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1|回复: 7

首届西岸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舞台剧《乌盆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28 1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6-28 13:14 编辑
/ y! _, {1 R$ u8 `& h* e( w+ L! W+ t9 @  u9 r. e
首届西岸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舞台剧《乌盆记》
2 {( f# n1 p3 [9 J       $ m9 |0 a( s3 b% h+ ~6 l
              2013.08.04 于天津大礼堂
& I) g3 p1 f2 _+ I  |' H1 t
6 P7 g' m8 k% F* r 剧目介绍  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第五回乌盆诉苦别古鸣冤的片段,主要讲述包公到定义县赴任破获的一起贪财行凶命案,被后人演绎成经典京剧剧目,乌盆记,一名《奇冤报》,又名《定远县》。  主要演员:马志明、王佩瑜、刘立福、邓沐玮、黄族民  演出团队:天津京剧院) `9 @1 I; G0 @; W
, t  j0 f; M) `% \- B
  项目简介:此次由华谊东方出品,天津著名导演马骞执导的“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即将于8月中旬与天津观众见面,所谓“墨壳原态”是强调其原汁原味的舞台呈现。该剧融合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三大瑰宝京剧、评书和相声。由一出京剧延展成了相声、评书和京剧的完整舞台呈现。并在创作者的整合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台还原上个世纪前叶的艺文原态,这也是“天津制造”的一项品牌力作。  2010年该剧首次亮相北京,恰逢“相声泰斗”马三立诞辰95周年、“梨园冬皇”孟小冬诞辰100周年,这一跨界新作,在演出后,迅速被观众口碑相传,被媒体及业内人士称赞开创了慢娱乐时代,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的深度报道,中央台11套专题报道,北京周末画报,天津主流媒体120余次的报道都对该剧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此次演出,仍有“少马爷”亲自挂帅饰演剧中替冤屈者鸣不平,为不公之事要说法的小人物“张别古”一角,句句台词都凝聚着一个古稀老人的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马先生介绍,他在1957年进入戏校学戏,学的就是“小花脸”,京剧舞台上张别古的台词,最初的设计就是借鉴了很多相声的包袱与技法的,因此“少马”演来得心应手。该剧还力邀京剧余派传人王佩瑜、裘派花脸大家邓沐玮等名家继2010年北京、天津两次演出后,再度与“少马爷”合作演出,评书大家刘立福也将加盟该剧,各大名家身负“绝活”齐聚津城戏剧展,将以领军姿态拉开“首届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序幕。
: J* u5 v4 F0 X7 d0 |! D! e7 y' J& D  u6 }4 d, g6 X9 V5 e
  精彩剧情:  南阳缎商刘世昌结帐回家,行至定远县遇雨,借宿窑户赵大家。赵见财起意,将其用酒毒死,后将尸烧制乌盆,被鞋工张别古要帐索去。刘鬼魂哭诉,张代鸣冤,包拯杖毙赵大。  演出看点:  “少马爷”马志明亲自挂帅打造的马氏经典舞台剧《乌盆记》一经推出便票房火爆,在津京两地上演后受到了业界的好评、媒体的追捧和观众的认可。此番“少马爷”再出马,联合评书大家刘立福、“小冬皇”王佩瑜、裘派花脸大家邓沐玮将相声、评书、京剧表演还原本真,“整旧如初”,为首届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拉开帷幕。( r0 `' a/ b3 G! v% z' W

7 u; [  C! y9 m2 s' e转自大麦网& N" p2 X5 y* p1 `9 h3 S6 |) f
http://www.damai.cn/ticket_50818.html/ f3 V/ k1 i/ h

0 J# c/ T  F5 P' Y! H" t, {- X% d& ]0 j2 n
2 g- ^9 E2 J- i* P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0: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出阵容豪华,尤其评书大家刘立福加盟与以前该剧担任评书表演的单田芳风格各有千秋!
发表于 2013-6-28 11: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图!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3: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13-6-28 11:33  V, o/ ^$ M: N8 k, D# E5 \2 V. n% g' E
看不到图!

0 W6 R3 }) H! |0 s  o+ C$ p图片链接有问题,您可以点链接看原图,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3: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掏黄牌 于 2013-6-28 13:24 编辑 . R! o9 S: s$ {# D: `/ y( e' y: b
掏黄牌 发表于 2013-6-28 10:36; C2 z4 y" f' g5 X+ i" L: J, _
演出阵容豪华,尤其评书大家刘立福加盟与以前该剧担任评书表演的单田芳风格各有千秋!

5 g8 i( Z/ E. W% G$ y: j刘老擅说陈派<<聊斋>>系列,这次参演,非常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0: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乌盆记》 8月4日 / 马志明、王佩瑜、刘立福、邓沐玮、黄族民
" H" ]) h+ E; P0 D' d* ?) _# |7 G) L) k$ L! h8 {! H4 f
《活着》 8月6日、7日 / 中国国家话剧院 / 黄渤、袁泉6 n8 L/ e" U, ]5 h0 E. q7 @# \

. |! @- e6 X  u, Z3 X; R《弹琴说爱》8月10日、11日 / 台湾表演工作坊* Y8 E7 @9 H' |+ s% o- m5 f

" L  f2 j6 ], R. q: _5 {; {# C《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8月16日 / 台湾果陀剧场 / 金士杰、卜学亮5 L3 s' M2 o- E0 R4 {# D$ l" m

. z( R$ q3 V0 c& @/ N《阳台》 青春版 8月20日、21日 / 陈佩斯编剧、导演作品0 T0 R; i6 E* u
1 k5 @$ F0 f1 a
《四世同堂》 8月23日 / 中国国家话剧院 / 雷恪生、朱媛媛等# f8 F9 ^3 R' `
* m6 k4 U3 s! `6 {, q
《相士无非子》 8月28日 /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 王继世、张艳秋. e+ }9 f: q* D5 v4 Q! F4 n* g
8 F2 r1 t1 W9 S. B1 U" y
《燃烧的梵高》 9月3、4日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王劲松  O% S! Y& C0 Q( j/ L2 z% t
8 a0 K8 u: h' y* _- q
《大宅门》 9月4、5日 / 刘威、朱媛媛、斯琴高娃、刘佩琦、雷恪生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15: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渤海早报讯 (记者杨扬)昨晚,首届西岸·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在天津大礼堂拉开大幕,一台“全明星”阵容的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把三门传统艺术完美地融为一炉,让津城观众同时过足了相声瘾、评书瘾和京剧瘾。
5 K* A) A0 Z8 K$ @- d/ V0 t; \! v  I+ N& X( {! h
昨晚的演出大幕一拉开,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被一串串彩灯勾勒出轮廓的舞台,而舞台正中古色古香的戏单海报则是大屏幕上的投影,随着情节推进,视频图像依次变换,带领观众进入不同的场景。转场时播放的老唱片声音,仿佛带观众穿越回几十年前,在老戏园子慢慢悠悠地享受着那份惬意。/ b8 E5 b3 L# s4 k
& Z" e2 C6 Z0 ~. }; Q
“少马爷”马志明与搭档黄族民率先登台,用两段马氏风格的相声逗得观众捧腹大笑。而段子内容围绕着京剧展开,让观众提前“入戏”。随后,年近九十高龄的津派评书泰斗刘立福,作为《乌盆记》的说书人,为观众“剧透”情节。原来,《乌盆记》说的是刘世昌被见财起意的赵大夫妇杀害,血肉混在乌泥中被烧成一个乌盆,魂魄仍不肯离去,在老丈张别古的帮助下向包公鸣冤得雪的故事。刘立福在讲述这段故事时,还加入了传统评书《三侠五义》、《包公案》中的桥段,精彩的演绎令观众对《乌盆记》这出大戏更加期待。1 N  n3 M& i  p8 G/ O& {  d

9 w$ a7 I/ i5 O2 t% C7 I; r7 V& \锣鼓声声,大戏开演。沪上“小冬皇”王佩瑜饰演刘世昌,津城名净邓沐玮饰演包公,两人的演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黄齐峰、窦骞、芮振起等艺术家也有十分精彩到位的表现。而最让观众喜爱的,当属马志明饰演的张别古。这位享誉津城的相声名家,演起京剧来也头头是道,举手投足、行腔吐字都不失“京剧范儿”,把张别古塑造得性格丰满,入木三分。张别古是剧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戏份很重,不仅有大段念白和唱段,在上公堂为乌盆鸣冤之际,还几度下跪,甚至趴卧在舞台上被“杖责”。马志明不仅完成了所有戏份,还在表演中加入了些许相声元素,令演出效果更加幽默风趣,也为整场《乌盆记》增添了更多光彩。为了再现传统精髓,昨晚的演出还将绝迹60余年的传统开场“跳加官”和谢幕环节“金榜谢场”搬回到舞台上。% o: R% m2 @) t7 `% U5 i9 B
+ X: P  m9 K2 D! }0 O* x
在演出结束后,马志明之子马六甲告诉渤海早报记者:“说实话,从我父亲一登台,我就在底下为他捏了把汗,惴惴不安,因为他毕竟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气力上不如从前,作为整部剧目的核心演员,前后进行相声、京剧两次演绎,演出分量之重可想而知。演出之前,我也曾劝他,不行相声环节就少说点儿,差不多就行。他摇摇头,说‘马氏相声能传到今天,靠的就是观众,观众是咱的衣食父母,你爷爷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见观众,为大家制造快乐,我虽然没有那么高的艺术,但是每场演出必须全身心投入,卖力气,要对得起观众给咱的那份爱。’”( g) w8 _# `: W: B2 ?: E% ?
+ D/ y* u+ i+ B
王佩瑜则在前晚彩排时接受了渤海早报记者采访,她说,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中的相声和评书,就像在原戏基础上加入的调味料,让这出戏更加鲜美。而与这么多艺术大师同台合作,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强烈刺激”,“在我看来,《乌盆记》就这么演最好,再演普通的《乌盆记》,我都觉得没劲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0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4日晚,首届西岸·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启幕,京剧界、曲艺界联袂演出墨壳原态舞台剧《乌盆记》,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津门艺文原生态。
. [% o8 W+ F, }. B* B0 g+ E+ A! a9 x
9 B( G1 F- ^* `+ J* p- E. E2 y当晚,“少马爷”马志明自去年“老骥新驹”演出后再度出马,联袂评书名家刘立福、“小冬皇”王佩瑜、裘派花脸大家邓沐玮跨界混搭,将相声、评书、京剧三门传统表演艺术还原本真。' B3 ?4 u7 K; \

- R) f" i( g9 d; |; w大幕始开,周璇歌声飘来,景片上一张张老天津的照片,伴着马三立的相声原声,加之台下观众专业的叫好,恍惚间仿若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津门茶楼戏院。
+ l' K$ w, C8 ]/ O
1 ]  B- ], |+ R& I1 O随着京腔报幕“有请马老板!”马志明和徒弟黄族民身着长袍马褂演绎马氏经典对口相声,让台下观众激动叫好。马志明是现如今辈份最大的相声演员,他是马三立的儿子、侯宝林的师弟,人称“少马爷”。
# H1 i2 v+ v+ ~7 Y3 s9 B& {3 Q% A6 z- V( x( J
而90岁高龄的评书泰斗刘立福登台担纲说书人,为观众演绎墨壳老本传统评书《包公案》之《乌盆记》,再现久匿于舞台的评书绝技,亦让人感叹不已。3 y- |1 d+ ^" X0 _5 t' k
) Q& z5 i/ a% @5 \
作为马派相声嫡传,马志明还与余派京剧优秀传人,有着“梨园小冬皇”之称的京剧名家王佩瑜,共同演绎一出全本传统经典京剧《乌盆记》。他在剧中客串张别古,不时加入相声现挂,本色的幽默加上时尚元素和科班身段,让角色倍加出彩!
! }2 k* k9 K. n# K" A) s! n3 R; _% \! N- @+ i, ?
马志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在1957年进入戏校学戏,学的就是“小花脸”,京剧舞台上张别古的台词,最初的设计就是借鉴了很多相声的包袱与技法的,因此“少马”演来得心应手。- P/ T- u5 }# z5 h# x; k, @

$ Y0 d4 }+ _; K5 {% A; F/ s3 B据悉,所谓“墨壳原态”是强调其原汁原味的舞台呈现。该剧融合了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中的三大瑰宝京剧、评书和相声。由一出京剧延展成了相声、评书和京剧的完整舞台呈现。幷在创作者的整合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台还原上个世纪前叶的艺文原态,这也是“天津制造”的一项品牌力作。
. B( j) b) \$ r1 r
3 A/ y+ b4 T- ]! ?' s0 h, v" @# x4 Y2010年该剧首次亮相北京,恰逢“相声泰斗”马三立诞辰95周年、“梨园冬皇”孟小冬诞辰100周年,这一跨界新作,在演出后,迅速被观众口碑相传,被媒体及业内人士称赞开创了慢娱乐时代。3 [. j* S, Y1 `- p

. P+ A+ m) m* h
( h6 t) {1 F/ _7 Z3 j: \' V; }9 t2 W5 D) Q
; L" x# S& g# \3 x
) E+ q# [8 v5 c0 C3 Y4 I9 `7 D
; l, C: j7 f  H* x0 x' Z& e- f$ }

+ j( a6 C9 F0 |- c, y, C- W5 f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5 21:16 , Processed in 1.14806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