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 S1 B* V8 P4 m* V( B如果把附小比做人的生命周期: 4 F3 s5 A' \- t; `4 G3 m+ K( t
从55年建校到60年前,她是处于婴儿,少年成长阶段;
' w- X" K4 c/ r60至66年,中青年期;
6 Y' L8 I9 c ~: |# a9 j66年以后日薄西山,步入老年,直至衰亡。 0 F3 A2 W6 c8 O3 }7 F0 Q* ~
我们学习的年代,恰恰是附小的黄金期。那时的附小真是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培养了每个学生。
, a# d/ g$ \; j: o2 b我们63班的文体在全年级都是最好的,足球,乒乓球不输人后,前面贴子多次提到的跑步,跳绳能手桑小英就在63班。郑凯敏还拿过区的跳远冠军。班上文武双全的人也不少。章小春一支竹笛,把大家吹得晕了头。他还是个才子,文笔好得令不少女生佩服。那时有很多同学吹口琴,手风琴也有人拉。歌咏比赛合唱“你看那。。。” 桑小英,王佩立两个高音领唱,好生了得!孔雅莎是文体委员。开饭了,男生是恶虎扑食、风卷残云、横扫食堂(孔雅莎语)。她在一旁为大家唱歌,增加雅兴。饱吃饿唱,也算是附小的一个特色。这一次她又要重出江湖了。 $ u7 t9 m8 r( K+ _3 M5 S6 G
本人能在60年上学,说来有个小插曲。小学开学是9月1日。那时入学新生的出生截止月份是到8月。这样当年后面几个月份出生的小孩需要等到下个新学年才入学。本人生日刚好是9月1日。多一天就要等上一年,实在等不起。我妈就带我去附小参加新生入学前测试。测什么都不记得了,反正通过了;老师就收下了我。我一直很感激附小老师,她们这么一抬手,让我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6年学习/生活的经历。
$ q, \4 u) z1 h6 m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c- H9 Q' p3 }5 n" w
曾经的机院附小,我近乡情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