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7227|回复: 47

升平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7 15: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升平署是清代道光七年以后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升平署旧址位于南长街南口路西,与中南海的南海一墙之隔。
升平署旧址以东民国时期曾有大宴乐胡同,曾名“大烟筒胡同”。明朝时这一带为内府生产卫生纸的“宝钞司”(明代外廷印钞机构为“宝钞提举司”)。宝钞司造草纸,“作房七十二间,各具一灶突”,燃火过后的未燃尽的灰烬被倒入池中,做草纸产生的余热通过地热方式为种菜温室供暖,因而温室名为灰池。灰池种植反季节蔬菜,用于立春吃春饼。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在西华门迤南,东向,明时曰灰池,种植瓜蔬,于炕洞内烘养新菜,以备春盘荐生之用。立春日进生萝卜,名曰咬春。本朝改为南花园,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灌植。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赐宴之时安放干清宫陈列,筵前以为胜于剪彩。”
“灰池”在清初功能依然是温室,只是种菜改为种花。因为“灰池”北侧建了一座温室称“北花园”,所以“灰池”改称“南花园”。
西“南花园”变为“南府”,与“教坊司”有关。“教坊司”在明代和清初位于本司胡同,明代“教坊司”属礼部,有宫廷演出和官妓两种功能,顺治八年(1651),取消了妇女入宫做承应的旧例,而以太监取代了她们,行政人员则改用旗人。顺治十三年(1656),宫内把承应杂剧及供宫中娱乐的音乐从教坊司分离出来设在南花园,据满文老档,其中记录着康熙二十五年(1686)“糊‘南府’所用戏台架子”,说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之前,南花园已改称为“南府”。乾隆五年(1740),为了第二年的皇太后五旬大庆,增加了演戏太监的数目,在南府内进行准备工作,并把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南府这一名称正式定下来。乾隆十六年(1751),又下谕选苏州籍艺人进宫内当差,命名为外学,居住在景山里边。把太监习艺者命名为内学。乾隆时,内、外学人数各自都在千人以上,都唱昆腔。
雍正七年(1729),改教坊司为和声署,教坊之称遂永从革除。道光七年(1827),教坊司改为升平署,取其“歌舞升平”之意,隶属于内务府,地址设在原南府。直到宣统三年(1911),历时162年。升平署设管理事务大臣一人,以及司员、笔帖式、副催长、披甲等分理事务人员。演员分为内学和外学,内学由习艺太监组成,外学为征选的民间艺人。
升平署除了组织宫廷戏曲演出以外,还是大清宫廷戏曲档案馆,珍藏着大量宫廷演出剧本,其中,有《升平宝筏》(全部《西游记》)、《鼎峙春秋》(全部《三国志》)、《忠义璇图》(全部《水浒传》),以及《昭代箫韶》(《杨家将》)、《劝善金科》(目连救母)等。
道光七年(1827)之前南府的剧本、档案已基本流失。升平署珍藏的剧本、档案、戏衣、道具、剧照等,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故宫发布450册“皇家戏本大全”——《故宫博物院藏南府升平署戏本》共450册,其中戏曲剧本就有11498册、6467部、3200余种。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存升平署档案如恩赏日记档、旨意档、恩赏档、差事档等共计1803件册。《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升平署体制庞大,内设工程处、钱粮处、内学、中和乐、盔头作、档案房等机构。演员曾由内学和外学组成。内学演员全由宫内太监组成,而外学则为民间入宫艺人集结而成。宫中能演戏的太监很多,但他们都是跟梨园界的人学习的。太监在宫内演戏,称为“本家戏”,又叫“承应戏靠”。南府里有总管太监一人,演戏是每月初一,十五两天演出两场。伶人太监都是从刚被送进宫的小太监中挑出来的,由民间入宫的京剧名角担任教练进行“培训”。
外学又被称为“内廷供奉”。“内廷供奉”“精忠庙”有联系。内务府设立了管理精忠庙事务的衙门,以代行教坊司的职务。这个衙门,就设在北京东珠市口的精忠庙里边。同时,精忠庙又是戏曲(京剧)艺人的群众性行业组织--梨园公会,精忠庙的首领称为“庙首”,由京剧界有威望的人充任,程长庚曾为庙首。京城戏院二楼包厢设星探雅座,“内廷供奉”的选拔由升平署派“星探”挑选民籍皮黄名伶入宫演戏。升平署宫中演戏由“升平署”通知精忠庙首转知“外学”演员进宫承差。“外学”演员进宫当差,出入宫廷均以腰牌为通行证(见图1)。
过去,梨园界有造诣的艺人,大都在内廷当差、南府教学。“内廷供奉”艺人侍奉帝王,享受宫中“钱粮俸米”,在民间也是面上有光。早年,梨园界的祖师爷牌位便供奉在南府,还有舞台上武打用的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钗及文武场的锣鼓乐器,都放在南府,用以“避邪”。
宫内演戏,先由升平署缮写进呈皇太后,皇帝阅览的"安殿戏单",上列演出地点、日期、开戏时间、剧目及主要演员。光绪年间,由于慈禧太后喜爱京剧,升平署地位得到提升,广招民间优秀艺人进宫,演出剧目繁多,演出质量极高。其中谭鑫培、杨小楼都是当时的名角儿。
内学也有较好的京剧演员。例如小太监张兰德,宫号小德张。小德张初进升平署学艺,只能给众人打杂、跑龙套。一次,全班上演《盗仙草》,其中一名小太监踩着跷演戏,踢枪时踢过了劲,正要掉在台上,小德张一个跟斗翻过去,用两只脚把枪给挑起来了。慈禧十分欢喜,赏赐了全班500两银子。
得到夸奖,小德张深受鼓舞,披星戴月地练武功,还起大早吊嗓子。小德张除白天当差外,夜间还要练私功,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左右,就这样苦练了3年,学会了武小生的全套跟斗。杨小楼的“七步到”小德张也能做到,穿上厚底靴子也能翻旋子。苦练的小德张终于等到慈禧太后传旨献演《岳家庄》,讨得太后欢心,在那时赐名“小德张”。
南府、昇平署对京剧发展所起的作用。南府散后,有的艺人留在北京,以教戏为生,把自身的艺术传给了后人;他们还从宫内带出了许多剧本,流传于社会上,这些剧本大部分都保留至今日。另一方面,南府、昇平署广收民间艺术之精华,选入宫内的艺人,经过在宫内长期的演唱实践,对一些来自民间的旧剧本进行了整理,把不通的句子改得流畅明快,在艺术上也更为严谨了。以上两点可以说明,南府和昇平署对京剧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升平署设有分支机构。其中,圆明园昇平署有五处,分别位于太平村、同乐园、内府公所、双鹤斋等地,热河、张三营、盘山行宫也设有升平署。清光绪十七年(1891),随着颐和园德和园戏台的建立,又在颐和园旁设立的一个处理日常演出事物的署址。现存建筑也只有南长街的升平署和颐和园升平署。
升平署戏楼院是升平署保存较好的一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这座戏楼院是一组四合院,内有北向戏楼一座,(见图2、图3)四合院北房三连搭,前出轩,适合观赏演出,为看戏房(见图4。升平署戏楼院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升平署内还有其他一些建筑(见图567)。
如今,升平署如今已退出历史舞台。尚存世的升平署戏曲人物画册《庆赏升平》收录97幅彩绘戏曲人物画谱,令读者仍可窥见曾经的风貌。这种扮像谱为册页式,绢本,工笔着色;每幅版心约高27厘米,宽22厘米;每出戏一组画,每组收戏画210幅不等。每幅画一个角色,均为大半身,途中角色的脸谱、穿戴、描金画银极为精致,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清代末宫廷演剧脸谱、服饰的珍贵史料(见图8)。
民国时期,升平署被拆分为东西部,相继建立了两所私立中学,西部为北京艺文学校(北京28中),校门在府前街;东部为华北中学(北京6中),校门在大宴乐胡同。北京艺文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先驱高仁山先生在1925年联合著名大学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创办的,组织成立中学教学实验学校,高仁山为首任校长,查良钊任董事长,胡适为董事之一。北京艺文学校经常举办社会与校园美术展览,对北平美术活动产生积极影响。1951年,艺文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艺文中学。1952年,艺文中学由国家接管,命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并曾设附属小学。棋圣聂卫平曾在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附属小学读书,有时被住在隔壁中南海里的陈毅元帅接去下围棋。1962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在市教育局长韩作黎陪同下到二十八中视察,学校确定为吴晗副市长试点学校,并赠大量图书给全校师生。
1923年创立的私立华北中学,也是一所历史悠久、声望较高的老校。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先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为学校的首任校长。(见图9 升平署旧址内的蔡元培先生雕像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1940年,当局改"私立华北中学""市立第六中学",只收男生,从此成为"男六中"
1999年,随着西城区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整合,北京市第六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合并为“北京市长安中学”,两校之间的围墙拆除2004年北京市长安中学并入北京161中,为中校区,20188月,因中央政务区的建设,北京一六一中学中校区迁往西城区南横街原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内。

4 J2 K' t0 S. h& T1 f
- h" C$ M6 L2 S3 @6 z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升平署
发表于 2022-12-27 15: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很难进!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5: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27 15:259 o$ [& l4 v! r
学校很难进!

5 `  M- r$ [/ Y* I( i7 z- b' I学校已搬走,再也进不去了。
发表于 2022-12-27 15: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7 15:32
7 b7 G; ~; d2 P/ F$ Y0 |9 s* Z学校已搬走,再也进不去了。
+ y0 G" P. c% q& y
一圈都让他们占的差不多喽!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5: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无法编辑原贴,补发一张照片。  [% p" K% M1 P. S' t
( i/ k/ z0 R) Q5 |
) E2 _5 F0 j1 a% j; r. l7 m1 x
图5 升平署内建筑.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5: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2-12-27 15:34- r, Q! C# n! l1 Z, {
一圈都让他们占的差不多喽!

8 ^) R! Z7 v. e: J161中学原女一中校园也一起占了,同时搬到南横街。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5: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挺奇怪,老北京网论坛从没发过升平署(28中、男6中校园)的帖子,平民以后再也进不去升平署了,留几张校园照片做为资料吧。
发表于 2022-12-27 16: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7 15:41* b/ V% E1 {5 Y2 L; o" \
因无法编辑原贴,补发一张照片。

( W. Z7 H8 @# \- N3 A
发表于 2022-12-27 17: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升平署是不是就相当于现在的影协曲协什么的
发表于 2022-12-27 17: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部
发表于 2022-12-27 17: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22-12-27 17:41 编辑
. q1 ]! `+ F6 J3 f/ X, t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7 15:519 r0 q' e1 r/ J" d' g3 {1 s
我挺奇怪,老北京网论坛从没发过升平署(28中、男6中校园)的帖子,平民以后再也进不去升平署了,留几张校 ...

8 W1 Y1 H6 t; g4 B  \1 _' Q
发表于 2022-12-27 18: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我的母校,1965年9月1日,在这里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第五图右侧(我标注蓝色箭头)就是我们教室的位置所在。* w4 I/ g, c" \8 Q5 e! g5 o
151350bprrqb9apnxsfqrx (1).jpg 7 O' z1 A. n8 [* Y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23: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7 17:04
4 _; ?/ j* n2 d9 \升平署是不是就相当于现在的影协曲协什么的

9 F: M% o% o6 I1 A$ C, G4 z) F+ r6 g升平署与曲协是不一样的,曲协相当于精忠庙的精忠庙内务府管理衙门加上精忠庙梨园工会。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23: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7 17:05) A# ?) ?1 Y  @! I- R# {# S0 G3 P  d
文化部
$ b( x# Z8 n$ Y! p
文化部体量太大了。升平署是类似中央内部管理电影戏剧播放演出的管理机构。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23: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7 18:13
8 e7 T8 P7 W+ ]这里是我的母校,1965年9月1日,在这里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第五图右侧(我标注蓝色箭头)就是我们教室的 ...

. ?; x! C: S3 f5 }/ j: y9 s看来您是文革中男女混校之后六中的学生,文革时这里曾是西纠的重要学校基地之一。
发表于 2022-12-28 0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7 23:54! S; x1 ?) q$ E3 k" J7 ?( x  I
看来您是文革中男女混校之后六中的学生,文革时这里曾是西纠的重要学校基地之一。
1 F9 I1 F" b& E/ T8 \
不,我是文革前最后一批考进六中的学生,那时还是男校。1968年再招收时就是男女混校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09: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8 00:25
, Y6 N: ?5 }3 x' g" U, A6 W不,我是文革前最后一批考进六中的学生,那时还是男校。1968年再招收时就是男女混校了。

# \5 T. s% u' e文革初期北京男六中打人是出名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09: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史研究专家、六中校友阎崇年等主编的《金水桥畔不了情》一书,共收录北京六中老校友回忆文章120多篇,共44万字。
发表于 2022-12-28 09: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7 23:486 j) M# M8 G# i5 C% }7 {% J3 x
文化部体量太大了。升平署是类似中央内部管理电影戏剧播放演出的管理机构。
5 j% ?* N# I' Z6 e% d
电影协会或者电影发行公司
发表于 2022-12-28 1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8 09:33+ Q, p' S. m( @5 R# d. H3 J
清史研究专家、六中校友阎崇年等主编的《金水桥畔不了情》一书,共收录北京六中老校友回忆文章120多篇,共4 ...

( `+ `0 O4 X4 G0 p3 f& B 我有这本书,且是老学长阎崇年亲签其名。十年前母校在工体西面举办此书签售仪式,很多老教师老校友参加,我也有幸参与此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5: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8 09:41% w9 g- s7 R" I" O7 `4 _
电影协会或者电影发行公司
* [" E/ z9 ^1 {# D) U& |3 \
当代没有与升平署相类似的单位。升平署本身是太监管理的内务府戏剧表演机构,又有“盔头作”等戏装厂,太监演员的戏剧社,又要调用民间剧团的演出,类似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发行公司+电影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5: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8 11:54
9 z6 r, l$ O6 `. B4 z- I我有这本书,且是老学长阎崇年亲签其名。十年前母校在工体西面举办此书签售仪式,很多老教师老校友参加 ...

5 B4 @  g0 T. c% P5 u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翮是六中在文革中出了名的校友,公安部副部长于桑的长子于晋也是男六中的。
发表于 2022-12-28 16: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8 15:37$ B! Z6 L$ q3 Q) I- A) e
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翮是六中在文革中出了名的校友,公安部副部长于桑的长子于晋也是男六中的。

( \) Z) C2 q+ w' s' T- @) Q# c 我们学校有不少干部子弟,第一批红卫兵就是这帮人。文革一开始这些高干子弟“破四旧”,凭借父母势力打人抄家,西纠以及后来的“联动”坏事干了真不少。
- o+ h' {8 u4 |& d 董必武的儿子是当时的高中生,比我大了不少,现在已经过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6: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8 16:05
; n/ N6 S& v2 v3 J* R7 O1 y我们学校有不少干部子弟,第一批红卫兵就是这帮人。文革一开始这些高干子弟“破四旧”,凭借父母势力打 ...

! u/ L- Y6 o& u, |9 ?中组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于1984年下发了『关于《联动》、《西纠》彻底平反通知』,涉及政治,就不细说了。
发表于 2022-12-28 17: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2-12-28 15:31
: Y9 T2 b" ~7 M4 J& U当代没有与升平署相类似的单位。升平署本身是太监管理的内务府戏剧表演机构,又有“盔头作”等戏装厂,太 ...

1 X+ l$ y* H7 k您这解释齐全
发表于 2022-12-28 17: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7 18:138 z3 o+ u6 ~% E- V5 f
这里是我的母校,1965年9月1日,在这里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第五图右侧(我标注蓝色箭头)就是我们教室的 ...
1 d8 U% @- B: H% n$ |1 N' v2 Q
您的教室好歹还能看见,我的教室都被八一中学出租改餐馆了
发表于 2022-12-28 17: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8 17:24+ @# Q  J3 B8 f" |2 t1 s1 O" F5 l
您的教室好歹还能看见,我的教室都被八一中学出租改餐馆了
; B; o2 e4 D4 i. E) V: n% r! t
后来改建的豪华版的校园,基本保持了原来各个教室的位置,我标注的只是那个位置,教室早已焕然一新了。
发表于 2022-12-28 1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8 17:51
7 l  G: k  ?2 |. ~3 Q9 Y后来改建的豪华版的校园,基本保持了原来各个教室的位置,我标注的只是那个位置,教室早已焕然一新了。
8 u' s8 D5 i' b' x" N# q
我们教室改白家大宅门餐馆了
发表于 2022-12-30 18: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2-12-27 18:13
) L9 b. c% D$ w. ~+ v3 \6 |这里是我的母校,1965年9月1日,在这里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活。第五图右侧(我标注蓝色箭头)就是我们教室的 ...

, Z! d* y* W9 ]7 w! X 微信图片_20221230153621_副本.jpg 4 D: e) _! X' R- ^. z
% p. u3 x5 z* q3 I: [

3 D7 @% o0 K; P. `0 j- V# d' g
发表于 2022-12-30 18: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22-12-28 19:00
0 j% w4 H3 j0 v% k我们教室改白家大宅门餐馆了

* t% S8 h( O3 K: h/ k- D& U DSCN6744.JPG + R) e3 w3 K* O4 e0 M7 q' o

& C# O" k( N# A/ s4 u5 q" U. \+ v4 i: t5 e% j)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8 03:47 , Processed in 0.571109 second(s), 21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