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2 z# s; U: }4 k7 {在别的贴子里,闲篇儿兄提到了羊霜肠,这还的确是咱们老北京的一道绝迹了的风味儿小吃。转篇介绍一下。
! m9 P! c2 @. o9 z* K: v : W5 u* d. c1 }- b8 p
& c6 y$ C. m( x
6 a( F' Y8 T% x* E3 G5 v
. @, z* V2 o/ d8 m- v$ R 霜肠在北京已经绝迹了。1987年我在东四西大街回民铺上吃到最后一碗,从那时起到现在,17年中再也看不见霜肠的踪影了。今年春节,我曾抽空逛了地坛、东岳庙、白云观三个庙会,也是失望而归。
! r7 r0 @2 Q' N& k# u9 H5 U' Z6 ` ) f* {: z+ `# E" H; m
羊霜肠是在羊肠子里灌血,圆滚滚的用小火放在汤锅里煮,陪煮的有羊脆骨、羊筋(制作方法和卤煮火烧差不多,但羊霜肠是回民经营,你说卤煮火烧是要挨骂的)。 % @3 V, \ v+ g" u: `
! ~1 N, D7 A: _4 G 肠子熬煮时间长了,里面的羊血就凝成血豆腐。掌柜子从锅里挑出肠子,用刀切下一段,在案板上切成片放在碗底,再放一些碎羊肉,浇上热汤,撒上辣子、芝麻、香菜、葱话。齐活! ' K8 w. P' B+ U+ G
羊霜肠要和热烧饼一块吃。羊肠子比猪肠子油水多,价钱却差不多,所以更受老百姓欢迎。白色的羊油都凝在肠子和碗边上,像挂了一层霜,因而叫"霜肠"。我少年时家住西城北长街,学校在东城,每天都要经过五四大街和东四西大街。那会儿这些地方还没有拆迁,路上有一家回民小饭馆,一年四季卖霜肠。刚开始1毛5一碗,到87年市政搬迁时,已经涨到5毛一碗了。现在那里成了一家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