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祖籍浙江萧山。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43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朱子纪念馆名誉馆长。专著有《春秋左传礼徵》、《碑帖浅说》、《历代著录法书目》等,主编《国宝》、《中国美术全集-工艺卷》、《两朝御览图书》等。
! p9 O0 B6 Y0 k: T, Q3 H 朱家溍虽然祖籍浙江,但是,按照“三代入籍”的惯例,他应该是地道的北京人。因为,朱家溍的高祖朱凤标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户部尚书、顺天府乡试副主考,官居一品。生前在京师有“赐第”(位于台基厂白家栅栏,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今北京医院所在地即朱凤标宅第旧址),死后谥“文端”。 * T6 m; ?% P' e$ {# W
从朱凤标到朱家溍,朱家在北京居住了五代。
7 I! n. t9 J2 C! F C 朱家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他说:“我深爱北京。回忆从前的印象,无论是居住的‘绿槐荫里、深深庭院’,还是登高远眺的‘城门矗立、甲第连云’,都令人神往。”
+ H+ k0 m; U2 n# D$ f' { 朱家溍谈北京有其自身的特点,展示着他的阅历和学识。朱家溍是仕家子弟,生活在鼎食之家,自然见多识广。所以,他谈北京的府第、园林,不仅能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他能讲清个中原委。他谈北京的饮食,能使人领略“八大楼”①的特色,了解“谭家菜”②的由来,体会旧时北京城里英、法、俄、德等西餐的风格,绝不仅限于“豆汁”、“焦圈”、“驴打滚”之类的风味小吃。
# e$ k# d7 D7 @2 Z* I! a 朱家溍对京剧也是内行,且能粉墨登场。1962年,九三学社和梅兰芳剧团在全国政协礼堂联合演出,大轴戏是《霸王别姬》,梅葆玖饰虞姬,朱家溍饰项羽。1987年7月9日,恭王府戏楼修缮落成纪念演出,朱家溍以73岁高龄,与北京京剧院著名演员、梅花奖得主宋丹菊联袂演出《霸王别姬》,宋丹菊饰虞姬,朱家溍仍饰项羽,风采不减当年。 ; ], M! p4 n% W: A) i. h" _0 r
朱家溍主编《国宝》,他本人何尝不是“国宝”,有人评价:朱家溍在文物收藏与鉴定方面的造诣堪与张伯驹比肩。仅举一例,可见一斑。 9 q- ~! B8 D6 i/ ?1 Q5 b3 }
故宫太和殿,正中设须弥座形式的宝座。宝座上设雕龙髹金大椅,这就是皇帝的御座。这把雕龙髹金大椅也曾蒙污含垢,原因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时,为适应他的体形将雕龙髹金大椅撤走,换成了一把中西结合、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高靠背、矮座面的大椅子,与环境极不协调。
1 Z& E0 c7 e; x" ~2 { 后来,换掉袁世凯的座椅,却不知雕龙髹金大椅的下落,找了几个清代制造的龙椅试试,结果都与太和殿的宏伟气派不相称。1959年,朱家溍依据历史照片终于在一间库房里找到了已经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经能工巧匠近千个工日的修复,于1964年9月告竣。《朱家溍讲北京》一书的选编者杨良志说:“仅只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家溍先生的功劳可谓‘大’矣!他的贡献堪称‘不朽’矣!” 3 _; K4 c0 Y, s2 K
朱家溍与马衡、启功各有一次“相视一笑”,能使旁观者或会心一笑,或仰天大笑。
5 R( _( H/ |' v. r 其一,1948年秋,南京国民政府已是四面楚歌,行政院致电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故宫博物院所存文物精品空运南京。其时,朱家溍在故宫博物院负责古物馆的工作,他已接到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的一封信,让他坚守工作岗位,保护文物。朱家溍与古物馆的几位同事相商,大家都希望文物南运不成,他们见马院长不催问,也就尽量拖延文物装箱。北平解放后的一天,朱家溍见到马衡,回忆往事,问道:“是不是本意就不打算空运文物?”马衡微笑着说:“我们彼此会心不远吧!”言毕,二人相视一笑。
) h. d9 O6 H; x+ i( d: o) c7 T8 a# Z& S 其二,一次,朱家溍与启功逛故宫。朱家溍对启功说:“到君家故宅了。”启功纠正说:“不,是到‘君’家故宅了。”言毕,二人相视一笑。 - w0 h& u: i3 W1 v! Q2 |
朱家溍说:“到君家故宅了”,是因为启功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
: t$ M, i& n- @" m6 ]0 S 启功说:“到君家故宅了”,是因为清代的皇宫是爱新觉罗氏接受明代朱家的旧业。
! ~) ~$ ]' P- S0 q: N; Z9 |# M& t& o 注:①八大楼,旧时北京的八个著名饭庄,分别是东兴楼、安福楼、鸿庆楼、新丰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悦宾楼。 * ?. |7 q4 _+ w/ P/ C" n* p
②谭家菜,一种具有家庭风味的官府菜,以广东风味为主,其中海味菜最为著名;因出自清末“榜眼”谭宗浚家,故名“谭家菜”,俗名“榜眼菜”。 9 Q) X; w( r4 V'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