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我们共同经历的历史,寻找我们共同的根。线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故事,有发展,有现在。 ) T: u" N4 I! l$ w# x9 h I
" T% J$ b! y; |" r4 e9 @; s. L/ e$ v' _
交上一份作业,有点大工程的感觉。(说明,这里内容很大成分是用工程技术的表现方式,稍不留神就会出毛病,一方面如果你不习惯,别被这种表现方式吓倒;另一方面,大家不妨用最严格的标准检验这些东西,提出最尖锐的意见,这样才能复原出一个你曾经正常穿行的空间)
$ O6 D$ I8 `$ u7 F0 j+ S
& V, Q7 V! G5 f! k5 [早期的讨论中,曾有一个重点,附小的布局是怎样的,扩大一点,还有机院的布局和周围环境。别看现在都到6千楼了,假如有个局外人,不怕麻烦,想从中搞清我们学校的实际布局,按我的看法,还是不太可能。即使自己人,搞错搞乱也是发生过的。
; L: }4 F: q7 f! c
# r3 _9 Y' U" r4 H( A先看看前面探讨了什么。列出几张图,
- v0 R) M$ G' D" S- u
' a$ ^8 h; M9 z; B第3页 53楼,老三 2007-4-14 22:39
! k; q' H; _: Q! N6 y0 K) B& r
& b. D7 [' P' ^1 D , t: v/ S7 B# ~8 y. a
第3页 65楼 古刹听松 2007-4-14 23:53:00
" t9 @% z" [9 x; _0 G/ b# e根据各位师弟妹的提示,有修改了一下,看是否还有问题,大家提意见,我再改。 ' v- L( p6 g$ [) U! r) L1 ]. P
 " |& L/ [( G4 ^' S
第65页 1612楼 CWping 2007-9-27 13:30 " {: d* c- v7 u [1 H1 b4 U7 {
北京机院附小校园平面图 7 D$ B* V0 n( n* c0 K

2 p7 {& Z0 ?, r- k+ a
第65页 1614楼 古刹听松 2007-9-27 21:08 # Z% U' c4 o, S2 K' K
看到学弟的附小平面图,受到启发,画了一个一机部子弟小学早期平面图,那时学校南墙与大学生宿舍有一段距离。而且食堂很小,没有礼堂。显然,学校改为机院附小后校园有较大的发展。 - t- i/ x# y7 @1 y' c" W6 [

5 J7 \% @" v5 N0 [1 E% u8 C
4 Q9 A0 w4 r1 A* t, n* q ]+ f! z8 _
第109页 2714楼 糊涂人 2008-11-26 12:14 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的学门_信手涂鸦
9 S6 S" B" _9 a( W) k% B
; Z- {3 K; x' z/ _+ y- N- `
2 Z# z/ X) [2 V. V( f. q, U' k还有一些楼层是引用他们图片的。
- h5 q _7 |# ^. E -----------------------------------
. I6 \5 s% i# z! N% q6 d, U1 V 1 P' n8 ?8 O3 v! `% M. O9 A& ~
不同时期学校布局可能有变化,到60年代初应该已经定型。我的记忆,从1962入学到1968离开,空间格局没什么变化。 + z! a5 O% Q- _2 t$ i$ X Q& r
6 O$ j- U( @) J9 W
老三学长在讨论时给出过几张卫星照片,但和40年前有了不小变化,古刹听松等探路者曾把它作为搜索记忆的落脚点。后来随着新人逐渐加入,贴出的很多照片,今天可以作为更可靠的参照了。
8 ?! y1 ^( q6 _" g
8 ~$ D* e% r% D老童到来之后也曾讨论,2008楼和随后几层楼和古刹听松有一些讨论,但二人对布局的记忆都处于模糊状态,讨论浅尝即止,没有新的进展。精确的线条,模糊的记忆,这是两种互相冲突的东西。
+ H( O! B( y8 a6 O
: _% H4 o0 q: `& G, b$ I3 [2714楼有一张手绘画,作者是糊涂人,是他到这里发的第三个帖子。我前几天(在5866层)重新贴出过,当时说喜欢,是因为在五千多层楼里,不算拷贝的,这是最有艺术气质的一张图。 ( X9 J! \ y1 `7 u5 K) l$ Y5 O. A. R
手绘能强调读者关心的部分,应该是这种讨论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可惜,需要有良好的绘画能力才行。 # V3 @2 v3 j6 @/ r$ b( _# u8 B7 |
" p1 Y" X- k& x" ?7 K对地点描述较多的,还有文字形式,重头是水小子的系列文章。文字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转化为大家的视觉形象,可能有千变万化,需体现在图上才好。不知水小子是否能作图,如果能作画,就更好了。
( _4 M7 s) ~! c: M* m. O- L - s3 i) m$ ~8 n$ y
到目前为止,靠得住的手段还是工程作图,因为谁都能实现。个人认为,CWping的图无论从准确程度还是绘制质量都是最好的。可以作为下一步讨论的基础。这张图可能是建筑软件绘制的(我没用过这列软件),他可能是个建筑工程师,或者有这方面技术背景。
4 ^% j5 ^' c. x+ G R 讨论中有一个小问题,古刹听松看到他的图后,随即在1614楼给出差别较大的新方案,CWping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学校讨论就此没再进行。我的看法,CWping的图相当准确,古刹听松的记忆则掺杂了太多想象成分。
# w: x& S7 h0 J) J2 f! C/ N
7 L9 ? v- V! {! F: x7 c后续的讨论中,我会根据CWping的图作基础,谈谈对学校布局的记忆。也热切盼望大家都来说说。 - z5 I4 y P7 W.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