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商务、北有京华”:这座“船楼”不一般原创2021-07-30 11:18·老刘画画儿
% p! W8 ^, t( L i% i 京华印书局外景
6 K6 [. l7 I# _" G/ x! j京师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官营印刷机构,于1884年组建,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为京华印书局。据史料记载,当时改名时,商务印书馆将官书局的机器和印刷设备全部作价,连出版而未出售的木版印刷书籍和木版以及书局对外承印的印刷业务也全部接下来,对外的名称,既不能沿用“官书局”,也不好用“商务”,于是双方协议,起了京华印书局这个名子。  设北京分馆于琉璃厂;设小学师范讲习班,并设附属小学。图为: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学生 3 L: ?( R7 D, C, { t
190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设京华印书局于北京虎坊桥。现存的京华印书局建筑是一栋楼房,像一艘轮船,俗称“船楼”。该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地上四层,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18破土动工至1920年竣工,历时两年,投资十万元的新楼落成。  楼道内的职员
, D! H+ u# ^$ F) b- L 编辑室人员在编辑稿件 - T0 s9 ~1 W& T
 对外营业厅 : P( x A" g' @ I
 工人们在印刷车间忙碌工作
( ~# A# z; S& o3 k9 u8 w; a6 W这座西洋建筑造型处理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已很大程度地展示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四层新式大楼在当时北京是很少有的新式建筑。大楼的主要功能是印刷厂房,至今内部还保存有京城唯一一部木制导轨电梯。随后,京华印书局增添了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很多新的机器,除了印刷一般书刊外,还承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书刊,并且为故宫博物院承印画刊,业务范围还发展到天津、沈阳等地。它不但是北京的头等企业,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实业,公私合营前,职工已达到400多人,京华印书局达到全盛时期。由于有众多文化名人的书籍付梓于此,因此素有“南有商务、北有京华”的美誉。  排版室内排字工在排字
( N" F( }2 y, x5 E5 t 印刷机械 0 `8 _; p) H& f
 实测北京内外城图 7 d; G' h4 n }# F! x4 v
现存的一张民国二年(1913年)京师京华印书局代印,由内务部职方司测绘编制的《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为民国政府成立后测绘出版的第一幅北京城区全图。图上绘有方格网,并注明“每方格代一华方里”。图上不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而且对那些与民众生活有关的邮局、学校、寺庙、医院、水井等均用不同符号标注于图上。可见当时京师京华印书局印刷水平已相当高。  京华印书局旧址
2 M* U% T' z. [京华印书局1954年5月公私合营,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属国家出版总署领导,名称仍叫京华印书局。在1962年,京华和中华书局,北京排版厂、50年代出版社印刷厂合并,名称仍为京华印书局。“文革”期间改称为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京华印书局名称起于1905年,止于1967年,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存名六十余年。
4 s/ z4 B) d'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