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0|回复: 28

看图猜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10-10 14: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19-10-12 20:11 编辑 * |- G+ a6 U6 |, K4 {" k
, l' Y2 G$ _' J
       这是我在俄罗斯纪录片《中国的重生 ВТОРОЕ РОЖДЕНИЕ ПОДНЕБЕСНОЙ》北京篇中截取的一个拉洋片画面,请大家猜猜这是在什么地方拍摄的?如果三天之内没有人猜中准确位置,我将公布正确答案。
* ]3 e9 P# ]) ~  L 捕获.JPG
, S1 O4 L2 M5 {- t5 T0 q! A+ q# [: h5 x5 O' D
祝贺“云松阁”先生在三天之内猜出了正确答案,这段由苏联摄影师拍摄于1949年的拉洋片真实镜头就是在护国寺庙会取景的。我之所以说是正确答案是有根据的,请大家观看对比我在网上找到的由“颐和吴老”发表的博文《你没见过的北京护国寺遗存》中摘取的两张护国寺老照片,即可一目了然。另外我在后面的楼层会转贴部分文字材料作为佐证,供大家参考。7 \+ z+ N# g" B4 Z# ]
崇寿殿前明成化八年石碑,精美的碑座不多见.jpg   Q& x# A) G  L9 m. }, m$ y
崇寿殿前明成化八年石碑,精美的碑座不多见
; A) @% r$ c) n$ x8 Y% [ 六角碑亭.jpg
1 n) y# K. p0 C' H$ J  ]" q( w& S六角碑亭
4 d- f) j. ^  N  Z3 R% E7 `+ ^( N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0 14: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不会是东岳庙?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15: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10-10 14:51& s6 m  o! {2 j0 n& J! h
会不会是东岳庙?

6 X# H4 `+ D) M, h很遗憾,不是。
发表于 2019-10-10 2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瞎喽!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23: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本帖最后由 华文正 于 2019-10-11 00:21 编辑
+ [2 H' n/ W; ^! f
老片 发表于 2019-10-10 20:14
8 k, a8 N" d/ |. t. l/ x6 ^瞎喽!
6 \" Q* ?8 H' C( Q+ f% L
看不见还是猜不着?
发表于 2019-10-11 0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10-10 15:08% _5 N- e! x+ y7 H/ j
很遗憾,不是。
; D0 c8 m7 ^+ S0 L
   您是根据图片左侧的石碑判断的吗?真不好猜!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0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10-11 01:40
2 F! b* a" s& t) g  j1 S8 E您是根据图片左侧的石碑判断的吗?真不好猜!

* v! a; p5 P* B& U* \0 F9 y' r您说到了重点,当然还有周边环境都是线索。
发表于 2019-10-11 1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10-10 23:04
: I( \( v7 _; ?' x看不见还是猜不着?

+ {3 N; F2 m' A5 i: L* }9 ]“瞎”!
发表于 2019-10-11 11: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10-10 23:045 S& N4 R* i/ r4 c
看不见还是猜不着?

( b) S# X1 G. N“瞎”!
发表于 2019-10-11 1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老片 发表于 2019-10-11 11:216 F) p* O. Z4 J, H. d
“瞎”!

/ ^2 N2 m) W2 J% g  瞎摸枯眼。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2: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老片 发表于 2019-10-11 11:21
) B+ S& a- T+ Y% ^5 p6 G4 Y; v“瞎”!

+ g3 t4 t- y/ x$ H0 }% O7 C3 J/ 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195483/
3 r2 a" l) K, Q5 {& _这段您看的见吧?我就是在这里面截的拉洋片的镜头。您能猜了吧?!
发表于 2019-10-11 16: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10-11 12:30
9 Z  P2 u5 V6 M! M5 L  H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195483/
$ s; i4 u* B+ N( d, [5 \$ Z$ |8 q9 b- v这段您看的见吧?我就是在这里面截的拉洋片的镜头。您能猜 ...

- U- n% l  s0 k7 q& k  R3 j6 m2 X: |隆福寺庙会?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7: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老片 发表于 2019-10-11 16:110 }! q4 t2 Y& q+ O3 u
隆福寺庙会?
' }: s( w* `; [* l- Q) m
哎………………………………………………………………………………………………………不对!
发表于 2019-10-11 17: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10-11 17:25, G3 d& g" Q/ U* H& g1 B# D
哎………………………………………………………………………………………………………不对!
) U* ?# J5 R& R' j
  r; [$ t8 I3 Z+ `' k

7 y' U% \' Z7 U# d; ^1 S# f9 g; a$ q" K( E6 g& f; ~; m: u
% x- c9 `6 P% z" c0 e$ N5 ~: E/ R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 @6 {; l8 {- a: y3 d
原来不是“瞎喽”而是“瞎菜喽”!
发表于 2019-10-11 2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10-11 12:30' O* D: w+ C: o4 s" ?8 m' F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195483/; `" R/ v' S" D0 _( _
这段您看的见吧?我就是在这里面截的拉洋片的镜头。您能猜 ...
+ A; E- c# h! i  |! X
隆福寺庙会?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2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老片 发表于 2019-10-11 20:35+ k- a( t% z& C4 [' ~1 m
隆福寺庙会?
! e' c3 l2 e: h
怎么又来一遍?
发表于 2019-10-12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19-10-12 12:06 编辑   m: m5 T. ~$ L! F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10-11 20:41
2 j/ A" g; }) ?8 H( P& c2 `怎么又来一遍?
* v" H: m1 d* r8 k

5 y: M  P, _& s( H3 L3 ]6 s凑数好近早知道答案!
发表于 2019-10-12 0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护国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9: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云松阁 发表于 2019-10-12 09:469 b5 `$ b7 e: e6 n8 \# O) s
就是护国寺
" u$ C" g; S) K8 Q. a
祝贺您!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0: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8 I" `. I9 H$ g3 Z- U                      你没见过的北京护国寺遗存
! V0 g. D; e/ c  N. S8 _9 l
1 r- x9 Z* U9 W* g' c: c颐和吴老
7 M0 z' k: u) D
/ R# w( R- L, L+ v& a5 Y, m    北京护国寺小吃知道的人很多,但是对护国寺了解的人就不多了,也难怪,护国寺民国时期就已经破败凋零,至今诺大的寺院仅剩一座完整的大殿(金刚殿)了。   
. ~1 @( y* W  m" u: `: U3 w
2 \2 X* g0 O' C8 ~0 u    北京大隆善护国寺,俗称护国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护国寺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建,其历史不再赘述。 . N3 m# T4 z, D* D$ `( m
           
6 ^. X& ?- }; w5 q, x! G    护国寺建筑坐北朝南,规模很大,殿堂甚多。主要建筑除千佛殿、舍利塔为元朝建筑外,其余大多为明朝宣德、成化年间所建。但如今除了金刚殿等少数殿堂外,其余殿堂均已无存。护国寺自南至北依次分布有:(注:红字和蓝字为有老照片展现)% Q4 x: R" r( e7 T, Q

$ ~2 N; h/ _: A    山门:三间,单檐歇山。门上石匾内刻“大隆善护国寺”。山门左右墙各开一扇旁门。山门内为广场,广场上有康熙末年铁制香炉一座,两侧各有一座幡杆。        0 F  e# k* c# q$ |& F, Z" F2 R$ g
    金刚殿:五间,分为前后两层。前层中祀弥勒佛,两旁为金刚像,像前均分别有小香炉。后层两旁各有一座空屋,据说是守殿人的居所。殿左右短墙上各开一旁门,通往天王殿院落。: Q' Y- ?+ l: u2 @  a
) e5 M  F( S6 P' m
    天王殿:内祀四大天王塑像 、韦陀
  S' ]7 l- M( w* D5 s3 J2 [2 A9 }
    钟楼:天王殿前东侧        
; S9 B6 C; X" y% F6 I4 Q% o! s
/ b* p- T3 i' d5 d; Z# t+ |    鼓楼:天王殿前西侧
" i! ?$ @1 G9 {+ ^( Y5 n# k3 ?. |- p        " ?3 s3 x% P' A: I; K; @
    延寿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后有抱厦一间。殿内祀三世佛,佛前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侍立,殿内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像,像均立在雕刻精美的石台上,像后有佛像壁画。殿前石阶下立有两通石碑,东为明朝正德七年碑,西为藏文碑。
7 i9 F; ~  }1 a  x% F8 m
- E8 D% E: L4 K0 X2 J0 h    文殊殿:延寿殿前东侧          w* ]& M2 Q) v( i: ^- \( s  ~
. n# ?4 i. y4 ^( n4 e1 D2 E- s
    秘密殿:延寿殿前西侧
; W5 k. |" T0 j! I/ j/ b        
! j, W9 ]# o( C( w+ H0 O8 @    廊房:延寿殿东西两侧各有11间,前接文殊殿、秘密殿,后接伽蓝殿、无量殿,随后接大悲殿、地藏殿,最终折至千佛殿。
3 q. [) M) ^" i( T; O. a        
8 |+ z' H* v& Q* @    崇寿殿:殿内祀三世佛,两侧祀十八罗汉。殿后有抱厦,内供倒座观音。殿前石阶下有明朝成化八年的两通石碑,碑座均为长方形石台,台下刻有圭角,台面刻有下垂的球形花纹。台上两侧各有一伏形小狮子,中为须弥座,座上又有两只用肩托碑的小狮子。1 v- d. ^& z* n; f( P7 v+ ?4 P

$ Y8 Z4 e  g  G2 m& K! R# u    伽蓝殿:崇寿殿前东侧。殿前有长方形铁香炉,四足,有耳,炉身有花纹。
8 @4 y; b, R: Q' {0 d. s  @
: d1 F$ P& H7 B" j$ v7 Q- i* _    无量殿:崇寿殿前西侧  , Q* o; H( ~% [
      
+ c, n7 p8 Y( ?7 T0 y/ X8 @2 w    日月井:在崇寿殿院落中,东井中有一石,上刻“日”字,西井中有一月牙形石,上刻“月”字,两井合称“日月井”。
7 V; g% P( ^& Y4 A6 F' [/ R3 S        
1 a8 P# o3 ?# J; f$ g3 i- v; a8 \6 w6 E5 P    碑亭:六角碑亭,两座,分别在日井、月井北侧。东碑亭内有明朝成化八年《御制大隆善护国寺碑记》。西碑亭内有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御制崇国寺碑文》,为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四体碑。
2 k" \, ^3 Z0 q0 S' ]5 ?! P       0 ~  ]$ g; V5 A0 P
    三仙千佛之殿:简称“千佛殿”,俗称“土坯殿”。建于元朝。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祀三世佛,殿内三面墙上设有许多小佛龛,内供小佛。殿内西次间有一座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碑,刻有僧录司札付般若院地产执照,碑背面刻有地产四至。殿前中央依次有月台、甬道,甬道连接崇寿殿的抱厦。殿前月台上有一铁香炉,月台东南角、西南角各有一个角石,东南角石上刻有三狮一球,西南角石上刻有二狮。月台东侧有三通石碑:前碑为无字碑,后面东侧碑为元朝皇庆元年赵孟所写《演公碑》,后面西侧碑为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危素所写《选公碑》;月台西侧有四通石碑:前碑为无字碑,后面东侧碑为元朝至正十一年《大都崇国寺重新修建碑》,后面中间碑为至元十四年夹有蒙古语的圣旨碑,其背面刻有南北二崇国寺的庄田地产,后面西侧碑为明英宗天顺二年《敕赐崇恩寺西天大辣麻桑渴巴辣实行碑》。5 z! Y. I' s0 v( X6 A
* g- n" y, U- }2 v' w3 L7 `
    大悲殿:千佛殿前东侧        
& I: ^( @9 ^  }, V+ l8 S, }+ i$ [: m$ U9 L+ B& d/ v
    地藏殿:千佛殿前西侧 廊房:千佛殿东西两侧有廊房通至殿后 护国寺东舍利塔& R9 ]8 b8 b9 Y+ q. |9 W  ^% N# G; ?, E
        
2 \3 ^4 o5 i  [: A& l6 E/ i& P    垂花门:门前两侧各有一座石雕狻猊。该门是护国寺前后两部的分界线,入门即进入寺院的后部。垂花门后又东西横道,两端各开一门通向寺外。道中央向南开三门,其中两旁为角门,中间为垂花门。
: y  F5 u; ]! \5 ^8 v# z3 r( f       ; M3 X# t" u3 f  ]* p3 Y; X% W
    塔院:垂花门内东西各有一座塔院,内各有一座砖砌覆钵式舍利塔。西塔较为高瘦,其十三天下方嵌有一块石匾,上书“舍利塔”。东塔较为矮胖。民国二十年(1931年),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发现东塔北墙下有元朝延祐二年(1315年)石碑,为《通奉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政速安男中奉大夫曲迷失不花建塔记》,内称“愿以一塔入八万四千塔,一切塔入此一塔”。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夏之交,东塔下方坍塌,人们发现塔内藏有许多高5厘米、直径约4厘米的深褐色小塔,每个小塔内部藏有一条桑皮纸书写的佛经经文。可见东塔为元朝速安及其子曲迷失不花所建。
* ^6 t/ j0 F) S- Z: F       + _6 |! q( H- _- H7 T- E0 t
    护法殿:五间,中祀三世佛,两旁有小佛龛,东西两壁有佛像壁画。庚子年(1900年)之前,殿内还有许多五尺高的铜佛。殿东头的一间屋子里供奉有姚广孝的木雕像。殿前石阶下有一通明朝嘉靖二十二年石碑。' O$ y1 w6 X4 _6 c7 v% K6 S  C

. }) A0 E# o6 R8 q* x    功课殿:正殿五间,祀无量寿佛。殿内有康熙帝御笔“宝莲法地”匾额。
) e% W) I9 E  n$ S % ?4 K2 ~! Q9 ^6 h3 f4 C
    后楼:三间。下层明间有喇嘛塔一座,西次间有铜制观音像一尊。% P7 D) g/ O9 b

( E1 ^/ z0 H3 {) u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护国寺和护国寺庙会 ---北京故事系列谈
9 ?1 q* _/ P! K0 F% h7 S0 x  
; i# W" a5 i) E5 h, ~作者:小白羊1117
8 @8 v0 V+ W( L9 _      
# E8 R  m1 `4 K4 }! d0 o# E5 X    北京护国寺,属于西城地界。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W" \) I. Z( R, S- t/ @

9 F4 J% R3 Z- u3 O( g. Q    护国寺,为北京名刹,始建于元代。明代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云:“大隆善护国寺,都人呼崇国寺者,寺初名也。都人好语讹语,名初名。寺始至元,皇庆修之,延佑修之,至正又修之。元故有南北二崇国寺,此其北也。我宣德已酉,赐名隆善。成化壬辰,加护国名。正德壬申,敕西番大庆法王领占班丹、大觉法王着肖藏卜等居此,寺则大作。中殿三、旁殿八,最后景命殿。殿旁塔二,曰佛舍利塔。”寺前后五进。院中碑刻甚多,其中著名者为赵孟頫书《皇庆元年崇教大师演公碑》和危素撰并书《至正二十四年隆安选公传戒碑》等。寺内除供奉佛教诸佛祖外,还有元丞相脱脱夫妇塑像和辅佐明成祖朱棣建有殊勋的姚广孝影堂。另有葡萄园数亩,可见其规模之大。
; U! N0 V5 ~& h' Q* }" V3 Z" b% u$ q/ Y! c4 R+ Z, R
    护国寺大街是以寺庙而得名的,庙的全称是“敕建大护国隆善寺”。老北京人习惯叫护国寺,而隆善寺反而不叫了。东城有条隆福寺街,它的庙名是“敕建大护国隆福寺”,老北京们把隆福寺叫出来了,“护国”两字不提了。当年护国寺庙宇早已损毁,整个庙的规模框架还存在,逐渐变成城内的集市——庙会。我的记忆,庙会在上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是鼎盛时期,消失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60多年前的护国寺庙会甚是热闹,现在还能回想起当年的景象。$ u" E" ^' T/ I. @5 p- O

: {8 a3 }! s3 L5 q- H) p& o0 s    护国寺庙会与隆福寺庙会齐名,即所谓“东西二庙”之西庙。《京都竹枝词》云:“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消百万钱,多少贵人间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 o4 X8 |8 S. j
/ {5 c9 R4 Y0 K; M5 ^5 v    解放初期,随着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护国寺庙会又兴旺了一些时间,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摊贩们大都集中到隆福寺长期营业了。一九五七年时,每届庙会时还有少数小摊贩在庙中摆摊售货,逛庙者寥寥无几。以后庙中建筑逐渐为一些单位占用,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改建为楼房,庙中原建筑仅存三间金刚殿和后殿的几间西配殿。如果硬要寻觅护国寺庙会的痕迹,只有人民剧场对面的小吃店和花厂子,尽管解放以后都改建为楼房,但这两家还是由护国寺庙会延续下来的。
1 f3 E  n5 n+ ~' i. }9 h6 Q2 e; E1 d8 L% E6 e. y
    护国寺原为旧历逢七、逢八开放;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为阳历逢七、逢八开放。每届庙会期“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燕京岁时记》)因此,城乡游人摩肩接踵,甚至在定阜大街一带清王府邸居住的贵族妇女也来此光顾。( U/ W( y/ I2 d# q

" c( H5 t* V1 Y1 j    庙会上的戏曲、杂耍生活气息很浓,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有个别节目未免有些低级、庸俗。晚清,西庙曾出现过驯兽表演,所谓“看海豹”。出现过大型马戏、杂技。但主要还是以撂地玩艺儿场子为多。当时有仓儿、王麻子的两个相声场子,以即兴表演,临时抓哏为特长招徕听众,由于内容不太文明,所以听众多系男人,妇女自觉地不去观赏,偶有妇女站脚,他们便说:“老太太,我们这儿不说人话,请您上那边看耍狗熊的去吧!”鸭蛋刘的戏法是叫座的买卖,那时讲究演什么吞长虫、吞宝剑、吞针、吞火、掏肠子埋起来,然后树个大旗杆等惊险、离奇的节目。
7 F1 o) T7 _/ p( A9 ?1 x( L; |. X6 O! N4 p4 }
    清末,在这里卖野药的极多,经营方式也很特殊。有个老头,头戴毡帽盔儿,帽下掖一块纸,当帽沿儿,拉着一头脖子上带有铜铃的小黑驴儿,驮着一些药匣子,下边挂着大字布围:“天元堂黑驴眼药”。人少时采取游动贩卖的方式边走边卖,如果人多拥挤,就在配殿廊底下停下来,而且把患者表示鸣谢,给他挂的布匾亮出来。从远处望去,好像土地庙。仁义堂孟家则拉个练武的场子,卖“百补增力丸”先耍一场飞叉,等把人招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时候,他才开始卖药,喊道:“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金回回是在塔院出摊卖膏药,他与那些拉场子卖艺,自称:“小弟是从镇江来”的卖药者迥然不同。他是在现场升起火来,坐上油锅熬药,往一块块红布上摊,公开“修合”。招人围观。自称是:“修合众人见,存心有天知!”$ f& J; P7 d: Q# D: e0 \6 b) Z
" O! U) b8 ]# A
    还有一种卖虫子药的,搭个兰布棚,内设大长案子,摆出百八十瓶用酒精泡着的人体寄生虫,大半是人们所说的“混屎虫”(蛔虫)。据卖药的说,这都是吃了他的药打下来的。除了卖成药的还有卖草药的,什么旱三七、苦果、龙爪□等,屡见不鲜。小孩转糖抓彩也是这里常见的买卖,尤其是春节,特别兴旺。
, [  t  N; r& c  }5 z4 ]( Z/ Q+ g" o: M- z& |2 `
    护国寺庙会早就没有了,连同白塔寺庙会,已经消失几十年了。许多新兴的庙会的出现,像:地坛庙会一类的,其内涵和形式都和过去的那种原始庙会完全不同了,也许经济利益是最高形式的“文化产业”吧?……
7 x1 D2 e" y5 l0 k. c) D) ~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护国寺——偌大护国寺如今只剩金刚殿
0 l6 B1 ~. E$ Q5 l. ?2 T5 ~- r, R$ S: A
作者:老树枯草8 ?8 N' k% x* b0 w6 \2 _! p2 O, w
% ?* y+ z5 l4 f8 F
    我这里说的护国寺是指这个庙以及这个庙会,并非指护国寺大街。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託克託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S3 m. N: c; C2 G1 }

, o+ p5 S0 i: Q- ~- J    护国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前后五进。院中碑刻很多,其中著名者为赵梦頫书《皇庆元年崇教大师演公碑》和危素撰并书《至正二十四年隆安选公传戒碑》等。寺内除供奉佛教诸佛祖外,还有元丞相脱脱夫妇塑像和辅佐明成祖朱棣建有殊勋的姚广孝影堂。另有葡萄园数亩,可见其规模之大。不过这些我都没有记忆,那时我太小,对于碑文既不认识也不懂。
( Y- j1 C2 [( d- d- F    & F, h. w8 a& o: ^; y; Q/ P
    据附近的居民说护国寺原为喇嘛庙,我小的时候喇嘛就不多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护国寺着了一场大火,整个护国寺都烧没了,2004年,又着了一次大火,把剩下的西配殿也烧光了。原本偌大的护国寺,如今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金刚殿,三合板补上去的大门也露出了本相。
  c6 T0 B" \1 Q! D* B
4 A0 D  c8 y2 p4 ?9 z    高大的金刚殿距离四周的围墙只有两米多,院里还停着两辆汽车,实在无法拍出全貌。围墙的门开在东巷胡同,原来庙里还有多通石碑现也荡然无存。仅存的金刚殿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N  Z# m" z7 g

# U: \* @2 z; W" J" ^9 y9 a2 b    我小的时候正是建国初期,那时我们家住在大帽胡同东口,过了马路走不了几步就到了护国寺了,所以每逢庙会,那里都是我玩耍的好地方。逛庙会不是非得买东西,光是看看就已经挺过瘾了。你看现在的女人为什么那么喜欢逛商场,都是一个道理。
% A5 g) ~5 l5 ?% g# N0 ]( P- A' o' P' N) y1 h
    原来每逢农历从七到一就是护国寺的庙会,从初七到十一,十七到二十一,二十七到三十,都是赶庙会的日子。现在网上的记载多是错的,他们说护国寺庙会是初七、初八两天,那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呀,或者人云亦云。不错护国寺庙会原本是两天,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土地庙、花市庙会撤消,那里的两天庙会就挪到护国寺了,又从白塔寺挪了一天,结果就成了五天。反倒是隆福寺三天、白塔寺两天,一共才五天。我从2000年就想写一篇关于护国寺庙会的文章,顺便在网上搜了搜,那时只有护国寺的文章,根本就没有隆福寺、白塔寺的。可见护国寺庙会影响之大。
( S, x6 m' j7 B" S4 f2 k! e0 X8 B+ F& O* }" ^. \3 ?8 [, ~! d
    我的家离护国寺庙会近,我的很多小学同学、还有中学同学家离庙会也近,甚至有人就住在庙里。逛庙会就是家常便饭一般。; O' [: i# {" ~6 B' f/ d. J

2 o/ e6 [, {. R$ Q! y! B; J    每次我都走山门旁的西角门,这里有一个卖花籽的摊儿,各种各样的应季花籽、花根都有,像西番莲、水仙头;也有一些菜籽,像黄瓜、西红柿、豆角……。
+ b* w; e9 V$ Q0 z+ S. M1 R* t& E/ q& S* [2 X" ^' f
    进了门分西路、中路、东路三路,各摊位都支起蓝白布棚。西路,有卖鞋面儿、卖布头的,五颜六色,花色品种齐全,有月白、灰、浅毛蓝等颜色。各种面料咔叽、哔叽、蔭丹士林、粗布、劳动布俱全。各色棉布、花布有数十种,那时百姓都是自己做衣服、做鞋穿,所以各种布料、鞋面、鞋口条,粗布、蓝布、花布、细白布都有。地上铺块包袱皮儿,所有布头随便挑。紧挨着有个卖花儿的摊儿,主要是红色绒花,谐音是“荣华”,意为荣华富贵。绒花就是在铁丝上裹上红绒,样式也很多,有花的样子,也有双喜字,还有在花上再加上一只孔雀,黄色、绿色的尾巴配上红色的绒花更是好看。那时很多妇女都喜欢买一朵戴在头上,大喜之日的新娘子一定要带上一只双喜字的绒花。也有绢花、纸花、瓶插花,品种繁多,各取所需。" E  d* n: y# ?: o; ]5 }
: y8 d6 G" U+ }' m' j9 V
    这一溜主要是化妆品,一家挨着一家。有卖香皂、猪胰子、淡粉色心型洗脸用的碱块,刨花水、牙粉……。装在大大的直立玻璃瓶里的刨花泡在水里,这种水是用来洗头的,如同现在的洗发水。牙粉比牙膏便宜,也很好用,适合低收入的人群。
1 `" v, P; L$ z2 l* ]0 ]0 b
2 l* i  r# _' Q  F% N    还有卖香面、卖胭脂的,支着蓝布棚子,传统的香面就是当时中国式的“香水”。胭脂如同现在的腮红,还可以用来在过年、过生日时在馒头上点红点儿,点双喜字,以示喜庆。还有卖拢子的,各种木质的、牛角的,大小各式拢子、篦子,应有尽有。北京人管梳子叫拢子,初来北京的人可能听不懂。篦子现在不用了,那是专门刮头发上的虱子和虮子的。虮子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用了,就是虱子的卵,白白的。
+ ?4 f% h3 `! t0 [5 Z: Y/ f  x2 @5 c  r
    西路的路西还有卖打虫子药的,一匹棕色的高头大马站在旁边,让我很害怕。桌子上摆着好几个玻璃瓶子,里面用酒精泡着有蛔虫、绦虫,向人们展示这都是吃了他的药打下来的。还有的小孩吃了他的药当时就蹲在旁边拉出虫子了,真让我恐怖。我宁可买塔糖吃,或者买中药使君子吃了打虫子。
# o$ T) n, F, V  {7 U  e4 U, Z4 |8 d4 q3 X& z) G% v0 f8 L0 v9 M
    挨着卖打虫子药的还有一个买铅笔的摊儿,也是我喜欢看的,一块包袱皮儿上,各色的长短铅笔,还有带橡皮头的,堆成了小山。只见他随便拿起一支铅笔使劲儿的往地上一摔,然后削开让你看,里面的铅没有断。表示他的铅笔结实。他说他的铅笔都是三星铅笔厂的成品、半成品,所以就有没有外皮颜色只是木杆的,带着斜茬半截的。但是里面红蓝铅笔少。其他颜色的彩色画笔根本没有。我从来不在那里买铅笔,我的铅笔都是在胡同口清华斋买的,一两百块钱一支也不贵。那时的清华斋也不是专卖体育用品。
: G' u: P. T0 O% @
* x$ `) y. r5 N( D5 ~    再往北有一个拔牙、镶牙的摊儿,桌子上铺块红布,碗里装了多半碗拔下来的坏牙,拔牙的钳子、药水等也都摆在桌子上。每次去庙会都有人坐在那里治疗。我有点害怕,不敢多看赶快就走了。
, g, C6 x' a* o0 U, E
% a; Y* j( S; ?# x1 v    还有一个点痦子摊儿。一张方桌,后桌腿绑两根竹竿,上挂一块方形白布,画着男女两个大头像,两个大白脸,画有五官眉眼,在各个不同部位画着黑点儿表示痦子。) r/ [- y% [" _8 n' P9 q
8 ^4 o$ v# W9 {7 F
    西路北头儿,有一排西配殿,我的小学同学傅均生家就住在那里。我清楚的记得,一次在学校里班主任把他说急了,他立刻回嘴说:谁像你似的,买人家炊帚不给钱?老师一下愣住了,停了一会儿说:你听谁说的?净瞎说!傅均生说:我看见的!全班同学只能静静观望。看来老师的举止非常重要,毕竟有几十双眼睛时刻注视着你呢,无论在何处。这是后话。  W. K' G' _. A$ _$ e' ?0 N# y

( a% j  R! B9 T    西边还有个卖粘瓷药和擦铜药的地摊儿。粘瓷药是比火柴棍粗点儿的红黄色小棍,每根五六厘米长。饭碗摔了,对好了用它可以粘上。可以继续使用。家里的铜器件容易生锈,变得暗淡了,也失去了光泽。用擦铜药一擦立刻光亮起来。* w( `0 e3 A% Q& k: }

: F( N- P  a$ C7 N    据说,西边后山门内还有北殿,挂着“瑞芝堂”的匾,是当年管理庙会的喇嘛住房。瑞芝堂门前有一块空地,能摆十几张方桌,作为茶馆,是由喇嘛经营的,供逛庙会游人喝茶歇脚。这我就不记得了。
- ^) i, c1 @: B. F7 j8 i
. T/ m& z2 D6 X  x8 J5 g+ x. g    东路多是卖山货的摊位,锅碗瓢盆、笤帚炊帚、坛子罐子、菜墩案板、饸饹床子,各种炊具,一应俱全。笤帚簸箕、叉把扫帚、筛子细箩、箩筐帚把,扁担水桶、炉子烟筒、拐脖儿拔火罐、瓦刀大铲、青灰白灰、麻刀腻子,日用杂品,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卖什么的都有。
9 l  `# U8 Q5 S1 o* s6 f: I' m& l1 @; o/ z! [5 v
    东路南头儿还有一个布鞋摊儿,按季节售货,春秋夹鞋,男人长口方口的鞋,女人一字带儿鞋、小脚儿鞋;夏天布凉鞋,冬天毛窝,各色布料具备,都是按百姓需要供应。
- X( a0 \+ z: h! v8 r3 x  l& ^6 O. R- \" }
    东路对于我一个小孩没有吸引力,我也不爱看,只是跟着妈妈买些东西。记得在那里买了一块独木的案板,很厚,一直用了二十多年。- N+ L0 r; }% \3 r
) p$ u4 g1 d' n- S
    金刚殿后是中路,这里也很吸引人,更是热闹的去处。卖艺表演和各种吃食的居多。
6 S0 N# [; Q* T
! ?( i' `; H5 [% J    中院大殿早已坍塌倒坏,殿台基上放着不少大殿的木料,多年风吹雨淋虽然老旧,但质地不朽。这里是租小人儿书的地方,《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聊斋》,还有《鸡毛信》、《二小放牛郎》、《神笔马良》等,琳琅满目。一分钱看一本。+ N6 Y, Z1 I6 ~* o' a" @

  ]* \9 W6 P7 r    中殿南边用绳子和白布圈起的一个场子,演出评剧。这里的剧就和侯宝林相声《三棒鼓》相似,门票不太贵,两毛一位,可是戏一演到节骨眼儿上就该收费了,没有相声里那么夸张,但是也得收三回,加在一起也六毛了。比起马路南边的人民剧场一块三正经八百的京剧来还是便宜。只是演员的水平、看戏的环境和人民剧场不能比。场子里面就是长条木凳。我的大表姐195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还特地到这里来看了一出剧,为的是学习民间艺术。下场的女演员经常带着盛妆出来,坐在中殿的台阶上纳鞋底子,还不时的用锥子往头上蹭蹭油。* ?2 B  I- R2 c- [) G

& z! ^2 {1 k( T" L' a- C    戏棚南边是宝三跤场,表演摔跤,还有练武术的把式场子,有一段儿有爷儿仨练把式,并带耍狗熊,人称“狗熊程”。我看见那些练把式的人赤膊上阵,用粗铁丝捆住胳膊和上身,捆了好几圈,然后他憋足了劲往外一撑,铁丝全都断了,人们齐声喝彩,纷纷掏钱。还有拉硬弓的,那人三十多岁身强体壮,能同时开五张弓,有时候也表演打弹弓。观看的人拉弓不要钱,他主要靠卖“大力丸”赚钱。大力丸主要有补肾填精、固本培元、养益气血之功效。我们那时都戏称是用脚丫泥搓成的,没人相信能治病。
1 z  k, [- p8 L) Z% Y! X  Q5 C. a# }( O, K/ P
    有个变古典戏法儿的鸭蛋刘,那可是叫座的买卖,吞长虫、吞宝剑、喷火龙、吞针、掏肠子埋起来,一包缝衣服的针,吞进肚子里,然后再吃下一根线,呆一会往外一吐,那吞下去的针,一根根都串在线上了,线上还带有丝丝血迹。看了也是让人心惊肉怕。感觉花点钱也值了。  \6 Y& d" d5 R6 L# p

4 ^7 o7 ?3 g* _" c% ?    在大殿前有位说唱竹板书的,艺名“小蜜蜂”,说的有《刘公案》、《杨家将》以说为主,唱的不多。0 ]. _. F7 ?/ O- K8 Y' t
. f/ h* M3 [5 @; s7 Q+ M
    戏棚西边是拉洋片的地方,一条长板凳坐四个人,从四个圆洞往里面看,拉洋片的人不断的唱着里面的幻灯内容:“往里瞧往里看,来到苏州大街上你观一观,一条大街长十里,招牌幌儿挂在两边,钱庄当铺两对过儿,茶楼酒馆紧相连。路南有座美人书寓,画栋雕梁好门面,楼上坐着听书的客,跑堂的过来又把茶端,有几个倌人会弹唱,怀抱着琵琶定准弦,开口唱得是马头调儿,然后改了太平年。”都是哄孩子的玩意儿。北京现在是没有了,可是我去年在苏州看见了,还说是老北京的,听那人一张嘴就知道不是北京的。
5 _6 d& {( F( u( J3 T8 ], |$ {8 D
    紧挨着戏棚的是一群饮食摊位,驴打滚儿、艾窝窝、豌豆黄儿、芸豆卷儿、茶汤、面茶、杏仁茶、切糕、扒糕、凉粉儿、豆汁儿、焦圈儿、豆腐脑、蜜三刀、糖耳朵、糖火烧、炸灌肠、烫面饺子、羊肉包子、螺丝转儿、炸鸡蛋角(荷包蛋)、蛤蟆吐蜜、卤煮丸子等卖各种北京风味,秋天以后还有卖烤白薯的……。到了这儿简直就是应了那句俗话“猪八戒掉进了泔水缸里了”,横吃海喝吧。
! E% q6 B; _& ^# ~. b; K8 L3 }3 f$ }* z- W2 a
    最南边有一个茶汤摊儿,字号“年糕李”,一把大铜壶就是招牌。专卖茶汤、油炒面、藕粉,也卖切糕、年糕。摊主是我们的邻居,我管他叫“巴巴”,按照回民的称呼,是爷爷的意思。; V3 `" e2 H2 \. x( j/ H

5 \' k7 a+ \  `3 i8 U4 g    不过有一点我得说说:北城没有卤煮火烧,那不是北城人吃的东西。
( c% H  b  ?, A' R( ?2 a$ s. A
# y2 W* s2 y4 ^' F    庙会上少不了的就是儿童玩具,那都是民间手工制品。像哗楞棒儿、拨浪鼓儿、婆婆车、积木、七巧图、万花筒、吹箭筒、泥骰子,骨牌、小弩弓、苍蝇笼、琉璃泡儿、瓦锅子、屁帘儿(即最简单的风筝)、小沙燕、布老虎、泥人、泥马、泥模子、假胡须、鬼脸儿(面具)、木刀、木枪、空竹、地轴儿等。春节期间最是玩具行业的旺季。' x' g3 ~) [+ w- K" F
! F4 X' t3 c, K- u1 ~- U9 `, e
    空竹也是我喜爱的,分为双轴和单轴的两种,双轴是普及型的,人人会抖。单轴的还分双响、五响、八响的,响哨多,声音就好听。单轴的就需要技术了,抖得好的还可以做出撒地轴、猴爬杆、扔高等有难度的动作。到了六十年代,庙会没有了,空竹也没地方卖了,我们就抖搪瓷缸子盖,照样抖得欢心。2 z8 c6 C3 y& z: `* z( y( T
% j$ {, I1 k4 m' K' D
    出了后门,还有一番热闹。这里是鸽子市、鸟市和鸣虫市,还有饲料。鸽子和鸟我从来不懂,但是喜欢蛐蛐、蝈蝈和金钟。当然,有蛐蛐、蝈蝈就有装它们的东西,最简单的就是卷个纸筒往里一装。蛐蛐罐子、蝈蝈葫芦这里都有,但是太好的没有。像象牙口紫檀镂空盖的就别到这儿找了。我的同学说卖鸽子、鸟还有狗的摊位一直摆到大杨家胡同里。可见护国寺庙会规模之大。' l- G# n3 U: R7 F) j/ j

' F( L" H: D' W" J  H4 W* r    秋天,这里还有卖水萝卜的,一车心里美,车头上插着一朵萝卜花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用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心里美萝卜雕刻而成的,那卖水萝卜的人三下两下就把一个水萝卜削好了,皮削成一片一片的,紫红色的心里美切成一条一条的,吃起来方便极了。这可是卖水萝卜人的手艺,没有不会的。晚上庙会散了,没卖完卖水萝卜的人,推着车还走在小胡同里,车上又多了一盏电石灯。* ^  }1 r5 Z) F  ~3 p* v
8 A/ s8 m2 C+ }
    如今护国寺没了,庙会也早就没了。大火烧掉了庙会,烧出了高楼,烧出了护国寺步行街。偌大的护国寺,如今就只剩下一个金刚殿了。昔日游人摩肩接踵的庙会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写出来就是给后人留下一点幻想的空间。
5 s) {/ q+ d' x7 w$ T2 d! T+ M
% r' A8 e+ E2 ]* q, g8 R    大火把隆福寺的人气也烧没了,几经努力,怎么也不行。白塔寺闭门修缮好几年,刚刚开门迎客。
. m6 @) |8 M& I# {, {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0: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众说护国寺庙会' H! l& O% ^# D: \" J

$ q, q1 v9 u" f+ M# l3 Y作者:老树枯草
  M. j/ ^$ j8 p. I9 A; j
% R* J9 X$ P" Q8 o    前两天发了博文《偌大护国寺只剩金刚殿》,我的同学们发回了一些回声,纷纷述说了自己的回忆。这些同学年比我长,都已经是69、70岁的老年人了,没有这个年纪就不会有对这件事情的记忆,当初没有留心现在也没有回忆。这些东西绝不是那些如今三四十浪荡岁,小时候没在北京住过,即便住过也没有赶上有庙会的年代的年轻作者、编辑们能够胡编乱造的。可是如今那些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走的人却是敢想、敢写、敢编,真的假的您先甭说,有人看,有人抄,有人转,能赚钱就行!; a/ n8 Q2 l( C
3 D* |3 s4 E1 l! B- x9 Q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把同学们的留言发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如若不然,再过十几年可能就有人不在人间了。, l4 ?$ R7 O2 @, R# }

" G6 z; n+ u  d- l  X  @+ _同学甲说:9 E) ]# B) X$ x& O! u4 q

6 `7 p; y8 |4 _0 S4 S6 p    护国寺西侧北头一排殿都很高大,夏天住里面真凉快,但是冬天可就受罪了。顶上没有天花板,殿门也很高很宽,关不严。取暖那得烧多大的炉子啊?这些住户不知道是怎么住进去的,估计都是些城市贫民,趁解放初期限制、打压寺庙之机,强住进去的。1960年左右还看见金刚殿内有人烧香、拜佛,当时正是大饥荒时期,政治气氛比较宽松,殿内新刷了油漆,据说是信徒们捐的钱,护国寺庙会有我童年的许多美好回忆。' V  L5 A7 v9 P5 r6 H2 m+ _% v

4 B) V% M6 r0 @6 U( O% K) n同学乙说:  X$ h9 I6 [9 y- Y

& S9 `, N/ _) c  j1 g    我家住在新街口南大街,在太平胡同和百花深处之间。庙会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从百花深处进护国寺庙会,先经过王××家,往胡同深处走经过西巷,有一个土地庙,以前没人住。不知过了多少年,里面住了一个女人,每天晚上都唱歌,我们那时年纪小,很害怕,走到那个地方就赶紧跑过去。& ?; i5 b  i) ?, I8 m. {

0 o; Y$ c  ~7 y- D$ K    进庙有大门,门外卖蛐蛐的、斗蛐蛐的,围了一圈又一圈。我和弟弟有时花两三分钱买两三只,带回家玩玩。
7 E5 e0 x& Z- p
4 b9 @5 E" a. P    有时我从太平胡同去庙会,这条胡同特别热闹,有捏面人的、吹糖人的,有用马兰草编蚂蚱的,还有耍戏法的。地上铺块布,布上放着三个碗,盖上一块布,一砸碗没了。一会儿捏吧捏吧又出来了。更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训小鸟。小孩子举起一分钱、两分钱,小鸟飞过去叼上钱递给主人,再叼上一块糖送过去。真神奇,小鸟训的真好!" w4 l( _! V9 }2 \& c1 X2 N6 i

$ d8 R  S" A0 ~# ~+ ]    庙会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买东西去,吃面茶去,吃炸灌肠去,听戏、听大鼓书去,甚至做完功课也要溜一圈。做个毽子,捡个铜钱也要上庙会去捡。7 ^( n" x, p6 Q* }* I' ?

. V" M: ]2 c% q' P" K3 o, q/ U    护国寺金刚殿和西配殿我都爬窗户看过,里面还有很多神像呢。护国寺庙会引起我很多回忆,谢谢老树枯草同学考证护国寺和庙会,让我们对护国寺和庙会有更深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了,护国寺已经大变样了,以后有时间再去走走。
6 y+ ?6 @  t- z0 q& q% S
' u* @/ w4 c( H6 }同学丙说:7 Q) ]! K' ?6 P) s( |
; h+ z: r% h: S, {* e6 o
    说到护国寺,在童年的记忆里确实很深。那时从北边进去,首当其冲就是西配殿。里面是成筐的水果和朽木的气息,形成奇特的香味儿。去那里玩仅仅是买些洋画儿和拨棍儿以消磨时光。# S" i  w# i0 E: E8 |% t+ _: i) w+ J
! n) ^+ s" E8 \" l
    现在人满为患,文物保护则降为次要的了,主管部门和开发商都是这么想的。
4 L7 b* _) d- B+ y9 }( n ( V4 F# }5 h7 N7 M6 S$ R
同学丁说:9 |4 R+ @" _! x6 w

% p7 X0 ~. ?7 G) s    对不起,我昨天去房山了,今天才看见你的微信。元朝的事我不知道,小时候的事我也有记不清的。只记得庙会里搭着蓝色的天棚,里面卖什么的都有。中间空地上有卖茶汤的,有卖炸灌肠的,有搭着台唱戏或者演魔术的,还有演电影的。不过那个电影没声。拿蓝布搭一个长条的棚子,两边掏窟窿,交了钱的就趴在窟窿哪儿往里看,右边是银幕,左边是机器,利用太阳光当光源。用手摇电影胶片,只要速度合适,看着和电影差不多。$ m9 H, R) V3 r) S1 c( j# C" o) K$ ~' |, k
: k, u$ F  [% ^) d: G  e, h% v2 G( v
    旁边还有一个拉洋片的。拉洋片演的是《武王伐纣》,还有《白毛女》喜儿推磨。
, ]- d' f! p7 R
9 N5 @, s. c# s& I    后门主要是卖蛐蛐的,好的装在蛐蛐罐儿里,一般的装在纸筒儿里,差的装在铁丝编的笼子里,你要哪个就给你抓哪个。; p9 o1 D; e" e. R# d) a; x
5 R! _1 {- l9 w$ W. k5 p- w
    卖鸟的在大杨家胡同,主要是卖鸽子、卖黄雀、卖画眉、卖百灵、卖靛颏,卖小鸡、卖兔子。 " Q3 b( u3 R0 t: I( h+ j

, U0 d, {3 r( L同学戊说:9 \! h+ `; [2 m5 h, L  g9 Y0 a
! Q2 R% H7 R" p$ ~
    大约是在1956年我家随师大的搬迁从城里搬到了北太平庄,即现在的师大所在地。有一天爸爸带我和妹妹去逛了护国寺庙会。那是我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逛护国寺庙会。只记得一张张长方桌,一条条长板凳,人们在那里消遥自在地享受着各种美味小吃。除了在厂甸见过的豆汁儿、油炒面、炸灌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面茶。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面茶和油茶是两回事,原来面茶用的是糜子面,这个“糜”字读“méi(梅)”而且面茶竟然是咸的而不是甜的,上面要放一些芝麻酱。后来过了几十年后,我还知道了喝面茶是不用勺子的,是捧着碗转着喝!可惜的是,后来这些充满了北京特色、民族风情的庙会都消失了。
6 B* q4 Z/ ~% y4 I 7 s& J% U( u  j
    最近东华门小吃一条街即将关闭了。关了就关了吧,反正它卖的东西几乎没有真正的北京小吃。可是什么时候能够再见到真正的、老北京都能享受得起的北京小吃呢?6 A: N1 ?* G$ N
8 A3 N3 d; \' [+ ?" R7 e
我自己说:
9 Y! T* O# k1 C7 a
' g5 Q+ d9 L# P& t+ S' Y, Y    面茶也是我的最爱。上世纪七十年代,每个月我从房山回来休假,都要到护国寺小吃店喝上一碗面茶,可是那时候不用糜子面,改用细棒子面,成了棒子面粥了,口感不一样就多放碱。喝着总有一股碱味儿。芝麻酱也不会拿筷子洒网了,而是改成了用一个罐头盒,底面扎了好多小眼儿往面茶上洒。现在更简单,直接拿勺往上泼。当然这芝麻酱也是用油调了的,不然既洒不了,也泼不了。# q8 B: F8 M" K5 `

  i0 I" q8 p& j! {1 b& m! ], G    看来同学们对炸灌肠普遍记忆深刻,那是因为便宜,我们兜里的一二分钱吃得起。不过当初的灌肠和现在的可大不一样了。首先是颜色,原来是粉色的,现在是白色的;其次原来是用汤油炸,就是猪大肠油,现在是用素油炸。味儿不一样,没有原来的味儿了。
/ H& `$ L  V0 F' j& q( S- ^  h
1 h+ n1 [: e5 Y2 K9 N7 E1 t9 Q+ `    小时候杨光远、王雁威有时会给我们带一点桂皮,含在嘴里味道不错,稍微有一点辣。傅均生会拿一点苏子分给大家一人几粒,那是喂鸟儿的饲料,不过人吃也很香。我们抛起一粒,仰头接住吃在嘴里。
* w7 A4 J' y% X5 G# e9 @
( r: Z' S3 i' \( r) g0 F    儿时的记忆留在每个人的心里,不会忘记……4 j0 a) y) j* S- b
% Z2 C. C* x. Z3 f+ a$ X/ A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1: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纪录片《中国的重生 ВТОРОЕ РОЖДЕНИЕ ПОДНЕБЕСНОЙ》北京篇,总时长只有13分15秒。在这段短短的影片中反映了1949年北京的真实情况,包括:飞机航拍、景山俯瞰、前门东火车站前广场、前门大街、大栅栏、西直门瓮城内外、故宫、天坛、天安门金水桥、长安街三座门、北池子北口、西四牌楼、东岳庙牌楼、金鳌玉栋牌楼等场景;出殡、娶亲的场面;制作抻面、吃锅盔的细节,另外大量采集了卖风车、练三节棍、拉洋片、看小戏、吹糖人、卖金鱼、套圈儿、卖花籽、卖钢种锅等等庙会中的项目。
7 e; w5 P6 r/ {2 m: Y+ a    影片导演的剪辑可能是出于表现主题的需要,也可能是不了解老北京,将相同地点拍摄的镜头剪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特别是散布全片的庙会镜头,经过我的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影像应当全部拍摄于护国寺庙会。虽说被剪辑的支离破碎,但是为我们保留了解放初期护国寺庙会迄今为止唯一的真实活动影像,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O0 Z  p7 c3 E& V- y
发表于 2019-10-12 22: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 ... 333.788.videocard.3  c, H1 Z+ U8 t9 s) P( |+ P5 z7 z
, J( u) u2 O, t) E4 d- h5 I
素材长约3分15秒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23: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busseto92 发表于 2019-10-12 22:559 q$ q& f3 ]' |6 v* 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8126561/?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3
  `, j) @( r7 Y( Y1 H) g: y, w
/ B; T& H/ p4 i) z% c; s素材长约3分15秒

( p& i# u; O, J6 O; z* _谢谢!这段没有字幕适合截图。可惜太短了。
发表于 2019-10-13 0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华老如此长篇释义一张截图引申开来的有关护国寺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0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看图猜地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10-13 01:46$ z9 }& ^/ L9 n1 z. X9 l( Y
谢谢华老如此长篇释义一张截图引申开来的有关护国寺的故事!
9 @, D5 h8 E* M0 n/ W" k' g* S- N2 ?
董老太客气了!; r: Q* _& N; [+ z6 s9 K
“只有失去的方知可贵!”若不是苏联摄影师拍摄的影片和前人留下的一点点回忆文字,我们恐怕对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刹除了“小吃”,将失去所有记忆了……这是我们北京人的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1 22:11 , Processed in 1.2086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