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思成最喜欢的一座北京牌楼:多亏他奔走努力,如今我们还能看到 原创 十三姨说历史 2019-08-04 16:36:23 4 V; X" T9 |, K* P/ ~3 O( C
! Y9 f9 V' e- y4 P, |2 @9 p
- I: v# d/ U& p5 ~
在首都博物馆大厅里,有一座牌楼非常显眼,名曰景德街牌楼。这座牌楼看起来很新,一进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因此很多游客认为这是用来装饰的。错也,这座牌楼是首都博物馆里最大的文物,是地地道道的老物件,只不过正面外表重新描绘一番,给人错觉。 如今我们能看到这座壮美的牌楼,要感谢梁思成,当年是他多方奔走努力,最终得以保存,梁思成更是将这座牌楼誉为“北京城最为壮美的牌楼”。历史上的景德街牌楼有两座,分列于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庙门景德门两侧。 ! H6 T! Y% u8 J2 }% N& a
! O, o9 l5 M# Q# p( q9 M3 y9 R# x; |
作为明清皇家坛庙的一部分,景德街牌楼虽帝王庙的修建而营造,始建于嘉靖十年(1531年),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从形制上来看,景德街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样式,两侧有戗柱相对支撑,“镂空雕刻出龙凤图案,华丽典雅,颇具皇家风范。” 即便当时北京城牌楼如云,但景德街牌楼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景德街牌楼在清朝先后三次大修,故而得以保存。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前后梁思成一直为保护北京城古建筑而奔走呼号,一座座牌楼也是他关注的重点。 
/ e- _3 A" X- x' W4 q/ s0 B
% Y5 u, W ^# n# R7 g- k梁思成对景德街牌楼格外关注,他说:“北京的古牌楼数这两座构造形式最好,雕作最为精美;牌楼装点着街市景观,从它的东面向西面望去,有阜成门城楼的衬托,晴天时可看到西山,尤其傍晚日落时特别美。” 民国时期,随着北京城内汽车数量增多,牌楼的柱子对交通很有影响,汽车撞上牌楼柱子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很多牌楼柱子靠近地面位置都用了水泥来加固,有的则全部改为现代建筑材料。 
8 x2 H+ {7 E. s4 V# d {. L% X3 W' ?$ B* b; l. x3 Y
另外,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人数急剧膨胀,仅1950年12月这一个月时间,景德街牌楼下面就发生了三次交通事故。同时,有关部门实地察看后发现景德街东牌楼南侧柱子有下沉,未来可能会倒塌。 ​在这样的背景下,拆除景德街牌楼被提上日程。梁思成获悉后,立即写信给北京市政府呼吁给予保留或者迁徙。在梁思成的不懈努力下,1953年夏天景德街牌楼被小心翼翼地拆除,所有构件都一一保存,登记造册。 
( A+ e) J! P& o3 E( O8 C; \9 c; q& `3 b: ~! v }
景德街牌楼被拆掉了,梁思成悲伤了好几天,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能重新组建起来。然而,梁思成至死也没有等到这一天。1991年,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建成,人们将几经辗转收藏于海淀区的大慧寺内的景德街牌楼构件组装起来,使得我们如今还能看到壮观的景德街牌楼。 参考资料:《北京古建筑之景德街牌楼》 - \' `' s% H5 x: t" ~5 T; Q
S! C' W6 ?" [! H& Y; _" l/ k& P
& G, r( U, P; ?" @9 N& [( k,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