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27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中学同学一起郊游,其中有小学我班指挥唱歌的同学。一个班里有10名附小同班同学,在考试入学的年代不多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27 9:31:00的发言:
- i$ p, J5 J; v: L

我说的疑问是心一给你的答复.  哈哈。一定要嘱咐心一先洗脸再发贴.

+ `2 e; h( \$ [( s% b$ U, r

我与心一是发小,都是熟人,没关系的。每人性格、爱好不尽相同,保持自我呗。

发表于 2009-6-27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 {4 }# @+ W+ [

页           楼层            标题                                                              作者

6 t6 Q5 S) R1 q1 c: I

 

5 [; t5 d3 [) m1 h

229        5712          支持——建个新网站                                        胡世坚

: L+ W! C6 o. e# V- N% G5 z

 

. T6 K$ x7 I$ @: ~5 D

229        5715          4.11联谊会——安立堂讲稿                              胡世坚

# i0 b' Q- i3 Q' g- Q, c3 D

                                                                                                       (代发)

1 ~1 z* X0 t; P. S, p( {9 ^2 L

229        5719          歌声伴我们成长                                               千秋雪3

- ^) W: o! ?( P. x

 

! x/ W/ a/ B K

230        5729          回黄金海岸——撒传单                                      馨蓝霏霏

4 |* [9 y/ R+ n8 C" V! f

 

: `' J8 F' |9 i$ O. e: M" C

231        5775          对暗号                                                            心一

2 @# r$ q9 k- m) |8 F- Q- d, U; w

 

# r: P ]3 {( F1 @7 j

232        5782          槐花香里忆童年                                                馨蓝霏霏

! l4 q( x! Q) o1 J, ~ H

 

4 g K- c, j' C" Z7 \% m

236        5881          回馨蓝霏霏——槐花···                                水小子

4 g0 ^1 Y9 e ^0 |7 [& k4 \2 O& L

 

6 M6 _) i1 ?% I& ?( K

237        5925          学军趣事                                                          水小子

$ [$ E2 J0 _9 N/ ^$ |' e- R

 

W/ e- ?1 x& E# _! G

239       5951           学农叙事                                                         冬虫夏草

5 t- R# Y* Q% G: X: d8 X! j, Q

 

# z) q. E% p0 \

241       6012           玉龙雪山回善若水——友谊长存                         玉龙雪山

+ ^# u' _- @; d5 P( z

 

. m2 O1 ?8 Y j1 Q0 e

243       6058           附小平面图                                                      心一

* T7 Y; |# o# z

 

6 p; V0 q8 Z$ j

243       6105           查寻记忆中的空间                                           古刹听松

! z6 k9 I) u: ~) [

 

! f+ z4 Q8 c& a( g5 r1 l

246       6107           照片后的教学楼——爬出窗外看风光                  水小子

* e9 ?/ |) r/ f

 

8 t# Q4 i# z" P4 L

246       6124           感受附小的变迁                                              古刹听松

1 B/ S/ `0 g: s& R+ I

 

* w: e5 x6 x- j7 m3 Y

246       6127           老街旧邻的温暖                                              玉龙雪山

1 I; H: n7 b$ c! q5 y

 

) i6 v2 v% l: @# y

246       6130           回水小子——照片······                        冬虫夏草

% W. F2 g/ i7 {

 

# e" ~% d4 S: h1 S9 R

246       6131           回古刹听松——感受······                     心一

% g5 m7 j& v0 O( D3 f# \

 

- b1 Z5 P% X' J; c4 K; D- @( j

247       6164           回水小子——照片······                        馨蓝霏霏

: q8 T; v* V. H$ l1 Z" \( Q

 

5 z% Y5 U9 _( C& D, o3 U

 

' k' {$ w4 _5 Z$ b0 v: R- Y, T6 ~$ h

 

[2 e: Z' x- w v! H! R# }1 @9 k" m

 

1 o( s' s- h( g ^- q1 \5 i8 u, W

三哥:作业完成了!

发表于 2009-6-27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一:

5 v! O* f! _0 |

你说的就是他。荆大哥高高的个子,浓浓的眉毛,英俊的貌似周总理的容貌。他当过老师,做过某青年杂志的负责人,多年从事编辑与撰稿,也是媒体人吧。我从小就很敬佩他,人好,文笔也好。所以他托我代为发表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篇曾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文章,纪念宁老师和他的伙伴们。

发表于 2009-6-27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7 9:27:00的发言:
% p" d4 ^) Q6 T" M( Q

疑问是没有,因为本来这就是两个人。jingqizhu是大男生,而神游是小女生啊!何况我和jing 大哥还是邻居呢!

+ J% Y1 r# R+ z" Y1 o

心一也认识jing 大哥,只不过心一年龄更小。

s$ H v# K! k5 `0 c

我也觉得你们应该认识荆学长.  怎么会你要荆学长的文章,而心一给你神游学长的文章.

; q6 i, Q T4 [

看来心一当时太小. 哈哈. 代向荆学长问好.

发表于 2009-6-27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26 21:59:00的发言:
' h8 ~# F `2 }/ b

小雨,

8 X+ \9 [8 y. C/ z) @

一是审美观/照相技术不行,二是忙工作没时间照.有时间再贴几张.另外贴的太好了,

3 ` i3 T, u6 E# x$ [

心一又怀疑了.他心眼可贼了.好像看到他让我发个我周围的照(又要验明正身)和不要给版住打电话

H. H8 \; [9 v% j. u" Q7 ]% J

庆祝的贴子,找不到了,可能是他没想好又删了. 哈哈. 对了,我还不会删. 只能清空内容

D/ r9 }6 M( r# q g; e

你来教教. ……

( w6 @5 ]' Z N% b

老兄:

. f( Q& [5 j3 B9 ?2 ^

    1.删除帖子:点击单贴管理—删除单贴—点击自定义—随便选个理由—删除附件—确认操作就OK了。

5 r& m- q! R: W& S& Y/ n

    2.郑凯梅的博客(66届校友):http://blog.sina.com.cn/zhengkaimei

$ E, v( g( y/ W

    3.雨蒙蒙的博客:http://bingtuan.com/blog/?2171/viewspace-14206

发表于 2009-6-27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松大哥:请查收邮件。
发表于 2009-6-27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7 9:34:00的发言:
今日中学同学一起郊游,其中有小学我班指挥唱歌的同学。一个班里有10名附小同班同学,在考试入学的年代不多见吧?
7 g9 S3 G& ~3 _7 r7 i, E, W

高大哥:是去北海了嘛?又去吃······

% d3 V( H9 e" g: U

             可为什么QQ还没弄?[em60]

0 a& P, J9 k1 m" D

 

发表于 2009-6-27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7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27 5:06:00的发言:
- N# F k7 v9 D/ P# K& y

xuanwu同学真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啊!最近忙什么去了?叫愚公好生惦念啊!

) q% f, p. @. C. U

      愚公过奖了,自知作文水平低,不敢乱写!现将自己记得的一些片段,叙述出来佐证一下历史的原貌而已。平时我只是在下面欣赏老兄们的精彩文章,回忆那难忘的六年寄宿制小学校园的生活。像学号18 在前期写的小学生活回忆,就非常真实自然,希望能够编辑进去,需要的话我也能够提供出相关的历史照片来证明,当然还需要征求他本人的意见同意后再发表。我在等着看你的新作。。。。。。

发表于 2009-6-27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3-18 22:39:00的发言:
1 T+ T) p7 s2 W+ a& y2 |) ~# P

这是转载jingqizhu学长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代为发表在这里,供老师与校友们回忆那些魂牵梦萦的往事------

# m0 Q% z/ {" u1 l- c2 J, s

大约毕业于58年,同届同学有姜阳、李辉青、刘秀信、郭庆丰、郭庆安等。 

9 J/ F* \/ Z- O5 X% r8 O6 E

 

0 K$ ~+ Y$ }: ?: J; e

掀起你的盖头来

2 T7 R: @3 h! d( }, q5 y

 

/ K4 ?: N% Z# \4 y

谁都知道这是一首新疆民歌。但是你很难知道,我与这首新疆婚嫁诙谐歌曲的结缘,是在小学四年级。那时,这首歌写的内容是什么?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不知道;应该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唱的?也不知道。

9 `5 I7 A, {4 x# d+ ?( m% y% E

那是1956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刚刚在北京组建,从各地调来了许多干部,其中不乏带了孩子的人。于是在一机部直属的北京机械制造学校建立了一个小学校—— 一机部子弟小学。

9 P7 W! A0 T4 n6 q# X" c% G# } Q5 M

学校是住宿制,虽说学生都是干部子弟,但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外市,年龄相差很多。我的同学中有十一、二岁的,甚至也有十七、八岁的。

f/ i8 S9 Y k; E% a y

教师也是从部里派来的,好像都是刚刚到部里的大学生。

( S: m# X8 H. H7 C6 M

我上四年级,从一开始,我们的班主任就是走马灯般地换,原因是我们班特别闹。

: N' X& `( W# D: Y" H& u

不同来路,不同经历、不同习惯、不同性格的孩子硬凑到一起,自然要如梁山好汉般的排出个一二三四的座次,加之总有一二位勇憨而好斗者,自然班里山头林立,结帮结伙,比谁的“娄罗”多,比谁的势力大。我最好的哥们叫姜阳,此人长得十分精干,也十分强悍。可以说,班上、甚至这个学校的一半火爆事情都与他有关。

) L" b' s& O3 H4 ^% q

一次,班上发木尺子,早年的木尺子二分钱一把,红黄油漆、厚薄、颜色大体一样,现在早已经绝迹了。但因为是木头的,总会有一二个不那么直的。如同每次发书本一样,都是从前面向后传。教师把一把尺子交到前面第一个手里,第一个留下一把,传给第二个,再传给第三个,姜阳坐在最后,一开始他就盯着,一传二,二传三……

( ~) i' q+ `& ]0 C5 ]8 V/ ?

传到前面那个同学的时候,当然只剩下二把,这个同学是个倒霉蛋,他依前面同学的惯例,把两把尺子略微比较了一下,就把挑剩下的那把伸到脑袋后面,居然没有预期的接应。正纳闷的当儿,后面的早已气得脸红的姜阳一把揪住了他的后脖领子,隔着桌子就扑到了一起……这堂课还没开始,已经结束了。

" g3 J1 H& N* _8 m' I8 Z E

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不知道这个倒霉蛋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免得这顿爆打。

* n! t& \5 N# w, _; N4 x

男的如此,女的也不弱,我们班有个女的,17岁。每天把班上的两个她认为的“坏小子”打上一顿。凭着个子大,揪揪耳朵、踢两脚,踹两脚那是极平常的事。有一次她还踢到了一个”坏小子”的阴处。哇!  这下子可有热闹了,男孩子们立刻炸了窝似的,呼着、号着、拥着、围着,一彪人马护着立刻将这个受了伤的小子抬到校医室,进去的快,出来也快,大夫只是给包了一块纱布。姜阳大大咧咧、象模象样地拉开这个坏小子的裤子,认真看了一下,以表示慰问。现在想来,那个模样也真有点滑稽。

1 r/ n5 i& R; w, H9 U- E# W+ O

这个大女孩子唯独不敢碰这个姜阳,其实姜阳也知道她难对付。在第一次冲突时他就使出了看家本事,直扑上去,胡抓乱抓。弄得这个凶恶的大女孩子再也不敢惹他。

: E$ V+ @/ J* F( k& K v* B

这都是“恶种”,在任何一个班上摊上一个,就足够让老师天天头疼不止,更何况是成了群,结了伙。班上学习最好的一个家伙,当上了大队长,居然也有一次因为对教师不满,上课铃刚刚响,老师还没进来,他从从容容地当堂把屁股下的椅子举到桌子上,再大模林样地爬上去,两只胳膊胸前一叉,宛如土地庙里的土地神,这个大队长也有如此手段。

9 p; A, ]" D; _" x( l

白天上课如此,课间自然更精彩,最精彩的是晚上宿舍,那是能够想象、却绝对描述不出来的“地狱”。 男孩子想得出来的所有的“坏主意”,都会在晚上这个没有约束的时候释放出来。此间有个叫刘秀信的,是从山东农村来的,平时蔫了巴叽,打架却十分凶狠,脑袋常涂了横一条、竖一条的红药水。也许他是从胶东来的,留着父亲夜战打过日本鬼子的传统,他最特别的功夫是夜战。白天摆不平的事,夜里会继续。如此善战奇战,没有任何人敢惹他。据说有一个晚上有人跪在他床边,求他罢手。

' u; C6 Y' X3 }

白天打不完的架,课间打;课间打不完的架,晚上打。

% Z7 Z( S3 Z# h+ S0 |+ `1 X

放散了的马,野惯了的驴,个个都是争强好胜的主儿,个个都是当“山大王”的料,聚到一个山上已属不易,再想给他们上笼套,还能够怎么样?

( ]. }* G/ ^- i7 O

可以想象班主任老师的艰难。也可以理解班主任老师就像走马灯般地换。

/ \$ U7 R4 X k) w/ B* X

说来也怪,虽然天天都有打架的新闻,却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打架者是强者“争夺地盘”的游戏,对那些弱者、家贫者、老实者,各方势力都不凌强欺弱,相反这些人还处于各方的共同保护之下,谁敢欺负他们,会让人看不起。还有一个例外,对有“特殊功能”的学生也不涉及。有个学生手特别巧,一块平常的木头到了他手里面,三天二天,就变成了一把精致的木头手枪,大家羡慕,自然都希望得到,但是又碍面子不好开口,于是,他就成了大家保护的人物。从来没有人找过他的麻烦。说来也好笑,那时的打架以“服”为主,并不故意伤人。凡是被打“服”了的,也再不逞强。大概也就是这个不成文的规矩,让这些无休止的热闹始终局限于淘气的范畴以内。

6 X0 V4 O6 d# {6 t5 G

新鲜的故事天天都有,每一天,学校里、班上总有随时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果没有个结束,大概也就这样下去了。

( Y) @( J1 L& X5 ~& g7 M1 J

后来,来了个宁老师。这个宁老师据说是个刚到部里报到的大学生。名如其人,文文静静的她,好读书,班上一闹哄起事来,她就摊开书读书了,不管多乱。也许当时她正读这本书,既然闹起来讲不了课了,她就读书。她读,也让我们听,读的是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 N* `7 z8 K1 D! Y9 p/ r

文文静静的她,读一本文文静静的书。

# [% ?3 [; |! d# x1 B& M

文文静静的声音,文文静静的情节。

, {3 W. i1 R) j% J8 C& R- A/ X

这群“野马野驴”那里会把这当回事?宁老师慢悠悠地读,下面乱哄哄地闹,极不和谐。可是打架总有打累了的时候,也就在好汉们想歇会儿的当儿,凡尔纳的才华,一句二句地溜进了耳朵里。

9 P9 l- V6 c% l) o |

那是多么离奇的故事,那是多么引人的紧张。

# Z! Z6 U- K9 A9 ]: {

那是多么敢冒险的家伙,这些家伙胆子好大哟!

3 S6 l/ e- E# S# H4 X% X% n+ z

终于,有人想听这个故事了,后来有更多的人想听这个故事了,再后来全班都想听这个故事了。

9 n* s) C X% M- l. O6 G( I

于是,乱哄哄的课堂上,只要宁老师拿出书来,顿时会安静下来。哪个家伙捣蛋,下课必定有人找他的麻烦。

1 b2 Z8 ~ g, r9 r3 \

我们对儒勒.凡尔纳科学幻想小说的兴趣,由这位宁教师而来。

: F) X9 X8 A# a2 s+ J) |+ F

我们的理智、灵性和动力也由这位总爱读书的宁教师而来。

3 D L0 W8 z* a) j

我们终于知道了安安静静的好处,在安安静静中可以想许多的事。安安静静中可以听好多的故事,可以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知识,安安静静中可以做好多的事……

# |6 f' k0 m C- i* w

榆木坨子开窍了,一道光线照进了尘土飞扬的脑袋里,一道明智之光驱逐着混沌。

3 Y3 H6 t. X: x3 ?4 l- X

这个班风变了,争强好胜的野性脱化成了一种显示自己、显示力量、显示聪明、显示优秀的竞争劲头。这个班开始在体育比赛中与别人较劲了,开始在文艺演出中与别人较劲了,开始在劳动中与别人较劲了。

# ?9 C7 K6 O; J! v' d! ]+ S

大家也都有了“理想”,有想当军人、当勘探队员、当科学家、记者的;也有一个自告奋勇想当大官的,让大家讪笑了好长时间。那时的价值观与现在不太一样。比方说那个时候,没有人会嘲笑一个穿了补丁衣服的同学。

9 W( {" L* U% P) R2 Z( e- i. a

这个学校也许是当时北京最好的学校之一,由一机部联络,我们与苏联的一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互赠植物种子和礼物,参加北京市的一些外事活动,在那些外事活动中,这些淘气出了圈的家伙可是识大体,每次出发都弄得人模狗样的,也从没出过差错。苏联当时的德育与美育观念同时贯彻于教学与教育中,这些美德修养让我们终生受益。

, c- C8 e; }: B$ x6 O

这个学校模仿苏联的教育,建立了幻灯室,木工课,刺绣课,我们笨手笨脚地学会的这些初级本事,也让我们得益多多。尽管当时也曾让锯子划破了手,让针扎了手,发了炎……别瞧这些小本事,让我们在以后的独立中保持了足够的自尊,在以后的国家动乱生活中,我们也经历了一些艰难,上山下乡,穷山僻壤,远离父母的时候,我们就凭这点小本事自己照顾自己,衣服破了自己补,家具自己打,鞋子再破也能够弄得体面。有一个同学大学毕业分配到处贵州山区,任着这点三脚猫工夫,他给自己打造了全套的家具,凭着这点小聪明如愿以偿地娶到了心仪的老婆。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到的,这个学校培养了学生们开创的精神和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我们的美感。

# e8 {0 d% |2 S2 H7 N

学校每年都搞文艺演出。这个文文静静的宁老师,还是个文艺演出的力导者。

' c; V; K" ^; O' G- P

她曾给我们排练出一个节目。叫“掀起你的盖头来”。

: N B# g: w7 V2 S: P/ Y

全班都是演员。大家先是学唱,一首很好学又很好听的歌,但那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盖头”,更不知道这是在婚嫁中才会有的故事。

9 O$ x' z! Y; d9 |, `" C

蒙着盖头的是两个演员,就是我和姜阳。

4 X' _, ?. K- O; z& l/ k

两个秃小子,刚上后台,就被一块红布盖在了头上。

; H% {" L( N. B( m

听大家唱,我们在盖头下战战兢兢。

+ N* e/ r6 K: ^/ Q

等到大家唱得差不多了,一群同学将我们拥到台中央。

3 E1 N% o; k; j$ p% g

大家又唱,我们两个又是战战兢兢。

/ z6 z r+ F2 ~+ ^# ?6 d- \

等到大家唱完了,大家“哗” 地一下,把我们的盖头掀开。

" f" c; i9 i3 o( b) D2 a

“哗――――――”

c" R9 n1 ^" ?( l. \( C

笑声,爆炸的笑声,几乎把整个礼堂的房顶都要掀翻了。

) w$ \4 @ O; }) |: c% k

多少年后,我们才知道“掀起你的盖头来”,是一位远在新疆的民歌王王洛宾的作品。我们俩充当的是出嫁的新娘,我们成了全校同学的爆料。

2 Z- H: n0 _( H$ C: |

多少年后,我们才知道这个文文静静的宁老师,其实并不文文静静,她能用一本文文静静的书驯服一群野马,把文文静静的理性灌输到野性与莽荒之中。

, o( D( M, Z6 j8 _

多少年后,我们大多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了成绩,那个闹事率占了全校50%以上的家伙,成了一个在理论和实践卓有建树的、风云一时的人物。而一个小个子的同学竟然当了远在深山某重要装备基地的总指挥.

+ y. f( l8 E3 p- w. q0 {" z& n: k+ O

只是有一点,我一直不明白,“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歌舞,应该找两个长得漂亮的女孩子呀,怎么用我们两个秃小子呢?

" i1 _1 o9 H- ]2 F4 ^- O4 e

四十多年过去了,没弄明白。

m3 B9 @ i" ^+ ]6 s) g6 M% T

前不久,我跟姜阳提及此事。

& D, \4 r# W$ i' H) u# }

他的太太,一边捂着嘴暗笑。

! K( i9 y+ _ R7 |* |

我们两个还是不明白,这个让我们不明白的宁老师啊。

, `8 T& g( i0 ?$ P2 M

她现在,在那儿呢?

( H. M" ]& _4 g+ }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

6 M- d% J1 g& E u w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眼,”

! u2 ~# X _1 S- V

正处于混小子时期的我们俩,眉眼值得别人看吗?

6 j+ K: D+ G7 o: \" @) i

 找到了,楼层是3496。有个字写错了,帮他改过来了。

, Y; z' w/ q& x% P+ N

 他说了半天别人,没说自己,在那帮混小子堆里,和第一闹将最要好,不可能是旁观者啊。

- s- R3 O2 n- ~. @9 x4 r$ Y

 

发表于 2009-6-27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7 12:05:00的发言:
, M7 W+ e; `3 m6 M* _2 i

心一:

" e, B2 T% u- U U+ O# y( _2 Y

你说的就是他。荆大哥高高的个子,浓浓的眉毛,英俊的貌似周总理的容貌。他当过老师,做过某青年杂志的负责人,多年从事编辑与撰稿,也是媒体人吧。我从小就很敬佩他,人好,文笔也好。所以他托我代为发表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篇曾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文章,纪念宁老师和他的伙伴们。

. m9 T/ y9 U4 h5 M

 我好像都没听他说过话,可能那时他不是上大学就是已经工作了。只是知道他那个体形和相貌,不亚于电影明星。

! N% f Y% O* Y; h/ _% {' |1 Q

 还记得他清晨在21号楼前大操场跑步,那么大一个操场,加上旁边的小点的球场,只有他和跟随其后的你。 想想真是奇怪,那些大学生都到什么地方去了? 放假?好像不是。派仗打累了?能吗? 反正没其他人。

" T$ ]8 z1 P& {( @7 K

 

发表于 2009-6-26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6-26 15:11:00的发言:
0 t* w* d+ A( U8 U% j3 s' t( ]

感觉没照出苏黎世的美丽风光啊,看看西水大哥的照片多漂亮。老兄没用心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G* L6 r: Z9 w: F

小雨,

9 y" Z Q$ B- H$ [2 V9 T' Z

一是审美观/照相技术不行,二是忙工作没时间照.有时间再贴几张.另外贴的太好了,

3 Z6 E0 \% P! \ F; K

心一又怀疑了.他心眼可贼了.好像看到他让我发个我周围的照(又要验明正身)和不要给版住打电话

% K& o" a6 ?! X$ q, O: y

庆祝的贴子,找不到了,可能是他没想好又删了. 哈哈. 对了,我还不会删. 只能清空内容

6 {2 l0 |$ x V; ^$ f- w

你来教教. 还有一件事告诉大家,来欧洲前别忘带一个插线版和一套(一个)适合多国家电源

7 Q- F" I1 p% b( y' L

的插头. (虽然有些宾馆有)

) x$ A h7 B+ y2 J

糊涂, 我记地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哈哈.

3 D8 Z, S7 Z3 D0 t& J8 i/ ]( O

再补一句,记得在食堂吃肉时,我不信你们几年来肥的和皮都吞到肚子里了(包括老菜

7 y n1 z2 \8 t6 K7 N1 I. U, L w

杀的那些. 学弟/妹门应该叫蔡叔) 故意压在盘/碗下或夹在两碗中的校友不是少数.

8 j0 c& N: f7 G$ V

写艰苦生活回忆时别不好意思也拿出来晒晒. 哈哈.

发表于 2009-6-26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6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09-6-26 13:27:00的发言:
丁老师的这张照片是太珍贵了,我认为不载它为好,保留全貌历史场面
, a2 N/ Z: Q/ U! K$ R7 [7 \

8 H* d R% O) K3 z4 T7 H7 o* L; n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6 14:27:00的发言:
同感,我与xingjianjun观点一样。除了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原貌,原汁原味。
! I) d. |* O$ ~( a6 H

 两回事。

& W ~' d7 n8 F' @& ]- z4 {

 原来纸介质的照片在她自己手里,不会动。 原样的照片也贴上来了,大家都看到了。 “全貌历史场面”、“原汁原味”都在。 我是说,增加一个新的版本,送给丁老师的。

' m, j1 _* L% t O* ]

 其实丁老师经常去胡老师家,让她自己在电脑上看看,我增加的新版本是否喜欢。还可以打印出来,不如冲印的照片,但也不错。

发表于 2009-6-26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6 17:44:00的发言:
& E4 `8 s% ~6 P6 Q/ K5 K

8 P: t4 W$ w) Z/ v7 C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6-26 14:27:00的发言:
同感,我与xingjianjun观点一样。除了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原貌,原汁原味。
. n" ?/ U/ Z. Z8 z1 C

 两回事。

! l7 p) f' j7 F: `

 原来纸介质的照片在她自己手里,不会动。 原样的照片也贴上来了,大家都看到了。 “全貌历史场面”、“原汁原味”都在。 我是说,增加一个新的版本,送给丁老师的。

- z8 G# n. ]3 r6 q

 其实判断也简单,丁老师经常去胡老师家,让她自己在电脑上看看,我增加的新版本是否喜欢。还可以打印出来,不如照片,但也不错。

1 K: Q" s1 H( Y3 r

' O+ _+ [8 i9 ^, |2 }


发表于 2009-6-26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6-26 16:57:00的发言:
0 h% `! G6 A% e/ y3 o ^& Y

 

/ }( }& b4 I: t) W

      雨中漫步学妹,你真伟大,谢谢!陈老师一文未见,可否发我信箱?实在是对不起了,让你爬了50层,胡涂啊!

* o `' N) X3 `& a3 T. [. T

 

2 c) x x) w# E( C

    

3 Q% `* _8 b% [/ r2 [4 V4 p$ D

      学妹: 就这么几句啊?

6 o7 s) T- j+ J7 w# m

    “刚刚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帖子,很是高兴,我是六二班的同学,只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接我们的老师叫徐文英,两条长长的大辫子垂在身后,给我的印象好深呀,后来我也留过两条长辫子,不知聚会的时间,地点及发起人的联系方式,没有全看完所有回帖,回完后再慢慢看。每当我走到人民日报社门口都会说,这原来是我们小学,期待聚会那天。”

( n/ G$ T& {: T3 d

 

( n# Q+ h, A2 [4 b6 b7 t

 

2 v; _: r" g1 p

没错,就这几句。另外我是开玩笑的,老兄别介意啊!

发表于 2009-6-26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我与xingjianjun观点一样。除了追求完美,更重要的是原貌,原汁原味。
发表于 2009-6-26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6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6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兄:都是自己的事,不用谢。另外听松大哥怀念陈秀芳老师的文章已经有人给你了吧?

( x( e+ [8 q+ g$ Y6 T# F& c' r

 

发表于 2009-6-26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25 0:44:00的发言:
/ U1 S! R! E# K

我再试一下.我照的不行,要是心一来照就好了. 说来惭愧,十几岁就看大众摄影,白看了.哈.

1 u, f: m# p- k4 N0 m

你的基辅姑娘找到了吗? 记的有一款基辅牌相机不错. 又跑题了.

6 h# }% W9 G# Y3 p- l+ H6 U. v

补一句,每张压缩到100KB左右.……

. X2 M) f+ R7 R. X. B' C" M# C% C


 

' A2 Q( F6 |& [" T' u3 S

感觉没照出苏黎世的美丽风光啊,看看西水大哥的照片多漂亮。老兄没用心吧?[em225]

发表于 2009-6-26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为了让大家看着方便,我把“故国神游”校友的回忆文章汇到了一起,请大家欣赏。

9 n# c7 ^. `7 Z4 Q, z

 

' C9 @9 V5 m* A" i1 o( `

我们的阿姨叫徐文英,是否跟你们的是一个人?小礼拜周末不回家,徐阿姨带我们到附 近的小松树林去散步,在附近路过苇塘,又是徐阿姨给讲故事,讲到害怕的地方,突然发现我们竟然坐在坟地里……洗澡是很难过徐阿姨的检查关的,只要她搓着有泥,就得回到澡堂的热水里去再继续洗!每天早上,起床前,徐阿姨到我们宿舍,梳她那长长的头发、编成两条大辫子,在下醒得早,总是欣赏她细细梳头、打扮……午睡,盼她睡在我床上,往往挨着她,一动不敢动,但感觉非常温暖…… 67年回校见到徐阿姨,知道她后来成为教师,同班同学有李晓铭、刘平、姚电电、陈晓儒、张树人…… 故国神游地址:http://ziranshehuiren.blog.163.com/blog zhao_xiaoqin@hotmail.com

2 H- [# z" B" }5 |+ U1 n

因为每学期都上台领奖,马太昌校长认识了绰号“小外国人”的在下,记得好几次在操场或走廊,看见校长向他问好时,就叫在下到他办公室,给糖果吃,还像父亲一样慈祥地看着我……他去苏联回来?给我们带回来苏联朋友赠送的小火车,大家聚在一起看小火车起动、运行,我们喜欢唱的歌除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田野》还有一些苏联歌曲:早晨太阳光,照进我们的窗,弗拉基米尔·列宁,对我微微笑!

0 j9 G; t( ]& Q" _' c! J% A6 p+ m! K

到女十二中重逢姚电电,她说:在下转学离开小学那年,很多同学转走了,换快乐很多新同学很孤独。以后赶上三年灾荒,学校食堂也受影响……高中到清华附中,同班同学骆小海也是校友,跟张雷一班,六五年我们被清华附中暗定“干部子弟小集团”打散……文革小海以清华附中红卫兵执笔写了《三论造反精神万岁》。听说北大附中红旗的王彦也是我们学校的校友,写了“拿起笔、作刀枪”的歌词,故听说在下为一机部职工子弟小学的学生,曾说:“那里是藏龙卧虎的地方……”

t( }1 J" F; T& E ~0 h- S- Q


 

. D" a8 w- r9 D. H% I3 L+ G

老同学的名字还记得几位,望诸位替在下留意:刘平、姚电电、李晓铭、陈晓儒、谢南萍(从汉口转来)、张树人(天赋似乎很高、哥哥叫张达人似乎当过大队长、妹妹张蕾均吾侪校友)、甘小东、刘杰、冷秋光、谭晓?(后转学来的)……五五年入学就有东北来的唐老师、徐文英阿姨负责我们生活好几年印象最深,67年我回学校探望,没见什么认识的人,但路上偶遇徐阿姨,还记得小时候在下的“小外国人样”……,已经做教师了!华老师教过体育,校长马太昌如同慈父!

' v: A& x9 o1 i' E4 |

唐老师扔粉笔头的样子,至今在下也记得!她严厉、但公正,在下喜欢她!

; }8 K* u1 x/ c# ~3 l

歌咏比赛还记得我们唱的是《你呀小姑娘》(名字似乎是懒惰的小姑娘),是李晓铭领唱的,李晓铭跟我非常要好,还有刘平、姚电电都跟我关系好……音乐老师一遍遍不厌其烦带我们练习钢琴伴唱,希望我们唱到少年宫专业水平……

X4 l& B) u& z. f1 M

龚老师、唐老师还在世吗?依稀记得龚老师也教过我们,作文得过很好的分数……

' e% X+ } e5 p8 p8 |+ L" S

诸位师长、校友请转告唐老师:节哀珍重!我们都是她的孩子!

% m3 ?( F3 b" J' K5 H


 

6 r# @$ H- R% d8 F

感谢胡老师为大家联系上所有老师!代问徐文英老师好,她当年十八岁,不过比我们大十岁罢了!是我们感情最深的人,因为连续三年朝夕相处、负责我们的生活!我们爱戴唐老师!爱她“师严而道尊”的态度,代为转达深切的问候,请她节哀,回京我们去看望她!赵小芹(著有《猎美的足迹——从塞纳河到诺曼底》学名胡瑞民、官名赵介轩)

发表于 2009-6-26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夕阳夕阳帖: ) H8 g- }5 D" i+ z$ k" \

刚刚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帖子,很是高兴,我是六二班的同学,只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接我们的老师叫徐文英,两条长长的大辫子垂在身后,给我的印象好深呀,后来我也留过两条长辫子,不知聚会的时间,地点及发起人的联系方式,没有全看完所有回帖,回完后再慢慢看。每当我走到人民日报社门口都会说,这原来是我们小学,期待聚会那天。

2 O+ S3 A% A: b( @

 胡涂兄:你的110页前后这么得来的?让我从110页翻到162页才找到,忽悠呢我吧?[em54]

发表于 2009-6-26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6-25 12:47:00的发言:
* {+ H3 r/ V/ d/ I8 @

我怎么记得65届、68届的也参与了团体操的表演,可能65届面临毕业参与的人少。因为我们的邻居是65届的,她就参加了,68届只是个别人的参加了。

7 V" O4 g! S! j4 m

确实我们65届参加彩排过,但开幕式已是升入中学后,是否在参加已记不清了。当年我班咸福生因玩摇船,从上面掉下来被摇船底部挫伤脚,休息了好多天,耽误了团体操的排练。

- ?. l3 ]; G8 f2 M1 a

其中的男生叠罗汉是我印象最深的。

发表于 2009-6-26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老师的这张照片是太珍贵了,我认为不载它为好,保留全貌历史场面
发表于 2009-6-26 0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故国神游在2009-6-26 3:31:00的发言:
“均好”学弟:其实少一个孩子也少费一份心。刚收小儿子电话,他实习下班到家,紧接着开车出去买计算机。千叮咛万嘱咐要小心,巴黎人开车太野,谁料回程果在一个隧道里出了事,车撞得不能开回家——人生首次处理交通事故,还得叫保险公司排障车把破坏的车带走……计算机尚不知如何带回来……?还要谢天谢地:人没受伤!巴黎开车的压力紧张,令人艰于呼吸,动作稍慢,人就按喇叭示威,于是从孩子开车,就不再想开车!开车乃人生态度写照,此地似乎人压力大,就对他者发泄——到处极不友善……
6 W& i! u6 ~ K: i% N4 k g. r

 人没受伤,万幸。

- y% h+ L) n& |/ J) H

 北京也被汽车这种文明怪物占领,咱们小时候很多室外游戏,只能在文字中存在了。

( X. _/ G; l8 K* ^# i, x

 北京有个交通台,最大的一个栏目叫做“一路畅通”,在高峰时间陪伴司机的,每天可能有六七个小时或者更多。因为堵车,他们广告收入全国第一。还有一个名词,叫做“路怒”,有路怒症,有路怒族,这些人一上路就不行了。

9 v* {! g! E2 V6 _

 

发表于 2009-6-26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故国神游在2009-6-26 0:47:00的发言:
" Q( ]2 y6 p4 |/ ^ I* N/ m' F


好,在下小儿子到家,他德语是可写论文的水准,铜牌上镌德语一目了然:
莫扎特出生宅邸
莫扎特博物馆
1756年一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莫扎特诞生于此宅
1 E. C! `7 f6 n& d2 X$ m1 `
QUOTE:
以下是引用故国神游在2009-6-26 1:11:00的发言:
9 N8 w2 O+ n7 K2 t/ I+ S


尽管在下不曾参观萨尔茨堡,却多次路过、穿越过城区,有一定印象,既然见到莫扎特出生宅邸,便可确定是萨尔茨堡了!那里是天主教区,故有圣女泰海萨塑像,既是音乐城,当街便见乐器店……最后一幅画面右方Marionnaud却是各地不难见到的原法国化妆品连锁店,几年前被李嘉诚整体买下来了。 0 X* C: g6 M* C4 n3 C! B0 Q


你不说,我还想当然地认为是维也纳。原来这是莫扎特出生地萨尔茨堡。一个是远在天边的想象,一个是近在眼前的了解。 / G$ K4 D, {5 }$ D, C9 t

1 A6 l6 ?7 i! I/ ]( T% q

 另外,你的博客我看到了。你好像比我大六七岁,咱们在附小没机会见面。敬仰啊。

9 P, b) B1 f4 B! i


发表于 2009-6-26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不断有人删自己的发言,有错就改,这没什么不对,可是做事经常后悔,心态上显得不稳。而且一些帖子本来是有上下文的,删除后会让读者莫名其妙。

# A" }# S& U: |

建议,网络是公开场合,发言想好再说。

发表于 2009-6-26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23 5:59:00的发言:
6 { b& B4 F1 L3 v* p- i5 D ( W# v4 V/ O; r- j' G8 T1 [0 V' X2 A5 e

音乐、绘画摄影和文学艺术等等,首先是感觉的东西,不管它叫什么“之都”。不管有多少人顶礼膜拜,那地方的作品我总是缺乏感觉,爱听的不多。欧洲的音乐,不用冥思苦想立刻说出来的大作品,喜欢西班牙盲人音乐家罗德里戈的“阿兰胡艾斯”,不知为什么,只能听到他这一首作品。

. F* Q3 D' z1 \! ~- A0 Y! o

至于这组照片,一个地方风景照如何,首先看风景原来如何。西欧习惯一览无余,和苏州园林移步换景,两个极端。

[( Z% m3 [. M1 E$ ?

下面能当答案吗?

! }9 X1 D; i; O5 t7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mzt.jpe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在下小儿子到家,他德语是可写论文的水准,铜牌上镌德语一目了然:

莫扎特出生宅邸

莫扎特博物馆

1756年一月27日沃尔夫冈·阿玛多·莫扎特诞生于此宅


/ D* d% ^* s9 X- m$ \" @& J5 p9 b* e$ h N# O; n; h+ D( R1 U9 `/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0 12:55 , Processed in 1.216591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