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96|回复: 16

转贴:南横街,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街[含9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23-6-3 11: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横街,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街原创2023-06-03 10:55·北京纪事/ J: Q  p% R, B* K" s& g
5 x! K0 l/ }; C4 u

' R, h8 i1 |0 n6 p% E2 a5 p4 {$ |9 x  q5 c$ H4 l) `4 \6 e0 R, H8 _

0 }( f1 X5 S! ?( _3 j  E4 J
南横街是南城最长的老街,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辽南京和金中都时代就是重要通衢。
元明清时代,城池中心北移,南横街就成了南城的核心区域之一,并成为“宣南士乡”的中心,宣南文化围绕南横街两侧不断繁衍发展。
可谓是:一条南横街,半部南城史!
在印象里,老宣武很少有宽敞的胡同,大多都是紧窄的、细小的。
这里的胡同,很像是这里的人,虽然看上去有些毛躁有些平庸,但习惯了这七勾子八岔子的细碎,能从中品出一股厚重的精气神儿和浓郁的人情味儿。
可唯独那条南横街,又宽又长。
还没桌子高的时候,就经常被大人带着在南横街上走来走去,所以对这条家门口的东西长街还真有点感情。总能想起来那街里面的南一店、理发馆、小肠陈、早点铺、保健站、新疆馆儿、居民医院和一条条南北排列串联并联的小胡同。
我曾经问过我妈,为什么南横街要叫南——横——街?
我妈说因为它横着,在咱家南边,就叫南横街。
我曾经问过我姥爷,南横街是不是像好多胡同那样有好多传说故事?我姥爷说,故事挺多,但我没法给你讲,我哪儿知道你想听哪个?
我曾经问过历史老师,南横街是哪年出现的?老师说这个肯定不考,你不用知道!多花心思想点儿正经的吧。

南横街位置地图


! n$ ]0 B% U9 B; s1 e% b3 N
南横街今天在地图上还赫然醒目,在大街上也能看到写着它名字的路牌。街还在,只是没了以前那股味儿。什么味儿呢?可能就是那种破破旧旧里面夹杂着的人间烟火味儿。
1999年的时候,一条叫作菜市口大街的城市公路通车了,路面好几十米宽,挺气派。可是古籍记载里打从很早就出现的南横街,却被很规矩地拦腰斩断,一分为二。
大部分人说南横街始自辽代,在辽陪都“南京析津府”(今天北京城西南,也就是老宣武这块地儿)郊外,是从迎春门到宣和门的重要通路。金朝时候,南横街又成了金中都从宣华门到宣曜门的纽带。但那时候这里基本还是荒地,南横街也就是一条走走车马牲口的大路。一直到了明朝,才开始有了住户,成了具有胡同性质的“街”。清朝末年,“南横街”这个名字正式出现。
可我总觉得,这条街的历史好像应该更早一点。也许当时它还不是什么主要道路,但是最起码已经出现了,是个能走道儿的地方,然后慢慢又有人在这儿修了条街。不然辽代和金代的上层也不是纯“二百五”,在荒郊野外弄条没人走的街,给谁用?
南横街的西半段有一座千年古刹,叫法源寺,由唐太宗李世民兴建,女中豪杰武则天亲赐名讳,雍正皇帝任命其为皇家律宗寺院。

法源寺

7 \  Q$ c! u1 g, F* w
庙里当年有两方唐朝的石碑,一块是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采师伦所书《悯忠寺重藏舍利记》,另一块是唐景福元年(892年)沙门南叙撰、僧知常书《重藏舍利记》。
采师伦说:北魏时期建的智泉寺和悯忠寺(今法源寺)是邻居,寺内藏有舍利。但是因为火灾被焚,舍利“仍送悯忠寺供养”。智泉寺“即子城东门东百余步大衢之北面也”,和悯忠寺都在“大衢之北面”。南叙说:“大燕城南,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
这两方石碑我没亲眼见过,是在清朝的《日下旧闻考》里看到了上述内容,我觉得应该不假。结合今天法源寺的位置,很容易理解,那条“大衢”“康衢”,就是南横街的前身。要从北魏开始算起,比辽代最起码早了 500年。到今天,1600多年。
南横街能在北京城的历史上获得一世英名,那是从清朝开始的,而且一直弥漫着老北京的城南特色。
当时北京城的南半部属于穷人扎堆儿的地方,很多进京赶考的生员举子到了京畿之后,大多盘缠已经不够,就在吃住便宜的南城安顿下来。
求功名的人永远不少,这一来二去,就渐渐汇聚成了气候。
人在远离家门的时候,最挨不过的就是乡愁,于是乎,一座座为排解旅人思乡之情并可借之抱团取暖壮大势力的会馆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早时候南横街附近的胡同里面,各地会馆加在一起不下百十来个。今天能看见的还有中山会馆、湖南会馆、绍兴会馆、湘乡会馆、济南会馆、东莞会馆、常熟会馆、南海会馆、泾县会馆……总有一种数不过来的感觉。

绍兴会馆老照片


, d$ Z4 B- v4 T
不光是会馆多,这里还出了不少如雷贯耳的知名买卖。
北京烤鸭是京城名片,烤鸭子分挂炉和焖炉两种。焖炉的代表是便宜坊。如今走大街上总能看见便宜坊的宽广门庭,有几个能想到它最初诞生在南横街米市胡同的一间简陋小屋里面?
以脾气高冷著称、最早先一天只做一桌菜、多了都不带伺候你的谭家菜,据说也是从米市胡同里一路高歌闯进了干饭人的“白名单”。
往西走,有条胡同名字叫烂缦,最早叫懒眠胡同。胡同北口东边是一个绒线铺,门口常年摆着一只黑色木头猴子,年深日久“黑猴”就成了店铺的字号。这是书上的说法。我记忆里,还有个“黑猴”,是家卖帽子的店铺,在前门大街附近。
鲁迅先生寄宿绍兴会馆补树书屋那几年,被他当成了“食堂”的广和居也在这附近,由会馆出门往北的“北半截”南口儿。怪不得他经常会吆喝着几个朋友把酒言欢,那路程,不等他抽完一根烟就已经能坐在桌子旁边点菜了,而且味道还不错。据说广和居当年接待过不少达官贵人和鲁迅这样的文人墨客,位在老北京“八大居”之列。
一个老爷子曾经挑着一副木头担子在高家寨卖炖下水,慢慢积累了财富赢得了口碑,在南横街上选了一处门面,从此卤煮小肠开始登堂入室。也由此,小肠陈的名号声震天下。
会馆多,买卖多,名人故居也不少。
其实我是总有点想不明白,怎么那么多历史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都愿意选择在南横街附近买个宅子住了下来?曾国藩、李鸿藻、林则徐、梁启超、谭嗣同、康有为、吴佩孚、李万春、白云鹏、奚啸伯、朱彝尊,哪个不是众人皆知?
还有就是那座在儒福里中段的观音院,东西两院中间,有一座老百姓传说它联结着阴阳两界的过街楼,那是北京城里保留到最后的一座过街楼。当然,最终随着菜市口大街的建成而消失在了滚滚车流之中。至于它到底联结着哪里,只能当个野史故事听听算了。

曾经的儒福里过街楼

2 Z9 c; J8 }! K
在人丁如此兴旺的地方,基本都会有庙,南横街附近也不例外。
黑窑厂里的三圣庵;还有江南城隍庙(大名叫“京都都城隍威灵公庙”)、天齐庙、三官庙合成的“三庙”;粉房琉璃街里的响鼓庙、崇兴寺;米市胡同的关帝庙。

黑窑厂里的三圣庵旧址


$ E$ u# U) q# R' P2 D" o
虽然多数已经不在,但是三圣庵和江南城隍庙幸哉得存,尚还有迹可循。十几年前腾退住户进行了翻修,看上去规整清静。

东岳天齐庙,曾位于南横街东口路北


" S. }3 n6 e2 }/ p; }) Q% h
说了不少,闭上眼一想,这条七八米宽四里地长的南横街,在辉煌的时候,是何等气度。
不过,那都是厚重的历史里面写下的东西了;今天,能看不见的,基本早就没了痕迹。
几十年前的小时候,南横街还是个挺热闹的地方,在这条街上,基本都是小门小户,居民房里间杂着买卖家儿,经营着平民所需,显得有一股远离庙堂的江湖气息。
人俩菜底儿五个火烧,是每次的标配;迎新街南口的新疆馆儿,一盘带着荷包蛋的拉条子,五串肉筋一个大腰子是长期定量;革制品厂宿舍的假猪皮鞋,穿上之后,让少年的心情也挺美丽;米市胡同把口儿用大仓库改成的华普台球厅,多少浑小子每天没黑没白乐此不疲。

南横街老照片

" _6 C) L+ G% s$ `
法源寺西边的文化宫,里面也有个台球厅,老板官称“姨夫”,切磋了挺多年,就是打不过人家;盆儿胡同北边的桂馨斋,是老妈最爱去的酱菜园子,他家的黄酱炸出来,绝对可以叫板六必居,拌着面条,确实香。
今儿个从南横街的东口走到西口,路两边是气宇轩昂的高中档商品楼盘,是巍峨耸立的国企机关,是富丽堂皇的酒店写字楼。平房,蜷缩在夹缝当中,谨慎地迎候着每一个清晨日暮。
孰好孰坏?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不足吧,这是讲不清的道理。只不过在今天二三十米宽的南横街上,少了很多人情味,没了小时候的那种拥挤和喧阗。多少有那么点儿不适应罢了。
作者✎端木东舸

# F8 }. m, h+ W" f4 y* U3 s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3-6-3 1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横街,一条最有市井气的长胡同,民风古朴,如今全TM玩儿完!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6-3 13:01: v: f1 F* e. L' p, @$ V
南横街,一条最有市井气的长胡同,民风古朴,如今全TM玩儿完!
% t: n: l, s' s  B& [
原址往西一点的新店
  {: ~4 {1 W0 I" o& q1 \, ?  n% {" Q. z) W; O# n8 ~1 f
& N4 {! z5 ]  c" h5 ^" U5 ^  w) [
DSCN2777.JPG
8 [8 L( q0 T% Q7 v% {. z% a
: X3 h% u4 W/ d. u- S+ H" ]# b# l' E5 {3 T' T
. G. v+ l+ }' `4 n# Z# o- k
7 `- `( G  w+ G7 B
发表于 2023-6-3 13: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3-6-3 13:18
0 ~9 t! ]* K8 T1 @. b6 C& R" P; V原址往西一点的新店

# i) u+ c. p4 h, M% b& C 改成饭庄了,老的味道还在吗?
5 Q. P* b1 L5 L5 U 赶紧出发吧!
发表于 2023-6-3 14: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卤煮的原料是一条猪身上最没用的小肠肺头等没人要的下脚料,所以说它是下三滥食品一点都不屈,现在却对它趋之若鹜?怪哉!就像重庆火锅,长沙臭豆腐,难道是餍足了肥甘?
发表于 2023-6-3 15: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家门口儿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5: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6-3 13:324 E3 i, g: U) P9 G6 O" [
改成饭庄了,老的味道还在吗?
+ h" _. p* q3 W: e+ k8 v% N3 k 赶紧出发吧!

$ D# u4 g( n; {* k$ i味道还成8 b  W! M  `1 S% Z9 X, r1 W/ B
& k/ t5 f& e- B/ k# G! Y0 ~
DSCN3895.JPG 0 Z0 V/ Z) N+ r# ]; W+ I

/ c/ x1 D. j6 l. z9 @4 \3 y
$ S2 F' C8 g( P% ~' ]& T. S
2 f7 \/ B1 ]6 W" N8 s7 v- I0 F. k  n2 {: d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5: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旬老叟 发表于 2023-6-3 14:465 e& Q: I; T/ X$ d3 D
卤煮的原料是一条猪身上最没用的小肠肺头等没人要的下脚料,所以说它是下三滥食品一点都不屈,现在却对它趋 ...
1 ]. h+ p! R! `; c& A" W
就跟吃棒子面一个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5: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龄童 发表于 2023-6-3 15:42
5 g% E9 B0 b% ~# q俺家门口儿
4 w0 D: k% i9 V# Z* m
您家老宅?
发表于 2023-6-3 17: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3-6-3 13:18
1 L: G* w" m3 y% ?$ P# m5 \8 T. N/ H原址往西一点的新店
$ I4 B1 M* G: H  O
八十年代在前门东南角有个北京最早的美食城,小肠陈在那里卖卤煮小肠,一块三一碗。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7: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6-3 17:471 S* v& K5 d  |  S/ v- V: Z
八十年代在前门东南角有个北京最早的美食城,小肠陈在那里卖卤煮小肠,一块三一碗。
* _. E2 t1 Q# j4 R" w" x
嘿,现如今都三四十一碗!
发表于 2023-6-3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3-6-3 17:521 {; d( @  M8 F) B0 {
嘿,现如今都三四十一碗!

6 {. U7 p! l2 \" X( l4 @- T 网红食品,加倍收钱!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8: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征 发表于 2023-6-3 17:56* _- o' W! A4 g' E6 W' O
网红食品,加倍收钱!

/ o- G7 P* h2 z! J( W7 z7 { 微信图片_20230511172445_副本.jpg
! @; R" d1 r- d( x  ]2 P4 p8 q' P' p2 K

! f/ n: u! I$ f; g0 ~, K
发表于 2023-6-4 05: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片 发表于 2023-6-3 15:55. f2 }7 R1 }, L" w
您家老宅?

, D. z2 i! Z7 p1 Z" z房子,户口,所在地
 楼主| 发表于 2023-6-4 08: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龄童 发表于 2023-6-4 05:57) `! w* X0 Z9 [" k
房子,户口,所在地
4 O* l& S6 H( b; X, c0 }3 s
发表于 2023-6-4 19: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说:“金朝时候,南横街又成了金中都从宣华门到宣曜门的纽带。但那时候这里基本还是荒地,南横街也就是一条走走车马牲口的大路。一直到了明朝,才开始有了住户。”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南横街是金中都从宣华门到宣曜门的纽带,这句话没错,这条大街基本是荒地,则是错误的。这条大街当时是一条繁华的大街,街两边有不少寺庙。1215年,蒙古军队的猛攻和焚掠使金中都遭到严重破坏。大都建成后,又将金中都人口大多迁往大都,这条街才荒凉了起来。7 E; K. {  T/ N
% a! Z' t% U+ m
; a) p4 Y& N+ V' d, n* G5 Z- }3 S
金中都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6-4 2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小白 发表于 2023-6-4 19:33& h* T) W  C7 b0 ~$ l3 ~; U
转帖说:“金朝时候,南横街又成了金中都从宣华门到宣曜门的纽带。但那时候这里基本还是荒地,南横街也就 ...
: E7 L$ S& O* @% l
往西就是法源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6 00:56 , Processed in 1.17081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