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2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8-21 13:25:00的发言:
据悉,我校原六O届毕业生方立功因患癌症于近日去世,享年六十二岁。预计,八月二十九日在八宝山公墓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详细情况待续。
$ z; B! e7 v' Z# w. H

已送花圈,方立功的不幸离去另人悲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8-22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8-22 7:20:00的发言:
$ H- x+ K. k! |& e

这信息是真的吗?

- n3 `1 @( t m: z& s


凯迪网这类信息很多,方立功比我大三届,好像很好打斗。表示爱掉
发表于 2009-8-22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不要在这里讨论这类乱七八糟的事情,谢谢!
发表于 2009-8-22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8-18 22:14:00的发言:
w! ?3 x8 [% M: K6 R' ~$ B$ e" v

借小草的话也向各位报告一下在下(哈哈,神游学长的专利)的想法. 来老北京先去邻居那聊过

% g. V) k- c/ L7 K, z6 |6 @/ m

几句. 那里5,6个人大家熟悉.经常见面,容易沟通.后看到车学长的贴子,里面提到一些人或熟悉

- F' g7 P* j) s$ a' S' U; h7 h

或听说. 想来这里一定有些世交. 至今也不知道谁是谁. 哈哈. 其实有点基础,说话容易,至于是

/ i x9 R2 H2 W4 O- I# ?

谁也不重要。就随便说几句. 另外多人劝我“你常年在外,北京变化很大,已经不会适应这里的

0 |$ c$ ] m* f w8 s1 j

人情事故."  我不以为然也是原因之一. 不管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主席的哲学思想还是有用的.

1 ^- q# \. O4 ?

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先尝尝吧. 哈哈. 在下也是本着礼上往来,和风细雨地和大家调侃(除龙同学

4 m' p3 s# w8 |) K) U

那次外)基本感觉还好.但一,半个走校生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礼貌行为,修养之差令我膛目结舌.

& W6 p" b5 v5 P F9 F

小学的回忆只是人生的一小段,还有中学,大学(工作,研究生等)都说中学同学是一生

. f+ a/ L. a3 y

 中的朋友. 好像有些人特别在意小校校友,可能都是发小的原因. 退一步 山不转,水转. 外面

) t* F) Z% j; Q. t

世界大了,假如你有不高兴的话 别死盯着这.  在这里我好像没有和任何聊友见过面,还是

/ u+ s2 }1 z5 y+ c* T; r

领略了他们的才华和风度. 也交了朋友.  我估计半年内这里应该顺风顺水,和睦相处. 当然

; D, @( H6 y$ W: T

希望是永远. 我也算作点贡献.( 这年头除了吹牛都上税。哈哈)非常高兴和大家渡过这两个月.

" C* c, q% ?9 S& h+ X4 R% c8 P

也谢谢各位的指教. 深圳离这不远. 同学们,后会有期.

0 s% d" I+ @ }

all_right 学长,欢迎常来转转。

发表于 2009-8-22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8-17 15:38:00的发言:
+ `( ], ]# q! K7 d( h& ]

善若水老弟

4 e! @$ q! U; p7 I8 v

    

5 V# t) q; j, W: o

      我的拙画那里有那么深的意义,你太高抬我了,深感惭愧。

, s+ X7 r% Q) W

 

( o# Z9 c+ @( A% u8 x$ m1 H; q# ^

     从“411”聚会以来,咱们的论坛还是兴旺的。这和包括你在内多位老师和校友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但如何让论坛长久兴旺,不断发展,确实需要大家好好琢磨琢磨。

0 @, |- k6 t, X

    

5 Z' U; U1 d0 L* F* X

    其实我们论坛还是有发展的。如胡老师、老三、雨中漫步在组织联络老师校友,系统整理母校各方面的资料,另外对论坛内容也不断进行指引,不少人已把胡老师作为无冠领导看待了,这是在论坛运作和实际活动中形成的。如糊涂人文字功底厚实,知识广博。对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如何面对并适应商业化社会带来的精神压力和遭遇,发表了不少帖子,知识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如水小子对师生校院内外丰富的学习生活的回忆生动有趣,既反映了师生深厚的情谊,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发展对他们带来的深刻影响,其中也不乏一些苦涩的幽默。如玉龙雪山、冬虫夏草也写了不少回忆母校师生的文章,有些内容很感人,让人更加难以忘怀逝去的的时光。如燕赵愚公、all_right等好像对文史类方面造诣很深,可以旁证博引,来说明一个问题。还如你老弟摄影才华在咱们坛上还是无人能及。

6 k+ @6 I/ N9 w+ [, O! k- o4 f" N1 x

 

9 j* t. L4 s* X

     我有时杂事緾身,阅帖不全也不细,说起来难免挂一漏十。只是通过这些说明办好咱们这个论坛是有良好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也是有可能的。

' r# `4 k3 T2 p, V/ e/ m! v- b+ I

 

7 W$ O* A" I6 M! W( i ]4 |- I

      大家需要考虑的是虽然回忆和整理查寻资料还有大量内容可做,但是由于我们母校的实体已经不在了,本校师生再无来者,我们没有母校作为后盾来支撑,这是我们与其他学校论坛相比的一个不可克服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引导大家继续挖掘母校的历史、回忆母校师生的事迹、促进师生校友相互交流,反映现在师生工作生活以及他们工作创业、过好人生的故事、家庭的故事(有无管得多之嫌)探讨学校改革教育改革(这个量力而行)。

3 E8 ]$ o/ |5 @8 `; B9 L

 

' B( M# D& p1 M( D2 C7 x

      这方面校友要以各种形式联络更多校友上网游览我们的论坛,上来发帖,这方面潜力还是很大的。“411”那天聚会的师生有几分之一发动起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北京与西安是母校师生最集中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校友动起来作用会更大。

) h" B4 j7 \: C

 

, |& E$ S' @+ l

     老弟年说搞起几个有特色的栏目我赞成,只要这些栏目内容广泛,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吸引力、感召力比较强就会吸引更多校友、网友来浏览我们的论坛。

+ I+ R. Q) B: b, p9 {1 e

 

, g% N% y6 L! q$ [! m# D3 Q

       栏目的内容不一定只限于与母校师生有关的,但是在内容上大家必须坚持有益无害,那就是对社会有益,对和谐有益,绝对不能有违于中国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绝对不能对论坛造成灾害性冲击。

* v! L# L/ x" A) `# Z9 O% u

 

4 W7 k. }9 V0 P l

     要充分发挥取聚会的作用,师生分别组织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聚会活动,不但要传照片,还要报道聚会上的故事,要告知咱们的网址,宣传咱们的论坛,探寻尚末联系上的校友的信息,扩大论坛的知名度,引导大家参与浏览咱们的论坛。“411”聚会大大提升了论坛的影响力,增强了生命力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说明。

% |0 Z" E3 ]! _

 

8 E8 B* P: q+ U

     老弟还提出加强与友好邻居的联系,这个主意也很好。咱们到人家那里串门浏览学习交流,也邀请人家到咱们论坛串门指导。这样可以开阔眼界,广交朋友,学习好经验,好做法,互通信息,促进论坛内容丰富多采,质量提高,达到繁荣论坛的作用。不开放封闭的国家要落后,不注意学习博采众人之长的论坛也不会兴旺。

4 L1 x% K5 \! `* [

 

7 o7 W5 u7 O4 x: _$ q

     今天看了你的帖子,一时兴起杂乱无章说了一通,会不会有人说我指手划脚乱喷一通。说得对,我接受,因为这方面我知道得很少,明道理,潜规矩也是不知不晓,说掉板了,大家多多包涵。

2 j) s/ {6 u& m }

   

2 M! ^1 W1 y: Q0 Y- `

       今天从胡老师和校友们整理的材料我看到老师已经走了50人,我们这些学生也将排队与逝去的老师相会。我不想看到垂垂老矣的我们活着的时候就没有了这块与老师同学说心里话的地方。

1 ?3 x* w# m( {& |9 |, g

老鞠大哥言之有理,我把此发言当文件学习了。

发表于 2009-8-22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5 `# F& i4 y. R& |

(23)后河

+ R/ `$ m1 N4 v# Q' y- [

 

8 Z' s3 g% R: E5 l( W6 Y# G

      过去机院北墙外有一条小河,我们那时称之为“后河”。相信不少附小的校友会对它有印象。我过去一直以为这条河的上游与工人体育场南面的那个湖有关系。可那个湖被填了以后,后河依然长流不断,这我就闹不清后河的源头在哪了。

$ a, p0 w# _+ N3 d R

     话说这后河自西向东淌流过来,在水碓子与针织路接壤处遇到一水坝阻隔。水坝西面以梯形水渠为托输送水源,渠宽约10来米。渠的北面有简易住家平房,依虫草老弟的回忆,我班有女生张楚梅同学家曾住此处。水坝东面就是我们“后河”的起始端。它与机院北墙平行,流经5,6,7,8,9,10号楼,继续东奔,流向。。。。具体流向到哪我不清楚了。后河河面不宽,河边上好像有芦苇生长,河面平时大概有5,6米,水深不过齐腰,水质不清亮但也不混浊,非常适于鱼儿生长。在河边上,我曾经捞过鱼虫,逮过小蝌蚪,玩儿过电动木船。。。

* e$ J2 Z3 K9 m6 u+ G" {+ T

    

& G% I# m- d* ]

     从5号楼到10号楼这一段河面的两岸都是农田。田里的农作物有麦子,水稻,玉米,还有白薯。当麦子快熟了的时候,我们经常到麦地里揪一把麦穗,放在手里搓两把,然后一鼓小腮帮子,“噗”一口气吹去,但见空中麦皮飞舞,掌中却留颗颗晶亮麦仁,接下来就是品尝新鲜粮草。。。味道好极了。如果有风吹来,那一片片麦子随风舞动,特气势,真好看。。。记得还有的孩子手拿一个小网在麦田里逮蝴蝶,一边追着,一边喊着“伏天儿,伏天儿,。。。”。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伏天儿”与逮蝴蝶有什么关系。到了老玉米开始吐穗季节,偷掰甜杆儿是我们的喜好;当白薯长成形状时,晚间9点钟左右便是我们出击的最佳时间。。。反正地里有什么农作物长熟了,都得先经过我们的“品尝”。

' V& {+ m. I' p8 u1 Y6 @0 n

     在这一段河面上,只有一座木桥,一间抽水机房。木桥离猪圈不远,刷了白色油漆的扶栏和黑沥青的支撑架,让这座小桥在绿色田野中显得分外抢眼。桥的北面是一个挺高的土坡,下了雨以后还挺难爬上去。土坡上面也是农田,但主要是种蔬菜。沿土坡向西行进不远,是一家农舍。这家农舍的枣树还是蛮吸引人的。。。。红砖砌成的抽水机房座落在河的北岸,正对着机院北门口,由一个来自马道口,叫“七子”的农村青年管理。“七子”个子不高,红红的脸庞,常年穿一件仿绿服,戴一顶“钱广”式塌沿儿帽。他虽然比我们大得多,但人很随和,大家混得非常熟,即使在院内外孩子打群架时期,我们仍然和他交往,开玩笑什么的,无拘无束。

% x a1 G, q6 s# `

 

2 b# r$ n. L9 o6 S+ u4 u

     在夏天的日子,我曾经和比我大的楼哥们一起下河捉过鱼,在石头缝下面抓住鲫瓜子的手感现在还有。。。还有那气味别致的河床淤泥味道。楼哥们还自己动手做鱼网,然后把鱼网撑在河边,让我们一帮小嘎嘣豆们围圈淌水轰鱼。这方法效率挺高,有一次我们抓了不少的鲫瓜子和白条,还跑到谁家去做了一锅红烧鲫鱼,味道好极了。。。吃不完的白条鱼,我就拿去喂我养的一只大洋公鸡,把它吃的嗉子歪了整个一下午。

! L$ n/ U5 l9 V! m

 

: H8 y1 h% s& H; e4 o

     冬天到了,后河结冰了。我们就自己做冰鞋、冰车,然后跑到后河去滑冰。冰鞋是用一块木板加上两条固定的平行铁丝组成。木板前后两头钉上钉子,既当刹车,又可以栓鞋带。制作冰车采用同一道理。在两条平行的粗木框钉上几条木板构成坐板,再在木框上安装铁丝就做成了冰车。后来有人找来长条铁片,把铁片靠在水泥台阶边上砸出“L”型,冲出固定孔,最后安装在木框下面代替铁丝,滑跑的效果明显好多了。那时制作冰车材料一般不到建材市场去买,而是靠“找”。上哪“找”呢?有啊,告诉您地方吧。。。。木板住在木工房的下脚料堆里;木框来自于大学生宿舍里双人床架,只要带把锯子就能把事办了;铁丝、铁片在附近工地横七竖八躺着;滑冰车须配备的冰叉就要到机院铁工厂废料堆里翻腾。那里经常有人看管,不过我们不怕。看管人在时,我们只在附近游弋,下眼看货。等看管人有事一离开,我们立刻冲上前,手脚麻利地抽出早已瞄好的铁钩子等,撒丫子就颠儿,边跑边能听到脑后传来看见我们劣迹的看管人的叫骂声。。。

' s0 Q1 L" J8 M$ x5 C6 z

     有时候,正滑着来劲时,不知谁眼尖,一嗓子“野孩子来啦。。。”吓得大家伙儿抱头窜去,有些冰车被人抢去,也就易了主儿啦。

3 F: R6 q' F6 T! i6 }

 

* X3 N# C: F A

     冬去春来之时,后河的冰开始融化。整个河面上漂着大小形状不一的浮冰块儿。它们在河水暗流的推动下,向下游慢慢涌去。我们则抓紧时机,找来长木棍或粗竹竿儿,一个箭步撑杆,窜跳到浮冰块上,用棍杆戳着河底,像划小船似得漂啊漂啊。。。高兴的笑声布满河道,有时还从这块浮冰跳到另外一块浮冰上。不经意间,浮冰超载,冰块儿渐薄,忽听“咔嚓,。。。扑通”,得呵,浮冰开裂,壮士落水。侥幸落到水浅的地方,小腿以下立刻精湿;惨点的,大腿以下顿时湿透,趟上岸来让小风一吹,那个冷啊。。。我可是太有体会了。

5 R9 F% i9 Z$ A0 b) r3 A2 ^0 t

 

- F5 S' N! w( c$ t

     后河,那儿还真存着我们儿时不少的故事。。。。

2 p, l: i5 ]6 v# @

 


发表于 2009-8-22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8-17 15:38:00的发言:
4 q* D) H( c6 x

善若水老弟

2 s7 G# {1 {7 \

    

8 E1 A4 i4 R5 M

      我的拙画那里有那么深的意义,你太高抬我了,深感惭愧。

0 d+ e- T4 @3 |; Q( @) j

 

) X* a; Z% p/ N

     从“411”聚会以来,咱们的论坛还是兴旺的。这和包括你在内多位老师和校友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但如何让论坛长久兴旺,不断发展,确实需要大家好好琢磨琢磨。

7 M- c" A9 }! L* h$ [: h5 M

    

) b5 U: |, }! T) _7 k

    其实我们论坛还是有发展的。如胡老师、老三、雨中漫步在组织联络老师校友,系统整理母校各方面的资料,另外对论坛内容也不断进行指引,不少人已把胡老师作为无冠领导看待了,这是在论坛运作和实际活动中形成的。如糊涂人文字功底厚实,知识广博。对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如何面对并适应商业化社会带来的精神压力和遭遇,发表了不少帖子,知识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如水小子对师生校院内外丰富的学习生活的回忆生动有趣,既反映了师生深厚的情谊,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发展对他们带来的深刻影响,其中也不乏一些苦涩的幽默。如玉龙雪山、冬虫夏草也写了不少回忆母校师生的文章,有些内容很感人,让人更加难以忘怀逝去的的时光。如燕赵愚公、all_right等好像对文史类方面造诣很深,可以旁证博引,来说明一个问题。还如你老弟摄影才华在咱们坛上还是无人能及。

$ P$ `- s8 c- X' s

 

) u0 F' S! S+ G( ]

     我有时杂事緾身,阅帖不全也不细,说起来难免挂一漏十。只是通过这些说明办好咱们这个论坛是有良好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也是有可能的。

4 z* E! p9 H& s

 

8 @$ }! b2 X8 m* a

      大家需要考虑的是虽然回忆和整理查寻资料还有大量内容可做,但是由于我们母校的实体已经不在了,本校师生再无来者,我们没有母校作为后盾来支撑,这是我们与其他学校论坛相比的一个不可克服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引导大家继续挖掘母校的历史、回忆母校师生的事迹、促进师生校友相互交流,反映现在师生工作生活以及他们工作创业、过好人生的故事、家庭的故事(有无管得多之嫌)探讨学校改革教育改革(这个量力而行)。

; I/ ^: A. F% w3 Q' U0 Q5 G

 

5 e* C& L% I# [2 Y3 b6 S

      这方面校友要以各种形式联络更多校友上网游览我们的论坛,上来发帖,这方面潜力还是很大的。“411”那天聚会的师生有几分之一发动起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北京与西安是母校师生最集中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校友动起来作用会更大。

0 a: j/ x% y4 Y$ |. @7 m' u! W. V

 

5 r* x) b) g# ^+ t+ u5 L! F+ m

     老弟年说搞起几个有特色的栏目我赞成,只要这些栏目内容广泛,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吸引力、感召力比较强就会吸引更多校友、网友来浏览我们的论坛。

$ A8 F% o' `0 p" C4 K3 Q n# m' z

 

& q7 z& g9 ~/ F |8 w. c6 n

       栏目的内容不一定只限于与母校师生有关的,但是在内容上大家必须坚持有益无害,那就是对社会有益,对和谐有益,绝对不能有违于中国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绝对不能对论坛造成灾害性冲击。

6 r# C( g; J; l& @3 T e1 x

 

7 h# F. S q! X) d9 H0 [, {

     要充分发挥取聚会的作用,师生分别组织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聚会活动,不但要传照片,还要报道聚会上的故事,要告知咱们的网址,宣传咱们的论坛,探寻尚末联系上的校友的信息,扩大论坛的知名度,引导大家参与浏览咱们的论坛。“411”聚会大大提升了论坛的影响力,增强了生命力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说明。

& d1 U5 e, N; o9 s/ u

 

, @; r& W+ Q6 |6 Y# c1 }

     老弟还提出加强与友好邻居的联系,这个主意也很好。咱们到人家那里串门浏览学习交流,也邀请人家到咱们论坛串门指导。这样可以开阔眼界,广交朋友,学习好经验,好做法,互通信息,促进论坛内容丰富多采,质量提高,达到繁荣论坛的作用。不开放封闭的国家要落后,不注意学习博采众人之长的论坛也不会兴旺。

0 Q$ L$ V! ^9 g' i# ~$ G

 

$ O9 I+ _8 | ^( S/ t* v4 q

     今天看了你的帖子,一时兴起杂乱无章说了一通,会不会有人说我指手划脚乱喷一通。说得对,我接受,因为这方面我知道得很少,明道理,潜规矩也是不知不晓,说掉板了,大家多多包涵。

5 V# Q. L% h3 ~) z$ P" W

   

( S/ d0 l C) p i5 Z1 j/ k; Y

       今天从胡老师和校友们整理的材料我看到老师已经走了50人,我们这些学生也将排队与逝去的老师相会。我不想看到垂垂老矣的我们活着的时候就没有了这块与老师同学说心里话的地方。

$ |' M5 g4 `# d. Z$ E2 l! Y1 B" H

赞!!



发表于 2009-8-22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22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暑假去了新疆。




发表于 2009-8-22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地震了,精神病院集体狂欢。
应了老先生的那句:某些人的神经就只有在这一层上比较亢奋。

[em68]
发表于 2009-8-22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22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寂寞男孩在2009-8-22 11:27:00的发言:
要地震了,精神病院集体狂欢。
应了老先生的那句:某些人的神经就只有在这一层上比较亢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7 c1 g6 f9 Z9 [+ \+ }8 e4 ^

怎么给人唯恐天下不乱的感觉。[em54]

发表于 2009-8-22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09-8-22 11:26:00的发言:
2 ^. J: v, I( s

暑假去了新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0307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K1 x& C; ]* Q) s v* b

比较喜欢这张,效果像油画似的。

发表于 2009-8-21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21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21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7 h# d9 _; T0 F3 E g

   贴一张心一哥哥的杰作。轻松轻松、凉快凉快!

0 Q5 F4 d0 n. u7 }

让学哥学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宽松的环境里,讲讲小时候美好的故事和记忆。说说国内外工作、学习、旅游的见闻·····总之要确保轻松愉快!不要让老师们跟着我们担惊受怕。不相干的内容和话题不要写在这里,可以去别处讨论。我们这个园地就是个大家庭,老师是妈妈我们都是孩子。我们这儿一不评职称,二不发奖金!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希望大家互敬互爱,别让来串门街坊邻居看笑话、钻空子。希望哥哥姐姐们给我们做个好榜样!请大家互相监督!——看到每况愈下的论坛不得不说的话!

发表于 2009-8-21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8-18 16:45:00的发言:
8 R! j; ^. u* P5 b8 v8 u

那是肖旸。

( V' q) D$ A7 s" r9 i) V) t

真没认出来,他比以前胖了。。。

; P4 ?) N3 Q' `9 j( ]* Y% v

另: 这几天打开网帖的速度极慢,我曾经等了20分钟还打不开一页。不知什么原因。

发表于 2009-8-21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8-21 10:39:00的发言:
8 S/ P0 e/ i0 _) Q

坏消息:

+ ?( E" j! \* Y' J6 d

设计师公开承认:央视大楼是色情玩笑

* K- g: a6 G% ]- i8 b

* t& E& B# b6 _* K! O! m

(联合早报网讯)ffice:smarttags" />818:明镜报道,当新央视大楼在种种议论声中动工时,是善于调侃的北京市民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民间词汇——“大裤衩,将这座特立独行的实验式建筑广泛传播;然后,它又以一条大楼失火的标准社会新闻返回大众视野。而最近,它又火了。 fficeffice" />

/ e, Z0 O# {( W% y6 D

  设计师库哈斯近期出版的一本名为《Content》的著作,真正当着全中国建筑设计师的面,脱下了大裤衩。此消息一出,在中国建筑界引起强烈愤慨,纷纷谴责库哈斯的行为。——居然和中国开了如此大的玩笑!

5 |9 A7 q0 x q' R

  价值15亿的建造成本下,在100多米的高空展开的悬挑设计游戏、两条直楼呈6度的斜角向外张开一直向上延展——其实,我们的央视大裤衩不仅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美国《时代》周刊对其评价时的称号),业界的不少建筑设计师更清楚它的色情寓意:主楼是一个女性的臀部朝外趴着,副楼就是与之对应的男根……其实,建筑玩色情波普也是一种艺术,艺术从来百无禁忌。只是,它公然被付诸于一个如此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上、还获得了相关专家评审团的一致通过并受好评,最后终于落成在伟大的首都。

1 R$ a& b; w3 ~! W* }, ]* f

  有建筑业内人士就在网上评论道:库哈斯在CCTV大楼建成以后,意犹未尽,为了证明自己如何高明,如何骗过了13亿中国人,忍不住自己泄露了天机。《Content》书中登出了几幅画面,读者自己看看,用不了解释什么了。原来被本人仅认为是游戏而大大低估了的悬挑,竟然真的蕴有深刻的内涵”——主楼是一位双膝跪地的裸女,屁股对着观众,辅楼则作阳具状!哇!我们曾经看到的央视总部三维动画,却是一个渐近渐大扑面而来的屁股啊!我以前怎么也想不通的为什么悬出部悬得越远也越高?为什么两条直楼要呈6度的斜角向外张开,也都找到了答案,原来却是屁股与央视总部的异质同构在作怪。

) X7 m" e6 ?* k3 l$ V

  老库终于按奈不住自己的戏谑,用一种赤裸裸的表达方式阐述了之前三缄其口、故作神秘的设计灵感。这一说出口,却不晓得是给了当下的建筑界、政界还是公众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此刻,你又不得不感慨人民的智慧,早已看懂了这大裤衩里面的东西。

3 [* \& S [0 @7 Z5 K

 真是病得不轻,谁来救救HTR?

发表于 2009-8-21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悉,我校原六O届毕业生方立功因患癌症于近日去世,享年六十二岁。预计,八月二十九日在八宝山公墓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详细情况待续。
发表于 2009-8-21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8-21 18:5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精致的婚礼看出日本人的一丝不苟——去年去日本玩在明治神宫遇到他们传统的婚礼。
) w( z8 d+ N- w) I& n

在天皇神社举行婚礼,精彩!新郎是不是被前面右边的伴娘挡住了?好像没有穿和服。

发表于 2009-8-21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精致的婚礼看出日本人的一丝不苟——去年去日本玩在明治神宫遇到他们传统的婚礼。
发表于 2009-8-24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学友,还记得这段歌谣吗?能说出它的题目吗?知道作者是谁吗?

+ M" J( A2 d `3 F8 E

 

' I0 Z( m7 D, r, ]& {

卖菜,卖菜。

! o; O M, e/ D# N( V# }' i# e& C: y# ^: a

卖得什么菜?

+ z, d8 X" e) M" @

韭菜。

2 G$ J- H4 ~; D8 @: m

韭菜老。

/ Z h1 ?! n1 `! x; K/ |: p4 R2 O5 v

有辣椒。

6 w! s6 v' F/ d, {9 x6 P6 `

辣椒啦。

! h8 b% m, Q0 L' l# e

有黄瓜。

( X1 z+ p3 G( j) h

黄瓜一头苦。

6 q3 W: d% h: v6 V5 A

买点马铃薯。

: t% {7 C1 l# r# W8 e& h( a

昨天买了没吃完。

* o& O$ T4 M3 B& S

再买两斤西红柿。

2 N! B. w/ \% i8 [. ?

西红柿,人人爱,又做汤来又做菜,今天吃了明天还要买!

发表于 2009-8-24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男孩苍蝇拍,左拍拍,右拍拍
小虫小草分开卖,课文歌谣一起来

1 n3 m, I& o. W! }

 

8 z+ l: r+ @0 S# y9 @, X

买菜呀,买菜,
什么菜?韭菜,
韭菜老,买辣椒,
辣椒辣,买黄瓜,
黄瓜没吃完,买点葱和蒜,
光买葱蒜不够吃,买点西红柿,
西红柿好做汤,盆呀碗呀全吃光!

/ n7 [6 R3 R6 q+ Q0 A

 

发表于 2009-8-24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2009-8-23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8-23 14:17:00的发言:
* a8 k: Y2 T/ O3 V2 r* j7 @" m& l4 C/ {! o9 v/ k k8 b$ n" l( T5 O, r% k# _5 K: l5 Y' n* M/ F' D" o; x7 q- G5 C* S8 J# n$ N6 F6 w9 w/ p, J1 V( T6 X8 s0 T% d) R( Z% M: o( g6 c3 \7 F c' L0 C& v5 r/ ?" g- Z( U Z+ C2 {: a( x. p6 v# F: ]- S0 Z4 p( ]% F, l8 F: r8 f+ M9 k* c$ Q; L, m# n: \: ~8 P' P2 S3 W% A8 R; { j( ^1 B8 c( r" g1 |7 T( j( N5 g! F: g. q1 A% K3 l
' U8 l4 R1 r7 z; ~ C3 F; |
 
?7 Z" |5 }. k4 M1 }' c3 Q: D& S/ N M" I2 S4 }* d9 f/ e7 y! _. o. o& H9 s3 \; c$ K( x. \+ m7 C+ t/ g* ~5 Z3 w% k2 T6 n5 c) ?( V( }) _ _) b3 m! m4 l+ x; f& Y/ f( e" C5 \0 X& g2 u8 c I' B% v v" g
/ N$ J8 E- k. h& y% {. S

 

5 ~. r/ j: J( a5 S, P3 |" E/ w$ T. A1 L: U ~4 Y; g8 B7 o7 ^ W5 L: j* U- V& I' X, m. U

(14)
有一个记者采访一个精神病院的院长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确定患者是否完全康复呢?」  

院长说:「我们给他一个测试,我们在一个浴缸盛满水,旁边放一个汤勺和一个大碗让他们把缸里的水排出去」记者不以为然说:「那当然是用大碗了!」院长看了他一眼,慢慢的说:「正常的人是拔掉塞子的......」  

     
! G+ r" W" N% P# u. M6 f# {

哈哈哈.......我猜到这位记者是谁啦!怎么这么巧!哈哈哈....(想和糊涂学长逗个闷子不许拍我哈!)

1 k1 L x. c7 m* C2 \- x2 Y* Q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哀悼方立功同学!

) U, [. K) N2 H3 j/ z- E

谢谢西同学提供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他跟我是同班的,是小学四年级从育英(是育字头的小学,我记不清楚了),我和几个同学都问他,你们学校也不错,为什么转到我们学校来,他说,他也不清楚,听说一机部子弟小学很有名,学习质量生活都比其他几个寄宿制小学强,他父母要他转来的。方立功学习很专注,很健谈,活跃,满操场跑,人缘很好,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与同学发生过什么争执。他对他原来的学校也很有感情的,也经常讲一些趣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孙进修曾是他们的图画老师,上课非常幽默。一次图画课给每个同学发一个苹果放在桌子上进行临摹,当画完以后,同学们都看着苹果不敢吃,孙进修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说:“不吃白不吃,你们还等什么呀!”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我后来转学后与同学们失去了联系,但是方立功我印象比较深的。我很不明白,北京的医院条件是全国一流的,他为什么要的广州去动手术?北京的天坛医院,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等都很有名的。

/ a8 J3 l3 o! w- W) C

最近家务缠身,爱人生病,上网不便利,看到我们的论坛日益兴旺,我却只能作看客,向各位老师,同学们致敬,同时向各位表示歉意!

发表于 2009-8-24 0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8-23 12:09:00的发言:
4 |3 B; J/ @5 Q2 {% Y

   记得儿时大雨过后,孩子们就打着伞,顶着尾声的小雨去淌水。一般都在7号楼前边。随着雨越来越小,夕阳从云间露出笑脸。这时常有一道绚丽的彩虹,挂在教学楼的天边。现在很难看到。不知是环境的变化,还是高楼林立所造成的。

; y' ?) k/ z% r/ p) V( v7 C- V7 y: b9 C

   淌水时男孩子们会用脚的内则打水攻击对方。本来打着伞顶多就是裤腿淌湿了,打完水仗基本上就变成落汤鸡了。女孩子们一般就是打着伞在水不太深的地方淌来淌去。

! d* L1 ^& x! H7 |8 ]( Y, C

    一般下完雨两三天后,水都退去楼前的树荫下,土地上有一层薄薄的青苔。这时是玩剁刀最佳时期。基本上大家都用销铅笔的竖刀。画一个手绢大小的方块,分成两半一人一半。每个人都在对方的地盘里剁。只要刀不到,就顺着刀子的方向,画一条线靠近你的地盘那块地方就算你的了。刀若是到了就该轮到对方了。

' j0 j. S) O6 B' ]4 a

7号楼前的水不深,要是当时带你去9号楼前趟水和打水仗,你一定会更高兴。哈哈。。。

# C8 _1 q; w- L( A- u' S& {

看样子你小时候没少玩儿剁刀,规则记得很清楚啊。

发表于 2009-8-24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8-23 17:11:00的发言:
& _+ B5 o2 W8 _, v

 

; j3 @0 s7 `* d1 q9 ]' A

          

1 l; N8 v# @# z) H- x) B* g! j

     【革命后代:糊涂人大哥;我非常感谢你把昨天那个提到我的贴子删除了。只要有人说我好,那些看我别扭的人就不舒服。】

$ a0 J3 T( U) E

 

7 z) v( |1 Q9 w& `! v! O; L

    我欣赏你偶尔冒出的特别实在的话,但是我又怕影响帖子的和谐氛围,所以这是我经常删帖的原因之一,没别的意思。

7 ~9 I4 a% `# ~, G! k

        革命后代学友:我也很欣赏你常在论坛上风云突起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能挺身而出,敏锐地仅用简短的三言五语或用有漫画画面的动作语言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是非旗帜很鲜明,态势还非常幽默风趣,引人深思,你是一个智慧高人。

/ g4 p( l) u! |5 `# ]

   我认为糊涂人:你删去你书写夸奖革命后代的话没有必要,我正要跟帖,你却删去了,令我失望。只要你主观上没有什么不好的动机,夸奖谁是你的权利,你怕什么?!

4 [9 _' z+ d' g, d G: z

           胡世坚老师09年8月24日 半夜1:22

& [5 Y8 k/ c5 J, f

 

发表于 2009-8-24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9-8-23 23:27:00的发言:
( S2 A" o& ?! q- z, L$ [

沉痛哀悼方立功同学!

# b# h' s4 z, m2 I5 C# v

谢谢西同学提供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他跟我是同班的,是小学四年级从育英(是育字头的小学,我记不清楚了),我和几个同学都问他,你们学校也不错,为什么转到我们学校来,他说,他也不清楚,听说一机部子弟小学很有名,学习质量生活都比其他几个寄宿制小学强,他父母要他转来的。方立功学习很专注,很健谈,活跃,满操场跑,人缘很好,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与同学发生过什么争执。他对他原来的学校也很有感情的,也经常讲一些趣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孙进修曾是他们的图画老师,上课非常幽默。一次图画课给每个同学发一个苹果放在桌子上进行临摹,当画完以后,同学们都看着苹果不敢吃,孙进修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说:“不吃白不吃,你们还等什么呀!”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我后来转学后与同学们失去了联系,但是方立功我印象比较深的。我很不明白,北京的医院条件是全国一流的,他为什么要的广州去动手术?北京的天坛医院,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等都很有名的。

( D/ f( U9 }) _: F& E0 ~

最近家务缠身,爱人生病,上网不便利,看到我们的论坛日益兴旺,我却只能作看客,向各位老师,同学们致敬,同时向各位表示歉意!

1 E/ \& U0 k T$ }% H

听松,好久没有听到你的声音了。你对方立功的回忆证实了我想说而没有说的疑问,现在我可以说他是中间转学来的,是四年级。而不是生平介绍上说的1954年进校的。从照片上看样子没有大变,我找到照片时也有这个感觉。

发表于 2009-8-24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8-23 18:53:00的发言:
. @! e' s2 u, u

……

( ^9 B5 Q# z/ J* a" n1 @# h

  李东,又名方立功,1947年出生在革命根据地冀中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1949年“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令发出,父母随军南下,他跟随父母来到湖南湘潭。在湘潭、长沙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

% v' b, y- w6 U" R

  1954年,他操着一口浓厚的湖南乡音来到北京,走进机械部子弟小学、北京市第66中学的课堂,并且在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然而同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打碎了他成为一个电影艺术家的梦想,并由此开始了他红卫兵小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人民解放军战士的人生历程。

9 o* w3 }/ O o& F$ s

  在此风云激荡的岁月,他经历了人生两次重大事件。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初起时,他公开批评“中央文革小组”的一个主要负责人,于1966年底被投入监狱。另一次是在“四人帮”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身为旅大警备区守备二师的战士,他在书信中大义凛然地批判“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再一次身陷囹圄,直至“四人帮”被粉碎,才重获自由。

) t+ V6 U/ D( u; N9 F. Q) B7 w

  走出冤狱,重获新生,他展开了新的人生旅程。1977年他与战友刘雁平结为伉俪,次年得子,取名李想,期间,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装甲兵六师排长、北京军区汽车七团政治处副主任、枪械团副政委,总参谋部政治部《当代中国》编辑部副师职副总编辑,其间,他引以为自豪的是参加了四方面军军史的写作。同时他还兼任国家经贸部经济研究会研究员。转业之后,他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东渡扶桑,出任总后勤部驻日合作公司日本三水商社副社长并且凭借个人的才学智慧,通过竞聘加入了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担任机械总括部顾问,参与了中国的冶金、化工、石油、交通、电力等20余个大型项目的投资建设,并于1996年担任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中国)副总代表兼三菱商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t4 ~. N6 o0 ?5 {* l5 ^3 ~

  20多年里,作为公认的中国的非官方日本问题专家和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东在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在2004年中国政府赴日举办的中日友好大型展览会上被中日两国共同评为中日建交以来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 ^1 ~& y7 l* C) B

  李东长期担任多家国际著名公司的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如香港长江实业、新加坡淡马锡集团、新加坡星展银行集团等。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澳门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他雄辩的口才,渊博的知识和真知灼见,慷慨大度的行事作风使他在政商两界赢得众多朋友,从香港、澳门回归到台湾和平统一大业,他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和个人魅力,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赏。

' ^5 e3 O+ K' y- U6 ^

  李东是男孩中老大,因此有大哥之称。在十年浩劫的动荡岁月,父母备受冲击,无暇他顾。大哥团结5个姐妹兄弟共度时艰,手足情深为外人所乐道。大哥之名也由此成为周边朋友、战友、同事、以致海内外友人对他的亲切称呼并且相伴终生。他孝顺父母、关爱幼小,待人以诚,乐于助人,许多得到他襄助的人都事业有成。

3 ?5 h2 x$ A4 M* Q0 u2 r1 J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检阅红卫兵,李东作为北京红卫兵领袖之一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红色的海洋,沸腾的热血,这一天注定是一个值得永远记忆的日子,四十三年后的这一天,2009年8月18日,他因病治疗无效,在广州逝世,时年62岁。

- q: _/ p) @1 e1 b8 Y7 C& a

  李东的一生是辉煌的,他与共和国共同成长,它见证了历史也参与创造了历史,我们永远怀念他。

8 G5 `4 k1 E& Z2 X% ~8 w; {' b

 

; I* ^; U2 Y( ~, |, R2 d

姓名:李东(原名方立功)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7年2月18日
政治面貌:曾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主要经历:
1966年05月        北京第66中学高中毕业
1968年10月        黑龙江省农村插队“知青”
1970年11月        沈阳军区参军入伍服兵役
1976年04月        在军队中的大学毕业
1984年10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当代中国”编辑部
                          任:副主任(上校)
1986年02月        北京军区军械团
                          任:政委
1987年03月        从军队退伍转业
1987年06月        留学东京,东京山水商社副社长
1987年10月        进入日本国三菱商事株式会社
                          任:三菱商事机械部顾问
                          三菱集团中国顾问
1996年07月        由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派遣回中国
                          任:三菱商事中国副总代表
                          三菱商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6年03月            亚洲电视董事
    (兼任)              新加坡星展银行顾问
                          新加坡淡马锡中国投资顾问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顾问
                          香港电讯盈科顾问
                          东源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5 |: a' l0 R8 H: ~- T4 s

嗨……,要是沒有第一小段,该是多完美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2 05:52 , Processed in 1.24644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