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08-12-6 21:59:00的发言: & |, a, y4 |. e+ {
1 R7 D6 I* e1 ~1 j
& Z2 V, S4 J1 }0 f& f" Y; a 6 B4 T" g2 L4 S( M7 ]! ^- |
5 l% s% X& Z4 a( u4 S* g: m ; w2 p8 ], J8 H' @8 ^: p
- B6 m* C" s3 L* L4 N; c- s' n6 b$ q/ j. p+ u/ Z) r2 K
| 1 h7 f: y9 N) w0 Z$ u
| : E8 ~4 g+ U5 H* K: V+ V
- G) i1 g+ u* q, q' u. O |
: Y) O; I) l2 U% V( z# B
3 B. A* x* j! C) {- L: s
) I4 R( H( R5 J' q4 K8 C, I3 Y9 y# r" {
1 |4 d/ s0 o% ~% s
|
, u( d) R+ J! {$ g$ u( ], w) Y: S `4 i
& S( ]8 E* V$ K8 h" O7 w) E
6 p# c, ^5 y" Y+ t t- t- g" i1 [8 Z- h
X! a+ b5 t% @, i
| 西花市大街 崇文门外的花市大街在早先是一条十分热闹的商业街,因明清时大街上有不少经营绢花的作坊而得名。解放后绢花作坊合营成立了北京绢花厂,厂址就在这条街附近的上三条胡同。不仅如此,这条街上还有不少的老字号经营着百货、照相、中药材及餐饮等,甚至还有一间专门算卦的铺子,叫“张东海命馆”,它坐落在花市火神庙的右侧,上世纪50年代破除迷信被取缔。 花市大街以羊市口为界,以东为东花市大街,以西为西花市大街,先说西花市街。在大街西口路北有启元茶庄,以经营茉莉花茶及各种红茶、绿茶而远近闻名,生意一直不错。位于西花市东头路南还有一个著名的茶庄——张玉元茶庄,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一个叫张文卿的商人在这里开了间茶庄。由于他经营有道,讲求信誉,注重茶的品质,赢得了顾客的称赞,生意做得很是红火。后来为了扩大经营,于1908年在前门外观音寺街又开了一家张一元茶庄。张玉元茶庄于1956年公私合营时撤点,原址划归饮食公司,后改成了饭馆。 在西花市大街路北还有一个三间门脸,经营日用百货、针头线脑的老字号——天合成百货店,俗称“大烟袋锅”。因为它的门脸前挂着一个大烟袋锅的模型,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人们亲切地称这家百货店为“大烟袋锅”。这家店和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记得我们当时刷牙用的老火车牌牙粉就是在这个店里买的,那时候用牙膏的人很少。这家店开业于清末,也称得上百年老店了。由于花市大街进行危房改造,已于前几年拆了。 再说东花市大街,文盛文具店以前叫泉成纸店,沛仁堂中药铺、容贞照相馆、内明远清真饭馆等都是坐落在东花市大街的老字号。沛仁堂中药铺伙计们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包药技术娴熟,每服药都配有说明书,怎么煎服,各种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得一清二楚。容贞照相馆门脸不大,但里面地方较大,照相技术远近闻名。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在这儿合过影,照片现在我还保留着。 内明远清真饭馆,它是大厂县人铁原寿先生开的。他经营有方,每到夏天他那里的烧羊肉是最有名的,门口支起一口大锅,羊肉熟了的时候香味扑鼻。记得母亲还让我端着小锅去买过烧羊肉,当时还嘱咐我多要点汤,因为用烧羊肉的汤拌面条特别香。到了冬季,内明远就不卖烧羊肉了,改卖涮羊肉。那紫铜的火锅,沸腾的水,放进跟纸一样薄的手切羊肉片,捞出来再蘸上麻酱小料,小料里有韭菜花、酱豆腐汁、辣椒油和香菜,吃在嘴里绝对是正宗老北京风味。 内明远还经营一个小吃部,由徐明生师傅负责,这里经营的面茶味道纯正,每天早上天刚亮厨师们就起来用小磨将大米、小米加水磨成糊状,再上锅熬,熟了以后,盛在碗里再洒上香油调的麻酱和芝麻盐,就是一碗香喷喷的面茶了。除此之外还经营油饼、肉饼、水饺、炸豆腐汤等。现在内明远正餐部由于建设小区已经停业多年,但小吃部几经周折总算是保留下来了,现在叫丰园回民早点部,由于注重产品质量生意一直不错,每天这里的早点需要排队才能吃上。 随着城市改造,这条街上的老字号大多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马路两侧的高楼大厦,但儿时的记忆是很难在脑海中抹去的。 | |
& m3 L. T: P) p' m! e' M |
0 }$ U) @$ h3 X
' O) B1 r3 } ^5 K, T S1 b- `8 |7 N# `" m% `: `- t! j
) _/ Q8 n+ X2 U% m6 x% D
|
+ d6 x+ j5 m3 |0 Z7 U# W) s- m* ^8 {' q+ C @* W( w/ t' W0 P
. r4 o% I. Z% U* t
本文共 1 页 1 转到第 页 |
" m6 P! a" R* c" s | 3 c- R% A4 \, a. Y+ c- I
* }$ W4 C! b7 D% n/ h3 h
作者:李宝善 | & n a3 s! K0 }5 U b5 j! D
! R9 Y# O/ y8 {8 M 来源:北京晚报
8 E- M: [, O2 e3 w7 l, ~
, x3 H$ c. a/ [! \
6 W9 E7 q6 ?+ ? ) y- D* d& I4 D/ X3 `1 k
6 P3 s# q6 @+ }+ `, N- R7 ^5 X" U
|
1 `3 @* q' _1 |1 E' Y补充几个花市的老字号:福源常、増华斋、菫隆(俗称:黄门脸儿,因门面是明黄色),此三处都是中西式糕点店。 9 p4 G+ V- w4 p w3 r) k
福源常位于北羊市口西路北,紧邻北京法郎厂大门,中式糕点、糖果,70年代初增加了副食。 0 ?8 g/ u+ S$ @6 r, k* U( t
増华斋位于小市口东30米路南,中式糕点和北京果脯,后也改为副食商店。
& \, F* c/ k7 e/ d 菫隆位于小市口西与内明远两个门,西式糕点,后增加了中式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