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17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吴起镇也是我喜欢听的《长征组歌》中的片断之一。

' d$ m- }0 R) q- P3 x" ^# K; w; r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4-16 11:06:00的发言:
2 t' j2 j6 k6 Q+ u$ o9 f$ [6 N. |+ V0 q9 h

也不知谁想出来摸电门这么个玩儿法,弄得一帮孩子在楼道门口排着队,一个一个的爬上暖气管子上够摸一楼大门电灯开关上的那根火线。。。。甭说,摸上去随后一阵阵酸溜溜,麻酥酥的感觉通贯周身,还挺上瘾。美中不足的是身体在暖气管上只能平衡几秒钟,没关系呀,跳下来接着后面排队去,下一个!。。。。

/ }, X5 ~7 t8 }1 q1 @4 h _

其实到了晚上大家伙都回家以后,我经常一人悄悄溜出来(我不是住一楼离得近嘛),独自享受摸电门的乐趣。记得有一次正爬上跳下玩得来劲时,楼上狄家老爹哼着红灯记改编小曲“狄成,。。看你能横行霸道几天?。。" 从外面走进大门,一看我正悬在半空摸电门,惊得差点没把唱出来的词曲给吞回去。。。。唉,那会儿也真是忒淘了。

( T1 P" O# ^9 t! T K; p4 F; [

想到一个问题,吓了自己一跳,万一今天的孩子有谁看到你的描述,一时好奇,也想试试,那可怎么是好?

9 e# Q* X7 c1 y$ U, ^

建议,把前面的帖子用“编辑”的方法补上一句警示语,比方“太危险,今天想起真是后怕,小朋友千万别去模仿!” 如何?

, r" n3 |3 W* _5 {' Q

 

发表于 2009-4-17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股道、一股道,都是为了宣传报道4.11聚会,使更多老师、校友知道此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殊途同归。大家都非常尽心尽力。
发表于 2009-4-1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盈盈在2009-4-17 14:48:00的发言:
; @# }% r7 Z" H) y) U& d2 H

     您是哪位呀?我是中门孙家小六.

( O8 u, x! _& N- {7 V

哈哈!和你合影的那个小学弟呀嘿嘿!!

发表于 2009-4-17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提示:大家在引用照片、影象、转帖、引用段落时,请注重新闻道德,遵守行业规范,注明引用的出处。这样,即尊重别人的付出,也避免误会。不要在引用时删改的一干二净!
发表于 2009-4-17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水老弟,我给发短信了。
发表于 2009-4-1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4-17 20:46:00的发言:
不是用zip压缩,要用power point处理,或photoshop处理也可用光影魔术手处理后上传。
. y G6 r8 j% C7 D. O5 X" e% w6 o# E3 @

你也太高深了吧,说点直白的!

发表于 2009-4-17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先将照片压缩后再上传。
发表于 2009-4-17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17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临风在2009-4-17 16:1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img149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T6 c9 n1 \6 I

 

9 F0 e. [4 e7 u8 e9 X- Y, A) Q

我晕,[em94]清一色的娘子军,党代表呢?不会被罢免了吧?[em87]……

发表于 2009-4-17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4-17 12:32:00的发言:
7 J3 @+ _& m: w# k- z4 _+ ~) Y

 

# H o3 Z" ?. \' _3 c7 e7 ]

心灵,老三,美好,糊涂,高大哥们认识你们我很高兴!

. l+ p" x. o4 m$ A5 V

美好~~:那天我跟你开玩笑说的yao tui chu的想法是真的。为何我就不在这说了。

; P, h$ ^( B; Y, U3 ?

“心灵,老三,美好,糊涂,高大哥们认识你们我很高兴!”别介呀,请不要就这样告别呵。革命尚未成功,后代仍须努力。

发表于 2009-4-17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还是传不上去,总是说超过1024个字节,也不知道是咋回事
发表于 2009-4-17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集体农庄有一位挤牛奶的老妈妈,她地名字就叫崴儿了瓦拉,过新年就带着女儿回娘家,这位老妈妈真是福气大啊,带着五个亲善女儿五朵花,小娜就纱下\娜优娜达纱\阿林卡\柏林卡\啊拉吗斯卡,最亲爱的小女儿今天才18.这歌学校没教,可同学们都会唱,你们还回忆得吗?刘克先,杨小颖,乌阿言,李萍秀,高小鲁,郑云荪,岳米露,吉小燕,李京生,李五零,李迎春,克逢帆,周迈,景东海,张崇效,张冀湘,王亚平,常小敏,周晶晶,朱新明,小马越,南恒,阿布----你们还记忆吗?我们的老师郭蕴姬,教我们1~4年级,后来是廖老师,胡老师和郑尧老师,有谁同学们小时照片发上来.65届63班
发表于 2009-4-17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17 8:35:00的发言:
1 o1 ?" a6 N2 c% t- n

 

3 f5 T/ ?2 A x/ n+ t

      【说书人:

. D. ?- J8 F" m8 v h: `

      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 }9 V$ r( C# R

 

0 I4 q4 l8 F# F

     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 n3 X5 Z. W* j6 M9 }

 

4 ^4 d/ ~& t0 y# g# m% g# m5 n

     说书人学友,想必你没看懂我的“启示”。

6 F$ U" ]1 d' R

 

0 G$ C! Z( D i* h) k3 G l

       请容我解释:新闻图片原计划是拍下“冷溶和刘克固”——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小学同学中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子弟小学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也是同学们中的出类拔萃之辈。根据国际上的新闻价值标准:‘人物的社会地位越高,其社会影响力越大,其新闻价值就越高。(《美联社新闻记者工作手册》\<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所以,我当时就建议"高云龙安排他们两人和几位白发学友向老师们敬献鲜花(这样新闻见报时的难度就会降低,版面可能会大点,版位会占的醒目一点)”。

- e, F; ~" O" [% b$ L! O' d- K

     

1 L3 S+ Z! I8 z

      开个玩笑,如果,奥巴马是子弟小学同学,他参加了这次聚会。那么全世界的媒体都会哭着喊着抢着来这里报道。子弟小学的聚会在当天晚上的CNN等国际电视传媒中成为头条晚间新闻,次日会成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传媒的头版头条新闻。

z- c6 Q, C5 g& ?8 i% Q7 L7 Y

     

% h: L0 G) |! Q. R1 I

     话说回来,咱们当时聚会,迫于现场的形势,众人有目共睹。我们原来的这个想法难以实施。这就是文中说的“计划不如变化”啊。

8 e. S* v9 V C3 Y1 O5 W1 j( ~. g

 

# s, w7 l( C9 s5 }7 _

     另,你肯定不是在媒体工作,说话显得有点外行。

3 O E0 J1 ]. d9 i; L+ K! [

     1、媒体不是我们小学同学自己办的,我们不能想怎么发,就怎么发。

F# Y( l# n+ a6 x

     2、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要言简意赅,100-150左右。已经足够了。

% D+ J8 d" l. W

     3、在所有我们同学中肯定认为这次聚会是一件大事,在同学们中它无疑是个大新闻。没错。这就是新闻的区域性、接近性、受众的关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局部范围是这样。比如,我们院有个人家被盗了,这会在院里居民引起极大的关注,在北京这不是新闻。     

" a9 x, z# A2 V o7 m

     那么就我们聚会而言,在北京、在中国、在亚洲、在世界范围,这不算是新闻。北京“就业、医改、”;中国“环境、就业、物价、消费、贫困人口、某市出租车司机罢工、某地警察的枪被歹徒抢夺、南海与美国考察船的摩擦”;世界范围“北韩发射火箭、北韩退出六方会谈、北韩拘捕美国两女记者、索马里海盗”等是目前国内外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

1 A1 L" V0 K4 W, |- ~

      所以,我们的“新闻”能发到这样,上了头版,该知足了。其实,就媒体而言,也就是发一条100-200字的消息,足以。《京华时报》不就是如此吗?

4 n3 k/ C% Z4 S8 W! L% k9 b

 

: S( K/ T/ o4 U! q) y/ g4 C

      您可能不再媒体工作,所以不了解情况,不知者不怪。

; q. n+ x/ F3 {7 t' O

 

/ p- o% |' }; D" | I

 

( t0 A0 F9 k7 Z: w$ M9 q

如果我不知道你,就会猜,这么说话不是编辑就是教师,耐心。为了不辜负谆谆教导,就再和你探讨一下。

; `2 `' H h$ R- _6 G! t: ^

 

9 S( f4 `$ X: Y- @; y, n3 Y

我的确没搞过新闻,有过几次把文字放到报纸(不止一家)上的经历,报纸编辑的处理事情和思考问题的逻辑,让人不以为然。不过,媒体不限于新闻机构,比方这里(网站论坛),完全不同的文化风貌。当然媒体人也是各种各样,有一次,把一篇批评新闻人浮躁风气的文字放到论坛上,一个有点名气的主持人说“痛快!”。

* E6 b1 S$ z3 [' p* \) w

 

2 P" `* m, w3 \5 I+ I. i. x

一条消息的重要性,因人而异,我们自己也一样,每天看到世界上那么多事件,大多无动于衷。消息的重要性(这么思考很功利)会影响编辑的处理。可是,我们只是为了把此事公告给社会,让自己脸上有光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呼朋唤友,让那些思念母校的校友知道此事。如果还想让其他读者关心,就得调整表达方式,就像冯小刚的电影,事情可能很一般,可是说故事的方式让大家喜欢。如果比分量,就像和富翁比钱多,恐怕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人们热衷于比来比去,这世界越来越不和谐了。

) d6 ?" y; J* T) a$ P* J

 

( x. X# D8 u l5 B3 J' e, T0 J

从编发“地点”看,《京华时报》发消息很正常,《健康时报》就跑题了,站在读者角度看,总觉得有点奇怪,如果我是主编,忙不能不帮,又不想跑题,既然是《人民日报》的,为什么不能放到《人民日报》上边?再说,他们占了机院的地方,为了弥补“歉疚”,也应该做点什么。

* A1 `8 l9 w* K% k5 \6 q% ?

 

$ }" x! E+ y: b0 M9 n

还想到好多,慢慢说吧。

发表于 2009-4-17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17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说书人、胡涂人

两位兄台请了!

    我这个在近几日内,既客串过“说书人”,也客串过“记者”的人,也快成“胡涂人”啦!因为我拜读了两位兄台应和往来的几个帖子,居然没搞清楚两位之间究竟在何处出现歧见。此次我客串一次“评论员”吧!

观点一、

    说书人语: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8 r' {& q% |( T5 |1 f$ C

    胡涂人语:  所以,我们的“新闻”能发到这样,上了头版,该知足了。其实,就媒体而言,也就是发一条100-200字的消息,足矣。《京华时报》不就是如此吗?
9 y0 P3 ?, c0 [( B/ M1 H0 l

beiwei点评:两位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当然,在下也是这个看法。哈哈哈。。。。
: x; c8 x r2 |

观点二、
( C! k1 T4 d' x8 P$ g; h3 o8 u( ]

    说书人语: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6 f# W- l+ v+ w. w

    胡涂人语:在所有我们同学中肯定认为这次聚会是一件大事,在同学们中它无疑是个大新闻。没错。这就是新闻的区域性、接近性、受众的关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局部范围是这样。
" r4 z0 _1 Z. W: b

beiwei点评:两位从不同侧面,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观点互补。我没有任何可补充的。
% y$ e4 j' X5 F: e( Y, b

    回忆机院附小411师生联谊会,突然想到《长征组歌》的几段歌词。红军的几支部队,“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现在应该是“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的时候,“整风”“抢救”就不必搞啦。。。。。。
发表于 2009-4-17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用zip压缩,要用power point处理,或photoshop处理也可用光影魔术手处理后上传。
发表于 2009-4-17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4-17 20:45:00的发言:
3 y- r/ q! |) D
致:说书人、胡涂人

两位兄台请了!

    我这个在近几日内,既客串过“说书人”,也客串过“记者”的人,也快成“胡涂人”啦!因为我拜读了两位兄台应和往来的几个帖子,居然没搞清楚两位之间究竟在何处出现歧见。此次我客串一次“评论员”吧!

观点一、

    说书人语:编辑就是厨师,作者的稿子是篮子里的菜,可切可剁,不如意可扔。随意改动别人的东西以致面目全非,这种事情就连很多大文豪也无可奈何,不知糊涂兄怎么还有“无奈”的感慨?其实,封面发表一篇与专刊主旨无关的大照片,再配上文字,已经是很有面子了。
- l" p8 v5 [0 b3 c" ~

    胡涂人语:  所以,我们的“新闻”能发到这样,上了头版,该知足了。其实,就媒体而言,也就是发一条100-200字的消息,足矣。《京华时报》不就是如此吗?
1 O. i6 ~# ]7 k' ]

beiwei点评:两位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当然,在下也是这个看法。哈哈哈。。。。
n8 [# i% {* n2 l5 n/ y+ a

观点二、
8 Z8 B0 E, q- i

    说书人语: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编辑有时间、有兴致,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处理肯定不一样。或者,找几张老照片,读者可能更感兴趣。再有,如果用风趣的文字探讨一下这个帖子的性质,会吸引一批各个领域网友关注。
) \- ^1 ~5 k# a; h) H i; O0 L

    胡涂人语:在所有我们同学中肯定认为这次聚会是一件大事,在同学们中它无疑是个大新闻。没错。这就是新闻的区域性、接近性、受众的关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局部范围是这样。
* k* c# d2 q+ j3 o( S! t# }* k

beiwei点评:两位从不同侧面,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观点互补。我没有任何可补充的。
; e6 S% Q& j7 Y1 f- k3 L

    回忆机院附小411师生联谊会,突然想到《长征组歌》的几段歌词。红军的几支部队,“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现在应该是“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的时候,“整风”“抢救”就不必搞啦。。。。。。
0 p. B" [, t2 X. F0 p: Z( P

 

# x* t! l6 S% K; s! G

谢谢美意。其实只是问题探讨而已,没有想要分出对错高低的事情。

) a; f5 o+ L9 [' I. u0 x8 r3 d6 Z# D2 ^

 

1 S- s7 q! k" f, D$ O

可能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帖子为什么能一直延续下来?我的一点想法,大家有“和为贵”的精神,每个人都自觉维护这种和谐状态。

, Z6 |; ?% H$ b1 v' Y+ z% }0 ]

 

发表于 2009-4-17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4-17 20:49:00的发言:
0 s5 a3 @9 S R6 `9 [- [

 

/ M$ k- L& J Q- p( L* ^

      说书人,不好意思.上文中有不妥之处请兄谅解。

r" ?7 E: u! j; P5 O* T$ X m; k

      另,我们各自的所处的角度不同.有一点你是看出来了"新闻图片"发在健康时报有点不对路数.

1 Z5 Y* J9 r- C2 j* F+ o9 O

     但是,你只是看到其一;并未看到其二啊——你没有看到那新闻图片的前段说明"春天……,老年人出外访友……”,那是编辑为了编发这篇稿子煞费苦心往该报的路子上靠啊。

; R$ P- ^" r7 a" f0 D

     她这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帮助咱们把这图片发出来吗?——其用心良苦,你没有看出来吗?唉……毕竟是两股道上的车啊。如有得罪之处,望兄海涵。

" L7 Q/ z2 s4 N; q7 A/ ^$ e' {+ B

 

* g' j3 c, a0 H' ]7 t3 C) h2 f L

首先,你是1952年生人吧?你是老兄。

2 y. \! G2 V+ i+ j d

 

% f+ h. K' c; m

那份专刊我没有见到,细节不知道,那个"春天……,老年人出外访友……”的话当然也没看到,他们主编还真是说一不二,更看出你在主编眼里的地位。

7 C2 L7 q4 c8 a

 

. ?3 H! G( x' ?

还想说,探讨问题嘛,没有高低对错的事情,如果真有错,也是我太不客气,不尊敬师长。

7 s! E) V' I2 X1 ?

 

$ X1 ~! T2 G: y

把对beiwei说的重复一句,可能许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帖子为什么能一直延续下来?我的一点想法,大家有“和为贵”的精神,每个人都自觉维护这种和谐状态。

. k+ g4 M! _& L' f2 y6 D

 

发表于 2009-4-17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4-17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4-17 6:11:00的发言:
6 p4 t3 f9 n7 J# W3 P

试将此诗“裱糊”一下,班门弄斧,请老师、校友指正。

; Y+ q8 R& S& m( j1 k* j2 M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感怀.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8 H. c1 Q |. k; Z# s% ?, N

 

5 r8 ] a% ?9 U7 q% w# R3 U

诗美、字好、裱糊精致。

发表于 2009-4-17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压缩过了也不行,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
发表于 2009-4-17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书琴诗画在2009-4-17 12:25:00的发言:
忘记当时为甚么笑得东倒西歪,那个在前面摆姿势的是李明华,联系骑马蹲裆式的累不累呀!
0 _ c, \$ Q# ]

   如果没猜错,你是乔淑琴,那天时间太短了没来得及好好聊聊,本应去看看你父母可时间不允许,实在不好意思下次一定去看望二老,请你一定转告。欢迎你来玩。

发表于 2009-4-17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4-17 11:00:00的发言:
7 W4 r! @7 _/ {$ u$ m- d- J

  我二姐对李萍萍印象特深,故事是这样的:李萍萍是三年级从外校转来的。第一次在课堂上发言爆发出的大嗓门给她惊了,心想哎呀妈呀这小女子声可真大呀!从此终身难忘@

. |" ?) }; ]6 b% \: F# x- N

  怪不得现在到处开演讲会呢!李姐姐:看到我这进行了艺术加工的回忆千万别激动,否则嗓门更大了!呵呵。。。

E, I* j5 ?, a- W' S, L+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给属兔的讲个故事.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办处
作者:革命后代

$ W& w/ H4 m4 x4 {% m

 

. i- G" C* C, M3 k) T* k

 

7 K) N- {: E) @

你二姐是俺们六四届的吗?你们说的李萍萍好像是俺们四班的那个大队长吧?

发表于 2009-4-17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4-17 12:35:00的发言:
6 s! w4 y3 x: R+ x1 I

你二姐和心灵之花是同班同学吗?

c7 h" l1 G: {" g+ Z9 l; M5 i

我就知道她跟李萍萍,席楠等等是一班的,关系还挺好的。她还说让我把话一定代给李姐姐。花哥叫啥名?

) R( L0 @& K: h7 O8 j

二姐是六四届的(我们姐四个是二、四、六、八届)。她是看到前面李萍萍的介绍和照片认出的。

发表于 2009-4-17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66届3班4班女生合影
发表于 2009-4-17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17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金老师再相聚


发表于 2009-4-17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对话非常之感人,收入精品文之中,师生的敬业、投入令我倍加感动,这就是机院附

    师生对话非常之感人,收入精品文之中,师生的敬业、投入令我倍加感动,这就是机院附小的精神,向胡老师和北纬同学致敬!

发表于 2009-4-17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我们多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7 10:58 , Processed in 1.18643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