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东城区举行首届人口发展论坛,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中心城区人口疏解。据悉,到2015年,东城区要力争疏解约10万人。未来20年,该区至少要疏散人口30万人左右。
: W- \8 A! X3 p3 g' v 记者从会上获悉,张自忠路北、东四三条至八条、东四南;皇城、东交民巷;钟鼓楼、雍和宫—国子监、北锣鼓巷、南锣鼓巷,以及前门,这四片文化街区今后将各自发挥所长,分类更新。
# C" x5 G1 g1 g. x" M9 o 关键词:人口密度 2 r6 K$ ^8 i4 ?' S5 S
常住人口疏解10万人
1 |( W; n7 Q2 ?. {& D3 H) E( ? 东城区副区长颜华介绍,截至“十一五”末,东城区的常住人口达到91.9万人,人口密度高达2.20万人/平方公里,仅次于西城区的2.46万人/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8.4倍,是北京市人口第二稠密的区县。东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崇文门外街道更是达到4.44万人/平方公里。 4 \, B9 K" Y* \- w6 \/ @0 c
东城区统计局人口六普数据显示,该区3口之家平房居住面积大约26平方米,5口之家平房居住面积大约48平方米,远远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部分平房区居住的人口年龄普遍偏大,收入偏低,初步显现“贫民化”现象,部分地区已出现衰败的趋势。所以必须通过人口疏解,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保障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6 s/ A# i( `, x! l 根据东城区《关于“十二五”时期统筹解决区域人口问题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东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要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0%左右,力争完成人口疏解约10万人。到2030年,全区人口规模力争控制在65万人左右,其中旧城内常住人口控制在40万人,人口密度降至约1.33万人/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未来20年全区至少要疏解人口30万人左右。
$ M4 A$ V: ?( t# c3 C 关键词:人口置换
( r: k$ u1 ]5 }5 }5 G 吸引喜爱传统文化人群 - D2 s/ z8 d! ?/ W
东城区危旧房改造办公室书记杨金魁表示,要有效疏散人口,其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旧城改造,变更原土地、房屋性质,在提升旧城内产业发展环境的同时,主动、有计划、成规模地疏解旧城人口。二是以居民自愿申请外迁为主,大部分是选择保障房安居工程,极少部分通过定向对接,被动、缓步实现旧城人口自发性疏散。
% F3 L4 t4 A; ~- L" T* w& ? 目前,东城区已经在朝阳区豆各庄和通州区“两站一街”等选定了地块,作为外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准备建设2.3万套,接纳搬出的居民。
4 x9 o, y( N( ?, |! i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今后中心城区人口疏散既要实现人口的绝对迁出,又要注重人口置换。一方面,要适当分散旧城内高度叠加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等功能,淘汰初级服务业、印刷业、手工业、游商、废品收购等与旧城风貌不相符的一些低端产业。
5 x4 W! E }: c& R5 J; Q9 n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高端人才,实现外来人口与就业人口的置换。可以考虑通过政策引导、房屋置换等方式,引导那些喜爱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强并具有经济条件的人群来文保区居住。同时可将具有文化底蕴的研究机构多多引入文保区,进一步营造文保区的文化氛围。
; t& _, |& w4 @! W 关键词:困难
/ i. z' l8 q4 o5 l! C6 m 申请外迁居民不足千户 3 P/ ^5 ^+ J: P. k; g$ a5 G( t7 S
安置房太远、资金缺口太大,实现人口疏解,相关单位压力很大。 / W5 _7 m2 m& v4 I+ p0 A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整个东城区已纳入旧城改造的项目共计108个,涉及居民19.3万户,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79个,尚有29个项目未启动,总占地425.3公顷,涉及居民6.7万户,待改造房屋166.4万平方米。 0 V- u7 o3 f% q5 E8 ^& g
按照《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给予居民实施货币补偿,让居民外迁安置,这类项目约占旧城改造总量的67%。虽然近几年房价节节攀升,拆迁进度较慢,但人口疏解效果显著。扣除入驻新建商品房的新增居民,共疏解人口约6万户。
' W7 G5 r" V) Q) Y, ^ 但人口疏解安置主要依据的拆迁政策,现已转为征收政策。按照2011年1月21日公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仅有五类项目能列入征收范围。该区现有的危改项目半数以上都难以列入征收范围,只能采取协议安置。这必然导致安置改造成本居高不下,项目难以推进,无法有效地实现人口疏解。 8 c1 ^: R d9 Q5 e
东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缺乏统一有力的疏解安置政策、外迁安置房对居民外迁吸引力不足、大规模人口疏解资金不足、腾退空屋后期效益不足等因素,导致大规模推进的难度较大。2008年,市政府曾提出鼓励居民申请式疏散,自愿疏散的居民可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予以安置。历年来,主动申请外迁的居民不足1000户,人口疏解效果不明显。
: m, }- i. E% p; X. E3 x L2 F z 该负责人表示,东城区的几个外迁安置房对接项目都在四环以外,甚至六环周边,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其完善尚需时日。从目前来看,对旧城内的居民吸引力不大。已启动的项目中,居民大多不认可外迁房源,搬迁难度很大。 6 s3 p- b& I* Z! |
此外,未来五年,东城人口疏解保守估计需540亿元,仅凭区级财政根本无力支持。 . ~# g, y" A1 f; Z: C4 ]% R
关键词:旧街区改造
+ v7 e3 C' H% K7 Y* r# n 四合院“挂牌”植入会馆
3 q4 A# M& q( i" ^8 O0 `( `0 V" s 据悉,东城区还计划以区内四片文化街区入手,以新功能带动人口疏解。按照传统居住型、首都职能型和综合发展型,对历史文化街区实行分类更新。
2 u) Q6 B5 X7 w2 n# X 张自忠路北、东四三条至八条、东四南等历史文化街区,未来以居住功能为主,在加强居住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采用“散点式开发、多路径发展”的模式,促进文物保护单位、挂牌四合院等的利用。加快有价值院落的腾退,有条件地植入产业功能,积极吸引商务会馆、特色餐饮、小型商务办公等适合四合院发展的业态。 ' |! |5 O3 N X' [- l; {
皇城、东交民巷等历史文化街区,未来以强化首都政务、文化功能为主,按照“做好四个服务、构建和谐宜居街区”的高标准要求,优化区域人居环境,为北京市及国家政务办公创造良好环境,适度发展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等产业。 : p$ L, ? m& R5 v' ~
钟鼓楼、雍和宫—国子监、北锣鼓巷、南锣鼓巷、前门等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应积极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潜力,植入适于保护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并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区域人口疏散、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居住环境改善。
" B1 w9 O4 j3 [0 } 同时,要做强文化产业,建设雍和文化创意聚集区,打造方家胡同46号院、人民美术印刷厂等一批“胡同创意工厂”,将原有工业外迁腾退出的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5 c% b/ ~+ @# }5 r7 D8 a
5 p5 Z$ L+ A" G/ p4 U. G5 H2 n3 Q7 C; K" |' v
6 ?1 y+ E3 ^ Y$ r# n % X& T( N1 f/ v( w$ J
+ W: @' `8 [: s' k- B
9 c6 f5 [7 G1 r5 ]# d8 ?. n! k( G! {
# `! Z+ k' T( y1 u
2 o/ h, P3 R+ _. Z) d6 g& D 0 ]5 y, t( Y5 N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