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营养学家说白薯是最佳食品,有多种益于身体的养分。好消化,易吸收。和老玉米搭配着吃,营养素互补,相得益彰。老百姓常吃白薯,也常搭着棒子面窝头。或者白薯棒渣粥。生活水平低下时,营养学家还没发现白薯的营养价值。老百姓没有闲心管营养,填饱肚子为本。核算的是手里的钱,生存至上。饮食习惯也不全靠碰巧劲,有日积月累的体验经受。总结之后,有淘汰、有保留,习以为常。旧的,传统的生活习惯,早经先民筛选,多有可取。新的,时尚的生活方式,仍在试验观察,慎选为佳。伟人有教导:“摸着石头过河”。凡事都试着步往前挪。保险!ffice ffice" /> + j& f9 d, [9 h- y! ]$ H
说起白薯,北京穷人喜欢吃。生的熟的,凉的热的。拿起来就能吃。一斤棒子面的钱,买三斤白薯。便宜合算。孩子多的人家。蒸或煮一锅白薯,是个抓挠儿。可心里不把它当正经东西,不如五谷杂粮实诚。粮食统购统销以后,米面定量供应。大米白面按比例。白面很少,老吃窝头。搭点白薯,下去顺当些。赶上白薯大丰收,光搭着吃,销不了多少。粮食部门就规定按比例配售。记得也是三斤白薯,收一斤粗粮票。必须买够多少斤,少买就是放弃,粮票作废。电台报纸,如同现在讲烹调讲养生一样。大讲白薯的养分和吃法。蒸熟和到面里烙饼蒸馒头。切碎掺到米里焖米饭。到大饥荒的时候,就老说“双蒸法”,说“小球藻”人造肉,说“代食品”,说褪了玉米粒的棒子核、稻草都有营养成分了(肯定有。可人的肠胃能否吸收?)。他们是需要时的代言人,广告就不能叫真儿。 8 u8 ]: W6 E/ O6 H( G
北京城里吃鲜白薯多。加工过的白薯干、白薯面少。北方有些农村,有些年份,白薯干磨的面,是主要口粮。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林彪下一号令。准备打仗,疏散城市人口。我到了邢台农村。那里沙土地多,种白薯、花生、西瓜都相宜。出白薯。那地方管白薯叫山药,土豆叫山药蛋。当地人说,“山药干子是主粮,鸡腚眼子是银行”。吃饭仗着白薯干,化钱靠着卖鸡蛋。同样的日子我过过三年。
' q% Y) Q" U w+ W u! U, K离开那里快四十年了。没回去过,不知现在的变化。离北京不远,三百多公里。不通火车,交通也还便利。村东挨着一条国道,北京到广州。当年冬天回京,有人就骑自行车。晓行夜宿,三天,进永定门。至今也常忆起那时的情景,感谢生活给我的经历。增加体验,扩展见闻。听够了广告,细看了商品。知道了底细,明白了就里。虽然‘难得糊涂’,可‘朝闻道夕死可矣’。也值。 5 W$ A+ @" t: \- m6 s4 s/ Z
1969年10月离京,在隆尧县一所中学住下。学习待命。1970年开春儿,分到农村。仨人一拨儿,去一个大队(村)。头一两天吃派饭。早午晚有人叫你,到他家吃饭。不习惯。找支书提出自己做饭。一个人150元的安家费在大队放着。要求买炊具,给粮食。不框外。我们被安排在一个狭长的小院,三间北房两间东房。三间房的宽窄,八九间房的长短。这是地主的家。他孤身一人,文革期间,抗拒改造,出走流亡。已有几年了。北屋两明一暗。我们住两明(间)。一暗(间)堆放房东的东西,大队上锁。东屋做厨房。大队不肯掏钱,叫用房东的锅碗瓢盆,给了点小米和山药。顿顿小米粥,蒸白薯。吃了几天。找大队要粮食。支书说“不是给了吗。”“光给的小米跟山药。”“那还要啥?春起,都吃这”。才明白,白薯是粮食,是主食的主,把它当配角,就屈才了。白薯搭配窝头就大腌萝卜,喝点粥溜缝儿。北京穷人的家常饭。在那儿就显得特殊。每逢集日,到集上买点干粮,搭补。偷着。怕贫下中农提意见。工资发了三个月,停了。干啃工分,彻底成了社员。搭补成为心想,事成已无实力。
+ Y5 R& C. |8 j: D6 u0 f# b
4 ]. x) b3 I, f5 A6 \ + Y5 S7 Y# Z" T7 l7 D3 M
; v9 X/ L2 g" T* e; a& z$ G0 {
6 L8 u2 \, ~. \8 ^+ @* _
( l8 Z3 ^' ?6 H' Z. ~$ ?! a 1 y) K7 h# b' n; \) h9 Q; G- @
) G6 ]# P8 |9 [+ @$ X, n5 a6 B5 s
+ B4 t- W" ?! q4 N$ X' J
2 a: Z1 ~3 p: J.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