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53|回复: 18

北京清真寺老照片汇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1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的图片大部分是美国传教士Rev. Claude L. Pickens1934-1936年所拍摄,是北京清真寺七十年前的面貌,如今很多老物件已经看不到了。

. b/ c, l3 g) Y

 

0 {9 D f6 z0 p9 j

 

3 N# [! ~4 E+ z- F7 h1 X

 

' {: _; m& m% u7 v% }' w$ T

% G4 K- E4 \* o) a, W5 R7 y0 q

 

& n/ }. g, S" \; e3 X. _ ]6 Y

疑似回回营清真寺民国大殿内景(窑殿墙上的经字同回回营大殿现状极像)1934-35年

0 w% C$ b- m: r; K

 

6 p8 s$ K8 [) j$ I9 a' H2 s) i3 `

2 x6 y; p1 _3 F* m

 

( R! z4 @( h/ [( `$ v" l, s

天桥清真寺门前阿訇及乡老合影 1934-35年

* r* X4 N) M0 b- K9 W* P% q, p

 

3 L' x, {9 e5 a4 X

/ D1 f7 Z+ H! K0 ~ M; E

 

% ~: B, ] G3 k$ ]- O

北京回民宅院  1936

2 z6 Q6 ^4 ?3 u& x& b

 

& c1 @5 J, T' W1 E) b

5 x ^$ {% Q' Y( B; G

 

0 j z# F) s* G6 c7 v6 j

牛街礼拜寺“一笔泰斯米”琉璃匾,原悬于大殿外檐下,明代,毁于文革,此为目前仅见的特写。

: c& K5 S) T/ n' C. E

 

3 g9 }) [, t5 B/ M. H

& J/ i& Z2 I! |- ~; y8 v

 

( m, W2 k& \; ~

北京某清真寺水房 1936 ,可见木架上老式的汤瓶,应是柏木瓶身,牛骨瓶嘴儿。上世纪九十年代还能在牛街礼拜寺水房(涤滤处)内见到,当时已经作为装饰和纪念了,如今见不到喽------

% F) F) o' i t1 L( D

 

9 p* e7 ^8 ]0 r! |7 v

0 q# G( e* l ]4 \+ V7 h; r3 c

 

+ S/ _ [: |* v# Y3 z

牛街礼拜寺大门 1936

$ i9 u$ W' h& `$ K# U: x- u

 

8 n6 K' } v8 q6 Q" z7 M, U! ]! Q

" u e" x. z. S9 b; U8 s

 

4 x1 t' J: i8 s/ ]( u% q* o

牛街礼拜寺大殿前,外檐下可见上面提到的“一笔泰斯米”琉璃匾,前面的大香炉如今在筛海坟前。

! S" t- r( Y* j i6 L2 h# C& g

 

& T( A2 W' Z; j$ r# g# f

 

+ u: A# F9 x, M' c5 D

 

* a9 R+ F. T- ]1 {2 O' O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3 G8 i) {3 S* `& h. `- K

 

, _. b" M5 A( I( A& z/ F

牛街礼拜寺邦克楼向下望,视野内为南碑亭,细长的明代斗拱极富特色。

d8 \: V( E# b |4 `$ H

 

0 i9 Y; g2 t) |8 G

 

4 u) n( S( d1 z

 

1 O2 X8 ]/ t% [3 Q2 y9 S

 

1 V$ c: e S- R& M/ Y- u& ?

J" u1 r! r9 p% x

 

3 @8 t) g: a+ [+ c% M

牛街礼拜寺大殿前合影

2 l+ n/ ], Z7 t- ]. ^4 V

 

; G ^" c# Z7 }$ D

4 ~5 J9 m: L* L; S

 

7 l, ]+ V$ Q1 Y4 X8 L& O0 l

 

9 b( _. g4 x5 R+ {

东四清真寺垂花门外望(原为邦克楼,后地震塌毁,代之以垂花门,近年来又拆门重建了邦克楼)

3 X9 {( E& {, f6 A

 

2 M/ \# ~, }5 N* v+ e

+ [/ p5 a; c9 c& S' r2 @

 

' L' N5 s* X( N _

东四清真寺垂花门与二门之间阿訇及乡老合影

$ j% R) J) w( ^/ x. v# n

 

4 |$ I" i+ q' k% \& C) u

 

: N7 r: ]5 w6 E# ~6 l9 C5 h$ O( c) k

' i8 K' F% \0 s4 b

 

9 S8 v* @) Z' S0 `3 w& E N/ E

东四清真寺大殿

I) e/ Y9 g5 p0 j% C) U

 

1 \' x: s4 N' z" `

' x( K; {% l/ }. W& p- m

 

$ Z, J9 r' `* a8 h3 X7 A

东四清真寺大殿前香炉 1936年

) M. g3 [5 t# D% J$ u; Y

 

0 u0 B) G6 h c6 \, @+ B

* d# B8 e$ n+ }' e

 

( {1 l& {9 @7 h0 A

 

" Y' o" u8 e" ]) n$ @% E& n, j" D% _

清代所拍摄的东四清真寺大殿前香炉,尚有亭子。

0 V# g m6 {) p: Y% @ W% H/ a

 

, A1 Z8 a1 P4 m

. W+ v) m! d' k6 l0 |9 l' z' p. W

 

+ Y# P, d6 x. F9 v+ C( v

清代所拍摄的东四清真寺大殿内部。

4 F; I& _3 k6 m. y: t4 D% _' ]" g

 

6 o0 L1 H. D Y

" x6 T( k& S) e$ q

 

1 s* y/ t6 H% c, n

北京某清真寺外观,疑为花市清真寺北门。

5 h- b# c8 ], N' y, V4 Z

 

4 Y e. ~: K" O5 i( |1 R/ @

 

0 U" i# c3 [$ J% E8 a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5-12 10:22:00的发言:
" n6 v3 |" E' K3 W6 O4 _2 N% @) _

回民在北京生活了很多世纪,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清真寺,伊斯兰信仰,都不敢涉及和过分关注的,主要是怕犯了忌讳。希望楼主多发介绍帖,(比如香炉上铸的阿拉伯文是什么意思?)门上挂的经字是什么意思?以后也能组织一些参观和讲座。个人觉得无论是谁,都不要关闭交流的大门,多交流沟通,才能相互了解,更进一步相互尊重。

+ p3 f! c6 U, r* R# Z* S- ]" M

 

! N4 `+ |2 H! o3 V

的确如此。其实穆斯林自身也很希望能多做这种交流,北京地区的确有丰富的伊斯兰文化遗存,而且穆斯林的信仰生活是不断生长的,千年来围寺而居,清真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呵护。清真寺有其自身的特色,比如大殿内宽敞而无偶像,清净整洁,虽严肃但不乏温馨,常有大人在集体礼拜,小孩们在大殿的拜毯上嬉戏玩闹的动人场面。但清真寺也富有中国特色,而且部分古寺保留了很珍贵的彩绘、架构,比如东四清真寺的明代彩绘、花市清真寺原样保留的彩绘和窑殿架构,牛街窑殿的辽代遗存,还有中文阿文各色牌匾对联,敕赐牌匾、碑文和名士大臣们的手迹,都很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v. Claude L. Pickens拍摄的部分照片,大约是在1930年代前后,他拍摄的很多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和写实的照片。
(全部照片集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网站可以搜到,http://pds.lib.harvard.edu/pds/view/2588100?n=1
搜索Rev. Claude L. Pickens即可)

根据网友提供的链接,下面这个博客有这位美国传教士的照片集。

http://ilishi.blog.sohu.com/111940986.html
一个美国传教士镜头下的中国(11)-爱历史---老照片的故事-搜狐博客
发表于 2009-5-12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斯兰教也烧香吗?

# r8 h {0 ?; V* H+ y, L" s0 V& n' r

 

3 b+ ^: N- t' l$ A$ P ~7 c7 f

张寓门牌能看清楚吗?让人联想起博雅宅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内地的穆斯林,有点香的习惯,但只是为了让空气更芬芳一些,跟佛道的烧香拜供是有区别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张回民住宅照片,里面的珊瑚石,如今很可能就在牛街礼拜寺。

发表于 2009-5-12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民在北京生活了很多世纪,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清真寺,伊斯兰信仰,都不敢涉及和过分关注的,主要是怕犯了忌讳。希望楼主多发介绍帖,(比如香炉上铸的阿拉伯文是什么意思?)门上挂的经字是什么意思?以后也能组织一些参观和讲座。个人觉得无论是谁,都不要关闭交流的大门,多交流沟通,才能相互了解,更进一步相互尊重。

发表于 2009-8-29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5-12 10:06:00的发言:
/ j6 U/ V8 n4 m

伊斯兰教也烧香吗?

7 E) x4 n# b$ t5 C6 D

 

, _& I# v3 a% g3 z

张寓门牌能看清楚吗?让人联想起博雅宅

$ Y! U% z+ m4 e& G: o3 ^' w& w

有啊 阿拉伯那边就有用香料的习惯 乳香什么的 而且解放前回回也有做香这个行当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市的门怎么是歇山的?
发表于 2009-8-29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那张不是花市的 花市的门是歇山式样的
发表于 2009-9-3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的门 我问的我爸 因为我也没赶上过
发表于 2011-10-22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北京的穆斯林两个聚集区,一个牛街,一个常营,感觉这两个区域的穆斯林还算比较纯正。比如常营的个别穆斯林开的饭馆还坚持不卖酒。其它散居的汉化比较严重。
发表于 2011-10-22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5-12 10:06:00的发言:
- n7 e3 J7 h$ E9 t' d, n

伊斯兰教也烧香吗?

+ D' x/ m) _/ w) C: s, N

 

' y: O, n4 }2 e6 f7 z) H8 k

张寓门牌能看清楚吗?让人联想起博雅宅

1 W* S/ G; e' s; ]

不用看了 早没了 就在牛街路西 从北口到三条的一片都是

发表于 2012-4-10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12/4/10 5:53:00的发言:
6 y# |. y# ^' w0 E2 }- f3 p

请教一下斑马老师,这座寺的设计风格,多大程度上借鉴了教堂的风格?先谢谢了。

- r3 O* q# L- d) S- ~- }

 

8 B& J& m8 j+ O C) _" K3 K

不好说,西方有很多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类似的。

发表于 2012-4-9 0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喜欢极了这些老照片,没有它们,不复存在的珍贵哪儿也寻不着喽~
发表于 2012-4-9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阵子收了一张天桥清真寺的旧照,我停喜欢这座清真寺的,有特点:

7 y8 M) O" k, F- `1 q9 s

 

o `7 c: s' `3 L" B

 

北京清真寺老照片汇集

北京清真寺老照片汇集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2/4/9 22:40:00的发言:
# o; |7 Q' b" S& k# U

前阵子收了一张天桥清真寺的旧照,我停喜欢这座清真寺的,有特点:

! X0 E' n+ M/ V- l3 _

 

, z l' {( ]; @2 a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天桥清真寺.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7 M- A& K' Z2 I+ _, v7 V5 r

请教一下斑马老师,这座寺的设计风格,多大程度上借鉴了教堂的风格?先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0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T: {- ^( V' m# `

 

# x6 T8 S8 T. @, a0 I! A

此注解引自此贴:http://www.2musli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3932&extra=&page=2

; H$ d* b2 H) u

 

" {: R+ y" B# U! M( A

北平西北中学 (皮肯斯摄于1936年)
  解放后这里是北京二师二附小,就是现在的北京牛街回民小学前身,文革后期改名为牛街二小,后与牛街一小(原北平第二十学校)合并成为北京牛街回民小学。
  这里办学前是荒废多年的南营守备署,1928年民国首都迁南京后,这里是孙绳武发起的清真中学;1931年更名为西北公学;1934年后即称为西北中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进驻了学校,1938年改称伪“西北学院”;1942年又改为“西北女中”;1945年光复后恢复为西北中学。解放后,西北中学与成达师范合并组建了北京回民学院。
  照片所处年代为北平沦陷于日寇前的西北中学时期,两位身穿童子军服装的学生正走出校门,大门上交叉的旗帜为当时的国旗和国民党党旗,上方的旗子应该是校旗。校门右侧为一老汉在水窝子边打水,路面为土路,推着独轮送水车的人在朝南走,一妇女顺马路西边朝北走。该校址原为南营守备衙门官署,九十年代以前基本上还是这样,现在这儿变成了牛街清真超市的那座楼啦。

, v1 F( Q, m% a4 e2 D9 z5 V: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0 6:30:0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1 04:02 , Processed in 1.2001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