ {: w# f

    倘若说陈独秀辈革命是为了给这个民族找一条出路的话,我不大会反对,因人家当时的收入足可以丰衣足食。

9 f, E4 i5 }( V3 B) C6 ^2 z N0 O

    要说周毛为“中国撅起”而读书,蒙傻子呢,最多是奢望自己撅起而已。

发表于 2011-6-25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1-6-25 18:23:00的发言:
3 W( ]: _$ H% c" H; L

那时候开火车比开飞机都牛吧

. W- K3 ?$ K3 [( J8 ?" [3 i2 U

好像不是那样,开飞机的趁钱到有国可卖,比如学良张公子,开火车的大概没进化到那么大胆子。

9 `" K# R1 z8 c

^_^

发表于 2011-6-25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开火车比开飞机都牛吧

发表于 2011-6-27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您想多了,我是想借着开玩笑提供一点背景,让这篇字读起来更有趣儿。

! z7 m8 v8 ]9 _$ f. X' D4 m% L1 N

问候您!

' ~; M! f1 _! [6 X9 w6 i/ W

 

发表于 2011-6-26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摘苹果的人在2011-6-26 16:34:00的发言:
+ \4 U6 Y, R" i& s/ M5 ]

我想,草版可能误会大贝勒“老毛一个月挣800x8=6400元”这句话了。--

( V! e( J6 z: p, V+ t0 v5 a- r" o

大贝勒的原意是:当年毛的月薪大洋8元,折合现在大洋的市价一枚800元人民币,那就合月薪6400元。在北京也算是高薪阶层了!

; `% u0 M k: j/ d

不知对否?!

( }* b4 O6 m7 _9 b3 A3 M2 ]1 J3 O

呵呵,您怎么点破了?我还想看看这二位大侠在各自的时空舞文弄墨,最后怎么对接呢!

6 S' c# k# M) m2 x$ h% \

我理解两次大贝勒都是前后对比着说的,而鹰版主的坐标原点就没动过。

# p+ n F* g+ p: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6 22:21: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6-25 12:45:00的发言:
+ Z) i$ }+ n$ _2 r, i$ s# e2 p! s

1:贝勒爷这一说不知源自何处?我觉着阿毛一个图书管理员哪会有那么大的收入呢。有两个例子可做旁证,其一当时鲁迅的收入,其一当时火车驾驶员的收入。火车的驾驶员当时称之为“大车”月收入80个大洋左右,可以雇俩老妈和有自己的包月洋车养一家子人。

6 D0 b" x& e$ I1 ^

    阿毛要是有那么大的收入,再利火攻心也不会闹啥子革命,我赌一块钱。据邓云乡老先生的文字,一块大洋可以买两袋四十斤左右的“兵船儿”牌洋白面。老舍的文字中巡警的工资也可佐证。

2 y% ?" ? b2 x/ I1 P1 a! b

2:网上有阿毛给他的俄国爹打的收条,金额还没有章士钊老先生那一笔大。

: P7 W X/ z+ B/ g1 S2 q: u0 z: ]. z

    倘若说陈独秀辈革命是为了给这个民族找一条出路的话,我不大会反对,因人家当时的收入足可以丰衣足食。

( l% t/ Y6 ]5 s) O# x

    要说周毛为“中国撅起”而读书,蒙傻子呢,最多是奢望自己撅起而已。

* \0 {1 |: |" g

谢大贝勒、老盘子、南城、草版关注!

/ W2 p$ H- Q6 k; @9 H/ O

我想,草版可能误会大贝勒“老毛一个月挣800x8=6400元”这句话了。--

# [9 }8 h( p7 v/ \- x' V

大贝勒的原意是:当年毛的月薪大洋8元,折合现在大洋的市价一枚800元人民币,那就合月薪6400元。在北京也算是高薪阶层了!

$ A& U: o1 J" d' m& @' `, C! r

不知对否?!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6-27 0:13:00的发言:
4 G4 z/ G$ A2 Z

楼主您想多了,我是想借着开玩笑提供一点背景,让这篇字读起来更有趣儿。

" I7 {) @9 T' d7 o5 G

问候您!

+ E( M9 n4 D G: c O4 o

 

6 x2 c4 t( K5 p+ w! K

谢您回帖!谢您关注!

+ P0 Y: g0 v" h4 m: E8 X

问候您!

- A j/ g$ L1 o7 X" B2 v7 V

何时老北京网有聚会活动,本人一定出席。认识认识您,向您学习!

发表于 2011-6-29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摘苹果的人在2011-6-27 11:29:00的发言:
* k' y- Y4 }9 R' b2 i; e

谢您回帖!谢您关注!

7 p6 ?0 ^% @1 s A- n

问候您!

4 W7 N# U9 ^) c; i) j& ?9 }( o& s

何时老北京网有聚会活动,本人一定出席。认识认识您,向您学习!

; I6 l5 @$ i/ j" m; @8 v# ?! N

我发了一个置顶帖子,先生要是有空儿,酒一口吧,^_^。

发表于 2011-7-4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理来说,内个年代一个月8块大洋,不算高薪 ,但是也决不低。

: @1 h. C* S+ x9 n

比如,鲁迅在北京大学当教授的时候,一个月300块大洋。当时买一所房子 (比如阜城门内那个2进的院子),需要5000块大洋,相当于他的17个月的工资。这是高薪者的收入,应该没几个人能达到

- k7 F7 ~5 y9 v! W- _1 n3 W

按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的描写,祥子给人拉包月,一个月5块大洋,交给刘四爷的车行 2块钱的车份。这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收入。

$ T- E. r- b( {+ h

所以,8块大洋,不算高薪,但是润之当时是一个人生活,足够小康了

发表于 2011-7-9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元七钱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1 15:55 , Processed in 1.14097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