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1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 E# p* ~" i/ a

(19)印象中的9号楼

" V3 ~7 P1 e0 F8 [4 v

 

. K# Y3 F! A; ^3 k

        9号楼是一座教学楼。在原机院内26座楼里,唯有9号楼是一座全平顶大楼。住在8号楼,10号楼以及平房的孩子们对这座楼应该很熟悉了。早期9号楼的外表颜色好象是灰色,后来进行了一次整修粉刷,披上了一层白色水磨砂石,就显得漂亮多了。五层高的主楼再叠加上一座了望小房,在那个年代屹立在京城东郊土地上,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0 v1 p6 c1 _5 z! y4 V

    

( T0 i z. j; R: U* H9 }0 y, g

        9号搂主楼中间有南北出入大门。但现在看来好像楼给盖反了,因为北门建造地很气派,三面拾阶而上的阶梯,配上护栏,平台和门厅,却面向北围墙成为大楼的后门。反观南门只是由三扇设计样式简单的推拉门构成,却作为大楼的前门。要不就是当时院领导有更宏伟的规划,把机院正大门开在后河一带,。。。哦,瞎猜了。

' P8 I: ]/ B1 D4 }( u- e

     

5 F1 p* D p0 X3 N/ q4 u# h

        9号楼南侧靠马路边有一排灌木丛,开的是小黄花。夏天有时我们玩捉迷藏、逮人什么的,往往想都不想就一脑袋扎进去,哇,。。惨了,身上不是被木刺扎了,就是皮肤上感到阵阵蜇疼----那一准儿被“洋拉子”拉了!大楼北侧靠墙也有一排灌木丛,经常飞进去长着漂亮羽毛的鸟,我们称之为“红电壳”,“蓝电壳”。当然这些鸟在灌木丛中根本就安生不下来,经常被我们用弹弓追着打,可怜的小鸟儿,被击中的不在少数。有时我们的射击目标也会从鸟的身上转移到一楼厕所的玻璃上。。。。反正那时候心眼都挺差劲的,现在说出来就当自我批评吧。记得看完电影《地道战》以后,我们一时心血来潮,就在灌木丛旁边挖坑,还真挖出一个竖两米,横两米的地洞来,洞口还用粗树干围起来。后来一场大雨把洞给浇坏了。。。

. L0 X% o# S T8 G& K+ F

    

+ s: f) B. I( R4 \9 N

         在楼的北面还有一片白桦树林,就是冬虫夏草在《打雪仗》一文中提到的那片树林。夏天从林中走过,身上和头上经常被蜘蛛网丝粘着,挺难受的。而到了秋天,树林子里的地上铺满了桦树叶,走上去软软地。到了晚上,林子里挺黑,也很少有人从那里走。有时候8号楼和10号楼的孩子们各据9号楼东西两侧,把几个手电筒凑在一起互相对着照射,看哪方的光柱强亮(是不是吃饱了撑得)。

s# D0 B5 U. ^* p9 O7 G

      

. @3 y8 C2 x2 t" s$ _4 I" b

        9号楼西面一层楼也有入口,它好像是通实验室的,平时都锁着。入口的台阶两侧各有一个高平台。我们经常在那里兵分两路用自制水枪打水仗。水枪是用一角钱一根的塑料自动铅笔改装,“噌,噌”呲出的水柱在空中交叉划出一道道曲线,很好看。后来不知谁觉得自动笔水枪不过瘾,用大拇指粗的竹管代替了自动笔。。。。。嗬,家伙的,那呲出去的水柱子就像消防车水龙头,一梭子出去“哗啦啦。。”,就能把衣服浇个精透。

/ G! M4 Q2 q A, D k+ e& i) K

     

2 r# Q- |( z. Q, _6 z6 h& g

        在楼西侧靠马路边上,有一条小水沟。夏天大雨一来,从9号楼操场那边囤积的水就沿着这个小水沟通过北门向后河排去。我们经常拿些砖头,石块儿堵住水沟建成一个“拦水坝”,让水流改道流到马路上,然后再破坏性地拆除“拦水坝”,一边拆,一边喊着“炸坝,炸坝啦。。”嘿嘿,看着水流按着我们的意愿流来流去,玩得可高兴了。

1 u7 V* H( U9 f1 x2 K" J

     

$ ]8 i& ~+ k) l) ?. {+ [% K

          9号楼里除了有正规乒乓球台能吸引我们,还有就是那4楼上面的大平台楼顶。有时我们悄悄摸到5层,翻过窗台来到楼顶。哇。。。好大的露天阳台呦。楼顶表面铺着沥青和碎石子,1米多高的护墙上面固定了一圈钢筋(可能做避雷用的),一架室外天梯从楼顶直通楼下。向周围一看,视野好极了。向北望去,农展馆墨绿色的琉璃瓦大屋顶尽显眼前;遥看西边,能看到工人体育场的圆形建筑物,天气晴朗时,能隐约见到西面的山峦;眺望东南方向,红庙发电厂的三根大烟囱整日喷吐着白烟;再转看西南方向,可以看到过去面粉厂的两个圆形储物仓;往东北方向瞅过去,能看到远处的红白相间的标志杆,据说那是首都机场的位置;转向正东方,一片希望的田野;再低头往楼下看,觉得下面马路上的行人很小很小,心眼一歪,抓起一把小碎石头子就顺到楼下去了。。。。

- `1 D2 g3 @4 l2 M6 t& a# G* Y

    

+ {8 V2 k% G- M) ?2 m

        我曾经在楼顶上扔过纸飞机。一般扔出去的纸飞机都朝下飞,不过有一天,我可能碰上一股上升气流,扔出去的飞机一点一点地向上飞或平着飞,忽忽悠悠地一直向东飘到平房上空。我当时很惊奇,以后有空就上楼顶扔纸飞机,但再也没碰到那么有趣的现象。5楼到6层了望小屋之间是一架铁梯,上面有一块铁板盖着,很像西岳华山上的千尺幢关口,大有一人把关,万夫难过的气势。套用电影《智取华山》里老松井的话“我有5厘米厚的钢板,再放上一挺机枪,看他谁能过来!”。。。。5层屋顶上有一个旗杆,却很少见到挂过国旗什么的。

! E! |6 k9 K7 V) r, u

 

% _& e* x' d# p4 U6 F* V& I

        个人崇拜风气盛行时,“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铁制标语牌一直耸立在9号楼的房顶上,每日给路人提示着要记住什么。。。。

! V2 _. J9 |6 m$ t5 V* n

        记忆中的9号楼,现如今还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次在机院附小与看电影有关的事情

电影的话题看样子已近尾声,我再说两件在机院附小与电影有关的事。

6 B& x# X' n/ R; C N" i

我们的宿舍曾在一层的西边,窗外是一个操场,可能是管校的操场。有一段时间晚上,那个操场老演电影,我们是被禁止看的。有阿姨管着,谁也不敢看,这是为了不影响我们休息。但是,阿姨只是在熄灯后嘱咐一下大家,不许看电影!然后,就走了。她走后,胆子大的人就爬起来到窗户边看电影,影响了许多人都效法。我就是其中者。电影的诱惑实在抵不住。后来阿姨知道了,可也没有办法,因为她也要休息,不可能在宿舍守到电影放映完。也就是巡视阿姨来的时候管一下后也走了。

8 f6 k9 g- Q2 V4 J

一次要放一个匈牙利的片子,矿难片。片名忘了。这片子有人先看过,讲起片中救人的惊险的内容,一传十、十传百。馋得大家都憋不住了,都准备晚上起来看,这个信息不知怎么让阿姨知道了。我们的侯阿姨这回来了个“欲擒故纵”。熄灯前她说:“知道大家都想看电影,那咱们就看一会儿,但是看完谁也不能再看了。好吧。”这么着,谁也没有多想,能看一会儿是一会儿,哗啦!大家一下子都跑到窗户边去了。

% D3 O* ]0 h9 U/ v4 w6 v- b0 @3 j

片名已经过去,银幕上出现了矿工们离家上工的镜头,有的和家人道别、有的嘱咐着准备走。侯阿姨就陪着我们看,突然宿舍门开了,巡视的阿姨出现了。一见这场面,大吼:“干什么!都回去睡觉!”大家有侯阿姨允许,谁都没有动,照看不误。侯阿姨立即说,是我让看的,就一会儿。影片已经演到工人们下矿。也就看到这,侯阿姨说,就看到这,大家睡觉吧,于是,一个个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窗户,很不情愿地各自躺到了自己的床上。外面的影片在继续。

" J& F; } }% _- R" P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再起来看了。好像再往后也不在那个操场上演电影了。可能是小学向管校提了意见的结果。

4 L% [+ W; z4 w) A

第二个是到机校礼堂看电影的事。

: d1 G5 Q2 s8 M5 C4 \2 ?% m

到机校礼堂看电影对于住校生是不允许的,有一次听说机校礼堂要演“三剑客”,这可是我最爱看的电影,虽然看过一次,但是,达达尼奥的幽默话语和敏捷的击剑动作太有吸引力了。

" v0 V( v7 x% o( [% A

班里许多人都想去看,于是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偷出校门,跑到了机校礼堂看“三剑客”。进去后电影已经开始,大家各自找地方看。没想到一会儿,就听到了阿姨和老师在礼堂里找我们的声音,他们在看电影的人群里寻找着我们。很不幸,我也被找到,被揪出了礼堂。

+ }0 G4 Q8 Q5 q% t7 h0 f

出来后,在礼堂门口,我看到了被揪出来的灰溜溜的同类们。老师阿姨们出动了不少,还在继续在礼堂里寻找没有出来的同学,在礼堂门口只有一个阿姨看着我们,想找出其他人后再带着我们一起回去。这时我非常沮丧,心想怎么这么倒霉,没有找到我多好。达达尼奥和三剑客的魅力使我突发再进礼堂继续看电影的念头,说时迟那时快,我趁着天黑、阿姨没注意,猛得跑回了礼堂,快进去的时候,已经听到了阿姨的让我回来的喊声。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已经淹没在礼堂里看电影的人群里,这回我想再不能让他们找到我了。肯定还有别人没被找到,反正不是我一个,法不责众。坚持看了一会电影,但是心里又不踏实,又有些心虚。于是没看完就自己出来了。回到宿舍,先回来的同学幸灾乐祸地告诉我,老师阿姨说了“你的问题可是严重了,我们是初犯,知错就改。你呢?知错不改,明知故犯。”就差说你等着倒霉吧!

) H, s! q# P# o1 c/ ^8 o# h+ U

第二天,果然如此。倒霉!先是把所有去看电影的人叫去,一顿训斥,我记得有张树人。我们都低头不语听着,然后把我单独留下,又是训斥。最后是每人都写了检讨,用大字报的形式贴在宿舍楼的进口处。是为了让我们吸取教训,教育大家。我觉得那几天真是漫长,这就是到机校礼堂看“三剑客”的代价。不过“三剑客”的电影至今我看起来还是乐此不疲,旧版新版的影碟我都有。

发表于 2009-7-18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小子首先记忆力好,回忆起来如在昨天。二文笔好,把事件串联起来细腻的描述,耐人寻味。

# [ x% Z- H' t* K

你引用的照片连起来看,就知道骑摩托的是哪位了。

+ z7 z7 \/ T, y

希望看到你更多的回忆文章。

) j6 P- Z' f0 D

这张9号楼前的照片,顶上的字少了几笔而无人问荆,个人崇拜的年代过去了。


发表于 2009-7-18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虫夏草周末休息,可看看这张从西北方向所摄的10号楼,你家住东边单元。能再回忆些什么,也写出来大家共赏。
发表于 2009-7-18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7-18 11:23:00的发言:
  y; w+ z6 E8 X+ e0 ?

(19)印象中的9号楼

& j/ B" v1 v/ L+ O6 n5 u

 

% {9 Y1 g5 j. h6 b

        9号楼是一座教学楼。在原机院内26座楼里,唯有9号楼是一座全平顶大楼。住在8号楼,10号楼以及平房的孩子们对这座楼应该很熟悉了。早期9号楼的外表颜色好象是灰色,后来进行了一次整修粉刷,披上了一层白色水磨砂石,就显得漂亮多了。五层高的主楼再叠加上一座了望小房,在那个年代屹立在京城东郊土地上,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 ^3 K2 M3 i1 ~' u4 M

    

( ]& Q" ?1 [6 }

        9号搂主楼中间有南北出入大门。但现在看来好像楼给盖反了,因为北门建造地很气派,三面拾阶而上的阶梯,配上护栏,平台和门厅,却面向北围墙成为大楼的后门。反观南门只是由三扇设计样式简单的推拉门构成,却作为大楼的前门。要不就是当时院领导有更宏伟的规划,把机院正大门开在后河一带,。。。哦,瞎猜了。

1 e0 N8 T( Z$ K$ x

     

' t. H5 B* R+ G7 w0 W9 E* @

        9号楼南侧靠马路边有一排灌木丛,开的是小黄花。夏天有时我们玩捉迷藏、逮人什么的,往往想都不想就一脑袋扎进去,哇,。。惨了,身上不是被木刺扎了,就是皮肤上感到阵阵蜇疼----那一准儿被“洋拉子”拉了!大楼北侧靠墙也有一排灌木丛,经常飞进去长着漂亮羽毛的鸟,我们称之为“红电壳”,“蓝电壳”。当然这些鸟在灌木丛中根本就安生不下来,经常被我们用弹弓追着打,可怜的小鸟儿,被击中的不在少数。有时我们的射击目标也会从鸟的身上转移到一楼厕所的玻璃上。。。。反正那时候心眼都挺差劲的,现在说出来就当自我批评吧。记得看完电影《地道战》以后,我们一时心血来潮,就在灌木丛旁边挖坑,还真挖出一个竖两米,横两米的地洞来,洞口还用粗树干围起来。后来一场大雨把洞给浇坏了。。。

$ Q2 k& |# H6 v% U

    

A; K: Y( t+ H4 z4 a1 P

         在楼的北面还有一片白桦树林,就是冬虫夏草在《打雪仗》一文中提到的那片树林。夏天从林中走过,身上和头上经常被蜘蛛网丝粘着,挺难受的。而到了秋天,树林子里的地上铺满了桦树叶,走上去软软地。到了晚上,林子里挺黑,也很少有人从那里走。有时候8号楼和10号楼的孩子们各据9号楼东西两侧,把几个手电筒凑在一起互相对着照射,看哪方的光柱强亮(是不是吃饱了撑得)。

: F% ~: p6 }# ?1 \

      

* \1 x% `& T6 D' C) R* f

        9号楼西面一层楼也有入口,它好像是通实验室的,平时都锁着。入口的台阶两侧各有一个高平台。我们经常在那里兵分两路用自制水枪打水仗。水枪是用一角钱一根的塑料自动铅笔改装,“噌,噌”呲出的水柱在空中交叉划出一道道曲线,很好看。后来不知谁觉得自动笔水枪不过瘾,用大拇指粗的竹管代替了自动笔。。。。。嗬,家伙的,那呲出去的水柱子就像消防车水龙头,一梭子出去“哗啦啦。。”,就能把衣服浇个精透。

/ M# p) P! v- G9 m* H% J

     

) L! {( ]8 @# z' ]9 _

        在楼西侧靠马路边上,有一条小水沟。夏天大雨一来,从9号楼操场那边囤积的水就沿着这个小水沟通过北门向后河排去。我们经常拿些砖头,石块儿堵住水沟建成一个“拦水坝”,让水流改道流到马路上,然后再破坏性地拆除“拦水坝”,一边拆,一边喊着“炸坝,炸坝啦。。”嘿嘿,看着水流按着我们的意愿流来流去,玩得可高兴了。

3 e. O" }$ H! P# w/ i6 ~

     

; Q$ z! r7 a7 I& v

          9号楼里除了有正规乒乓球台能吸引我们,还有就是那4楼上面的大平台楼顶。有时我们悄悄摸到5层,翻过窗台来到楼顶。哇。。。好大的露天阳台呦。楼顶表面铺着沥青和碎石子,1米多高的护墙上面固定了一圈钢筋(可能做避雷用的),一架室外天梯从楼顶直通楼下。向周围一看,视野好极了。向北望去,农展馆墨绿色的琉璃瓦大屋顶尽显眼前;遥看西边,能看到工人体育场的圆形建筑物,天气晴朗时,能隐约见到西面的山峦;眺望东南方向,红庙发电厂的三根大烟囱整日喷吐着白烟;再转看西南方向,可以看到过去面粉厂的两个圆形储物仓;往东北方向瞅过去,能看到远处的红白相间的标志杆,据说那是首都机场的位置;转向正东方,一片希望的田野;再低头往楼下看,觉得下面马路上的行人很小很小,心眼一歪,抓起一把小碎石头子就顺到楼下去了。。。。

2 y$ p1 G# w. \6 w

    

1 }* F+ Y; r$ P9 l5 }" v

        我曾经在楼顶上扔过纸飞机。一般扔出去的纸飞机都朝下飞,不过有一天,我可能碰上一股上升气流,扔出去的飞机一点一点地向上飞或平着飞,忽忽悠悠地一直向东飘到平房上空。我当时很惊奇,以后有空就上楼顶扔纸飞机,但再也没碰到那么有趣的现象。5楼到6层了望小屋之间是一架铁梯,上面有一块铁板盖着,很像西岳华山上的千尺幢关口,大有一人把关,万夫难过的气势。套用电影《智取华山》里老松井的话“我有5厘米厚的钢板,再放上一挺机枪,看他谁能过来!”。。。。5层屋顶上有一个旗杆,却很少见到挂过国旗什么的。

0 a' ], s I7 v9 p2 g$ d

 

; q1 E: o% {( L! m

        个人崇拜风气盛行时,“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铁制标语牌一直耸立在9号楼的房顶上,每日给路人提示着要记住什么。。。。

?% W# k2 ^8 Y# O3 N

        记忆中的9号楼,现如今还好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 ~+ {6 R8 A; @0 ^ R. _3 l; i

 9号楼还在,现在属于人民日报(门口有牌子),那天我过去向拍照片,可是天色已晚。当然,想在这个角度拍照恐怕已经不可能了。

4 ^7 F7 u: x0 Q. b+ @: k+ ]& @- v

 

" i9 t1 l1 t3 D2 Q+ x# `

 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个有胆量的孩子,到过9号楼的男孩子都想尝试的一项活动你没说,只是提到“有时我们悄悄摸到5层,翻过窗台来到楼顶。”这谁都会。

; s& p# c9 L8 `* w- M

 还有,9号楼顶层有一台电视机,在那个年代,还是挺吸引人的,只是需要不断移动天线。

( {, [' r- W, S

 打派仗的时候,9号楼是个重点,上回你们提到说说那些事情,此文也没说。

( L. J: k, h, c0 `

 

Y5 p5 O+ b b* F

 另外,好像前边有人说到过,9号楼前大操场是洼下去的,下大雨之后,操场就像一个水塘,一些孩子会把脚手架上大木板放到水里,当木排撑着玩。

6 l l& u. o/ n$ P3 y0 o1 ]

 

发表于 2009-7-18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7-18 11:23:00的发言:
  : h3 n# w% i( |$ x9 a

(19)印象中的9号楼

- ~ x* j1 Q% I9 W( F% G9 }

 

( @: j5 Z+ @4 Z2 z6 i

      ... ...

6 y# }8 t- q) W# U; q

        9号楼南侧靠马路边有一排灌木丛,开的是小黄花。夏天有时我们玩捉迷藏、逮人什么的,往往想都不想就一脑袋扎进去,哇,。。惨了,身上不是被木刺扎了,就是皮肤上感到阵阵蜇疼----那一准儿被“洋拉子”拉了!大楼北侧靠墙也有一排灌木丛,经常飞进去长着漂亮羽毛的鸟,我们称之为“红电壳”,“蓝电壳”。当然这些鸟在灌木丛中根本就安生不下来,经常被我们用弹弓追着打,可怜的小鸟儿,被击中的不在少数 ... ...

发表于 2009-7-18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18 12:38:00的发言:
冬虫夏草周末休息,可看看这张从西北方向所摄的10号楼,你家住东边单元。能再回忆些什么,也写出来大家共赏。


# L4 g' p6 t( L; J, _; w1 u3 ~ C

虫草去汉中参加故地重游活动,估计得下星期一才能露面。

发表于 2009-7-18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这个穿军装的老师我不认识,也没有印象。你的记性比我好,你回忆不起来的事,我不一定就记得。

- [- w& q. A& }

 

+ L& U! C6 j: J& o8 g

邱雄老师就是你说的大队辅导员,在前面领着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那个老师。她的女儿与我妹妹同班,而且她们是好朋友。

发表于 2009-7-24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18 0:02:00的发言:
( W* n2 d/ T' j, t9 j" ^9 E6 X8 I

前排左二是熊老师吧?如果是,她是否教算术?她还是少先队的大队辅导员。谁?

1 a1 W0 J+ j8 f

     左三是:郑遥老师。不过我一直叫她——阿姨。那些年也不常在北京,有时候回来去看看她很是亲近。喜欢她慈祥宽容的笑!

V1 |4 i9 `* r% _" ~. u' F

     最后一次见她是听说,她不止腿伤了,而且情况也不太好。去看她,见她那么无力的坐在那儿。上前抱抱她,亲吻她那有些塌陷的脸庞(因为过去她很胖),心中一阵酸楚。看着她依然慈祥的笑容中,些许的无奈、些许的无力···跟她聊会儿无关痛痒的话题,却知道她痛在那里···等我再回来她已不在。见了A wu说道两位仁慈的母亲,心中的悲伤无以言表······

发表于 2009-7-24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出且性本善        净化心灵勤坐禅

4 g; c& Q* Z4 T; `


发表于 2009-7-24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讲道华山之上,为什么阴盛阳衰,就在于视觉效果发生变化。男士眼睛变牛眼,女士的变鹅眼。有人会问,两者有何不同呢?就得先说一下,为什么牛那么大的块头会由人摆布,甚至任凭牧童吆喝,因为牛眼看人,把人放大了N倍,所以牛俯首帖耳。而小小的鹅,却常常啄人,因为在鹅的眼里,人缩小了N倍,所以它不把人放在眼里。

' Q& F5 K+ w+ j) D. S3 L

     到了华山,优劣尽显。男士牛眼看山,险处真真切切,头晕目眩,不敢前行。女士鹅眼看山,远景朦朦胧胧,心旷神怡,勇往直前。

) h8 t5 x' o( s+ X

     不少男士认为这是一邪说,直到身在山中,才深有体会,方知此言不谬,但希望有爬华山经验的智者提供妙招,以缓解尴尬之势。

! }/ k6 U: b/ X( r9 I2 d8 d

     不知者不怪罪。

发表于 2009-7-24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金海岸在2009-7-18 10:15:00的发言:
: R6 b3 S% `% p/ |) N0 |

难得霏霏还将这个老照片保存的如此完好无损。珍藏吧。看霏霏的年纪猜算应该是60年左右吧?
2 E6 u5 z% ]% L* R2 U% g4 l& Z* Q

是64年照的。第一张回答正确!malinmali那张也是我留的。猜猜这张是谁?又贴不上[em53]

& I3 i$ ~& j2 F: ?$ ~+ c

 

发表于 2009-7-24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查看QQ邮箱
发表于 2009-7-24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7-23 22:32:00的发言:
安大哥是我上学时的榜样!变化不算太大,你的主持为411能顺利结束压住了阵脚。
+ s4 E5 a$ b# K! y$ p/ ?, I

在下没说错什么把? 真是让我又惊又喜. 惊的是安同学的帽子不知不觉就带上了,

. E1 ]$ B$ J/ S8 |, p4 O

喜的是不管真的假的当了一回榜样,有点.....

发表于 2009-7-24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拍的雨中即景:

7 U& D! y9 [ r) t' |+ Q

 

# Z1 v* j' p. {! C) s7 j$ R L- a

 

' j+ a4 ^ S5 E' @. L7 f# K

6 Q3 M! b6 A, f2 H5 w

发表于 2009-7-24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么到了,也献上照一张. 祝大家玩的高兴.

) j4 j. p) C" P3 y4 A

下雨了,小心路滑.

5 `) c8 Z" |+ S0 q: e

 


发表于 2009-7-24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7-24 10:56:00的发言:
. w, S' |7 f8 `; @; A5 T3 c

 真的灵验,假的不灵。 知道什么叫“认真”吗?

& X" i" e# ?. x$ C2 \/ a' Z$ |

 

3 C* I( O7 M( v

呵呵,跟的真够快的。

* {0 Q. z9 d# S7 g B$ q @5 z* z

你和某些人的认真本人我早已领教过了但是你的认真和某些人的认真不一样附小论坛的特点就是"认真"所以本人经常挨砸(习惯了)@

) A+ r4 N( |' N8 f7 `" h3 L

真的灵不灵我还没体验过,假的就更别指望了!

发表于 2009-7-24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7-24 11:22:00的发言:
; D* f" ^! i, {7 n0 @. W

每个页面最上方,点击右边, 9 Q& o+ m; H) y4 g+ ]6 }# G) C/ Y# U8 c

  • 今日全部主题及回复 想看看是否有新发言,刷新那个页面就行了,这个保证灵验。 / t' S8 R+ N4 q* h6 Z t5 G* h

    6 J" E3 P9 W3 ?; A5 g2 ]; O+ |: _; ^

    8 h& ]: ?8 O/ U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rhfy.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 B x7 I3 P6 y9 p4 b

    发表于 2009-7-24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7-23 10:51:00的发言:
    p/ i4 R' u# q. d4 W

    我们06年暑假爬华山时,对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险境只是看看罢了,发张照片给没去过华山的校友视觉上感受一下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2 ~5 m0 v$ [$ _1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86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f4 K8 p( L& g3 t

        [em57] 胡汉三又回来了! 几日不在大家可好哟?

    . Q, k% k( g2 P5 H: Q9 s

       报名,报名!附小的去俺也报名。就是打死你我也不爬,太吓人了!重在掺和。[em55]

    发表于 2009-7-24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7-24 11:08:00的发言:
    . e+ `6 Y3 U5 n" h# C

    呵呵,跟的真够快的。

    6 y# u, m% C7 |

    你的认真大姐我早已领教了!@

    & w3 ?& G e. ^: l9 P+ B

    真的灵不灵我还没体验过,假的就更别指望了!

    % q8 k/ U" P2 B# { h2 W# Z' v7 t

    每个页面最上方,点击右边, " v9 e1 J6 F# ?

  • 今日全部主题及回复 想看看是否有新发言,刷新那个页面就行了,这个保证灵验。
  • ^6 ?3 [ @( H

    5 S: ^# @1 V2 J" h

      0 V; V0 J2 `$ h. \

    解词:认真 1 H1 ]9 Z& y: d5 I, V" \

     ① .... ② 认准真佛。 ③ .... 7 `6 T/ b1 R R3 e; e( |

    7 {; l$ |+ g! z/ C3 c

    + w7 a$ F* S+ \


    发表于 2009-7-24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词:认真 + v3 w& }2 {8 w- @1 _. ~7 s

     ① .... ② 认准真佛。 ③ ....

    + w1 O" v" o' p+ |7 s

     

    ! u" _2 o9 `4 k4 K0 C, k: W) ]! x

      我是看懂了你认真"的含意,所以才感慨了一番。明白了吗?我要不是帮善~~大哥做片子,才不在这露面呢@

    发表于 2009-7-24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7-24 10:37:00的发言:
    : |, k/ K% F @& J9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723715552986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领唱的是kongyasha(网名)和时刻准备着,指挥的网名我没记住;他们都是66届的,在网上很少发言


    - V' |8 ?* f$ @& b' w, A

     指挥呀,如果我没搞错,他发过言,就是他自己。

    ; Q6 f- k! W" t

     

    发表于 2009-7-24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09-7-24 9:47:00的发言:
    / m! N3 n% a+ U! L, L5 s9 L% T

             真真假假三座佛   是否灵验任评说[

    ( }) S# G, A# }+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 q$ i$ M, ^& W) |9 _

     

    0 ?: n: G' m9 ^. q

     真的灵验,假的不灵。 知道什么叫“认真”吗?

    ( o; H7 S/ t0 c

     

    发表于 2009-7-24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树掩映环境好    要信真佛您这找

    % E: m4 g9 t' n0 {


    发表于 2009-7-24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9 A5 Z$ K5 M7 r+ O" I$ X" c

            前面老三及燕赵愚公学长提到当年他们为了买小人书,省金攒银,不惜腿脚,经常“长途跋涉”,横跨北京老城区,,。。。这让我想起自己的那时“长途跋涉”的经历,也就再下一文吧。


    * `6 Y9 R# G! S

    (20) 皇城根儿下的“长途跋涉”

    8 y2 c4 {# o& H! w/ k+ B, C

     

    & c# s9 N1 F2 h: P: `5 O1 A

            文革期间因为年纪小,没有参加过大串连,长征等活动,但确实在京城之内操练过两次“长途跋涉”。记得第一次走最远的路,是从机院到天安门广场打来回。那时大串联活动刚开始不久,天安门在全国人民心中已成为中心之中心,受到各族人民的关注。而住在皇城根儿下的孩子要是还没腿儿着去过天安门,总有那么一点革命不彻底的感觉。终于有一天,在一片叫嚷声中,我和几位同楼的哥儿们踏上了征途—去天安门奔个来回。

    $ J! F$ Q$ ?% D) B" r. M

     

    . `' V/ m' ]) ]7 T

            行军路线首先出机院西大门;走小庄向西拐头,到呼家楼十字路口再往南直走;过光华木材厂到大北窑后再转西;顺着那条宽阔的大马路一直走,经过一机床、齐家园、日坛、建国门内、外大街、老北京站口、东单、王府井、北京饭店、南河沿,最后到达了目的地---天安门广场。

    2 d; V! y" ^+ O

     

    " J/ q+ f3 u- a% l! D% V

            这一路上,我们东瞧西看,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累。记不清到了天安门后玩了多长时间,反正是没吃没喝得就回来了。走这一路,只记得在小庄有一家大众饭馆儿,门面朝西,后来经常去那里买豆浆油饼。豆浆二分一碗不带糖,5分一碗带糖,油饼一两粮票7分钱,包子。。。

    . @( k& n% ]3 l

          

    0 J+ ~ F' Q* P8 f- C. s( Z

            从呼家楼到大北窑的这一段的路边基本是草地和树林,没有商业店铺。一机床厂对面好像是一家锅炉厂,那里放着许多卧式锅炉。齐家园过去挨马路边上有两座外交公寓,有铁栏杆围着,还有军人给站岗。看着里面那些黑白皮肤小孩儿们住得那么舒服,玩得那么自在,真是羡慕死了。那一带经常能看见苏制“伏尔加”和“基姆”小轿车进进出出,里面坐的是肤色不同的外交官员。经过古天文台时,看着上面那台生锈的铁架子,一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老露天放着。路过北京站口往南看过去,车站广场上人山人海的,黑压压一片。东单菜市场是当时沿途最大的商场,与现在热闹劲相比,真是天地之差。王府井大街里面挤满了拿着大包小包的外地人,他们都是奔百货大楼和东安市场去采购的。北京饭店对我们来说一直充满神秘色彩。从那个旋转们进出的每一个人我都认为是个中央的大官,至少当时是那样想的。

    ; O& o( _ T$ l4 W" T

    天安门虽然是此行的目的,但那次的印象在脑海里没留下什么深深的痕迹。

    8 } H9 r0 `4 S( N5 r

         

    5 V$ f. Z8 l i6 K+ P, z

            听爹妈说,我小时候他们带我上街,一路开出去,我老老实实地跟着走。可逛完大街往家走时,我就不好对付了。几乎走不了几步,我就喊腿疼,赖在地上不走,两眼却盯着卖冰棍儿的小车。。。。这种心思大人们眼明心清。他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肩扛或怀抱,驮着我走,第二是掏钱买冰棍儿,满足我的心愿,吃完冰棍儿我自己走。第一方案爹妈试过几次,最后放弃,因为我小时候傻沉,又不老实,弄得他们很累。不过在他们用第二方案时,没个若干根冰棍儿伺候着,我是不配合回家的。

    0 V% u, ?5 p7 n g

          

    ( Z+ a( T% k# j1 S; @- l* ^* L

            可这一次徒步天安门打来回是我自愿参加的,没有谁来罩着我,结果一根冰棍都没有补充上来,回家后觉得又渴又累,以后再不想走那么远的路了,顶多去关东店,神路街转转。。。


    1 V1 r1 l6 f$ g! o

            第二次“长途跋涉”是在1969年。那年的三月初,苏修军队悍然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和卡脖子岛。为了表示对苏军入侵的愤慨和抗议,附小(当时称三七小学)组织我们徒步去苏联驻北京领事馆进行游行示威。可恨的是那老毛子的领事馆不在日坛使馆区,却单独建在地坛(安定门?)附近,游行的路程也着实不近。

    " w( E. ?* k! D1 z

          

    , |% O5 ?6 j& O6 k& ?$ | W N( K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在去的路上,队伍有组织,有纪律,很整齐。到了苏修使馆前,呼口号,站桩示威(忘了是否扔过墨水瓶,西红柿没有)。。。。,执行完游行任务后已近中午。虽然天空太阳高挂,但天气生冷生冷的,地面上还有积雪,师生们都冻得够呛。当队伍返回时,大家已经是各顾各,没什么队伍了。

    ; T) G0 k4 u7 f |. q5 y0 a

            

    ) |4 k( U+ Y. a

             我和几个小哥们一路快步往家奔,走的人困马乏。经过三里屯时,见路边有一家饭馆儿,便一头扎进去了。大家合伙凑了点钱,买了一大盘炒面合伙吃。不知是我出的主意还是谁提了个醒,我们又买了一小杯白酒(可能是二锅头)。于是你咂一口,我吸溜一下,把一杯白酒喝了个底儿干。出大门后,感觉到身上也不冷了,于是很爷们儿地抹抹嘴,一甩头,小胸脯一挺,继续赶路。。。

    ' h/ g+ }7 N, h6 k

            

    ! O C6 z5 l. G; h

             第二天,不知谁说漏了嘴还是告了密,这下馆子吃面喝酒的事就让班主任郑尧老师知道了。这还了得,还没小学毕业就敢下馆子喝酒,纯粹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啊 !。。。我们几个人被叫到了办公室。郑老师一脸严肃地看着我们,询问谁出的主意打酒喝,大家低着头都不吱声。我感到郑老师的眼光停留在我身上,心中不免发慌,想想自己就把这活儿揽了吧。不等张口,忽听身后传来一哥儿们的声音,

    & g( b6 v y7 F0 M7 M! ]

            “老师,是他出的主意”,说话间,哥儿们指了一下另一位同学—李XX 。

    / D" `7 m5 m y* J5 j& j4 y

             李同学一听,立刻悲愤地睁圆双眼,

    ) W% W4 M7 R' ~; a$ z1 u( e! X

             “什么,怎么是我?。。。。”

    $ m0 V* ]: _7 V* [/ E2 G

             说话间,鼻中常驻水客早已夺门而出,郑老师把目光转向李XX。。。。

    - b! I8 P s5 X* f7 i9 Z4 q

             其他同学马上纷纷附和着,说主意是李同学提的。

    , ^. w( e. q( f+ `, L

             看着千斤重担突然转到自己身上,李XX竟一时气愤地说不清楚他是不是有错。我站在旁边则心里暗暗为哥儿们这一把暗计叫好。

    3 `. V3 ?/ G- I& x

     

    5 a. k9 {9 N9 ]0 p/ t) z

             其实李同学在吃炒面和喝酒时,是非常谦让的。在我们的力邀下,也只是意思了两下子,可万万没想到最后要充当“替罪羊”,娃儿家气的眼圈都红了。。。

    4 u3 `" Z; p. T/ i) b/ [

             亲爱的李同学,那次你受委屈了, 你确实受委屈了。。。 敬礼!

    发表于 2009-7-24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假假三座佛   是否灵验任评说[

    ) h* k7 k) T5 Y6 H7 U1 g/ i

    [

    发表于 2009-7-24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育王柱立中央       莲花座中把身藏

    1 M6 l: U H" u8 n) s( r


    发表于 2009-7-24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唱的是kongyasha(网名)和时刻准备着,指挥的网名我没记住;他们都是66届的,在网上很少发言


    malingmali(网名)是一对双胞胎姐妹,70届的。
    发表于 2009-7-24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饶人处且饶人  多做善事不杀生

    发表于 2009-7-23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7-23 18:28:00的发言:
    i7 W9 v4 h* i( {


     

    , D' y1 ~4 t9 b+ ?' L

    我一直把左1当成雨中漫步,心一这一指点,使我小吃一惊。

    / i# H# U/ d; Y

    车学长,

    0 D& o, {# I, A, D3 ~" |

    女双重唱加指挥那张照片上的同学好象是低班的.胡老师文章中有表扬过.漫步应认识她们.

    3 r8 e* u9 _( Q, T7 c

    说腰痛的那张长的像我,不知谁把我照的老了点.哈.

    $ D/ ]3 `1 ^: g

     

    ; B6 }* g/ P, f; ?

    大家说华山,记得年青时就念叨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真遗憾三山五月我一步都没踩上.

    1 P& n) f$ L" `# v3 Q

    找机会还得走一躺.

    + @* y7 {; H5 V9 H& @# ~8 m

     

    * v' A* o- w+ |& Y

    糊涂, 前天看了你们家小糊涂写的文章,20岁的孩子懂那么深的道理还写的那么好,

    ( ^5 C) N% ~, X/ W& i. f2 \

    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龙生龙,凮生凬,老鼠生来会打洞.

    1 Q8 P& w7 f8 U0 h) o7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1 07:20 , Processed in 1.221915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