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9-28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9-27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9-27 16:47:00的发言:
/ Z7 E, m4 `6 A* C) g1 v ^

   

) P" P$ `/ l9 J( u& d! b

   玉龙雪山学弟,你近来在帖子上撑着,辛苦啦!另,看你在上面贴了一张“全家福”,我忽然发现其中一个小孩儿,我“认识”……哈哈哈。

7 O0 ` U( ^; n' y; p; D- D+ w

请问正在谈什么话题?是有关健康方面的吗?还是保健减肥瘦身之类的话题。

发表于 2009-9-27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9-27 19:07:00的发言:
9 U" H. Z H( H. p6 q, _0 a6 @

请问正在谈什么话题?是有关健康方面的吗?还是保健减肥瘦身之类的话题。

% @/ q9 _4 C8 T/ I

西水车学长:难得糊涂。O(∩_∩)O哈哈~

发表于 2009-9-27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9-27 12:13:00的发言:
& I1 n* K% h/ z6 _5 o( r! n' L

     这三人都是五十开外了,可是许多年后一见面,说话仍像小时候一样无拘无束,童气十足。

; x! j* P9 C4 \. j" e8 V2 Z

这不,“陕机院”不知什么原因在数落着虫草;虫草不知所措;水小子则在一旁傻呵呵的附和着。。。。

& y) {& P$ Y8 {$ O

 

0 V1 V- \0 h4 i2 O9 ?

其他校友不知是否遇到过类似场面,呵呵。。。。。

& {* ~' C& i+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016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 y$ Z: m+ _3 o7 k$ M

“教授,教授,越教越瘦!”愿虫草教授老来能得老来瘦。
O(∩_∩)O哈哈~

发表于 2009-9-27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9-27 8:46:00的发言:
L/ \: s1 y4 I

玉龙雪山的“歌配画”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看来是上瘾了,真不错。艺术的享受。

! P! g% P6 s: S; ?1 F! S' G

老师邢建军的技术精益求精,更胜人一筹,我真羡慕你们……

' M( K, Q4 ` w6 f( E+ J

正所谓:朋友一校画联画,姐弟二人歌对歌——机院附小一大亮点!O(∩_∩)O哈哈

发表于 2009-9-27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后失言

    + D* J }% X8 p6 N& P

    “得, 我豁出来,贡献一张上面有你的照片! 是五月份回家,你,“陕机院”和我一起照的。照片上虽然我闭着眼,但你睁着眼就行了”

    “得, 我豁出来,贡献一张上面有你的照片! 是五月份回家,你,“陕机院”和我一起照的。照片上虽然我闭着眼,但你睁着眼就行了”
   “这三人都是五十开外了,可是许多年后一见面,说话仍像小时候一样无拘无束,童气十足。”

, }9 ]- P! c7 b1 M

   “这不,“陕机院”不知什么原因在数落着虫草;虫草不知所措;水小子则在一旁傻呵呵的附和着。。。。

: `! T7 F h4 v1 V8 L3 v

 

/ S# s# \8 q* d" Y( R2 F

其他校友不知是否遇到过类似场面,呵呵。。。。。”
   “玉龙雪山学弟,你近来在帖子上撑着,辛苦啦!另,看你在上面贴了一张“全家福”,我忽然发现其中一个小孩儿,我“认识”……哈哈哈。”
   “正所谓:姐弟二人歌对歌——机院附小一大亮点!O(∩_∩)O哈哈”

( S3 b* D0 B0 |

 

3 a8 z/ y# l) M. p& T

 

1 z! o$ i% d2 s6 V Z3 O' c. k& |) G

     今天临居喜得孙子,我又去喝喜酒了,多喝了两杯。

, z/ c6 q+ d# h; t" b

     回到家赶紧打来电脑,看到了学长们的庐山真面目。

- h1 [" [( E9 q3 Z) X

     也看到了各位的贴子,很高兴!

, }* _; h0 {- ~/ v6 Q9 \6 ~/ @

     好在我虽然喝了两杯酒,现在,居然还能打字,那就是还没喝高。

$ {) n# V0 F5 k; R) M1 I

     水小子和冬虫夏草在一起的照片,看来哥三是喝好了,呵呵呵、、、相我今天一样。

7 t0 C! f9 I" h& J$ q! O

     我在喝酒时就想了:回来一定要发贴子。

5 o& i: b( X- n: S& T

     你猜我想到了什么?

2 Y7 X6 m" W, B+ J* X8 x

     我想到:我在附小是最小的校友了。都50往上的人了,能参加4.11聚会,实乃人之大幸!50年来,什么事没经历过啊?现在能活着是幸运的。

6 n0 l; t' X+ Y' l

     希望我们的附小论坛越办越好!朋友互敬互爱,尊重人是前题!

. W2 \& q+ u# x+ k& x$ N

     人常说:网络是虚拟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还不完全虚拟。因为,我们是有现实基础的。我们是附小的孩子,有这么好的老师,我们应该是很幸运的!

) z0 b5 B: w7 s" |. G

    小沈阳讲话:“眼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 T; v9 ?4 c" e9 Y0 j

    我说:“珍惜我们的附小吧!胡老师那么大年记了,不容易啊!”

0 `9 u- G! a7 h4 X% W) z

    我最近发了不少的音像制作。是因为接到胡老师常打来电话,有是一小时,最少40多分钟。胡老师不会在电脑上找音乐,我就是想多找些我自己认为好听的音乐,让胡老师和其他不发贴子的老师们能听到。

8 B% M) f. p7 a3 F2 @

   我真诚的感谢胡老师,在我童年时代给了我母亲般的温暖!

* V8 U* |% u( O! b% p$ G

   喝多了,说的不好,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学姐、学长们批评。

( e8 t$ ^; L6 ?, D

       以后,可能大家都忙事业、忙家庭、可能贴子一天比一天少,但我们的邮箱还在,论坛还在,这是我们联络的桥梁。愿大家都珍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B" E/ e) d: G) [% R% b( j

 

7 w3 ]( j5 n: k' L+ B1 u

                                                              玉龙雪山

% _( N! Y9 W) s/ S

                                                                         于 华北油田

: d$ ?5 r! y5 W6 Y# J

                                                                                         2009.09.27.  20:49

$ l# M( m2 {% a

    

! }% q: I2 M; m5 w+ r5 p! p( o- x& [

   

发表于 2009-9-27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我看到了凯红、小忠、和小字辈,很高兴!其他的学长们我记不起来了,请原谅!
: E" E. M/ o+ `. E" a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字辈在2009-9-27 16:00: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_0925曲敏祥00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祥子9月25日在西安和同学们聚会
+ F6 x2 R; X# v$ `2 G5 O

发表于 2009-9-27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9-27 20:49:00的发言:
    / X$ A% L2 i$ Z

    “得, 我豁出来,贡献一张上面有你的照片! 是五月份回家,你,“陕机院”和我一起照的。照片上虽然我闭着眼,但你睁着眼就行了”

    “得, 我豁出来,贡献一张上面有你的照片! 是五月份回家,你,“陕机院”和我一起照的。照片上虽然我闭着眼,但你睁着眼就行了”
   “这三人都是五十开外了,可是许多年后一见面,说话仍像小时候一样无拘无束,童气十足。”

' ^8 j) j: C% m% @1 D

   “这不,“陕机院”不知什么原因在数落着虫草;虫草不知所措;水小子则在一旁傻呵呵的附和着。。。。

5 }; X) ?2 J X! ^/ B& g$ f/ ~

 

0 m/ A- ^4 P `) T$ Y% _/ d$ Q) V: f9 }

其他校友不知是否遇到过类似场面,呵呵。。。。。”
   “玉龙雪山学弟,你近来在帖子上撑着,辛苦啦!另,看你在上面贴了一张“全家福”,我忽然发现其中一个小孩儿,我“认识”……哈哈哈。”
   “正所谓:姐弟二人歌对歌——机院附小一大亮点!O(∩_∩)O哈哈”

. r, t5 { a2 }- P1 d7 @) b

 

9 I' s6 w& V0 T: H+ I' b

 

, g) X/ j' N, ~7 a

     今天临居喜得孙子,我又去喝喜酒了,多喝了两杯。

! e2 I5 @" B* i, \

     回到家赶紧打来电脑,看到了学长们的庐山真面目。

$ w- R. r: i+ z# C# H8 U

     也看到了各位的贴子,很高兴!

! a4 E/ w( h7 {2 {- m: Q/ I

     好在我虽然喝了两杯酒,现在,居然还能打字,那就是还没喝高。

4 o8 q: W5 e3 p/ ~# J- C

     水小子和冬虫夏草在一起的照片,看来哥三是喝好了,呵呵呵、、、相我今天一样。

: u3 S. I2 M5 s3 t* c1 g

     我在喝酒时就想了:回来一定要发贴子。

) D d6 s) W; Z

     你猜我想到了什么?

# Y A0 L! r" ~+ W

     我想到:我在附小是最小的校友了。都50往上的人了,能参加4.11聚会,实乃人之大幸!50年来,什么事没经历过啊?现在能活着是幸运的。

0 w# \8 ~3 _; [- m$ [4 n$ o, ?$ Q

     希望我们的附小论坛越办越好!朋友互敬互爱,尊重人是前题!

1 Z4 W& y. R! S: B* F [

     人常说:网络是虚拟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还不完全虚拟。因为,我们是有现实基础的。我们是附小的孩子,有这么好的老师,我们应该是很幸运的!

2 _' {9 u2 V5 Z3 ^' J) E' l

    小沈阳讲话:“眼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 r5 j$ }* c' `; Y+ ]

    我说:“珍惜我们的附小吧!胡老师那么大年记了,不容易啊!”

6 F! Y) M) F# ~ Z5 M. B+ z; u3 h

    我最近发了不少的音像制作。是因为接到胡老师常打来电话,有是一小时,最少40多分钟。胡老师不会在电脑上找音乐,我就是想多找些我自己认为好听的音乐,让胡老师和其他不发贴子的老师们能听到。

* K$ q, E, W8 ~8 p, Y k

   我真诚的感谢胡老师,在我童年时代给了我母亲般的温暖!

; f; k8 d# C* S$ ~

   喝多了,说的不好,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学姐、学长们批评。

7 s2 d. I5 x3 C

       以后,可能大家都忙事业、忙家庭、可能贴子一天比一天少,但我们的邮箱还在,论坛还在,这是我们联络的桥梁。愿大家都珍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 e/ j8 B' l" \. u3 V- z8 M

 

/ N" b: u: c9 ^, j g8 g1 s, |

                                                              玉龙雪山

/ C2 e: v4 l: x- y5 B; y

                                                                         于 华北油田

+ b! E1 D. o/ _5 o+ b6 `4 q

                                                                                         2009.09.27.  20:49

; t9 _& _3 }; N2 G7 K. l

    

+ H4 V( [+ ?2 {- U4 F

   

- x K- V% ]9 X/ i; K7 K2 f

人逢喜事精神爽,弟遇高朋品位高。

5 K6 G7 U& r! P7 ~' |

愿玉龙雪山学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表于 2009-9-27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L5 P+ U2 U. ]4 ^5 f+ n

人逢喜事精神爽,弟遇高朋品位高。

9 s9 W; J5 j. ^, `

愿玉龙雪山学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 q; r- ~6 R# b" i, w, T/ f: e

 

( s8 L! v- ^5 i3 y- h3 J# N+ ~

    [em04][em56][em01]

/ e1 j, N3 U8 ~

 

b( ?( n- U# R7 h& J! ]

        我真的独自在电脑前偷着乐呢。哈哈哈.......谢谢燕赵愚公学长的夸奖和鼓励!

发表于 2009-9-28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庆

 

" J4 `2 c$ g) X5 v7 B4 ~

     这张图片里有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校友可真是费心了!


发表于 2009-9-28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真是费心了,怎么做出来的?
发表于 2009-9-28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您做得太好了!祝您全家国庆节快乐!
发表于 2009-9-28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9-28 7:26:00的发言:
2 s8 {# l8 r [) D, G

 

' H+ A( o6 A' S" R h$ s& r: c

        鞠大哥的帖子好热闹,红红火火过“大年”!

: m7 V& M2 M# X5 B3 z- P6 c

 

' {! d6 E5 }6 u( T

      年年节相似,岁岁人不同……

9 a7 Z4 M! N5 N( }



发表于 2009-9-28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29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位置

    “玉龙雪山真是一条情义并重的好汉!”

5 n9 D* E3 c% k

 

" g/ r) b) B0 q% d

     胡老师过奖了。

$ E8 [3 W( c5 E* r5 p

       我在这里是机院附小三年级的一个小学生啊。

发表于 2009-9-29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十八怪


- z1 }7 A h% P3 h' q2 e B

 

5 B6 u; y# ~$ ?4 o

                                         云南十八怪

- A V, q& g5 z2 w/ N3 ^8 \! m& c: Z

      云南因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受纬度位置和垂直高差双重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是热带季风区形成的河谷盆地,东部是被形容成"万紫千红永不凋"的冬暖夏凉气候。云南还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有彝、白、壮、傣、纳西、藏、瑶族等其他25个民族,占了全省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6 z- ~0 |0 Y* C. W, H( r


【云南第一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篾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
  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
  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
  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成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
  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
  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昆虫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姑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
  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
  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
  火车没有汽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
  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底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
  花生蚕豆数堆卖:旧时滇省民风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
  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盆。
 
【云南第十八怪】
  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状与家鼠有很大差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发表于 2009-10-2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0-2 17:29:00的发言:
9 }3 i% E* t3 V4 i$ ^2 `& U

 

( b2 \! Q, h+ D) G% L7 ~- B. J$ }

     鞠大哥,我一般是从网上直接转载原文,简单省事。我常去境外媒体网上看看“新鲜”。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消息在国内媒体上是见不到。另,我们也应该了解“外人”怎样评价我们今日的成就——即: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然后,综合分析一下,也许更接近真相。单从一个方面,难免不尽客观。新闻行有一习惯:“要听听另外一个方面的专家的不同意见。”哈哈哈……总之,30年的成就是辉煌的,但是很多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唯有正视现实,将来会更美好。祝您合家愉快!

! ]+ Y- j( M' `+ S ^+ J

多谢糊涂老弟指点我觉你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国家闭关自守,就会落后挨打,这个教训对于中国来说是太深刻沉痛了。绝对不能认为好主意、好观点唯我所有,更不要认为好眼光唯我独亮,特别是在盛世更要居安思危。何况现在摆我们面前的难题就不少。兼听则明,只听好的是不能全明的。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说来说去真有意思,退休后是打定主意不理政事,尽管轻松自在,但是一说起来不出几句就又不由自主的扯上了。也可能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吧。也祝老弟全家双节愉快幸福。

发表于 2009-10-3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是靠牺牲环境,牺牲资源,牺牲人权来实现的,政府已注意这些问题,希望未来能很好的解决。
发表于 2009-10-3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09-10-2 7:29:00的发言:
3 y: a" {: X) v1 W1 r8 ^: G

 

' i, S4 E& V, J" M

 

- _) z6 U" g1 S/ X0 y

馨篮霏霏:

' i7 J; H; R6 F

      你的文章写得好:赤子之心,感情纯真、真挚感人。

) @) c& u9 U* @9 w' O

      谢谢胡老师和wangpei大哥的鼓励!

4 X O' l: j7 N2 l ^( S& f

    他们都说我笨:“现在那么先进,还用你操心?”可是我想奥运时,是把云截在北京的外边呀。这么多云不下雨怎么把它吹走呢?我无奈地看着阳光与错落乱云,时不时的还下几滴雨。真想有个足够大的风扇把云吹走。想到了借东风、想到了掐指一算我怎么不会、想到了孙楠的:“风向北吹······”一边跑着步一边胡思乱想地盼着云赶快散······嘿嘿--幼稚吧?

发表于 2009-10-3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10-1 23:47:00的发言:
  9 D/ }. R! |& \; \0 e: k

我说——我说fficeffice" />

( T# k3 K) l/ x& ?* p3 }

仅以拙文献给国庆阅兵方队

' O6 H4 Y# k! e4 V$ N* h+ ~

 

n% w) f/ | R$ _

 

v, d" L3 l: H% N

                   四十年前国庆民兵方队训练侧记

9 W/ L5 a8 m. [4 I: T/ F

 

8 y; S+ z2 x' G' Q6 @

 

v, ~/ l3 Z0 T! v# _5 N6 I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据有关权威人士说,从开国至1960年共有13次阅兵。而1960年至1984年长达14年的光景没有举行阅兵式。但是,每年五一十一毛主席仍然照登天安门,检阅游行队伍。尤其是1969年国庆,不但有彩车模型,群众方队,还有陆海空三军方队以及民兵方队,也是雄壮威武的。

L' h8 u) G* d

    记得那年机院9号楼操场从夏天开始就进驻大批人马,他们是首都民兵,从各厂矿企业选拔出来的青年,据说以青工为主,放下工具,离开机床,汇聚在一起,组成民兵方队,由解放军派人专门训练辅导。

, w; ^: w8 l* X1 } l, o. W

     这些民兵本身就是老百姓,民味当然浓于兵味,平常行走起来随心所欲,体态各异,有内、外八字脚,有脚后跟拖地,有哈腰的,有梗脖的,还有手脚一顺的。。。。。。初次排队走路,横不成行,纵不成列,人们左摇右晃,前撅后仰,磕头碰脚,趔趔趄趄。我们小学生在场外聚集观看,见状笑成一团。这些民兵自然受到军人的严厉批评,责令他们今后要吃大苦流大汗,脱皮流血,在所不惜,一切为了国庆,一切为了给首都民兵争气,为毛主席争光。

' c) H; F5 K' `) c) q5 T

    自此,他们从头开始,勤学苦练,站军姿,立正,稍息,踢腿,拔正步。军人用嘶哑而富有特色的嗓音高喊口令,以一排为单位艰苦训练。踢腿要有力,脚面要绷直,距地高度要求一致。有的要吃小灶,单兵训练,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看得我们觉得既辛苦又单调。记得水小子的童身调皮劲上来了,模仿着教练的话音,就在民兵起步前,冷不丁地大喊“目视正前方,不许乱看,昂首正步,一步一颤,步步颤颤。。。。。。”本来民兵练的初具规模,略有样子,却不料被水小子的假传圣旨搞得五迷三道,乱了方寸,忍俊不禁,队形一下就乱了。队伍中爆发一阵开心的大笑,解放军几次绷着脸制止民兵发笑,但民兵大概压抑太久,难得有此机会,于是顾不得教练的三令五申,咧嘴大笑不止,最后就连教员也绷不住,跟着笑起来。

8 ]1 ^& {8 K+ I1 _4 [7 [/ A

     不知是不是“一笑千金”,民兵自打那时起,练得更加起劲,越发刻苦,成绩不断上升,效果一天一个样。而且做得最好的排面常常被选出做示范表演,以促进他人进步。

" y, j& D) i% z/ f3 R

   九月底的一天,民兵们身者崭新的蓝工作服,头戴工作帽,手持国产自动步枪,雄赳赳进行实地彩排,十月一号那天,他们正步通过天安门,受到毛主席的检阅。再也没回来,估计阅兵后就自行解散,各回原单位去了。

! Q# x( g$ a6 i

     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青年民兵现在已经大约60开外了,肯定已经退休养老了。不过,今天他们一定在观看阅兵式直播,激动地话当年!

, V6 A: b' `) {, P0 R

 

: I5 e# b) i5 y6 `: e) x

我记得不仅9号楼操场上有民兵练队,21号楼操场上也有练队的。那时候一边看民兵练操,一边四顾寻找是否有汽水桶。呵呵。。。。老想偷喝点什么。

+ T. ^' ]4 w; ?! b. i7 \" G# o1 Q

已经不记得向民兵叔叔喊过什么,。。。没想扰乱人家练操啊。

发表于 2009-10-3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09-10-2 11:06:00的发言:
: t# f' O( _( I2 y5 m8 J) S2 M

                                                 节日中新的情怀

4 ?# {8 |4 p6 `" O+ A9 J! p4 k7 V

      在这节日气氛浓烈的氛围里,我更加思念我的故友亲人们……,每每到这个时候,内心总有几分苦涩,几分惆怅,古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的儿女在大洋彼岸,十四年来,每每中秋佳节吟诵唐诗李白著:《静夜思》时,姐弟两人都忍不住泪涟涟……思念故土家园、思念祖国母亲,思念亲朋好友和爸爸妈妈。每逢佳节倍思亲,情理之中的事情。

3 z( }# J0 h, V g' u

   可是,今年4.11师生大团聚后,我的感情更深入更广泛了。除了每天能在论坛上和学友交流外,还有北京不在我身边的学友亲人;还有在外省市的学友亲人;甚至更有让我思念的大洋彼岸奋斗和工作的,那些连心的学友们和亲人们。越是快乐的时候越加想念他们,此时此刻,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着我们呀!,水小子和他的姐姐,你们在国外都过得惯吗?国外的亲情和友情能和我们的国家比美吗?!我儿子说:不能!简直没有可比性。你们想时,就回来看看我们吧!我现在抽出时间来阅读郑凯梅学友著:《美国兵眼中的战争——从二战、朝战到越战》这本书,4.11那天,她的书刚送来的时候,我老公和我抢着看,我当时很忙,就高姿态让他先看,我接着再看。她的文章写得丝丝入扣,非常真实非常吸引人。等我们附小的《纪念册》印好,发到大家手里后,我打算把我的读后感写给她;另外,我还买了一本赵小芹著的《猎美的足迹——从塞纳河到诺漫底》,我正在阅读,写得很美,很朴实,文字水平很高。还是等我们发完《纪念册》后再就这本书,给小芹写点感想吧!我还经常翻阅我们的校友《黄韻芳画集》,她是和我们最敬重的学兄鞠衍行同届毕业的学生,她是驰名中外的侨居加拿大的女画家,他(她)们都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更是我们附小师生的骄傲和光荣。

$ A* Z" ^' c5 O' p/ n

   在这个佳节里,让我肝肠欲断的是那些先前病逝或新近病逝的老师们(王敬老师、龚定书老师、李若兰老师、胡圆侨老师、赵守信老师等等47位教职工老师们的影子,总在我的脑海里缠绕盘旋,让我牵肠挂肚,非常怀念……。);更让我肝肠寸断的还有那些先前病逝或新近病逝本不该离开我们的学友们(近期患癌症病逝的方立功学友;新近猝死的郭小红学友;新近患白血症病逝的王雷迎学友,他们都离我们而去了……)想一想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一番心境和滋味啊!唐玉梅老师近期总为王雷迎学友的病逝,心燥不安,非常难过,我和丁锡珉老师、郭惠荣老师为郭小红的猝死,感到太意外了,身体那么健康,怎么就会猝死呢?不甘愿承认这个事实。多想再看他一眼啊!心里的思念和难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们知道,不管怎么想念,他们是断然离我们而去了,千呼万唤也请不回来了。你们走了,可怜我们这些活着的苦苦思念你们的亲人、学友和老人们……。我们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只能沉浸在无望、懊悔、歉疚的烦恼里,不能自拔与更新。只能说活着的,苦苦思念的人更苦……。

7 p/ K6 w1 k3 G" @0 k( D8 Y

      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又增加的新情怀。

# y7 H- B, c* G3 ]5 X) S9 o

    胡老师年纪大了,还是该有个孩子在身边。一了结思念之苦,二也好有个照应。

5 b' f% T5 ~+ o5 I& O5 Q9 c

 那天在早市碰见了林叔和陆姨,真是高兴四十年没见了。两位老人精神矍铄谈笑依旧。两边都有儿女,偶尔飞飞还不成问题。否则年龄大了总长时间飞行太辛苦了。

, P/ j3 w5 y+ E

思念:是永远挥不去的悲伤!悲喜伤身老师还要多多的保重!    

发表于 2009-10-3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10-3 8:16:00的发言:
) w) c- ~' {5 C- n) }# |6 T

      谢谢胡老师和wangpei大哥的鼓励!

& [! H, O: t/ E% m- T* @& r6 u

    他们都说我笨:“现在那么先进,还用你操心?”可是我想奥运时,是把云截在北京的外边呀。这么多云不下雨怎么把它吹走呢?我无奈地看着阳光与错落乱云,时不时的还下几滴雨。真想有个足够大的风扇把云吹走。想到了借东风、想到了掐指一算我怎么不会、想到了孙楠的:“风向北吹······”一边跑着步一边胡思乱想地盼着云赶快散······嘿嘿--幼稚吧?

1 f$ x$ I& Z% Q5 j" T

 

0 n- d% `5 r: b/ J s

霏霏妹子还真能联想。没胡思乱想地跟着云彩跑,跑进戒严区里吧?哈哈。。。。

发表于 2009-10-3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x i/ c3 B" R4 o4 Z- }

                                                 不得不说

7 f9 s. s" f# W$ _. m9 S3 }( Q

 

$ h% X6 P9 d" w9 @- B" s8 v

   郭小红家有93岁的老母,至今尚不知小红去世的消息。家人告诉她-因姗姗(小红的女儿)生病住院,小红赴美国照顾

1 W! Q0 p2 C6 w/ F) a( V! v9 Z7 t9 o' v$ V

 

7 E& g3 f7 y7 T" @$ H, I

她去了,从此,老人多了一个抢电话的习惯--小红已走了三周有余,怎么不来个电话?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

2 J5 h E' J/ `* Q& G* F/ v

 

+ @( [; x& l+ t

头脑清楚,要长期瞒住她,实非易事!但要告诉她真相,实在太残酷!因为小红上有哥哥姐姐数人,均生在战

7 ?5 L; n+ @# t2 {( m, l9 J

 

6 G) N3 ]; f: p# Q& e5 ?! R: g

争时期,出生后即送到老乡家寄养,只有小红出生在解放后,一直在老人身边长大!况且,小红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不

) d; P0 | [, B! \8 `! O- {

 

& t, z" f# |; T

管多忙,每周都要去看望母亲,照顾母亲,带老人看病...

/ ]7 d: v. R, z t

 

6 i7 ?5 N+ E7 L0 ?! z- ]

   所以,请大家告诉大家,郭小红去世之事,目前还是个“秘密”

4 Z5 g! x! l. \% k( a9 s+ R4 z- c

 

1 |( B4 R0 O q; O2 F H

   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8 S/ t/ h1 P. v7 F/ b0 G. ?2 A4 v! |

 

' ]! z& e7 V5 g& V, j- ]

 

# R: m1 H, e! V- e7 T. h3 q$ l

 

. [7 L& Z0 e9 s# z

  

发表于 2009-10-3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10-3 9:13:00的发言:
. g% W' M2 Y& }1 V( V9 Q

 

! Q7 j7 u* [: B0 S6 ~+ [! w H

霏霏妹子还真能联想。没胡思乱想地跟着云彩跑,跑进戒严区里吧?哈哈。。。。

% W1 Z. B g# Y' X

哈哈···磊子哥你小时候,真是陶死了。但又聪明绝顶,还是浪里黑条。嘿嘿···

发表于 2009-10-3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afeng7377在2009-10-3 9:46:00的发言:
\1 ?* x" f; ?7 E, p( w, w. U# ^: T

 

8 [, J7 S7 l7 I0 N; |2 K7 C

                                                 不得不说

6 Y: D% @3 g& q$ Z0 ?

 

9 x6 x( K( f7 N5 T

   郭小红家有93岁的老母,至今尚不知小红去世的消息。家人告诉她-因姗姗(小红的女儿)生病住院,小红赴美国照顾

% m7 J3 x5 U" V: ? L

 

# q: j! _; O$ d3 i' Q

她去了,从此,老人多了一个抢电话的习惯--小红已走了三周有余,怎么不来个电话?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

, j# c0 K! o- r( Z

 

: G' S8 P! V; `9 e( G& f

头脑清楚,要长期瞒住她,实非易事!但要告诉她真相,实在太残酷!因为小红上有哥哥姐姐数人,均生在战

6 ^6 {0 b$ B2 G( p+ Q5 b

 

5 C+ ]0 h8 z' A( ~! e

争时期,出生后即送到老乡家寄养,只有小红出生在解放后,一直在老人身边长大!况且,小红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不

! Y- H0 R$ q& R8 C: i

 

& W1 A' {; j# _ ?" S3 x# C* u

管多忙,每周都要去看望母亲,照顾母亲,带老人看病...

% P/ p7 _: a0 N) t& ^9 Q

 

# J5 [5 M# X; h# H

   所以,请大家告诉大家,郭小红去世之事,目前还是个“秘密”

- a' f7 L& v' o' P; |5 l

 

$ s0 h- ?1 B! v

   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8 e" D4 ]9 H5 l+ C( j

 

) r; X' Z; y- V5 }; J% j% u

 

$ T0 m; e6 \ A' a

 

+ \) y& j" ]. j

  

8 z' k" q3 r5 Z z6 V3 f n

   看这段文字看得我浑身发冷鸡皮疙瘩乱起,太难了!虽然我不知照片中那个是他?也略略只记得他小时候的一点样子。可我清楚记得小时候,跟在大孩子后面,手握眼药水瓶,坐在大礼堂的主席台边上。准备渍在台上挨斗的郭大大;记得我在一食堂揪着他的衣角对他说:“郭大大你晚上有时间去我们家,我妈妈找你有事(汗颜)。”记得他家被抄从阳台上,扔下精致的老太太小鞋;记得4.11时,郭大娘一再要来被按住,金老师她们一再的去看她。说她93了不能受这个累了。不想她竟要受这番无边的苦难了······生命的无常让人难以预料。

发表于 2009-10-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见“陆战队”的一人,一手凭栏,一手扬起,向“机械化”方队挥手致意。手到话出,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同志们辛苦啦!” " f5 Q W0 H* [0 z w$ L

     一句话乐翻了说话人的左右同伴,乐坏了本不相干的路人,乐得骑在自行车上的熟人差点从上面颠覆下来。。。哈哈哈......[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9-10-3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0-3 15:56:00的发言:
8 D; }$ Z- r( _! [) H! {& P

 

8 _ a2 }- ?: e* f4 ~' y

            

- G- O, A' I8 O; h+ q

     dafeng7377同学:郭小红是哪一届?哪一班?411,他到会了吗?有他的照片吗?

- w3 s. {& x' y2 [7 B/ G% F9 w, |

    他不过也就50多岁吧?闻悉他病故后,心中又猛然有一种失去一个兄弟的感觉。也许是昔日我们小学的同学相处的像一个大家庭的兄弟姊妹。今日听到谁“不幸”了,心中总会有一股惆怅……

; R* c) b( Y; `2 O

  

# o9 A+ U, Y* Q/ s# q

   当,我们熟悉的那些朋友、同事中开始偶然地一个接一个的走了……我常着这样想“命运轮回”快该轮到我了。

" y5 X( W6 n# I

  

* T4 q* Z# O* l1 }0 ^

   我家楼上一位2岁的小姑娘,每每见我,她年轻的母亲总是对她说“姗姗,叫爷爷”……

. w5 u( P% X$ O K% q @

   我每次去农贸市场买菜,那些买菜的大姐们就热情地问:“大爷,您卖点什么?”……

1 c0 {8 {& N8 o' [4 }, S1 J) Q

 

: B$ x3 ]- D& o2 R+ P

    一次连日加班,胡子也未刮,非常疲倦……晚间从报社班车上下来,在木樨地换上114电车——“嘿!嘿!”有个女人在我身后叫。我回头一望,那售票员正用手指着我——“嘿,说你那,老同志,这有人给您让个座儿。”……

- j2 G$ k8 Z: p. Y, H \- q

  

# H; N7 q# A! p; c

   喔考?!我有那么老吗?! 回家,对镜一窥,镜中出现一位头发花白凌乱,额头尽是皱纹、满面倦容的一副苍老的面孔……晕,是老啦!以后,再听见人叫我“大爷”,就见怪不怪了……

7 a, A* Z( l" w

   

+ O0 D3 f6 I! N: K- a& Y& R; A9 Q" y

   方力功走了、郭小红走了、我们班的女生陈阳早就走了、杜彬也早就走了,干校的几位同学前几年也先后走了,还有……。总有一天,我也得走了……但是,我今生不遗憾了,因为还算圆了几个梦,其中一个就是回归子弟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中。

- U& E6 R6 }. }; ?# ~

 

- V& k+ v( B6 z- n' v5 u

郭小红是郭良才的儿子,郭院长还没有当院长时,曾经住在羊尾巴胡同,我家那时也在那里。在羊尾巴胡同时是否有他,我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附小的同学又走了一个,心中一颤、惆怅!

p) U+ K h# i: Y0 M7 f8 X5 R

糊涂人对自己的老,逐渐地接受,我也有这个过程。看来每个人都有这个过程,你的感慨影响了我。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多想想:活着的人如何更好地度过自己的夕阳红。

发表于 2009-10-3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3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3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我说

8 y/ \$ V; c/ w) V3 H

谨以拙文献给祖国公民

. s: f1 w# Q0 s# [6 k

 

5 r/ x, |5 d c9 ?( s5 P

                                        国 庆 随 感

" A. i3 j. W' z: Q6 E

     

. U$ n8 O% n- B y' a

      举国欢腾,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

3 r" `" {" E5 c: S9 {1 U8 Q

      我西北古都度过一个宁静祥和的十一。据说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有焰火,但人们对这种“空中色彩大写意”有点不习惯——近了吧,身临其境,如同贴身站在广场大屏幕前观看,“颗粒”太大,让人心如乱麻不舒服;远点吧,后背撞墙,断了退路。还真不如在家看电视直播,清晰,舒适。

: ~7 \, s, O% T0 k3 P: @

     国庆晚会狂欢之后,第二天一清早去采买,走出没多远,却见一群人围着,噪声嘈杂,原来是城市执法车驾到,跳下几个满脸倦容又显得神情亢奋的人,身着制服,二话不说,夺过水果箱子就往自家的卡车上搬。那贩水果的也不像过去电影中表现得一脸可怜相:老总,行行好,一家人就指望它了,三天米没沾牙了。。。。。只是站在那里怒目相视。

. t+ o6 S) j0 K6 |0 K) d! X

     游商有敢怒的,更真有敢言的,只见一个凹面,纹眉,朝天梳发缵的中年妇女,当着执法人员的面拨通有关号码,粗声大气地说,东西给我搬得轻轻的,怎么拿走怎么送回来,破一点皮都不行。。。。。。

$ ^6 G# d& h1 X8 m4 l- J

     围观人中,有一女声幽幽地说:“这些水果很稀有的,很名贵的,一般人买不到的,也买不起的。。。。。。”正在埋头搬运的执法人员,闻声抬头寻觅,却无法确定话出自谁之口。这个气啊,又无可奈何。

8 s4 f0 C- X; z7 N' x8 U$ n

     到了“小街”上,真个是“人如流水车如龙”,小车上挂着一面国旗,小巧玲珑,迎风飘摆,随心而动。最抢眼的是大街小巷,公车站,菜市场,商场满是戴红箍的人,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的红卫兵,只是他们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男女居多。一个小负责人模样的人,其实平常闲人(音含人)一个,大概是菜场管理员,也以电视剧特定人物的神情口吻对另一个人说:“你们今天来了几个人?去,把他们都叫来,我说说事儿!”口气不容置疑,俨然首长一个。那年轻人也快马撒溜地去叫人。。。。。

( K: N3 Y+ Z% D# `2 v2 k( X5 p

     最令人捧腹的是,四个戴红袖标的男女并排骑着自行车慢慢巡逻,隔着路边的栅栏和在便道上的陆地戴红箍的熟人不期而遇,要在平常打个招呼就擦肩而过,或者停下来胡谝神侃一通,今天不同,使命在身,重任在肩,“不容分说”,又似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

! o0 u! r& B! c6 d

     只见“陆战队”的一人,一手凭栏,一手扬起,向“机械化”方队挥手致意。手到话出,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同志们辛苦啦!”

, d. H a- ]" G, R' }1 A

     一句话乐翻了说话人的左右同伴,乐坏了本不相干的路人,乐得骑在自行车上的熟人差点从上面颠覆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2 20:35 , Processed in 1.31122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