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6|回复: 0

留兰香是种什么香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6-2-12 1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东西,小时候我们经常使用,但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搞清楚它是个什么玩意,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曾经几乎天天接触的,留兰香这种香型。有谁能准确的告诉我,这留兰香是种什么香型吗?8 J) n/ O9 N4 a' e3 B2 f
现在,超市里售卖的商品中有很多种香味,但我从来没有探究过,也没有因为喜欢这种特定的香味就专门买带有这种香味的商品或食物等。但问题是,当年,在我们还是很小的时候,那香味的种类并不是很多,我们基本上也没有多少可选性,除了花露水那特有的味道之外,那留兰香型也是当年我们经常能够碰到,逾越不了的最最基本的香型。# ]' j# V1 W- {+ v' a
当年,这种香型不仅仅存在于肥皂中,也存在于牙膏里,甚至爸爸公出坐飞机时,飞机上发的口香糖也是留兰香型的。6 c; B5 a2 w# F9 V# A7 V) v
这种香型,不是特别刺鼻,但它淡雅,带有这种香型的产品基本上都呈现出淡绿的颜色,因此,它是我所喜欢的香型和色调。但它到底是个什么味道?或者偏重于哪种花儿的味道,至今 我也没有搞清楚,估计如果没有高人的点播,单凭我个人,这辈子恐怕也搞不清楚了。
8 D4 H: T5 x: C照理说,我还真有点对不起那种香味,因为小时候与它真的有很长一段时间亲密接触的历史,洗手时用它,刷牙时会遇到它,就是吃块口香糖,满嘴里仍然是它那淡雅的香味,但就是没搞清楚它是何方神圣?所以,在感觉上,的确对这种香味有所愧疚!) ?4 J: C3 p) F
长大以后,这种香味不知从何时起,悄悄的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中,超市里商品 虽多,味道各异,但究竟哪一种是我当年曾经熟悉的味道?我真的说不清楚,也无从挑选。它已经消失在了那万千种的各种味道之中了。9 K+ b: R" y2 D; }  B, z7 X0 Z
今天,我依然留念着这个味道,但不知道哪儿去寻找,所以一直在思念中......。: w, [6 e8 {  H- W2 s- O! r
附:0 |1 g8 j8 n+ \7 r1 h% D
              % \* a3 h. P, [2 X; H. m* t- f4 l8 X; e
留兰香* o) d( B* l8 s" |/ C! m8 f
编辑
4 ?7 B5 E' p2 n8 U- ?; [留兰香(学名:Mentha spicata Linn.),又名绿薄荷、香薄荷、荷兰薄荷、青薄荷、香花菜、鱼香菜。是一种唇形科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 紫色或白色花,花期7-9月。温度适应范围大,喜湿润、喜光,适宜弱酸性土壤。茎、叶经蒸馏可提取留兰香油,可入药也可食用。9 G- T) f* m" w- }% q' Y3 T

0 z) y* C3 j& a(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 e/ [4 t/ A/ R" z8 v" c' r

/ {; f, d, v1 D; v9 e4 |中文学名4 P9 D7 l2 N. j! m' f/ B8 a7 l
! o: ^9 N$ w9 z! @
留兰香( r2 H+ `) r2 x- s0 r+ P
9 J0 ]6 B3 Y& D* N) a- x/ G
拉丁学名/ M4 y7 i( }' |" a( @$ y
6 B3 Y! M( i1 l3 b3 Z" {  T
Mentha spicata Linn.( k3 `; H2 I$ O( w

  `0 o$ ?6 c7 a& {形态特征编辑4 n! t/ D& K$ w( I$ t$ a9 c, b! k

1 v) f5 ]# v# P# z! r; L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130厘米,无毛或近于无毛,绿色,钝四稜形,具槽及条纹
0 y0 t: w& D2 |+ ^; K8 M  C* Q$ w1 b! O. _% B
,不育枝仅贴地生。叶无柄或近于无柄,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尖锐而不规则的锯齿,草质,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6-7对,与中脉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明显隆起且带白色。
! w5 R' t2 ]; y) `6 p
& ^$ m9 e' ^) J) ~! V) C轮伞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端,呈长4-10厘米、间断但向上密集的圆柱形穗状花序;小苞片线形,长过于花萼,长5-8毫米,无毛;花梗长2毫米,无毛。花萼钟形,花时连齿长2毫米,外面无毛,具腺点,内面无毛,5脉,不显著,萼齿5,三角状披针形,长1毫米。花冠淡紫色,长4毫米,两面无毛,冠筒长2毫米,冠檐具4裂片,裂片近等大,上裂片微凹。雄蕊4,伸出,近等长,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伸出花冠很多,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花期7-9月。[2]
1 L" s" \7 ?# B  y) |! s# Z/ U1 T: ~5 t) ^) A; ~
生长习性4 S& `6 h3 y8 O1 I7 i5 _
% v" k9 {' P2 s$ F
①温度适应范围大
1 I5 @2 o/ X$ y) o- C" M( ?  G5 C# l' J
当日平均气温高于5℃,土温达2℃以上时,留兰香的根、茎、鳞、芽开始萌发,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5-30℃在气温高于30-40℃时也能正常生长;立冬前后种植,地下根茎可安全越冬。7 m# x# @, C3 @% Z% }, s( D
* N' ^8 A5 h0 s& y
②喜湿润" h/ d6 i' n: Q5 Z) m/ u% Z
1 k/ J0 g( s* ]" G
留兰香在生长初期和中期需要较多水分,但在现蕾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干燥的气候,以利于油腺细胞的增长,因此,适宜在中国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生长。
( p' k  o' c8 h! ^1 N, b' S! K+ z7 Y  j7 s  U
③喜光7 U* r- N  ~; j- W, B% W7 z) R1 U
& C+ h- v  R0 P% M& q
留兰香是喜光植物,其叶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贮藏精油的主要场所。若种植密度过大,株间通风透光不良,会导致分枝节位高,分枝少,叶片易脱落,从而影响精油产量和质量。/ F" O8 W" a7 x- I- v  @% N

8 i( G# J, ?' K3 Y% H④适宜弱酸性土壤: H( |4 B$ [. c; q& J8 o

" a5 N9 v9 }! z$ k- f留兰香对土壤要求不高,以沙质、土质松散土壤为优,酸碱度以中性土壤为宜。由于留兰香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需肥量尤其是氮肥需求量大。[3]
, L7 }( N0 |; c, J( |, h+ x- z/ {- L* S* K3 q
分布范围编辑
/ M$ h( Z7 F0 T2 h5 Y$ }$ B
9 D, e" f9 b& ~+ v# x, w/ M原产南欧,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苏联。中国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或逸为野生,新疆有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2] & U+ g" t: @7 q

* W( [( C1 B" @* v繁殖方法编辑
$ K3 E$ ]/ l) t. ~
' M" z- q& W8 i* P. Z2 e- {. l9 C5 t由于种子繁殖变异较大,生产上多采取无性繁殖。. r! Y( A) v( z
2 b* B/ n) `( j1 s* B( W
①根茎繁殖。早春3月将留兰香的地下根茎翻起,选健壮、色白、节密、无病虫害的新鲜根茎,切成6-8厘米长根段,摆在开好的种植沟内,沟深6-8厘米,沟距25厘米左右,摆放时,每段根茎应首尾相连,摆好后随即覆土,压实,并浇透水。每亩大田需栽根茎100千克,每亩母本田的根茎可移栽8亩大田。, T, V; w# k4 Q# F1 K

$ v! d7 T7 M; h8 H2 K0 ^②分株繁殖。早春,在上年的留兰香地中,待留兰香新苗长至8厘米左右时,连根茎一同挖起,分株移栽,每穴栽2株,行距25厘米,株距10厘米。$ t# z( g2 W" B) ?
  J/ J# I7 W% _0 V
③扦播繁殖。5-6月份,选健壮的地上茎,切成6厘米长的小段,在苗床上扦播,生根成活后移栽。无论哪种方式繁殖,栽前都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大田吐宽1.3米左右,以便排灌和管理。[4] % z6 `! m2 G+ d6 D* w9 `

. b( G- x( U4 E7 A栽培技术编辑( u( ?% e5 p- H1 P7 P- ^0 _; g
& ?0 i1 n2 B  |) |% e7 e3 X
开墒- M) [: |' i5 D/ W$ Q$ s  j+ i
& V3 k( H% u3 g3 G5 Z* e4 C9 U
降湿灭渍开墒挖沟,降低地下水位,墒墒通沟、沟沟通河,排水畅通,雨止田干,减轻湿度消灭渍害,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一个田块,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脱空。墒沟间距2.4米,腰沟间隔30米,田块沟间距离50米。头茬和二茬留兰香出苗后,均要及时进行清沟埋墒。
3 y) e6 t/ o' H4 C* e  m1 G; b- j
) H* W% r: F5 S, |密度8 U1 z8 b' c9 |$ T

4 n( s3 I5 Q& ]1 b' N合理密植留兰香分枝力强,分枝多、节位低。头茬适宜密度,约1万株/亩,行距为0.4毫米左右,株距为0.17米左右,二茬适宜密度为4-4.5万株/亩,过密必须进行人工间苗或机械疏苗,以控制密度而增强通风透光。
4 n) a" }8 k: O( ?" H) `, P( H6 }
- J6 }" s/ W- }除草
3 Y! ~4 @' R/ W% E/ f7 R9 S5 B$ n! d% I& }# r% [1 H& w6 \3 z
苗期气温较低,必须抓紧时机在封行前(苗高15-20厘米)松土除草2-3次。松土时近植株浅松,行间可深些,雨后土壤板结应及时松土。此外,在收割前还应除一次杂草,以免收割时杂草混入,影响油的质量。
7 y" A$ {" b  U3 O+ U' I* _6 r5 }2 _
% q, i& @' y3 k5 H5 _施肥
1 @6 a' {; t+ a5 l
" ?5 s) x& _, B% u$ G/ x& m* `留兰香生育期长达250余天,是一种需肥量较多的作物,除繁育前施足底肥以外,必须适当追肥2-3次。第一次清明前后,苗高7厘米左右时,每亩用尿素4公斤对水施于根部,以促进幼苗生长;第二次在5月上中旬,要氮磷并施,每亩用复合肥或硫酸铵8-10公斤或饼肥25公斤,离苗10厘米开沟条施,以满足分枝添叶的需要;第三次在“芒种”前后,采取看苗施肥的方法,一般氮磷钾配合施用,亩施30公斤左右。[5] 2 D( v; z3 F+ h% b' }. j
$ ?8 t) T) A! G( A6 ?8 u
科学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协调植株体内氮、磷、钾比例,增强抗病能力。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化学肥料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追肥以化学肥料为主,有机肥料为辅;有机肥料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氮、磷、钾比例为1:0.65:0.15。
( U/ X+ H6 R- K6 p* r$ J- X" c: M0 K. R2 A
病虫防治编辑2 _( F" w+ a/ z. D
% e' h* D7 X- M0 I
症状
) k9 U' c( b( }  I  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或黄褐色或深褐色病斑。3-4天后,湿度大时在病斑上可看到不明显的轮纹,上面布满蚕丝状灰白色霉层(菌丝),病叶变黑褐色腐烂;湿度小时在病斑上未见到轮纹,上面布有白色霉点(菌丝),病叶发黄萎蔫萎缩。7-10天后,环境不适则茎秆表皮破裂萎缩,上部叶凋萎发黄,中、下部叶黑褐色萎谢;环境适宜则病叶腐烂发黑脱落成光杆,茎杆发黑枯死。  A1 S% e6 _: {- P" r' e

7 C5 m; O3 q: E* s" {, v防治措施
/ B+ K8 u" Q/ h8 s) J# f) p5 w# ?" C- k- q
以药剂保护为主,辅以药剂治疗。在短时间降雨(如雷阵雨)后,及时施药预防1次;连阴雨期间,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在发病高峰(或大发生)的初期治疗2-3次,每次施药间隔5天。药剂每亩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甲基托布津70%WP75克或75%百菌清WP150克,防效在70%以上。20%三唑酮EC50毫升,防效65%。[6] : r  D2 n6 Q2 e' X$ y1 B
( W  q* y2 P/ H8 v7 c) h
化学成分编辑0 u6 R: \9 d* g8 l2 I( C
  m8 x: K% L* T' V4 c( i7 J/ m
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的活性部位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溶剂法和各种层析方法。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索烷(ursane),3-甲氧基-4-甲基苯甲醛(3-methoxy-4-methylbenzaldehyde),藜芦酸(veratric acid),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trimethoxyflavone,thymonin),香叶木素(diosmetin),5,6,4’-三羟基-7,8,3'-三甲氧基黄酮(5,6,4'-rihydroxy-7,8,3'-trimethoxyflavone,thymonin),胡萝卜苷(daucosterol)。[7] 6 h5 }- _9 B1 x( c& X
+ ^' N! Z5 e/ a* q7 G
主要价值编辑
$ P- F1 I8 J' w) b/ D& }
+ g) O. s* V8 h7 r( N" x5 U药用; o6 s8 C  L9 s8 `! U8 z& {

8 i4 @3 z9 C' K$ z5 V* C- E植株含芳香油,含油率0.6-0.7%,其油称留兰香油或绿薄荷油,主要成分为香旱( G8 j9 I' `* w( l8 y

8 h4 b9 b1 Q$ P2 Q9 y8 f: X7 E 留兰香是种什么香型?0 l  E. {& F) y, B) g

( E" _5 x4 s, J留兰香 (13张)
3 D7 ?; I$ I- V9 J+ f# @: \% Y1 p& B
' c# |* F% d! Y+ Q& \) Y 芹子油菇酮(含量为60-65%),此外亦有柠檬烃、水芹香油烃等,主用于糖果、牙膏用香料,亦供医药用。叶、嫩枝或全草亦入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虚劳咳嗽、伤风感冒、头痛、咽痛、神经性头痛、胃肠胀气、跌打瘀痛、目赤辣痛、鼻衄、乌疗、全身麻木及小儿疮疖。
/ e8 K) r7 u/ t2 V% v# D- Q, m# U8 W5 b  G2 M
全草(留兰香):辛、甘,微温。祛风散寒,止咳,消肿解毒。用于感冒,咳嗽,胃痛,腹胀,神经性头痛;外用于跌打肿痛,目赤红痛,小儿疮疖。[8] 8 W) j; z6 r+ z0 y9 f6 A2 M' S
5 n1 k& t# W. Z6 s/ e* T# F6 R( O
食用
; D2 l* ?9 |4 {
+ A7 _  _6 T# K  m" W2 \* h) a嫩枝、叶常作调味香料食用。[2]  可添加于调味品中增加料理风味,个别或混合其他香药草作为提神茶,印地安人也拿薄荷来驱虫杀跳蚤。
# [  M7 F0 D/ F% p
) a+ E. d! d6 W& ^. ~化工
8 F4 s7 ~% ?, q: q1 [7 ?7 r0 P) l& r2 T/ Y# h
约含190余种成分,主要有葛缕酮(达50%-70%)、苎烯(20%-30%)及二氢葛缕酮、二氢葛缕醇、新二氢葛缕酯、乙酸二氢葛缕酯、顺式-乙酸葛缕酯、薄荷酮、乙酸橙花酯、香叶醇、乙酸异龙脑脂、胡薄荷酮、蒎烯等。产油含葛缕酮量较低,但含有较高的桉叶素和芳樟醇。由唇形科植物留兰香(绿薄荷)的新鲜茎叶用水蒸气蒸馏而得。中国和欧美各国皆有生产。留兰香油常用于牙膏、香皂、口香糖的加香及医药等。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4 06:07 , Processed in 1.19074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