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20-1-24 00:50 编辑 , t5 k' E) q/ O, B( U! x
! [. e- h4 G" p) P
3 j! e. `. W$ N5 n% Q+ v7 ]1 N$ ?' \3 {: K
, ^/ r! E, Q: j( t, C/ a. l四十四 天子躬耕藉田图 + b/ A0 W- G2 @$ X& S6 X
二月二龙抬头 万岁爷使金牛 正宫娘来送饭 保佑着天下收 增兴店 $ {7 \7 r" w) K3 R4 W* T
这一幅年画是描绘天子躬耕藉田的景象,周礼.春官.大宗伯把所有的礼仪规范为五种,曰:吉、凶、宾、军、嘉,五礼,藉田是古代「吉礼」之一,武则天时。改藉田坛为先农。 《汉书·文帝纪》:“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故历代皇帝在藉田仪式都要下地犁田率耕
+ n2 t& O3 [& X4 D8 ~
(旧唐书礼仪志)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冬,礼部员外郎王仲丘上疏请行藉田之礼。二十三年正月,玄宗亲祀神农于东郊,以句芒配,礼毕,躬御耒耜于千亩之甸,时有司进仪注,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终亩。玄宗欲重劝耕藉,遂进耕五十余步,尽陇乃止。礼毕,还斋宫,大赦,侍耕执牛官,皆加级赐帛。 1 d! N" d; X c5 i' G7 u3 g4 P
依据旧唐书礼仪志,玄宗在开元二十三年正月,亲自于东郊祭祀神农,并以句芒神配祀。祭祀完后又行躬耕藉田之仪式,同样的玄宗并未遵照秉耒耜三推之制,虽然有官员提示仪制,天子合三推,公卿合九推,庶人犁完所有田亩,但为了为民表范,又推进了五十余步,到田埂尽头而止。典礼完成以后,返回到斋戒之住所,随后下赦令对罪犯行赦免。并对行藉田仪时之侍耕与执牛的官员,皆加级赐予丝织布疋。
' C+ X0 o! F; H. s8 B1 q
这一幅天子躬耕藉田的年画,除了耕牛、耒耜、皇帝外,里面有随扈、侍从、礼官、皇后和凤辇,还有卤簿〈仪仗队〉。 , B+ o4 ^: a2 |, Q
在图上端的文字叙述,还包含了一个民俗节日“二月二龙抬头”,据古书记载,农历二月初二是虫破土而出的日子,由于虫在冬至以后,就进入冬眠期,一直到惊蛰日以后,春雷轰鸣,虫纷纷惊醒抬头。据说同样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天也会一起被春雷唤醒,主管云雨的龙王,就开始兴云布雨,所以每到这一天,就流行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谣。祈求龙王,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这种「龙抬头」习俗就演变为祈福的节日。因此,古人在二月初二「龙抬头」日,要「引钱龙」,又名「引龙回」、也称「龙抬头」。
9 B( X1 o1 S0 Z
8 E5 |: A9 ~- p2 b9 p% C* Z
名词注释 ! z: M; h+ z# c, [& D
【神农】传说上古“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尊称为“药王”、“五谷王”、“神农大帝”等。 : W1 Z0 a0 U. }6 I5 V1 @
【句芒】传说中的木神(春神),句芒它的本来面目是鸟身人面,乘两龙。不过在春天祭祀先农暨藉田仪式,和年画中:它是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牛芒儿神。
5 X# C; J4 s9 ?- l8 ^9 o( F
【躬御耒耜】「躬御」是亲自操作:,「耒」音同「磊」;「耜」音同「四」。 “耒耜”,象形字,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是犁田的农具。「躬御耒耜」意即:亲自操作犁田的农具。 . K1 t. c5 _8 N0 K
【有司】泛指官吏。
+ M; H7 h3 Q) ^# H' I* {
【尽陇】陇即田埂,田间的小路也,「尽陇」指 一直到田埂尽头
' f$ s) M' J0 |- _3 \
【斋宫】皇帝于祭祀前须先斋戒,斋戒包括散斋与致斋。「散斋」是自我约束,停止一切享乐、应酬。「致斋」是调息身心,排除一切杂念,使身心毫无旁骛,进入正心诚意,心诚意灵的境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亲祀先农,前祀五日,皇帝散斋三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一日于太极殿,一日于行宫。 斋宫即是皇帝祭祀前的住所。
! F5 C# F" J2 @. e7 |% i( z/ A) [
【大赦】大赦是赦免罪犯之罪、刑,是封建帝王对人民赏赐的内容之一。 皇帝赏赐的原因有:一.皇帝初即位、二.改元、三.立皇后、四.立太子、五.皇帝或太子加元、六.巡幸、七.灾异、 八.祥瑞,是主要的八项。 赏赐内容更广泛: 生前以黄金、钱、帛、绢、布、车马、爵位、姓氏、杖、珍馐、珍玩、刀剑、医药、衣饰、生活什器、谷、也包括田宅地亩、减免赋税繇役、大赦罪犯; 死后则有黄金、钱、棺木、冢茔、加荣 等等。 综观皇帝的赏赐,其对象广及黎庶,原因繁多,内容琳琅满目。 大赦是赦免罪犯之罪、刑, 让他们回归庶民身分的赏赐,具有与民更始、自新、创立新秩序等政治意涵,源于先秦确立于两汉,两汉大赦颁布较频繁的时期是高祖、成、哀、平、光武、安、顺、桓、灵、献等十朝,高祖与光武帝两朝正逢大乱之后,频下大赦是为了与天下更治,其余八朝除灾异之外,还须面对逃户与内乱等,安、顺两朝大赦频率虽高,但赦令并非赏赐的主要内容,成、哀、平、桓、 灵、献六朝,赦令几已成为最主要的赏赐内容,尤其桓、灵、献三朝的赏赐诏令,经常独有大赦一项,可见赦令在当时不但是重要的赏赐内容,更是赏赐诏令的主体,这其实也意味着东汉王朝的衰落空虚,贫乏到无物可赏。 W. M+ O( B% D: M6 \3 t,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正月,亲自于东郊祭祀神农暨行藉田仪,正值开元盛世,天下大治,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其赏赐的原因当与祥瑞有关,在龙心大悦之下,乃下赦令赦免罪犯,并对侍耕与执牛官员,皆加级赐予丝织布疋。。 : h( G6 l) \' {4 k- `
+ ]! E6 o- H) f* Y9 x0 |
* o6 A2 c/ G# ], L
7 O; w" B& R0 C* s" ?% I( f* V1 h+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