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8 0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京民学友请接受我们对《师生联谊光盘》

% u+ W( {" k$ H) x; K

成功制作地热情祝贺吧!

+ i/ _/ x3 y( ^ j# Y: \

      魏京民学友在接受《光盘》制作任务时,对如何制作光盘;如何改正说错的年代;如何找寻恰当的美妙的音乐来配图;如何自己来配音朗诵;如何增加字幕条;如何把《纪念册》中的全部文字都刻录到所剩无几的剩余光盘中的缝隙中去;让光盘最大效应地为广大的附小师生服务……,这一切技术问题的处理他都不会,对他这个门外汉来说,这简直是一项不可想象的艰巨任务,但是为了自己制作能为大家省钱;更为了达到他设想的制作各种效果,让师生们能把《光盘》当宝贝来珍藏,来欣赏,他毅然地承担了这个艰巨的陌生的任务。在筹委会分配任务给他时,我看他默默点头答应了这个任务,我心里咯噔了一下,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心想,谈何容易啊,内心赞佩他是个勇士,是个硬汉!。

: G' ` \/ l$ Z- l# N& i5 |0 y

    据我所知,为了从头学习制作光盘的技术,他专门找来了一本技术指导书,就这样他独自一人闷头学习琢磨、动手一项一项地试验,纠偏,再试验直至成功。当他把《光盘》的前言部分的内容曝光在论坛里请大家鉴赏时,就受到了大家异口同声地热烈赞扬……。

6 n6 e W6 Y/ I# F) p& c. q

    今天,他把这张高质量精美的光盘完成后,交到了数百名师生的手里,让我们在观看光盘时,享受到魏京民学友这种对学校对师生的无言的爱,享受到光盘内容的精彩,把我们大家的情感沐浴到机院附小集体温馨、幸福、快乐家园的绿洲中陶冶情怀,在激越情感之中陶醉,真应了毛主席那句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他就是这样一支报春的玫瑰,那么娇丽,那么耀眼!

. V# W! z0 z1 c1 t# ~- C* w

    而他却只把自己比作只能算是一个马前卒而已,他就是这样一个功劳归别人,重担压自己的低调的人!

/ y# f; x) C3 l6 G5 K e

       胡世坚老师写于09年12月8日凌晨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有时间,多发几张帖子,以后又要出门远游了。

) e7 \7 T% B8 @. v1 |

看北魏的光盘有一张小学经典大门照片,记得是千秋雪的家照,特地彩色加工了一下,根据校友们回忆进门是个花坛,我仔细看了这张千秋雪的家照,后面好像是个花坛,按照想象,复原了附小大门,做的也不好,也不知是否正确?感谢千秋雪,提供了这张经典照片,给我们带来无限回忆和想象。我的回忆肯定有问题,因为我离校早,再请xingjianjun等电脑高手修改复原。

# F5 ]9 S V' a, }. f# a

1 p% _+ M8 B) D

 

+ C9 @2 [& t }


 


发表于 2009-12-17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让我感动

6 r0 b3 F4 `/ @6 ~+ v8 b+ x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撒满一路芬芳的影踪。
温情在流动,热情来相拥。
一份真的关怀你不说我也懂。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撒满一路芬芳的影踪。
温情在流动,热情来相拥。
一份真的关怀你不说我也懂。
祝福你每天每分钟都有开心的笑容。
平凡的生活平凡中过得快乐又放松。
祝福你每天每分钟坚强又从容。
我就在你的掌声中有那做不完的梦。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撒满一路芬芳的影踪。
温情在流动,热情来相拥。
一份真的关怀你不说我也懂。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撒满一路芬芳的影踪。
温情在流动,热情来相拥。
一份真的关怀你不说我也懂。
祝福你每天每分钟忘了忧伤忘了痛。
走过了太多风和雨只求与你心相通。
祝福你每天每分钟希望在手中。
就算那岁月太匆匆迎来好花天地红!
祝福你每天每分钟忘了忧伤忘了痛。
走过了太多风和雨只求与你心相通。
祝福你每天每分钟希望在手中。
就算那岁月太匆匆迎来好花天地红!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你让我心动,你让我感动……

4 H5 _1 c5 u$ @* t/ E

 


http://yn3.wma6621.cn:890/wma_kk/h4/259/gi14.wma?tflag=1261049162mpin=3b9daf45dba59eafa3b




发表于 2009-12-17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刹听松大哥:软件已发到你信箱。

4 {7 r9 H. e9 G. Z' p7 i' T% Y

旧貌换新颜,眼前一亮,看的很

发表于 2009-12-17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2-16 0:13:00的发言:
8 `- Q6 \, }2 E" K' v

晚上又把纪念册和光盘翻看了一遍,感慨万千,夜不能寐。

- m: L4 m* l* W3 T

我很理解laojy学长的心情,因为我看到纪念册也非常感慨……在编辑光盘的过程中,自己也时时受到感动……

发表于 2009-12-17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9-12-17 20:47:00的发言:
" y9 C% j4 |1 s; t

这两天有时间,多发几张帖子,以后又要出门远游了。

7 G, t1 q5 R3 }0 ^- F( s* ^

看北魏的光盘有一张小学经典大门照片,记得是千秋雪的家照,特地彩色加工了一下,根据校友们回忆进门是个花坛,我仔细看了这张千秋雪的家照,后面好像是个花坛,按照想象,复原了附小大门,做的也不好,也不知是否正确?感谢千秋雪,提供了这张经典照片,给我们带来无限回忆和想象。我的回忆肯定有问题,因为我离校早,再请xingjianjun等电脑高手修改复原。

1 J- k; K8 e4 P5 M" S7 I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门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q; @0 }9 ?: h

 

' r- H" `! i6 W2 y' Q6 J


 




' i+ \5 B1 k+ d1 S+ X

听松老哥,这张不是千秋雪家的照片。这张好像是10号楼赵家维明兄弟姐妹4人。

1 Y% N' Q6 d; C; o* g) D3 t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不知道了,但是好像是千秋雪发过来的,我当时处理了一下,因为她是校园网发的,网上很快又没有了。这是唯一一张学校大门照片,学校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的时候,大门在西边,两座楼中间的位置,遗憾没有看到照片过。我的复原照片画错了,别笑话。大家再改。
发表于 2009-12-17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x5 A9 g2 h2 e- L* T) I3 j6 {8 v6 [. ], E' z- h3 N+ j6 r7 s0 Z: E% `2 d/ k9 e$ U# E3 j- J$ U4 \: I4 z/ O U" r7 C% A- e4 {8 m( G3 F6 K ~2 p1 J+ u5 @ z3 H.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h) e3 r7 P0 z- R8 h' V

 

1 A2 L8 u# M; ^4 S' X; w


听松老哥,这张不是千秋雪家的照片。这张好像是10号楼赵家维明兄弟姐妹4人。

4 q6 ^# F1 L& J

 

% B/ s* o8 E3 {! ^8 a

          后排左:赵新平(老二)        后排右∶赵开明(老大)

9 P5 }/ {. r3 T- l2 V) P+ V$ `; m

          前排左:赵燕平(老四)        前排右:赵维明(老三)
        

6 h- |; G! L% y. T

                            四兄弟姐妹均为附小学友


发表于 2009-12-17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张再别康桥学姐发过的老片子(她说是60年前后),一来印证一下听松大哥的说法,二来免得胡涂兄说我潜水。[em55][em218]

( x" J# J; V6 R% ]6 M" x2 f$ Z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8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2-18 9:28:00的发言:
* L4 t. i9 }9 |

 

2 {0 p$ T6 J: H$ l

           【 听松:学校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的时候,大门在西边,两座楼中间的位置,遗憾没有看到照片过。我的复原照片画错了,别笑话。大家再改。】

* E3 b( S4 F( c3 h6 X+ u

 

! q: O/ j+ K8 l8 k' T

       学校大门曾经在教室楼和宿舍楼之间——学校西侧,后来被砌上一堵高墙,原来的那间传达室成了体育器械室存放鞍马、跳箱、大跳绳、垫子之类的。它紧贴着宿舍楼。

2 x6 H- @0 o9 s* G; [

      听松复制的大门是后来改建的朝南的校门,院内正对大门的是一处圆形花坛,但是没有花。大门西侧是食堂兼礼堂,东侧是传达室,再往东是学院大学生宿舍——现在是人民日报社的医务所等机构。

& P5 R- L5 z) f' M) ]# D& F: A

 

* ^+ e6 }( e% u5 Y

  目前,原学院的建筑,还剩下1号楼(红楼,即原院办);小学校门对面的学院灰色教学楼还巍然屹立,现在叫“5号楼”;学院的东侧那栋(女)学生宿舍还在,现在是人民日报社的员工单身宿舍,每个床位每月收租金100元。

# N- d$ H$ `- L, Q2 V

      

& Y- o' |7 q5 |2 x, ^7 P4 C

      我们经常去溜达的学院那巨大的操场,已经成了报社印刷厂、车库和“人民网”的建筑。 

r/ E7 H. ]" l( f( P6 T4 I

 

% _# u8 Y! P- Q; c3 ^7 L6 ^9 B

    我2002年初到报社时,小学的宿舍楼和教学楼都在。04年只剩下教学楼满目疮痍地(门窗上钉满了大木板条)、依旧不屈不饶地、孤零零地、沉默的矗立在原地……它是一个大时代变迁的目击者。06年,这座教学楼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 v! b! _& o' ]( g a6 u

 

- Z6 L/ W1 w% e6 E. N

     我始终关注着它们,因为它们与我难忘的少年时代息息相关。

- g3 {) M, U. ?9 m5 u$ `

 

) e7 L+ M# Q0 ?6 r

      目前,它们仅活在我们师生的记忆之中……

' _# f1 V3 L# N) t6 {

胡老弟:你即是我们小学的活历史,又是论坛的铁笔一只,感谢你和其他几位校友给我们论坛带来活力,我们都很爱看你的文章。你谈到人民日报,他们很有意思,只说于什么时间搬到燕京八景的金台,而只字不提北京机械学院,我当年搜索北京机械学院就是搜索不到,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去了。

发表于 2009-12-18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大以后再相遇(2)

  7 N. A- N- g/ K! }; b) U" g9 Q" q* n

       J去天堂已经有3年了,弥留之际他在回忆小学美好童年生活中走向天国。

- L% ? m& v1 Y O# y j! t; y8 G5 R% f

      90年代初J带着自主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下海,来我们这里创办民营企业“大地电梯设备厂”。看档案的时候我发现他是机院附小毕业的,我的眼前一亮,附小人才济济啊!创业是艰辛的,但愿我能帮助学弟做些什么。初见J的印象:他身材高大强壮,有创业者的精明、踏实与勤奋。他告诉我最需要解决的是研发用的场地与资金。事情很快的落实了,把西海边的一所二层小楼给他做研发基地,并且拨去了科研三项费与流动资金。J干起活来是拼命三郎,他的团队佩服他的敬业与创新,人心齐,效率高。J在一次座谈会与我邻坐,才得知我与他是小学校友,他说:“我的事情办得顺,原来有学姐相助”。滔滔不绝给我讲他小时候如何淘气,喜欢在大操场上奔跑,每样器械都要玩个够才罢休;他在舞台上扮演大灰狼,结果把猎人打了。。。。

* c6 j6 f: ?7 t) C

    几年以后J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企业被批准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电梯停电应急装置”、“电梯曳引机”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布的新技术产品,市场销售也不错。

$ Z! x: u l! p7 }& c0 c1 q; \/ U* h

    电梯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市场是无情的,外资与合资产品占领了绝对的市场份额。2000年左右J的企业由于资金匮乏渐渐萎缩,一蹶不振。

- R8 R4 I0 t$ F$ w

    2006年冬天我接到J的电话,声音微弱断断续续,告诉我他患了肺癌。他的人事管理荒疏;还未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没有了收入;医保也中断了,他的医疗费成为家庭沉重的债务,“你帮我办办!”“我帮!我帮!!”我的心缩成一团,天哪!一向健康的J被病魔击倒了。我马上赶到医院看到J躺在病床上胸部以下已经瘫痪,肌肉萎缩,脸色蜡黄。J勉强的和我打招呼,我劝慰他不要着急,事情很快就能办好。看得出J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找到有关领导,开通急事急办的渠道,几天后就把他的退休、医保手续办好了,送到J的手里,他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之后J的妻子打电话给我,说J情况不好,让我快去。我来到他的病床前,J说想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心里轻松快乐,能减轻病痛。他轻轻的叨念:“小时候喜欢在大操场上奔跑,溜到学校后面的河里去游泳、粘几鸟、抓蚂蚱、爬树。。。”我劝他休息,听我给他讲述附小美丽的校园、可敬的老师、丰富的课外活动、大操场上的每一样器械。。。几天以后J离开了我们。

$ Q( C9 Y7 F6 t. s! x+ D

     J的离去有壮志未酬身先亡的遗憾,他奋斗了,有过辉煌,有过衰落,有过坚强,有过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

$ F c' H' q, m- ~% F& U0 K

 

0 Y9 p! ~4 o! l

 

发表于 2009-12-18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u. n# V' [" d7 r! V9 m# h6 Z/ y

[糊涂人:。。。。。跟我想象的可不一样。一介书生,体态消瘦、面庞清癯、目光沉郁……你倒像个“书商”了……(玩笑)]

6 c$ ~3 k4 s* V. X

  

I! g4 O* F3 m' }$ a

  这哪里是“一介书生”的模样,整个一个“甫志高”呀!

/ x4 i! H: T+ y S {! b: v

  鞠大哥,多好的素材,有兴致画上一张吗?

^* {0 E, w. B3 B

  玩笑归玩笑。胡兄的“一介书生”的标准像,恐怕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版的,比如鲁迅、闻一多。

9 ~9 f- e7 t& ?* i

  去年吧,一次闲聊,我说秃鲁了嘴,说我等文人百无一用,话音未落,就有人插言,呦,还自称文人呐!于是,趁夜色遮罩,我的脸狠狠地红透了一层又一片,从此忌讳二字,就像阿Q忌讳癞,秃,亮,甚至光,灯。。。。

8 ~9 W& m( D+ I* k M3 g

  没想到还有更狠的呐,胡兄居然让我“体检”也不过关,从此和“书生”不沾边——有形的无形的,身心两败俱伤呀。。。。哈哈,难得糊涂,难得糊涂!领教了。

发表于 2009-12-18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2-15 17:49:00的发言:
7 Q/ j9 b- O F1 E, v4 H

     真诚感谢纪念册与光盘的组织者、编纂者、制作者、发行者、无偿奉献资金者,并致崇高的敬意。

; R5 u- S: W% D* P" u I$ p

      深切感受鞠学长的心情,我们也是一样,这些天,被附小浓浓的情感包围着,不知说啥好了,想说的话太多了,不知从哪说起,真是有点语无伦次了。

9 _% u' W+ m% s; z: \+ d# t5 }




 

: L, f3 ?7 j; K5 ^, B

发表于 2009-12-18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8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8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松大哥复原的机械学院大门真挺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真好。。。


发表于 2009-12-19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很久没有登录了。以后,要经常回家看看。

( J% r. j& v6 B* B: y. A

    近日,收到4.11的纪念册和光盘。对组织、编纂、编辑、发行及出资者、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精美的装潢,精细的制作,给人以永久的纪念。我想,所有拿到纪念册和光盘的师生都应该对你们表示感谢!

4 H. I( l E, ~6 ~

    4.11是我们师生情意联系的高潮,也是师生情谊继续的起点。

" W* Q3 X* r; N% k8 p n q* F

    纪念册和光盘的发放,使我们的思念有了可以随时回顾的场所。

# M' D9 ^; v/ V, ]9 z

    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在“十一”国庆节后,我重返四十年前插队的陕西黄陵县。返程时,路过西安,我和四班“心有灵犀”同学一起去陕西机械学院,看望了我们的班主任金文老师。家里整洁干净,金老师还如4.11我们见到时一样,精神焕发,热情活力。还说我们班的鲁班长“十一”时,也来西安看望她,刚走没几天。金老师还说第二天就要和老伴去杭州。我们祝福老师保重身体,并给老师带去了老乡送给我们的一箱陕北苹果。

$ [7 P* x6 x: D5 K4 [1 Y7 f9 S

    回北京后,我打电话给我们班的大队长刘荣,转达了老师对同学们的问候。

1 p" V7 j# X7 ~$ |0 U4 Z

   

/ G' \( B$ O$ u

    听松大哥,好羡慕你制作的照片。又重新站到小学校门口。

/ F3 l" `, m" ^; D- s3 o2 T9 E

   

发表于 2009-12-19 0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gui_my学友:你写在附小论坛432页10782楼的《长大以后再相遇(2)》,写得非常感人,老师都落泪了。一个弥留的病人竟然在回忆自己在附小美好童年生活中走向天国,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听到后,该是何种感想呀!无法形容,感动到心痛的地步。谢谢你把这么震撼人心的故事告诉大家,谢谢你啊!

U5 _( f# a8 Y: [9 `6 t b

   祝他一路走好,走进天堂!

) O' \, R$ w: R1 U Y

       胡老师09年12月19日凌晨2:22

发表于 2009-12-19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9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9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和漫步, 在辞旧迎新之际,来一篇附小2009年大事回顾。

( U2 T& h+ l% \" c4 d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过年好,我们回家来了!

/ j# U0 V3 C4 ^4 F; I

 

$ T' J- `) }" ]

 

f A) a Q9 f

! ]& g# S0 M: Y3 l. f( i

 

9 m& D# T9 S* X- Y, _& W; C

 

1 k; l: [% Y5 x% S9 \ r7 D) V


 

$ E$ ?; z! Z6 R' g8 K' f


发表于 2009-12-19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三个附小的在2009-12-11 16:20:00的发言:
  " _& H8 d& f1 _

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胡" w:st="on">ersonName>老师,我想对您说:

. l- p8 }8 s0 O8 B

不是不说,不是不想说,因为那是尘封太久太久的记忆。那里从来不想提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那里有抹不去的操场、滑梯、秋千;抹不去的老房、小路、大树;有小屋量身高画上的线、有相亲ersonName productid="相爱的" w:st="on">相爱的ersonName>小姐妹、他们的爸爸妈妈,喊我名字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还有我妈妈年轻的身影,看着她高高兴兴的上班下班。好多好多。。。。。我们那时生活在蜜罐。

6 O$ k( X6 E, Y$ j: L) ?

    后来我们四散,您不能想到我们承受的是什么?您不知道我们懵懵懂懂,融入社会后的无知和简单,您不能理解大院生活使我们成熟得过晚。其实我们有很多思念,有感慨,有惶惑,可能有时感到人生太短,应该再来一遍。

8 X+ J4 d: O! p: p7 F; [" ?

肺腑之言,切身感受。记得什么人讲过,儿童时代是一个人的天堂。我想出一个不够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北京机院是荣国府的话,附小就是大观园,至于里面的红男绿女就不一一对号入座了。出了府门多少显得稚嫩,不谙世事,倒是薛蟠辈如鱼得水。。。。。。

发表于 2009-12-20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话一则:献给:《4。11》

# M/ h f7 K9 q# T& }! y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

6 k5 b6 ~' S0 Z' G1 `3 _" p& M! ]/ b

      郭惠荣老师家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孙孙,常听家中大人们开口闭口就说:“4。11、4。11……”他认真地听,越听越不对劲,他着急地高喊:“嘿!你们别瞎说啦!我们家的门牌号不是4。11,是441”,大家哗然……。

发表于 2009-12-20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12-19 10:04:00的发言:
# ~3 k/ [$ N, F' N+ R0 V

糊涂和漫步, 在辞旧迎新之际,来一篇附小2009年大事回顾。

# E# P' e" L' w

 

& c4 P( B+ h) D5 Z& i

本人水平有限,还是胡涂兄来吧!哈哈!

发表于 2009-12-20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0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 m5 u6 c% \% L: |7 U

 

8 r8 ]. h! I$ R. ?/ K' t

 

, j. { O# e6 d( v4 I( g/ X

(30) 附小传达室—靳阿姨

) \# m% {5 ?8 H$ j1 `# t

      

0 V3 f6 c5 L- g

       老鞠学长贴出的“回家”图片,让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教学楼的身影,以及那扇我进出无数次的附小南门。而在那右门柱的里面,应该是附小传达室。

+ ?) y1 W" K" `' E2 ] Z8 I7 y+ _

 

v; X& c; a7 Z' C0 l

        附小传达室面积不大,5,6平米?---差不多吧。里面除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外,就基本没什么其它东西了。传达室虽不大,却有两扇大窗户,尤其是冲西方向的窗户非常大,好像不是那种推拉式玻璃窗,而是像可以装卸的门板。平时这扇窗户大敞,让室内外有充分的接触。

. S; t/ C2 f4 U

 

1 Y4 p6 j h9 k" _0 [: u

        在我的记忆中,传达室的主人一直就是那位-----靳阿姨(我以前一直称为“季阿姨”,直到进入这个论坛,才更改了这个概念性的错误)。靳阿姨说话有女中音的感觉。她那时总是喜欢穿一件蓝色布上衣,还戴着袖套,脚穿一双平底布鞋,一只卡子别在头前侧方,齐肩短发,人显得精干,利利落落;几抹淡色的雀斑挂在鼻翼两侧,在白皙肤色的衬托下,倒显出一种风雅气质。她那一身朴素的衣着打扮,从60年代穿越到70年代,即便是后来在西安理工大学教一楼过道曾遇见她,这一形象仍映入我的眼帘。

6 {5 X% ~/ s6 x: n1 T6 Z

 

* K) z* }# v( h0 `+ p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下午下课后常在小学食堂前的马路上玩儿。在那里经常能看到靳阿姨和高年级的同学打羽毛球。她很温和,开开朗朗,没有一点阿姨的架子,倒像高年级同学的大姐姐一样,和男女生们说说笑笑。有时站在那里,双手抱臂,有时就坐在传达室里的桌子上和同学聊天,无拘无束。那时辰我是小豆包,轮不到,也没资格凑上去和靳阿姨说话,只是把这师生温馨共融的情景刻到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3 B( K1 }1 Q- U

 

2 k+ S* [" o- H- i- A

     靳阿姨手中有一把大铃铛。当我们课间休息跑到操场上玩儿疯了的时候,常常听不到教学楼上课铃的响声。这时候,靳阿姨会楼前楼后招呼,一边晃着大铃铛,一边催促大家马上回班上课。那清脆的 “达朗朗,达朗朗” 铃铛声 ,现在都能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 ]! {0 a( C* V' H$ j" }% O! @9 E" H2 b

 

# J$ z( k, Y! `* M9 n

      后来,靳阿姨好像调到学院收发室工作,并随搬迁大部队走了西口,到过汉中和西安。再后来又怎样回到北京,我就不太清楚了。千秋雪学姐曾发帖谈到她在朝阳医院见到过靳阿姨。那一帖读后让我感慨万分。身患重疾的靳阿姨已经走了,这位阿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奋斗了一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发生在她身上,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占了一席之地,在我脑海里留下的仍是那一身朴素的衣着和脸上长挂着的微笑。。。 

! K5 I1 L& P2 q

 

" K- M( p" b, D! ~! G

        文革大串联中,那间小小的传达室曾经当小卖部用过。由一位红卫兵负责管理,卖一些日用品和糕点零食。后来大串联到了尾声,传达室房间就空了,我对此记忆非常深刻,因为。。。因为在这间“小卖部”里,我做过一件臭事。以后有空再聊吧。

发表于 2009-12-20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人启事:

4 M4 |8 k3 V# Q& x: L. c9 G' y0 w9 ?

     63届63班的刘一帆最近没有消息了,手机停了,邮箱的信件不回复。谁有他的消息告诉我。51以后听说他去陕西。不知道他们家的地址,纪念册和光盘没有办法交给他!

发表于 2009-12-20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您好,请不要对我说谢谢,历来只有学生感谢老师。您为了论坛的兴旺,费了很多心血,您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要感谢老师们的努力,让老校友重新聚集在附小的麾下。我当出点力,讲述自己知道的附小人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gui_my的发言

6 V1 q. E$ C+ `. d2 m' k

长大以后再相遇(2)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18 19:25:00

3 Q( \* l7 ?% E& u+ x7 @* \- r' W0 l7 P! `, [0 u3 {( I6 P1 P9 i. E% d3 y0 C$ i0 D+ q9 q2 }7 _
+ e7 i7 C# e, A2 n- e$ y# H, k
 J去天堂已经有3年了,弥留之际他在回忆小学美好童年生活中走向天国......
+ a( ?) u) d8 n( ^5 S6 S

 

; a. f+ d- M& v( w, N5 v/ T6 y7 I

============================================================

7 q1 e8 ]( X- I& J$ o* |$ z1 ]

gui_my讲述的故事让人感动,我找到论坛中一张比较经典的学校操场的照片,略微加工传上来,但愿J校友在天堂能看到这幅照片,在天堂的那边,象照片操场的孩子们一样永远欢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3 17:01 , Processed in 1.263087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