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 g. b4 |4 `) P 猛一看第一幅图,以为是“关公战秦琼”,因为都是曹操手下猛将,而且典韦很早就战死,两人打不到一起。至于张辽在降曹前,又是吕布说下的大将,和典韦是否交过手,记不得了。请知情者告知。 + M- B2 @& y3 [) [+ I
第二幅图,蔡冒的冒,不是帽子的帽,是不是感冒的冒,没有十分把握。牛金是个裨将,好像名不见经传。 8 \ x2 K, H5 I, a9 `" O5 E: j8 f' C" V
第三幅图,应该是“火烧连营”,而且作者的倾向性较为明显:尊刘抑孙,把孙权画得介于董卓和曹操之间,。。。。 " L6 J( ^+ j' s1 ]
小时候看的“三国”,几乎都是“残本”,缺头少尾,就这也都看得津津有味,乐得思蜀。。。小人书的来源,一是邻居 同学家的珍藏,另一是街边的书摊,一分钱借看一本。还有卖破烂,也能见到几本,大家如获至宝,有如饥似渴,常常是一人主看,其他人站着围看,真正的“二手书”“三手书”,。。。。相信不少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吧?!
8 G6 h2 }5 ]8 i5 i2 e* W; P 刚出炉的“三国”小人书也看过,不过只看了封皮——因为它是样本,就躺在针织路商店二楼一进门的第一个玻璃柜台里,记的是蓝颜色的框,白底,框内是有关本书内容的一幅图画。。。。可惜不能翻看,隔着玻璃呐。这是文革前的事。文革时当四旧都处理了。。。 5 C M" q" _9 I. {6 ~( e
据说,三国是画得最活,最像,最符合历史文化的连环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物动物马匹建筑等比例均禁得起推敲,不知此说法是否有根据?
5 q% S! u v9 v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