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1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3-9 16:02:00的发言:
我们68届的大约能到50人,由我负责。是不是报名的人才有纪念章?
' r- `3 N! u1 C+ }

漫步:第一纪念章先紧着你们。第二你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联系好鞠衍行代表校友们的发言稿。我再给你发邮件中说明,你的任务很重要,可要抓紧啊!

h# T$ Z# F) F: y# ?9 x

多谢你提供的校徽照片,我修改后,速联系制作,这也是大事,众望所归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11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步:我已给你发了短信,请注意查收。漫步、漫步这回可要大步流星呵![em104]]
发表于 2009-3-11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都在纷纷要马家军的照片,我们也想一饱眼福呵。
发表于 2009-3-12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发表于 2009-3-12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11-5 18:34:00的发言:
上边漫步的帖子把思路从前面箭扣长城游,瞬间拉回到四十多年前的文革。我突然想起一张文革时游八达岭长城的老照片。不管大家喜欢不喜欢,回贴不回贴,发上来与大家共享。, 5 z8 M& p7 H, @2 G

记得我们一早从詹天佑修建的西直门站坐火车出发,,因为汽车不让上。车上全是清一色大中学生,基本上是游山玩水,百无聊赖一族。印象深刻的是路过著名的青龙桥车站,我们都下车了,瞻仰这座车站及詹天佑铜像,因为所有的列车到达该站都要停车,并鸣笛3分钟以表示尊敬。我们听到两个铁道学院的学生给大家讲述著名的“人”字形铁路。两个多小时到达八达岭,下午3点多钟赶回北京。照了这张照片,年代大家一看应该知道。照片中有大学生,有中学生,有机院附小的。照片比起今天老三,cwping的自驾游长城,显然土掉渣了。只是想叫大家看看当年的风景,这也是一段历史。

$ g% w5 t- L9 @+ W: Q: H" o

 

7 A6 d1 o8 ^* V: j# j b!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长城 0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E P1 M* U0 r3 C" k0 [

听松老兄:您好!十二分地惦念您,今天终于听到了您的消息,很高兴呵……情不自禁地又把您发的照片翻出来浏览,希望您能看到我们坛子近日来的变化,又掀起了一场建设机院附小论坛的新的高潮。

, Z2 ~* M: i: o

望眼欲穿期待着您的到来,您不会让我们到国外去捞您吧。呵呵……007在等待![em104]

发表于 2009-3-12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子小兰在2009-3-12 10:35:00的发言:
* i4 K6 x& U4 Y

我是听松的友人,他于08年退休后移居国外,他曾经告诉我这个网址,我也时常浏览,老北京网办得非常好,我将通知他,可能他在国外登录有困难。大家请耐心等待。

+ g( a V3 q2 m

忽闻一声春雷响,舒展眉头笑开颜。终于有人知道听松学长在哪了!悬着的一颗颗心可以放下了。呵呵[em80]

' S) X! y5 p9 c( o

谢谢木子小兰,我们期待着您的消息。[em87]

发表于 2009-3-12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ALIMALIN在2009-3-12 14:58:00的发言:
这是我去西安时与小学同学的难忘聚会,猜猜他们是谁。
+ [5 z' d; ~8 [% t, q

照片在哪里啊?

发表于 2009-3-12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3-12 7:20:00的发言:
3 }9 O% @. Y0 ]

听松学长你在哪里?

1 y" |5 x& S( U' P: ~" Z8 [

我给大家提供几条听松学长的信息,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各尽所能,寻找听松学长!

7 z Y; l% |6 h2 P$ X- d

1.听松学长是附小60届学生;

& A- |% U& ?) I4 s+ ]9 Q1 X

2.听松学长最后一次发言是2008年11月12日,在坛中第107页2675楼;

+ p. d# Z, R2 X" b2 Q& i/ m" y& m

3.听松学长是机械部隶属院校老师。

: D3 i5 x l" b4 U& E l, @

希望大家继续提供听松学长的信息,哪怕是只言片语,对寻找听松学长都会有帮助。

6 x0 o! }* b/ f" { f- o* M: B

007在行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s! b L$ c$ E8 h2 A( e* D, `1 _

听松大哥年轻时的照片在71页的1760楼和1762楼。

发表于 2009-3-12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照片

这是我去西安时与小学同学的难忘聚会,猜猜他们是谁。
发表于 2009-3-12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松的主题:有知到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第小学的吗?所以机院附小不是全部,是否考虑一下刚建校到改成附小这段校友的感受.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9-3-12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3-12 10:01:00的发言:
8 r9 r% l1 `/ H! B. ?6 C8 L

 

9 c1 z- v0 Y% {7 h2 q/ W* P

      我看了“纪念印章”的设计,想必参加设计的老师和校友费了不少心思。但是,恕我直言:纪念印章的设计形象有点“俗气”了,尤其中间套入“长方形匡”的校徽。如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设计此种风格,还可以理解——例如原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张仃老先生1949年设计的“全国政协会徽”。在今日二十一世纪了,而“小学纪念章”设计的也如此老气横秋,难尽如人意啊。 难道,咱们同学或同学中的孩子们——就没有学美术设计或者美术编辑的吗?应该有吧?应该请专业人员设计才好。我看了感到比较失望。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

+ g4 Q. ^$ b( @, F' h3 A$ H' z* g

糊涂人:你好!

4 X7 X, [- `4 i% i; M0 c

你可真不“糊涂”!解释一下设计思路:我们是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能体现的代表就是当年的校徽了。而且这所培育我们大家的小学已不复存在,又是维系我们师生的纽带,所以采用了,很有纪念意义。少先队队徽代表我们那个年代,是那个年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象征,所以采用。师生联谊会纪念这7个字,本想请华秋岳老师题写,也是很有纪念意义。因华老师在上海,目前无法联系上,正在努力。

4 d% E, G' H' U5 R" j. G8 K/ F9 {! r

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时间没有经费再去请专业人士设计,这也是实际情况。现在就是有人出资设计制作,恐怕也来不及了。就这200枚纪念章,还需我自己垫付呢。

/ k6 e8 H* k% m6 W1 o p

谢谢你的建议,说明校友们对活动的重视与对我们学校及老师们的热爱!

8 \' m" @/ P/ G3 R9 K

如有更好的设计,请速通知胡老师或发我邮箱,会参考重视的。

{4 R' M, U$ R o2 R( k# O' s( r6 |/ J

限于时间的紧迫,我们几方面都在抓紧筹办,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发表于 2009-3-12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3-12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3-12 10:01:00的发言:
! j* n D& C6 Z* n2 J

 

: W% F7 J c# b0 |

      我看了“纪念印章”的设计,想必参加设计的老师和校友费了不少心思。但是,恕我直言:纪念印章的设计形象有点“俗气”了,尤其中间套入“长方形匡”的校徽。如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设计此种风格,还可以理解——例如原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张仃老先生1949年设计的“全国政协会徽”。在今日二十一世纪了,而“小学纪念章”设计的也如此老气横秋,难尽如人意啊。 难道,咱们同学或同学中的孩子们——就没有学美术设计或者美术编辑的吗?应该有吧?应该请专业人员设计才好。我看了感到比较失望。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

' \1 y) f' U" G- Y1 y

      内容的确有点太热闹了~。

发表于 2009-3-12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3-12 7:20:00的发言:
8 ?- n8 \- w% S9 ]

听松学长你在哪里?

" q( d0 Y& T9 n( K/ P8 w' E

我给大家提供几条听松学长的信息,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各尽所能,寻找听松学长!

2 E, j! o/ @0 n6 {* Y

1.听松学长是附小60届学生;

. S' L7 ?4 ^( W6 X

2.听松学长最后一次发言是2008年11月12日,在坛中第107页2675楼;

: C6 i/ C1 _" @) N, z

3.听松学长是机械部隶属院校老师。

) |9 {& d/ v) A3 n$ e

希望大家继续提供听松学长的信息,哪怕是只言片语,对寻找听松学长都会有帮助。

; {5 ]' M/ u6 I$ @# S5 X. \- I

007在行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H, ^8 @4 V; a6 z' m3 A

我是听松的友人,他于08年退休后移居国外,他曾经告诉我这个网址,我也时常浏览,老北京网办得非常好,我将通知他,可能他在国外登录有困难。大家请耐心等待。

发表于 2009-3-12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子小兰在2009-3-12 10:35:00的发言:
4 k, m3 \; }7 ?# x! H

我是听松的友人,他于08年退休后移居国外,他曾经告诉我这个网址,我也时常浏览,老北京网办得非常好,我将通知他,可能他在国外登录有困难。大家请耐心等待。

6 V8 A z" r4 G) A# n, K) `

太好了,让大家担心了好一阵子的听松大哥终于有消息了![em218]

发表于 2009-3-12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中坐着的是听松大哥,看看那位校友认识他?

! ?! H! v4 R( ]6 {/ B* |

 


+ N9 C6 h" Z1 ~/ t3 w, @' `9 W3 R1 R
+ N( p# v( @' _) {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11-7 19:27:54的发言:
! l' n* L% E u0 J) s: @1 M1 q$ k( b

5 ^2 [: v6 V& f

谢谢西部人的关心,近来较忙,很少上网,露面少些,对不住各位学友了。呵呵.......

0 X0 o$ X; C4 e e/ y

听松大哥的照片看了,还是不知道哪一个是我们的楼主呀?需要高人指点为了......是左边第一个吗?小伙子很精神的嘛!

& [, R9 n, U$ ~* t) X

转听松大哥帖:哈哈!老三那么精明,怎么。。。。

% {1 ?6 u: l% p+ p6 `

我从小爱好足球,第二张照片一目了然了。第二张那个边上大高个是大学篮球队的中锋,其余两个都不踢足球。

$ P7 F8 R7 T: H5 E# {. i: R* h

第一张长城的照片我就不直接说了,但是我问一个问题,一列车的学生为什么在照片中一个都看不到了,都潜到哪里去了?

% o9 T2 R- i% k1 V

请老三兄对照看看,我应该没说错吧?

发表于 2009-3-12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三兄:当务之急是查到听松大哥的IP,看样子南城是指望不上了,你还是找掌柜的帮忙吧!服务器上可以查到IP。我要给他发短信也说不清楚,再者人微言轻嘛,你的身份不一样喽![em55][em55]

发表于 2009-3-14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3-13 15:38:00的发言:
* D j# v( K5 Q4 `0 v5 d

"糊涂人:你好!

7 C/ @2 \$ f8 S1 g9 y

你可真不“糊涂”!解释一下设计思路:我们是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能体现的代表就是当年的校徽了。而且这所培育我们大家的小学已不复存在,又是维系我们师生的纽带,所以采用了,很有纪念意义。少先队队徽代表我们那个年代,是那个年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象征,所以采用。师生联谊会纪念这7个字,本想请华秋岳老师题写,也是很有纪念意义。……”

. s) v" }3 s! }/ z4 @2 @- |

     

" K" i1 B9 D2 O! x6 S7 T1 O

 

. `& n ?2 f9 w* x% ~( i

      变色龙兄:不好意思了。我话出直鲁,见谅。想必你为了这次聚会之方方面面,煞费苦心,在此深表感谢!

/ M! N+ Q3 _" @; I" g: e. d

      我本意是——我们子弟小学是昔日京城名校,我们皆出名校之门啊,我们为此自豪和骄傲。因此,希望“纪念章”能够做的与我们名校一样光彩照人。这也许是我一厢情愿了,不必迁就。

! y; i. y( ?0 u7 N3 U7 @

     你受累了。再次向你致以歉意。

( A2 W) Z: b/ P5 b. ?

没关系,大家都是想把聚会办好。所以为这难逢的聚会辛苦也值了!

发表于 2009-3-14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

看了马家军的全家照,几十年前的音容笑貌逐渐的又回到了眼前,不知照片中少了马琳还是马琍?

; b+ Q3 U0 n E- x

         祝老人长寿!阖家欢乐!

$ r( ]3 x. Y. f7 B+ s5 A9 o, L

                                  希望联谊之时见到马家六兄妹!

6 `9 U# c2 X1 N# h3 _! |

                                                                     老邻居   

发表于 2009-3-14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轮回zcm在2009-3-13 17:18:00的发言:
     建议在报纸上登个《北京机械学院附小师生联谊会启示》的广告,毕竟知道此网的学友很少,报纸的影响面大,一定会有很多学友要来的。4月11日签到时每人交适当的费用,广告费就出来了。
! f: J* D) q" V5 O

我看不如在北京电视台给播一条师生聚会的信息,电视受众面要比报纸大多了!我想会有很多校友看到的。听说有一个北京电视台有一个频道管这事,还是免费的,看看哪个校友有路子能给联系一下,那就方便多了。

发表于 2009-3-15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

试一试,看能不能再传一张.
发表于 2009-3-15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Q7 [- y, {6 B7 M$ w. A/ S

     建校时间不算长(1955年至1966年),毕业生不算多(满打满算不足千人),原学校都拆没了,事隔四五十年,有个老师校友的聚会风声,在网上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共鸣,一传十,十传百,连我这个不会上网的人也耐不住性子在兵团战友家上了一次,就搁不下了,又不好老打扰人家,连着几天下班后都在家附近的网吧里,每晚浏览4个小时。周围都是年轻人,就我一个老头子,网管几次过来看我有什么要帮忙的,看我尽是浏览些黑白老照片、小学的事,暗暗直乐,背后还指不定怎末说我呢!你说奇怪不奇怪?!

3 s5 I/ h3 N# F5 K

     58年9月1日入学,64年毕业,整整六年的小学住校生活给我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打下了做人的良好基础,尽管我到小学毕业时还没入成队(不是我没争取啊),看看我上网几次顺手记下的点击记录就可清楚,回忆向往那个年代的人岂止我一个

3 P$ d9 Q3 M4 V0 z/ |2 [8 _

2009年3月10日,点击人次  134565

9 H7 G7 l! j$ j* ]6 `, \' K

2009年3月12日,点击人次  137071

# p6 |2 _% |5 P& r$ h

2009年3月13日,点击人次  138291

" B! p# K# q+ n4 j1 E! }5 m K

2009年3月15日,点击人次  140039

1 W4 D; X0 ?8 L0 S( s/ d3 M7 e1 j

     我的学号是18号,就叫我18号吧.1至4年纪的班主任是唐玉梅老师,那是个非常负责任、严厉地有时近乎苛刻、又恨铁不成钢的一位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是常事,有一个绝招:上课在黑板上写书时,抽空从上面悬挂的主席像玻璃反光中观察到后面,哪位学生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回手的瞬间握着粉笔的手指就折断一小截粉笔头,同时就扔出去,动作真是一气呵成,准确地打中走神的男生脑门,弹无虚发。那会儿演的《飞刀华》电影,同学们也练过,功夫远不及此。(当然,练飞刀时间不长就被截止了。)有几天唐老师没来上课,同学们都很关心,一打听才知道唐老师生孩子在家休息,征求了龚老师的意见,我们几个男生居然到家里看望唐老师去了,真实又敬又畏。

* q! E3 y7 @2 ^3 s2 J

我上山下乡去内蒙兵团中间回京探亲时,在王府井碰见龚老师,她一眼就认出我了,没问候两句,她就很快说:“你们没有去看看唐老师啊……”。还有一次,前两年去家属区又见过一次龚老师,不用问,没说自己几句,又提到唐老师等其他老师。她就是总是想着别人的好老师。满以为4月份聚会能再见到的,13日晚上上午那个才知道去年已去世,真是遗憾。

6 h, W+ v) p( o; ]. y. t

     我从小在家里5个孩子中体质算差的,正是在子弟小学六年时间,当时横向比较应该是相当好的或是条件下,学校重视,社会重视,华秋岳等体育老师的辛苦努力和高水平的教学,体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第一届、第二届全运会的团体操,我校都带队参加了。不过第一届全运会时,我们还小;第二届全运会时我们又大了,都没有我们的份儿。可这绝不影响我们锻炼身体,记得那时总在体操台上领操的高年级学生有张雷、张树人、任登陆等。有一次课外活动时,华老师组织了一次人登陆的专场跳山羊表扬,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的空场上。那是我们参加了北京市冬季跳绳比赛,基础是从班级、年纪、全校、学区、朝阳区、北京,项目有10任团体的绕8字大绳,有单位时间的小绳,还有双摇。我们班的黄小光很出色,他的拔杆、单杠引体向上都特好,是我们班的体操王子。我们还参加了北京市的冬季小学生比赛,从校内赛到学区、朝阳区,后来市打败了跟我们比又高又壮的下三条小学,拿了朝阳区的冠军,准备参加市比赛时,因为本年纪四班有七八个人患流行性感冒,其中也有足球队的。按照当时教育局的规定,我们学校的足球队就不能参加公共场所的比赛了。因为不服气,我们后来把当年北京市的亚军自新路小学足球队用大轿车接到学校,鼓号队伺候着,请来打一场表演赛。结果我们胜了,遗憾没有参加市里决赛阶段的比赛,反而就更不服气了,哈哈……记得校队里有我们班的张燕平、刘克克、吴小荣,刚开始有我,四班有周凯、刁毅、曹卫平、许跃民、高明,小一年级的有王建(就是王伟的弟弟)等,时间长了,我说的不一定准确。体育老师华秋岳、王敬等功不可没。不管怎末说,学生活使我体质加强了。

+ l8 P4 ^& ?$ N; l7 {

     我一生中第一次由专业老师辅导我唱歌就是有一个次音乐课后,我主动请郭老师辅导我自学的《弹起我心爱的冬不拉》,印象太深了。参加红五月歌咏比赛,每次练习都是在教学楼三楼最北边的乒乓球、体操室排练,我参加的合唱歌曲有《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我在低声部。参加完区及的表演,老师要求我们参加比赛要上面穿白衬衣、下面穿蓝裤子,妈妈专门给我买了白衬衣,结果因为我不是少先队员,上台脖子又不能光着,就白刷下来了,新买的白衬衣都没有发挥出作用。郁闷。马永明的领唱和独唱都印象深刻,好像有“你看那,万里东风浩浩荡荡”、“山里的孩子啊心爱山”、二月里来等等。

0 l4 P# j% f- @

      支持古巴革命运动时,我们唱7.26颂歌“我们朝着一个理想进军”;声援非洲时,我们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祖国在黑非洲”;学校刘文学事迹时,我们唱“11月18寒冷天,和我们永分离”;纪念革命先烈时,我们唱“在波浪滔滔的江旁,有志敏战斗过”;听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我们唱“一条大河”;去北海过中队活动时,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 `5 x: k' b+ p

      生活辅导室主任,满头白发的陈老师,体态丰硕的万老师,戴眼镜的韩老师,年轻漂亮的康老师,假小子似的鲁珍珠阿姨,慈眉善目的肖阿姨等等。有一天上晚自习时,我们班一同学跑回宿舍(三楼朝东第一间大屋),值班的万老师听到动静,一路追进屋查,愣没找到,该同学把灯绳搭上去,够不着,灯不亮也看不见,摸黑床上床下屋里都找不到,只好出去。该同学愣是抓着暖气管子贴在墙上躲过一劫,真实淘气。生活老师轮流帮厨,韩老师骑着平板车帮食堂拉东西,不小心摔进校内当时挖的一热的暖气管沟里,把腰给摔坏了。假小子似的鲁阿姨来的时间不长,很快进入角色,在食堂为同学盛添的饭,课外活动时跟男生打成一片,踢足球时抢不到球就拿手扒拉我们,真有意思……他们无微不至的细心照顾,爱尿床的床头系根绳子,夜半老师凭这个叫起等等,数不胜数,

9 `' I l: j) [) ~1 m

      学校在组织同学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真实丰富多彩,多次组织请英雄任务作报告,徐学惠、孙达得、吴运铎、学院卫生所所长讲上甘岭的故事,向秀丽、刘文学等英雄任务的事迹,太多了。

! ?" g3 _5 @. \6 v' V

还培养和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组织搞迎合形式的各种活报剧,《要古巴,不要美国佬》、《新年晚会的圣诞老人》等,我记得有方理工的表演。学习雷锋、清明扫墓(马骏烈士等),红领巾公园植树、野炊、红庙消防队演习、上马路追着马车拾粪、摘桑叶养蚕、学校北边搭兔窝养兔子,在食堂帮着洗碗,“六一”儿童节时请英雄吴运铎来作报告时,还和新队员合影,真让人高兴。

& j0 M4 t# w- Z/ R

      太多应该表达的,忘不了的幸福童年,忘不了的老师和阿姨,忘不了的母校。



: `# [* f" k: r! C8 F' s2 M

                                                                                                        2009年3月14日晚

发表于 2009-3-15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号同学的回忆写的真好,又详细具体,又充满热情,很多细节如果不是18号的提醒,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5 S5 m/ x) }, s2 B& w' l

 

/ |- |$ M6 ~( \ U9 c) }6 a

热烈欢迎18号同学加入我们的回忆行列。[em68]

发表于 2009-3-15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号好记性

    18号年兄真是好记性.

9 X2 p! i3 a0 n, p0 }

    看了你对小学时的回忆真的勾起了我好多思绪.在小学受到的教育真是终生受用.特别是在下乡插队.参加工作后凭借着小学时,老师为我们打下的如何脚踏实地做人的基础(竟管我和你一样小学没入队),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也没有什么成就,但也没给老师.母校丢脸.

6 {2 `+ _' k, R) ~0 _( ]

    总之,你说的对,忘不了幸福的童年,忘不了的老师和母校.

发表于 2009-3-15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 Q' A, Y+ x) {; S

 

% g+ ~; O3 S4 O \- f) B* M* v

         心有灵犀的歌词最全了,两首歌都有,感谢了!

5 t( s# y+ i1 }

        

3 J. q" k# Y8 f& D

         看到纪念徽章的图样,挺亲切的,含载了许多记忆,设计得不错。

1 n$ {) }+ Y# y# _

 

: u8 b. r( A+ h1 F0 Y

        

发表于 2009-3-15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3-14 23:53:00的发言:
4 z- u: v2 t: Z$ O
老叟学长的看法有道理。我记得当年大人之间聊天问及子女在何处上学时,回答往往都是“上子弟小学”。
# V/ O Y" E. J! Z H$ Y% n, j/ H& u( w5 q
 
/ ? d" T7 @; G0 }1 x s5 d
从一机部子弟小学到机院附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此,如果可能,在纪念章背面或者其它合适的地方标上一行字--原“一机部子弟小学”--也许更好。不过,如果无法做,也就算了,毕竟很难面面俱到。
/ ]1 _8 l5 k) p
 
' H% D) R. Z1 j% i9 `+ g- O
纪念章的“校徽+星星火炬+标题日期”的设计思路还是不错的!
8 X4 P( k, `7 ]* v* _6 p, O2 v

反复设计图样,正面实在没地方加,只好看背面能否加上了。一不知是否合适,二印上的字不知是否牢固?明天最后修版,看具体情况吧。谢谢老叟及你的建议!

发表于 2009-3-15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09-3-15 8:47:00的发言:
谁能教一教我怎样上传照片?谢谢啦.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7.pn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 `- Z6 c7 [% d

怎么象马lu?

发表于 2009-3-15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3-14 14:34:00的发言:
龙哥:不是我喝多了才这样说:你的组织能力和对答能力真的是不一般,难怪你那么成功,谦逊而委婉、周到而灵活、拓展而谦和。我老向你学怎么就学不来呢?我们是两代世交,我真的是很爱戴你!
) z9 v8 H/ N5 G: ~) r0 L: H

hongjun过讲了。我很惭愧,在少有的机会面前,没有抓住机会。也是性格使然,愿意办力所能及的事。最近忙师生聚会的事,未能及时回帖,见谅。愿我们两代的交情再发展到下一代!

发表于 2009-3-15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3-11 8:53:00的发言:
( x5 R' X- e9 |1 I4 k1 x

 

: u( l4 C/ G3 [" ]6 [

     聚会组委会的老师和校友:大家辛苦啦!我是65届六二班毕业生,我在此报名。另、本班刘大力;六四班孙长胜;61届六一班的马力国。我们等四人将前去聚会。特此报名。再见!胡涂人

$ V7 k9 Y2 l6 v5 l2 i _% ?

咱们是同届,欢迎大家到来!我是65届4班的,班里没有孙长胜啊?但名字还是很熟悉的。

发表于 2009-3-14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09-3-12 14:29:00的发言:
听松的主题:“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第小学的吗”?所以机院附小不是全部,是否考虑一下刚建校到改成附小这段校友的感受.仅供参考.
0 I" S" m/ d1 T: X6 r; {+ m1 l
老叟学长的看法有道理。我记得当年大人之间聊天问及子女在何处上学时,回答往往都是“上子弟小学”。
2 v. S, c2 q' V3 c9 X
 
+ S1 _2 b4 s8 v1 M% g4 B0 i+ y, n9 A
从一机部子弟小学到机院附小,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此,如果可能,在纪念章背面或者其它合适的地方标上一行字--原“一机部子弟小学”--也许更好。不过,如果无法做,也就算了,毕竟很难面面俱到。
& @. j9 v5 K; M" O
 
) u( n$ e& T; r6 m. ~
纪念章的“校徽+星星火炬+标题日期”的设计思路还是不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20 14:47 , Processed in 1.22252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