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记忆,浅谈中关村的前世今生,您还记得家里的第一台电脑吗?原创2021-11-28 07:48·北京城old
/ L' a. V5 ?- r5 ?! C K
" T7 ~# L( Y% }# ~+ p+ h# k4 h! }# {4 O& E6 ]- J
说起北京城的中关村都不陌生,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因其实很简单,简单来说,老北京那会儿这片儿有很多庙,庙里边住了不少从紫禁城走出来的宦官,活着的时候住在庙里,去世之后直接埋在庙旁边的坟地,过去宦官按文言的说法,也叫‘中官’ 
) j0 m: N1 O) e& F/ \- ?/ r0 Y- T0 l$ e0 A$ C, T! e
意思就是说皇宫里边儿的官儿,所以宦官扎堆儿的地儿就叫中官村,后来北京人都觉得这个名儿不好听,这才把地名彻底改成了中关村,北京人都知道,中关村海龙大厦对面儿,中关村大街东边有一片老小区,都是老北京五十年代那会儿的红砖楼 
$ X7 E. y" v* X2 U
# @+ {0 h; m0 g% ]) N叫科源小区,这个地儿往早说还有一个庙,叫‘保福寺’是明朝正德年间修建的,直至今日,北四北环中科院科源小区旁边,还有一座保福寺立交桥,清明两朝,保福寺里住的全都是宦官,晚清以后,庙没了,但坟地还在,慢慢就变成了一大片的乱葬岗子 , k! [) Z! a5 }8 a3 U6 `5 r% b
Y0 K5 j4 H9 N; J' G! ]鲁迅有篇文章叫《药》这里头就提到了乱葬岗,说白了就是没人管的野坟,他的原配叫朱安,也算是半个老北京人,祖籍是浙江的,但在白塔寺生活了不少年,1947年,朱安去世之后,就直接葬到了保福寺,北京五十年代那会儿,中科院正好要选址盖房,最后歪打正着 & }2 h( B% Y. P `. r
5 ~3 C- N3 |: m) c$ y7 _0 f
选了清华大学南边儿,保福寺这块地方,科源小区就是当初中科院最早盖的一片家属区,标准的老北京宿舍楼,这小区甭看外表上看挺破的,但质量特别好,多少年过去了,一点事儿都没有,而且跟钱学森一样的大科学家们都在这儿住过 
& F- N( `+ N) A( p# ]* a7 x4 ^: C6 ]: l" H: n; k4 R
九十年代末,北京人要想买电脑,自个儿在家上网,再不就是打游戏《红警》《反恐精英》那会儿用的都是台式大脑袋儿,因为笔记本儿最低配置的也得一万多,北京人不是买不起,是不舍得把钱都花在这上边,除非家里有知识分子,工作确实需要,单位多少还能给报点 % {6 T$ q' Z$ ]; I" |" M6 A
9 h) h/ U( K( m0 \! h/ K# z
即便如此,也得把这台电脑当宝贝一样对待,京味喜剧片《有话好好说》关晓彤的爷爷关学曾老爷子的那段北京琴书唱的就这意思,那会儿586热乎劲刚过去,先像样儿的应该是奔腾一代,但价格忒贵,整机一套下来起码也得小一万 
1 ^9 n1 E4 @* B# U' G
; f5 p7 B% n9 {( D' q. I$ c: S$ X那时候北京人买电脑,多数都是自个儿攒,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省钱,二一个就是能把自个儿买的零件 ,用得踏实,比方说内存,显卡伍的,但前提是您得有熟张儿,不然的话您准挨坑,电脑这玩意儿,大部分人都是只会玩儿,归根结底还是外行 # t- r/ K6 `; D+ t$ D
3 t- B% g! J* r. H2 {4 F8 y不可能跟内行一样,那时候从崇文区到中关村攒机,要是没个哥们儿带着,自个儿直接过去,那就是且等着被坑呢,难听点说,被坑了还觉得倍儿美,最后还得饶声儿谢谢 1 ?2 w7 H4 F3 p5 J
& n. |4 h5 \0 T8 w4 I$ Y
九十年代末那会儿,还流行过一段‘软盘’一台电脑的软件,光是软盘就一大堆,这事儿可能三十岁往上的朋友都还记得 7 U! f% B- o& `" ]% F4 E/ q
/ v9 { F5 n7 |* I, S. S# T听中关村这片的老街坊说,五十年代初,中科院刚开始盖楼那会儿,附近的北京人不管这儿叫中关村,都叫中关屯儿,1953年10月份,中科院地理所,下属有本儿中华地理杂志,也就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这本杂志的编辑部后来就搬到中关村这儿来了 
; M, _! n' @& |1 m; s# n- ?
& v3 ~1 m, \8 _算是中科院最早入驻中关村的单位,如今好多单位尤其是文化部门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发公文,文件什么的,都用自制的牛皮纸信封文件袋儿,上面还得有单位名称,当年编剧部具体办这事儿的还是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刚从上海来北京,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 / U* ~' W% {3 A
" a4 U0 l' [: ?
接到这个信封的任务以后,也不知道自个儿的单位地址到底在哪儿,只能问附近的街坊,那会儿老北京人跟现如今说话不一样,可谓京味儿十足,上海人冷不丁还真就听不懂,最后就把中官儿听成了中关村,对方得到这个信儿以后,麻利儿印信封 
& X1 E, E3 `0 t9 c
- H' I6 M8 O7 T7 i4 g& Z ~ U8 w印出来的信封儿上头印的是地理杂志社,中关村多少多少号,单位里边也有北京人,直到后来才知道,自个儿弄错了,但这时候已经晚了,只能将错就错,最后叫出了个中关村的地名,如今大学生入学都讲究准备三大件儿,一个是手机,一个是平板儿,还有一个是笔记本电脑 
# z( s0 C, S1 [; R( W, h- o
+ o" g4 [$ O/ t | E往前倒,十来年前,那时候北京不兴平板儿,大学生们开学的时候,家里只预备一个手机,再买一台好点儿的笔记本电脑,不光是北京孩子,外地人也是一样,好多人都是家乡没什么好的电脑市场,都等着来北京以后,再抽功夫去买,四年以后,这帮学生找工作,没准还得来中关村 3 p) u4 b9 S$ W `# {% W5 T( I
1 t" f: l) F# j: _) ]运气好的能进写字楼,运气差的只能上居民小区里的小公司,反正都是为了给自个儿挣嚼谷儿,不少小年轻儿白天在中关村上班儿,晚上回通州睡觉,好家伙,一个东南,一个西北,见天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铁里度过了 
- A/ [: I: ~- n( D5 L- [& _" p* m% p$ g6 }! t
不过这要跟100年前的老北京比算不上什么,那会儿燕京大学的学生要想进北京城玩会儿,除了骑驴坐洋车,去中关村,燕京大学还能划船,这还真不是瞎说,中关村八一中学门口,有条东西向的大街,叫丹棱街,最早还叫过丹棱沟 
+ @& ]8 j8 N$ y E5 t+ N6 g
, J: Q9 a* R" }% K* u1 r明朝那会儿,像什么北京展览馆,动物园,紫竹院这些地儿,都是连着的一大片湖,明朝的北京人管这片湖叫西堤,这是明朝北京城的一景儿,北京海洋馆,交通大学那边儿还有个地儿叫大柳树,这可真是货真价实,正是明朝留下来的地名 
( R' _+ G5 e5 E9 g# c9 P# D
* |0 t; l O' R8 U- b明朝北京城西直门外这么一大片水,正是从玉泉山流过来的,直到四十年代那会儿,想出城去中关村还可以坐船,海淀公园里有块石头,上面刻着丹棱晴波,丹棱说的就是丹棱街,明朝北京人管这儿叫丹棱沜,这个字儿在古汉语里就是水的意思 
5 ~3 w$ u( X; |4 J5 b) E. f x. {6 c$ e9 E: a! r
所以明清两朝,中关村就是一大片湿地,如今中关村是没这景儿了 
. g# M( {8 n! k* Z( Q. b8 a7 a& m( J) D2 V% p5 M, F7 [
在外地人眼中,它就是中国硅谷,但在北京孩子眼中,它不光是撺电脑的首选之地,而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地方,中科院也好,俄式点心铺也罢,都是住在海淀区的老北京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 M0 {5 g'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