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99|回复: 36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含2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1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a O4 v9 [+ B. t" T; [( `

东西六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位于紫禁城后庭中轴线两侧,东西各六座宫殿分别排列成“丰”字型,隔东一、西一长街与乾清宫、坤宁宫相接。东西六宫内部,又分别由东二、西二长街分割成两列,东二长街南北开门为麟趾、千婴门,西二长街南北开门为螽斯、百子门。东西六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所,门命名为“麟趾、千婴、螽斯、百子”,寓意皇族兴盛、帝祚永延。

6 |! o1 k( P" U

 

* F$ a) g" L* ]7 C4 \7 V

东西六宫平面图(翻拍自于倬云《紫禁城宫殿》)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e$ O. a0 v7 D7 R6 n0 E: x


西一长街最北侧长康右门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2 ]# G& x6 z# f+ E {

西一长街景及中、西侧开门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Z* V8 x; i: K. H' A/ T

西一长街最南侧长内右门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X$ g. H5 ^9 t$ H. T0 V


西二长街最南侧螽斯门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6 q) Y5 m) k0 T! |- W3 n

透过螽斯门看西二长街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g2 m5 R3 S Y6 O; P K* I# X

 

; B: D1 j" k( z( O5 |* Q

十二宫的排列,以靠近中轴线为尊、以靠近乾清宫为尊、东西相对位置以东者为尊。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生父兴献王朱佑杬生于未央宫,更其名为启祥宫,并同时更改了全部十二宫名,随后至清末,十二宫名也有部分改变。清乾隆六年,乾隆帝御笔题写十二块匾额分别悬十二宫前殿,并下旨“千万年不可擅动,嫔妃移往别宫亦不可更换”。

2 P* p" e7 ]' K: Y1 ~0 A7 @

 

7 K+ Z( O. O8 V5 Z/ s

以下是按尊卑顺序(东西六宫分开)辑录的十二宫现名、明永乐朝初名、明嘉靖十四年曾改用名、乾隆题匾、及其它说明:

( T% p) t" s) m- j y

 

4 u) _5 ~ R8 \- {; c/ ~

东六宫
景仁宫,初名长宁宫,嘉靖改景仁宫,乾隆题匾“赞德宫闱”
承乾宫,初名永宁宫,嘉靖改承乾宫,乾隆题匾“德成柔顺”
钟粹宫,初名咸阳宫,嘉靖改钟粹宫,乾隆题匾“淑慎温和”
延禧宫,初名长寿宫。嘉靖改延祺宫,乾隆题匾“慎赞徽音”【清改今名】
永和宫,初名永安宫,嘉靖改永和宫,乾隆题匾“仪昭淑慎”
景阳宫,初名长阳宫,嘉靖改景阳宫,乾隆题匾“柔嘉肃敬”

; w8 s y7 s7 v$ f" M. n% ~. g/ C

 

3 q8 p3 _/ \% }) V% D% H

西六宫
永寿宫,初名长乐宫。嘉靖改毓德宫,乾隆题匾“令德淑仪”【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改今名】
翊坤宫,始名万安宫,嘉靖改翊坤宫,乾隆题匾“懿恭婉顺”
储秀宫,初名寿昌宫,嘉靖改储秀宫,乾隆题匾“茂修内治”
太极殿,初名未央宫 嘉靖改启祥宫,乾隆题匾“勤襄内政”【清晚期改今名】
长春宫,初名长春宫,嘉靖改永宁宫,乾隆题匾“敬修内则”【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咸福宫,初名寿安宫,嘉靖改咸福宫,乾隆题匾“不为物先”

& ]+ S8 W6 ^9 p" b2 e4 c2 W) R1 Z

 

8 L/ ]8 Z- G! U# U

东西六宫与乾清、坤宁二宫,在设计时是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的,采用五丈方格(前朝部分用十丈方格)为模数,各宫(除永寿宫)前殿均坐落在院落的几何中心(矩形院落的对角线交点)。最初建成时,各宫规制相同:每宫周围环以高墙,庭院近似呈方形,宫墙边长约50米,占地2500平方米;正门辟琉璃砖门,门内为两进三合院,每院有正殿及东西配殿,后殿两侧配耳房。十二宫前殿,除景阳、咸福二宫为三开间外,其余均五开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景阳宫为庑殿顶)。十二宫总占地约30000平方米。

5 l/ `% J# ?( B, l6 e% m/ x

 

; p( [7 r% w3 \# p% V

后三宫与东西六宫建筑分析图(翻拍自孟凡人《明代宫廷史》)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 a ^0 Z0 a: R1 { g

十二宫自建成以来,屡有修缮。清承明制,顺治十二年(1655年)修靠近中轴线的六宫,以居嫔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整西二长街之西的西三宫、二十五年(1686年)又修整东二长街之东的东三宫,至乾隆年,东西六宫建筑已完备。清晚期对东西六宫改建较多,以西六宫变化最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有五座:位于东六宫东南角的延禧宫,建西洋式的建筑“水殿”(宣统元年1909年,未建成);位于西六宫东北角的翊坤宫、储秀宫南东北通成四进院(光绪十年1884年为慈禧59寿辰,耗资63万两);位于西六宫西南角的太极殿、长春宫南北打通成四进院(咸丰九年1850年拆长春门打通,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慈禧40寿辰重修长春宫);其余七宫基本保持明代规制。

& W3 B( b9 |1 q8 A; h. g' U

 

& C3 B X1 k0 ^1 _3 X' B

 

2 Q1 c% G$ G0 L1 a) E& }

西六宫之永寿宫

7 J0 H6 ^% H V) d* F

 

3 R9 j& x$ d. M, `

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6 t( N) U$ P' Z! X0 A- ]9 ~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菱花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菱花扇窗。殿内高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令德淑仪”,东壁悬乾隆《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班姬辞辇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下令,内廷东西十一宫的匾额“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起之后,不许擅动或更换。
正殿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东西有耳房,殿前东西亦有配殿各3间。院落东南有井亭1座。 

% D5 A4 }6 Q, q. R: G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皇帝曾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清代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恪和硕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孝固伦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永寿宫琉璃门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6 O# z/ I0 }) u) P

永寿宫院内影壁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f; H7 M; u _2 C

永寿宫丹陛石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y c4 r( ~1 g- Y9 p

永寿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4 E- ?7 j' e# S' R$ _8 q

永寿宫后殿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f, h$ @% k$ h* b+ R- l9 [

永寿宫西侧纯右门,门外北侧即螽斯门及西二长街,对面为嘉祉门通太极殿、长春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2 p% M* f) f# i

 

1 j, \# o) p" j& Z! y

 

3 L0 P4 p8 n0 [7 v5 I6 K2 X

(待续)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4 W3 }6 i+ `$ @! r

西六宫之翊坤宫、储秀宫

$ v2 W# j6 c7 ?3 H2 w

 

& }, ]+ }1 F9 u2 R* k

翊坤宫(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改为翊坤宫),储秀宫(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改曰储秀宫),原各为二进院且南北相连,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慈禧50寿辰,耗资63万两,拆除储秀门及院墙,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翊坤宫、体和殿、储秀宫、丽景轩四进院的格局。

- k; {! A: L& |0 k% \. a

 

* q7 N3 L, N p- d) K. y

翊坤宫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
 
翊坤门
habNt85I.jpg

) H+ L% [ f1 j

 

9 U# {9 q9 w2 e) x" K

翊坤宫
YKkzazfq.jpg
L5twgeQu.jpg
gIaxM2ZX.jpg

: S$ Q4 l- Q+ f- v, u! I( u- Y3 f# T

 

& f+ x1 j! c, v) g: {$ l

翊坤宫西配殿及匾
3sbuATNz.jpg
AJho8bpi.jpg

+ @7 L s9 m7 `& [

 

$ q0 Q1 J* f# d6 J

翊坤宫东配殿匾
hAR1tSc8.jpg

# W# q) o+ K/ c2 P: W

 

' N4 c; Z; B3 u% t. n, c* `0 G T

翊坤宫后殿体和殿
yij7QrK2.jpg
EeCFvKpg.jpg

7 c r) z# w; B4 S B


 

/ A1 g' ?/ B, E' u: K( H' J- ]# g

储秀宫前廊,与东西配殿前廊及体和殿后檐廊转角相连,构成回廊,回廊墙壁上镶贴的琉璃烧制的万寿无疆赋。储秀宫原为单檐歇山顶,维修后改庑殿顶,面阔5间,前出廊。檐下施斗栱,梁枋饰以淡雅的苏式彩画。台基下东西分设一对铜龙和一对铜鹿。门为楠木雕万字锦底、五蝠捧寿、万福万寿裙板隔扇门;窗饰万字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内檐装修精巧华丽。明间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5扇紫檀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东侧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西侧有花梨木雕玉兰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东次、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西次、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福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内设避风隔,西梢间作为暖阁,是居住的寝室。后殿为丽景轩,面阔5间,单檐硬山顶,有东西配殿曰凤光室、猗兰馆。

7 \- L6 W" @ h$ {" }

 

7 G K: [) T5 z) q; P

储秀宫的名字,是和慈禧太后联系在一起的,慈禧入宫后封兰贵人,居住储秀宫后殿思顺斋(后改名为丽景轩),于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了载淳(即同治皇帝),继而被封为懿嫔、懿妃、懿贵妃,咸丰大行后被同治尊为慈禧皇太后,随后在同治年间,与慈安皇太后“两宫同治、垂帘听政”,光绪朝再度垂帘,先后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现在储秀宫内外的陈设,还是庆贺西太后五十寿辰时的原状,慈禧太后从长春宫移到储秀宫居住,一住十年。。

) `6 @, ]% v3 A% I

 

; V# g9 r8 W) \5 A8 S; N% @- I) a

储秀宫
rDpujFWE.jpg
siPHN9XE.jpg
65w9212n.jpg
V66jfemX.jpg
wZnL2PDM.jpg
j3G7zAKg.jpg
nL5iknZP.jpg
PrJzxrOJ.jpg

% l C, U, E0 i8 A @, u

 

# @$ ]3 }* [2 r, S; |

储秀宫东配殿凤光室
xADZOLH7.jpg
DNja3Jai.jpg

" i: m2 F1 m% G; g0 y+ b n' A8 R4 p

 

# @; ]! P6 p5 z) U

储秀宫西配殿猗兰馆
t1c2joXJ.jpg

! a6 j7 `! ^" W1 \

 

+ [: U" B; R! X' l% q

储秀宫后殿丽景轩
OqSQe3l6.jpg
ZRpabXQh.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z6 H+ m9 [) T, \' D

西六宫之太极殿、长春宫
 
太极殿、长春宫,位于内廷西六宫西南,两宫南北相接。太极殿原名未央宫,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生于此,嘉靖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长春宫,明嘉靖改称永宁宫,万历朝复称长春宫。清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体元殿改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回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形成四进院落格局。

6 w6 g: f3 L7 r' [- D9 E/ x

 

/ o1 ]& t. j, ]7 Q) A: j( C

太极殿琉璃花门
8zdS3QoG.jpg
IC8BcPWl.jpg
jN6Iyor1.jpg

* C' W& W+ P5 q n, c- Y

 

; \+ x8 {' f- { N' i* w( Y

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后殿为体元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明间开门,后檐接抱厦3间,为长春宫戏台,亦有东配殿怡性轩,西配殿乐道堂。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此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太极殿
97yTFhOA.jpg
dw29MIlI.jpg

$ S7 m1 w, h0 \


 

0 a3 ]# j- F0 G5 A) T7 W

太极殿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
2IfDZQVk.jpg

' P( k- g, a/ L! u8 |8 v

 

: L% b# ~; p4 O4 R' D' o

太极殿后殿体元殿
X4xnaQrG.jpg
M1uag8Pz.jpg

9 b! `, ]1 d/ X) ]* L+ J+ {* n

 

" @! n, r" R, Y C9 a `0 k; F+ U

体元殿后檐抱厦——长春宫戏台
9YEagB3s.jpg

* T/ Y: G3 s! L& e+ z1 q/ z

 

; ^$ W, U4 Z8 ]) a# G; n

体元殿西配殿乐道堂
SVSObJhN.jpg
GRoqw9Ku.jpg

, ~% f& x- d- O/ M5 Q9 H; }

 

4 T& Y" w4 Q8 h5 [0 q

体元殿东配殿怡性轩
XxGwp3FZ.jpg

D6 B5 @0 s( v( W/ p" H! k

 

3 g H6 u! ` W0 P/ |; y- E

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对。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后殿曰怡情书史,与长春宫同期建成,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清同治帝亲政后,慈禧太后在这里居住,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慈禧40寿辰,对长春宫进行了全面修缮。

8 v9 C7 u+ s" N% ^1 F

 

c3 k( k0 g z7 A( N* c2 {

 

1 H- ` H. O& d4 k1 v" G4 R

长春宫
fOPA48Sw.jpg
BsaVWuPw.jpg

0 ?) l, s) g8 x) H+ `

 

) x! }3 j5 |$ F f3 k

长春宫、西配殿间游廊
aTHt9Pjz.jpg

* S; P$ _8 m' c) s

 

5 k9 {/ u8 b$ s; X8 s! H; U; J( q s

长春宫西配殿
zacdYE7j.jpg

8 t. J' O7 l; `9 k1 R: D

 

# M+ T: z1 B0 w

长春宫前铜龟
ztD7mDp5.jpg

" P) ?/ l. Q8 L n# I. M' p

 

6 N! t& Y+ @7 M" ?! K

长春宫内景
zNpiHFrN.jpg

& |/ c9 X( ~1 [: ]. Z& @1 ]

 

! m; I9 s q6 \5 |4 t; g( ^# a

游廊内四扇门
HMfXYwIR.jpg

) P: D# D6 Y5 d, {( ?7 n6 e9 M

 

) o# b. p$ o4 e4 M- K% D4 K

长春宫院内望雨花阁

tQey0SnP.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六宫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六宫续
发表于 2010-11-21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您拍的图,不过发现个小错误,第9张图您的命名多了个“长”,成“长内右门”了,是您输入时不小心打错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21 16:56:00的发言:
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您拍的图,不过发现个小错误,第9张图您的命名多了个“长”,成“长内右门”了,是您输入时不小心打错了吧?
9 }/ V+ F, a4 M* P7 `. t& u1 C |' x

 

4 a. K# V V M

感谢皇兄支持!

, H; Z8 t3 U+ H9 @4 N. M4 D3 y8 V

 

& ^ G2 @# G* x6 M

我也看到了,但怕一编辑格式全乱,还是不改了,好在大家都知道的!

发表于 2010-11-22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宫后殿亦有特色  却少有人关注

: @( x# L& o9 h2 M& X+ Z4 F3 _" C% J

 

( h8 ]+ p" V- e. a; F4 x* V

前殿则网上拍的过多过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2 0:52:00的发言:
' J6 U3 a# J( q$ l. {

各宫后殿亦有特色  却少有人关注

- W3 s$ Q6 H3 J; s& e! I

 

/ L; Q6 W9 h. r7 d

前殿则网上拍的过多过滥

# d' ^% C( u$ F1 ]1 \2 |# [7 Y

 

7 S; S `/ x2 a

多谢大贝勒关注!

发表于 2010-11-22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说是不大了解故宫的事情,但是浏览以后,对于作者的辛苦道一声谢,对于图文的制做喝一声彩,总是应该的。

" e4 d$ W" t0 E0 @8 U

等候欣赏养心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0-11-22 19:06:00的发言:
7 k$ P4 Z& e/ G

虽说是不大了解故宫的事情,但是浏览以后,对于作者的辛苦道一声谢,对于图文的制做喝一声彩,总是应该的。

2 W1 J9 I/ I$ d

等候欣赏养心殿。

" s9 o3 }: Q" \. J* Q4 l

 

9 t4 y+ ~5 }% _) I

感谢烟火兄!

4 t0 n8 u+ `; Z6 k) J! f" m

 

1 M: f, n: y) b7 K* d* w

我知道我是给自己码了个套——这些日子编辑“重温故宫”系列,头都大了,做梦都是红墙黄瓦!有什么法子,谁让咱喜欢呢!

# ?2 [# a& s0 P3 d1 q

 

% Y& }+ X- U+ n2 {4 H

不写不知道,工作量忒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已经留好楼了,可是系统提示超时,只能在此继续了。

* s; L! o/ I5 r2 ~" U" v! n

 

0 T$ l1 u) ^3 I( l( N1 G

东六宫之钟粹宫、景阳宫(御书房)、承乾宫、景仁宫

: U! A5 a4 S( a3 T/ ~, S

 

5 E3 W: U/ J8 }: y0 g, v

东六宫,除延禧宫外,基本保持了明代格局,并且均开设了不同的故宫藏品专题展览。

; N1 g% |' y; q

 

% W5 R! Q' G+ O5 ?

大成左门,往东通钟粹宫、景阳宫
cwEHcG19.jpg

' @( Y. F; C2 p# q' p

 

7 N% c3 R6 e9 w# u: P9 S1 k" f

钟粹宫,初名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为兴龙殿,后复称钟粹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钟粹门,前院正殿即钟粹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天花顶棚,方砖墁地,明间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出廊,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

7 t1 J, F* S. o i

 

- u' u1 Q- o2 R5 `3 {

 

6 m" t5 J# J( L# ^

钟粹宫带斗拱的单檐歇山顶琉璃门正面
uSDCTb6a.jpg
xUqEgpYD.jpg

5 j# a. d+ J+ D5 D5 e$ h0 k0 X

 

Y) e' K- h! X% f

钟粹宫琉璃门内悬山卷棚顶倒座式垂花门
dsynxrRo.jpg

) F9 G% T/ A1 @! v( ?

 

3 e4 V. D, S9 I7 c! H7 M

钟粹宫
cblQTFli.jpg

+ z2 ^0 @: x$ ]% _$ V

 

& t. z- i: [& O8 w

钟粹宫大殿内堂上“澄心正性”匾额
arx1ITKc.jpg

s( ~4 c2 Q J

 

4 ^0 D& C/ t( Q9 U( `1 |) z

钟粹宫东配殿
p2c3ioon.jpg

, y2 ]- n8 X0 @+ T4 H$ O! y

 

4 T; l8 a3 m9 r* m: S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欣之母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咸丰帝孝贞显皇后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钟粹宫现为故宫藏玉器馆。
  

* P. D/ h7 o8 T2 S" F, b

钟粹宫展玉
jk3GYjVh.jpg
nD4LCIlp.jpg
GDB5IVC0.jpg
Xo79AHxI.jpg
C4kEd2da.jpg
Kx3qT10u.jpg

; ~/ \' Y' e0 j+ G, r6 n4 w

 

+ p5 w- D$ e- y( \

迎瑞门门钉

85x1HPWt.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阳宫,位于钟粹宫之东,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庑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绘龙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间为玻璃窗。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柔嘉肃敬”匾。天花为双鹤图案,内檐饰以旋子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为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后院正殿为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次、梢间为槛墙、槛窗,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和玺彩画。东西各有配殿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西南角有井亭1座。

8 @# c/ A8 a K+ ^' T8 x" i" {

 

/ N( n8 W+ Y/ E: K" v

景阳宫明代为嫔妃所居,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卷于此,乾隆御题额曰“学诗堂”。景阳宫现为故宫金银器馆。

0 \% r v! r7 b& o6 w8 w R7 L# H

 

% Q5 ^7 q% `6 m1 o& S6 P* f9 f( t

 

* s4 E7 `4 d r5 d5 E

景阳门

# A1 z* P" H( l0 O

 

8 a1 \! \0 W/ {9 ~0 J. V

景阳宫及丹陛石


9 y4 O' c1 w* P

 

( g( d( Z( ~. N& f, g. W+ N

西南角井亭

0 q8 U: G; `3 j7 ]% g( S+ @9 R$ S

 

4 b" G3 C# }- S6 k4 G; F1 Q

御书房

% Q4 ]$ y! ?6 o8 P8 e6 p

 

" J! P5 l9 W- Q

景阳宫展出故宫金银器








- F1 M- y. S1 P( M6 l2 D+ `* `

 

" ^- O8 B2 L" v+ M. s" C/ J0 M

景阳宫宫墙一角

]+ \ S M/ m6 \. @! N

 

; e- j/ ` j" j' x! a1 C

东侧尽处衍福门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承乾宫,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窗。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正间内悬乾隆皇帝御题“德成柔顺”匾。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崇祯七年(1634年)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斋、明德堂。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建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饰以旋子彩画。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2 u3 M9 i( u- V0 U H9 Z- O

 

7 G, i2 T9 m4 h: F# @3 y

承乾宫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承乾宫现为故宫青铜器馆。

# R, N9 V2 e- O* w+ {, y; Z1 Y

 

7 K: W& X7 E. n2 c0 s% _* P7 A

 

$ K; G5 e- W* |- q0 Q

承乾门


& H; u1 v5 f0 e& ]

 

4 v; v1 a! L+ i% m& S; f$ S

门、墙琉璃装饰细部



0 k" t& B7 t1 h) z) B* `7 R) n: D; e

 

( w, W- H* d) K: ]9 i

景仁宫,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前后檐开门,次、梢间均为槛墙、槛窗,门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赞德宫闱”匾。天花图案为二龙戏珠,内檐为龙凤和玺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有宽广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配殿南北各有耳房。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各建耳房。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亦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3 k$ d8 ~8 `' n2 O

 

. }$ `) Z8 M( h; }+ Z5 n9 g, t3 U

景仁宫明代为嫔妃居所。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咸丰帝婉贵妃、光绪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景仁宫现为各界对故宫捐献文武展览之所。

$ f$ y: E8 b* [& u) U

 

& V- k8 B( J2 |" ]. l

 

- h7 L# s3 @- B' q/ P- y

景仁门远看

$ ~4 s: t, L. m1 S: V8 l% Q4 M

 

/ [' g7 ^" o1 o! @& K [

景仁门

& ^# g: E) U) u) ^4 s6 r

 

4 E5 {" l) y5 B/ N: ?( ~

石影壁


- T- @; w4 O7 v8 K$ q; E

 

5 Z. ^* s& a! `7 h; E' J7 E

景仁宫

]3 p7 t- D% o0 |" `3 e" P& z

 

# f- x# @, o* F

殿顶琉璃件


 

" R5 C# H# Z/ \4 s; b3 Y7 }, ]

宫墙上的装饰小花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延禧宫,位于内廷东六宫东南角,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4 p/ l' Z) n5 B. N- }: W2 m; Z, K

 

. z+ S# v) J7 n( A- p t# m2 N# a

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

1 Q! ~; H# X- ~5 z! n1 S; ^

 

- i) z: ^) T: A2 p# `( t* F6 c

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后,隆裕皇太后成为清朝政府名义上的决策人,太监张兰德(绰号“小德张”)为她出了个新奇的“点子”:紫禁城的延禧宫屡遭火灾,应该建一座“镇物”压一压。按“五行”之道,传统的镇物很多,但隆裕太后都摒弃不用,采用了“小德张”的献策,于宣统元年(1909年)下懿旨在延禧宫建一座3层西洋式的建筑———水殿。水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楼之四角各接3层六角亭1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据《清宫词》、《清稗史》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隆裕太后题匾额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事实上,该殿所有构架均为铁铸,殿内4根蟠龙纹柱也系铸铁锻造。整座建筑大都以汉白玉砌成,很少用砖,外墙雕花,内墙贴有白色和花色瓷砖。因国库空虚,水晶宫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后被迫停建。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隆裕太后还曾下令西苑电灯公所给延禧宫安装电暖炉、电风扇并添安电灯。

- c# v6 l5 J+ f- s( x( {# W" c a

 

; E3 M6 u! l" D

1917年张勋复辟时,延禧宫北部被直系部队飞机投弹炸毁。1931年,故宫博物院将其改建为文物库房。

" |- X% I- X2 p) Y1 @$ |* R7 O

 

( C7 z* a# o. ?6 c3 r

延禧宫墙及宫门、院内银杏树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i4 P0 M2 Y/ D1 i

 

* [/ W3 p: k( }$ E9 }0 m( B8 h6 A

烂尾的延禧宫水殿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D6 S* |! }- K& n

 

/ B K% r6 D' Q: v0 }" j. h

水殿外墙雕花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0 g4 E2 \) r2 |/ U

 

/ ^ p+ D( Z8 B" x; S8 m: w# H. N

透过水殿汉白玉廊柱看宫门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1 V. g* L/ Q- Q B+ q3 t/ T2 l

 

3 n/ p2 a5 J8 ]8 E# Q& S

秋色正浓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1 ]1 i M& S2 f# M {

 

9 \0 E( R; q9 @

延禧宫东幽长的东筒子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 y* J# K6 S, s8 p9 K+ f8 |2 z8 G

 

9 a; `; b. g7 h: @" p% Z& z

东西六宫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鼓励!

; u" v( `5 W _2 e' t: g7 @

 

0 v( I8 [) W. \) H

请继续关注重温故宫——养心殿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发表于 2010-11-22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您的东六宫了,其实每个院子里的水井,我觉得很有趣,大贝勒说的后殿少有人关注,我觉得尤其东六宫的更是。因为西六宫毕竟四个宫后来打通,而东六宫还确实保持是6个院落。
发表于 2010-11-23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阳宫和咸福宫,这两个宫都是单檐庑殿顶,正好也是处于对称的位置。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23 18:54:00的发言:
景阳宫和咸福宫,这两个宫都是单檐庑殿顶,正好也是处于对称的位置。
: t: T1 c. w! S3 w: b: \

 

& N1 W$ N; F& w; e7 n

皇兄总结的是!

发表于 2010-11-23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23 18:54:00的发言:
景阳宫和咸福宫,这两个宫都是单檐庑殿顶,正好也是处于对称的位置。
9 z1 M: T, Y$ Y+ P! w; x6 l2 K, ~

 

6 ~- R+ P; u5 ?/ b

咸福宫那天好像没开门,没有拍到!

8 n0 O( M+ e. `& y7 N: [# y( A

 

' a, {: w. F& W: g8 h: H/ u4 Z5 r! f6 ]

承乾宫也是!

发表于 2010-11-24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街客在2010-11-22 18:17:00的发言:
' |$ E# @9 U0 |& R6 k6 m

宫墙上的装饰小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2.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6 v5 d/ }& U0 i6 P9 |- N

 

+ ~( ~- }( D- B) x) I ?

  支持楼主的执着和认真。

' L ]; u9 U6 K4 ]9 g: Z8 t3 F; Z

  故宫里的“透风”很有特色。

! ^7 D" o- x; B) O

  镂空的砖雕表现了不同的吉祥花卉。

4 h) |' h+ |9 ]) e3 @! l4 n' U

  我自己收集到的就有四十多种。

0 K/ B t- t+ Z3 w$ G% y

  清东西陵还能见到一些,就是多有破损。

) \/ J* c2 _/ r/ w" T

  




发表于 2010-11-24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街客在2010-11-22 18:42:00的发言:
7 _/ g, E! W, A# I& }" q/ _

延禧宫,位于内廷东六宫东南角,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 i. m! Q6 V5 O

  

0 X0 f% Q3 V3 @) O! L) N# M%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r8 }8 l- c) ]) ]( S% C8 t5 z8 M

   再支持楼主一下。谢谢分享。

2 T) F3 i' G( ?+ Q+ x1 d

   延禧宫里的水晶宫虽未完工,可见其制作十分精美,

: ~% @. x$ x, E1 \

  尤其是各部分的组合寓意石雕非常周全完整,

. \1 O. d3 s7 a! x

  作为一次设计完成,并基本保存原貌的,清末期

" X1 @. e2 ^1 W5 M8 D0 j0 [- H

  大型石雕艺术品在国内已极为罕见。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原创]重温故宫——东西六宫
发表于 2010-11-25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东六宫的承乾宫、景仁宫、永和宫还有西六宫的永寿宫

8 h, N# D+ s& E$ @1 ], i

尚且保留明代风格 前出月台 不出廊子(永和宫为此加了个抱厦)

0 c; c* i, X0 `. X$ G

而清代重修的都去掉月台 增加前廊 甚至配殿都加前廊 但一般后殿不加

发表于 2010-11-25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25 0:08:00的发言:
前几年,浴德堂开过,我记得我06年十一期间去的时候,有幸进去参观了,后来再没开过了。
5 }6 Z1 I! M: Q& F6 A$ B; u8 J0 ?& `4 w

 

8 ]; A4 [0 w, P* H

里面的瓷砖不错!桑拿!

发表于 2010-11-25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浴德堂开过,我记得我06年十一期间去的时候,有幸进去参观了,后来再没开过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10-11-24 10:15:00的发言:
1 V, {2 n$ a, ~4 H

 

3 ^/ E2 k0 A7 ^5 M( F5 U* Q; n/ n

  支持楼主的执着和认真。

% _6 ]9 [5 X) m7 |9 i

  故宫里的“透风”很有特色。

: O7 U0 T$ u0 f' H! [

  镂空的砖雕表现了不同的吉祥花卉。

& Q; E* j6 b) u5 A2 {- X

  我自己收集到的就有四十多种。

. p h& }, }0 S

  清东西陵还能见到一些,就是多有破损。

% T: `9 }- K+ B( h* f4 O) i

  


: y+ ?% H8 e) W- |: x9 J

 

1 {+ i0 c7 U2 U; s9 s! G

感谢枫影兄指点!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那叫“透风”——故宫博大精深啊,实用+装饰,做的滴水不露。

, k5 @) R. W" |# {: ^

 

9 D5 [; m# k$ \

马上年底前还要再去拍一次,兄弟指点一下:这次再去,拍点什么好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24 20:59:00的发言:
咸福宫,几年前举办过慈禧的展,这两年又不开了,承乾宫关了没多久,修缮中。
# b# J, k, E: v6 z! b

 

1 S2 c$ G6 Q9 ]

皇兄不说,我还以为只有我倒霉——也许赶上看门的工作人员跑肚请假了呢,呵呵

发表于 2010-11-24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咸福宫,几年前举办过慈禧的展,这两年又不开了,承乾宫关了没多久,修缮中。
发表于 2010-11-25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5 0:46:00的发言:
0 b3 t. C% u! ^

目前东六宫的承乾宫、景仁宫、永和宫还有西六宫的永寿宫

) @* |- X) f3 f- M5 ^" N2 T9 T

尚且保留明代风格 前出月台 不出廊子(永和宫为此加了个抱厦)

% ^1 ~0 X0 A8 ^7 H% M

而清代重修的都去掉月台 增加前廊 甚至配殿都加前廊 但一般后殿不加

' @) D; p" [- Z6 B

  想见明朝建筑(或局部结构,细部装潢),

) r' R' ?6 l9 `

 东西六宫那里还真有的可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枫影斜渡在2010-11-25 11:22:00的发言:
' T. ]1 `0 `( ?; s1 n

  想见明朝建筑(或局部结构,细部装潢),

8 @/ k7 n$ I# F& V

 东西六宫那里还真有的可看。

$ b# r; _ z& C3 R+ A- `

 

# ~4 \2 M: _9 @: U% \$ T4 N- p0 s

专家与外行就是不同,我是看热闹、枫影兄是看门道,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5 04:01 , Processed in 1.2744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