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26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德怀故居位于乌石峰麓的彭家围子,总面积350平方米,原为几间茅屋,1925年故居实在无法居住,1925年至1927年,彭德怀用在湘军担任连长、营长时的薪金,由胞弟金华、荣华所建,故又名“三华堂”。故居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黛瓦,是彭德怀投身革命后在乡唯一长时间活动的场所。1958年、1961年彭德怀两度回乡考察。1961年,在此共居住了34天,接待来访干部群众2000余人,并在故居拟写了5份农村调查材料交党中央、毛主席参考。故居西厨房是埋藏彭总1962年给党中央“八万言书”手稿的地方,同时故居也是彭德怀大弟金华创建中共彭家围子地下党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1980年至1983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并加砌保护性的石围墙;1982年,邓小平题字“彭德怀同志故居”,1983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入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8年,对故居进行全面维修,复原彭德怀1961年回乡调查时的情形;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保证彭德怀故里以良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经省文物局同意,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彭德怀纪念馆于2007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对故居再次进行封闭式的维修。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故居西厨房是埋藏彭总1962年给党中央“八万言书”手稿的地方。

6 _$ l' l8 N! N+ g& T8 l; P$ Q7 W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jw0IMF8x.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4gjApK9l.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德怀纪念馆

E! s [7 ]( r9 o1 U

 

" e2 b ]# V, p


通往纪念馆的大道。

) ^) Y! ^9 ] M6 Z" Z# F# b2 v


彭德怀广场的彭总站立塑像。

m1 ?4 x: a5 k


彭总塑像的头部。

# s- c6 Q X+ e6 J


_; I1 ^$ J& t& ~9 M

彭总视察海防雕塑。

! i1 ~0 U8 e- ~6 x+ q6 i: h


彭总与百姓的雕塑。

, c6 I- q6 S, [


彭总在关押期间用过的衣物,袜子都是他自己一针一线缝补的。

* L g( ~% j2 P: o" j/ b+ y


在进馆大厅摆放的代表彭总铮铮铁骨人格的胸像雕塑。后面是展示彭总一生革命历程的浮雕。

发表于 2010-6-26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铮铮铁骨、刚直不阿。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26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0日,在湖南株洲工作之余,再一次去瞻仰了彭德怀故居和墓地,同时参观了彭德怀纪念馆。两年前曾去过,但是那次到得太晚,故居和纪念馆已经关门,仅到墓地去看了看。发些图片,其中有转载的。

( X) f# V9 l$ j2 r1 p) a1 z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9 y) z1 _5 o$ h/ @; {9 D

 彭总墓地,平反后骨灰从成都移放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安放在此。乌石峰山下的彭德怀墓,当地百姓称为“虎口”之地,占地约1000平方米,墓体高约5米,宽7.4米,呈棱形,墓体与墓基成76度的夹角(彭总于1974年去世,享年76岁)。墓体与墓基相交底边长1.898米(彭总生于1898年)。墓碑为黑色花岗岩棱形造型,墓墙是花岗岩长城造型,暗寓彭德怀有棱有角的独特人格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苍松翠柏,庄严肃穆。1999年12月28日,经中组部批准,彭德怀骨灰从北京八宝山公墓安迁到这里,完成了彭德怀归葬乌石家乡的夙愿,它成为伟人故里中鲜见的文化景观,为乌石革命纪念地增添了无穷的瞻仰魅力。2008年,投资60余万元,对墓体进行了更新,对绿化进行了提质改造,有效解决了墓地的沉降问题,德怀墓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

发表于 2010-6-25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像图文---野三坡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p; m- y9 ? ~3 o0 J

 

* i6 k$ d2 Z; d2 R

 

1 A1 \5 r" u( H: d4 Q. m0 s

 

: S3 W- u" N9 U) q

印象野三坡1仙栖洞
    坐着小铁船沿弯弯曲曲的水路行于洞中,顿觉凉气袭人,昏暗的灯光,潮湿的洞壁,甚至连空气都弥漫着水汽,不时传来船体碰撞的声响那么清脆,一切都让人充满着神秘。

' |# o8 ^9 L1 {% |4 c* T- ~0 V

    下了船,走在时高、时低、时陡、时缓、时宽、时窄的洞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画面,第一次看到这天然的溶洞,天然的钟乳石,真的让我震撼,乳白色粗大的擎天柱,细长的定海神针在哪里终于着职守,惟妙惟肖的观音菩萨端坐着普度着众生,十来米高的石瀑让人有飞流直下的感觉,宽宽的石幔那么富丽堂皇在那宛若轻纱的背后必定住着美貌的仙女,虽是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细品味,但那数不清的似树、像花的钟乳石在灯光的映衬下,散发着各色的、温润的光彩,真可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我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7 x; ]4 E* H, I& F5 r/ V

   感谢你-----大自然,给我们创作这么美好的作品。

5 o8 b9 X2 Z0 E

印象野三坡 2、划竹排
   拒马河,传说中是神仙为帮助孝敬的媳妇赐神鞭所成,它不深也不宽,清澈、蜿蜒,连绵不断,水面稍宽阔点定会有竹筏或小船供游人玩耍。

) h, ?2 c3 f% G7 C$ B" p1 G4 H6 }

     划竹排是我们此行中的一项活动,我怕不小心掉到水里弄得太狼狈就留在岸边,却也领略到别样的美景,它像一幅长长的全景画卷展现在面前,蓝天白云,青山环抱,一潭碧水波光粼粼,泛舟水面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快,有的打着水仗,有的因技术不够娴熟、配合不够默契弄得竹排左歪右摆,有的‘旱鸭子’站不稳只好顾不上斯文蹲坐在竹排中间,你看霍不小心一个后仰倒在水中,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丽一家三口,两口子一个船头一个船尾,琪坐在中间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恬静、温馨。倒是俺家刘生性好动,身手敏捷似乎是个老道的船家,打着赤脚,手握船篙,左右划动,摆弄的竹排行得又快又稳,我想如果他当时在场上一首‘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人、景、情充分融合,就算齐活了。

& q; M4 B7 }/ T+ n

     水中、岸上的人们相互嬉戏着、谈笑着,我想人们此时的心中肯定都无任何的烦恼和忧愁。

3 ]! f9 N$ ~) H0 I7 O) f6 V& P

     划完竹排,那边有骑马的,刘说骑一次要二十块钱,不骑了,我说难得出来,骑吧,我来照相,刘麻利地跨上马背,他是不用别人牵马的,由于瘦,身子轻,随着马儿欢快的脚步,他在马背上有节奏的颠着,很是惬意,我也瞅准时机摁下快门。

- h X4 I0 K' q8 Y) R" h7 p0 h

印象野三坡 3、篝火晚会
     天上繁星闪烁,周围黑幽幽的群山环抱,地上一块块空场上,人们围坐在一起或纵情歌唱,或燃起五彩烟花,或聚在一起小酌,很是热闹。我们一行人也围坐一圈,中间空地燃起一堆篝火,旁边烤着的全羊飘来有人的香味。导游鼓动着人们唱歌,大家开始都挺拘谨,没人上前,我撺辍着刘,‘你去开个头’,他说、唱啥,我说、‘北国之春’,他还真去了,一曲北国之春唱的还算声情并茂,也没跑调,博得大家阵阵掌声,还好,开了个不错的头,接着两个女孩合作一首‘三个和尚’欢快、自然,继而朱唱了一首‘大碗茶’,她音域很宽,音色也好,京腔京味,唱的丝丝入扣,且台风自然大方,颇有几分专业歌手的味。张唱的那叫啥歌,名字以记不清了,我是第一次听这歌,感觉歌词很纯朴,娓娓道来竟是些老百姓的大实话,张唱的很放松,声音洪亮不做作,可谓歌如其人吧。

* ^5 U2 ^4 }0 h- \; w U8 p" t

   羊肉熟了,我尝了一块,都说野三坡的烤肉别具风味,可我没感觉有啥特别的味道,和咱这的烧烤差不多,刘光忙着唱歌去了,连肉也没落上吃。

1 J% r- z! o) c2 ?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晚会,第一次感受这样的气氛挺新鲜的。

7 Z" T& @. }9 {

印象野三坡 4、百里峡
    百里峡号称‘天下第一峡‘,我因体力不支没敢上去,只走了较平坦的一段路,但对百里峡我感觉能窥一斑以见全貌了,百里峡,山势陡峭,峡谷幽长,林木繁茂,泉水清澈,走入其中,仿佛你全身心都投如大山的怀抱,彻底的融入到大自然,空气是那么的清新,环境是那么的幽静,不时传来鸟儿的啾啾声,这里全无山外的喧嚣,宛若进入世外桃源。眼窄窄的山路前行,不经意间,你会被山中的景物折服,转一个弯眼前三面皆是高耸的山,给人无路可走的感觉,走上近前定会有小路通过,还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啊,路边有一木牌,上面写着;雄鸡报晓,我四处张望找寻不到雄鸡,茫然间抬头一看山巅上真有一块大石酷似昂首挺胸报晓的雄鸡。山路间当着一块大石,扎看上去没啥特别之处,一看介绍才知这是一块波痕石,仔细观察确有被波浪冲刷的痕迹,还有一块鱼化石,他们告诉我们这里很久很久以前曾是一片汪洋,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一块石头仿佛拉近了历史与现代的距离。路边蜿蜒的溪水一直汩汩地流淌着,在一洼清水中,二十来条黄色鱼儿往来翕忽,我忽然想起这很像‘小石潭记’中描写的意境;水有清冽 鱼儿影布石上,皆若空游无所依,俶而不动,俶而远逝,似与游者相乐。刘录了一些影像,其中猴子与游人嬉戏一段尤其有趣,那泼猴时而飞似的窜上树梢,时而窜到游人近前索取食物,一点也不怕人,此时此刻人与动物还真是和谐相处了。

- F2 I0 L5 ?9 i$ J; J& I: c3 f1 q

   百里峡,我记住你了。

发表于 2010-6-25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0-6-25 16:44:00的发言:
9 _# I* ]% p* _* H- a; U+ D

     今天我在小区幼儿园观摩了《我们毕业了》小朋友、家长、老师联欢会,体会到了鞠老学长的心情,孩子们很可爱,家长们很幸福,优其是:在爷爷、奶奶眼里---孙女 孙子 和自己的女儿 儿子是一样的 一样的疼  一样的爱 甚至比做父母时对自己的孩子还要爱的不得了,祝福鞠老学长的小孙孙和普天下孩子们都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 B. Q% o) L* L

谢谢玉龙雪山的祝福!

发表于 2010-6-23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去野三坡很方便。西客站有y595空调快车开往白涧,百里峡有一站,早上8:28发车10:48到达。下午有y596回京17:05开车,20:40到西客站。去野三坡住宿很方便,是成熟的旅游景区。

( `6 W6 f9 `" ~' `! x( ]9 Z

    我游百里峡,喜欢那里的山泉,踏进峡口,那股泉水就流淌在脚下,伴你一直向前,延绵不绝。北京是缺水的城市,看见山泉自然流淌,喜欢的让人流连忘返。

发表于 2010-6-23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6-23 17:20:00的发言:
" I: a! P' T% w

    北京去野三坡很方便。西客站有y595空调快车开往白涧,百里峡有一站,早上8:28发车10:48到达。下午有y596回京17:05开车,20:40到西客站。去野三坡住宿很方便,是成熟的旅游景区。

8 y+ d8 w$ T" L% C2 H" c6 v

    我游百里峡,喜欢那里的山泉,踏进峡口,那股泉水就流淌在脚下,伴你一直向前,延绵不绝。北京是缺水的城市,看见山泉自然流淌,喜欢的让人流连忘返。

4 D1 G* U% h; S$ S+ y

      gui_my有幸捷足先登,已经早于大家到野三坡去过,再次印证野三坡确实是好地方。能否发几张亲历的照片,让大家对美景再饱眼福。

发表于 2010-6-23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幼儿园参加孙女的毕业“典礼”。结束时孩子与老师是难舍难分,好几个孩子都哇哇哭了起来,这让我想起了我与我的老师的分别,想到我的老师的仙逝,也不禁泪眼漠糊。我竟然会对这种场面没有照相的思想准备,相机在我认为没有再可照的内容后已装入包内,这时才匆忙拿出相机,好多感人的场面都错过了,慌乱中也没选好角度,更谈不上构思、构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6-24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各小海在2010-6-20 7:51:00的发言:

u& E) P5 _! L/ R, ~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非常需要志愿者,我认为楼主您是非常合适的。把精力和爱心献给可爱的孩子们吧!

发表于 2010-6-24 0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海内外师生情谊天长地久!浩然正气永世长存!

1 S6 O, c8 r9 ]3 ?* ? H

   鞠衍行学友拍摄的三张他孙女毕业和老师告别的照片,非常珍贵,感人至深。更加上鞠衍行儿时至今,几十年过去了,对老师们纯真挚情的联想回忆,也令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 F) ~% y- s* S4 A& \

   师生之间美好珍贵的感情,是人世间最让人心动、最美好的情愫。对学生如此,对年迈的老师群体更是如此。如今你们已经步入老年体会更深,这种纯粹、质朴的师生情谊是难能可贵、千金难买、刻骨铭心的无价真情。

* z% n8 Z- x0 N

   祝愿海内外师生情谊天长地久!浩然正气永世长存!

发表于 2010-7-9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10-7-9 3:07:00的发言:
  一直在国外忙于家庭琐事,很长时间没有来发言,觉得很不好意思,请各位原谅。
- S) `; e& b, v: B

听松兄难得有时间来此。琐事缠身,也是没有办法的事。FREEDOM IS NOT FREE!呵呵

0 c$ {3 T- [. m: a; ?1 @$ x

 

W& j3 r; f! [; R

正好就着您发出的关于朝鲜战争的帖子,我给您发个邮件,是关于中朝关系的文章,供参考。

$ E% M' i' o5 C$ v3 e. Y& U

 

0 d+ E3 f5 t- Y9 @4 B

其他常在此发言的校友我应该差不多都发过了。正好看到善兄和玉龙老弟等等也在,就一并发去参考。

( b/ F" G: }" o% \% b8 I

 

+ k$ ^6 W! O" U' S$ T

 

发表于 2010-7-9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7-7 10:54:00的发言:
, q6 u9 P0 Y* G l0 a4 T

    玩玩流浪学姐,那不是我家小女,那时我当时在网上发现的一个小姑娘。哈哈,极其可爱。

1 ]6 W7 m9 r* v9 D% n# ]2 i

                                                              

# `8 g- r$ J+ @6 \+ Z

   其实我知道只是和你开个玩笑,看看两个哪个更漂亮

发表于 2010-7-9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想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p# _, i% t7 |1 M: E7 u: b

; W' V0 n3 r. p

 

5 P- d f' L6 O; D

                                                               
    随想,就是想到那,说到那。
    若大的北京,共和国的首都,老北京网上附小论坛怎么就那么火,点击率为什么那么高,细想起来还是一机部附属小学聚集着一大批优秀的师资孕育出了一群比较素质高的老孩子们。
    人的能力有所不同,经历不同,从事的职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真善美,正直善良、关心他人,主动出击,交流沟通是赢得朋友的法宝。
    40年的风雨历程,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庆幸40年后的今天,还能在附小论坛交流,这不是天造的福分吗?
    附小论坛奔六的人居多,闲暇之余,每每上网,首先打开的就是老北京网附小论坛,看看又有什么新的贴子发上来,一个新的话题总能带来一阵互动。这就是网络带给新生活的便利。其实,论坛就是聊天室,就是网络上的退休办。一群老年人有了空闲,打发时光,神交一下,愉悦身心,生活变的充实起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的随想有点散。希望校友们都拿起笔来,想到那说到那,当你参与进来,才能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发表于 2010-7-10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到糊涂老弟终于历尽磨难经受生活考验终于浮出水面,真是令人高兴。为了让老弟能进一步轻松快乐,就让你与八仙一起去东海快活快活吧!

# E+ ^& Q+ f1 |) V6 D1 {3 ~5 M& i

 

/ w4 j! o* O$ Q4 J3 _

 

- z M: j# j0 |- p

T4fWxyum.gif

/ P, t( o/ ]6 [: O3 I3 I0 H4 q) G7 K

 

" r* z3 i2 }& n/ n& ^1 Q$ z9 B


 

8 k: X5 i4 A6 }$ Y9 M. m4 v

___敢问来者是哪路神仙?

6 f+ J( h; m$ h4 b* q, J

___哈哈,吾乃糊涂大仙是也!受朋友之邀云游大连,不想在此遇见各位仙家,正好促成一段“九仙过海”的佳话,与各位快活快活,哈哈!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7-11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等待的坛主终于归来了。我们高兴!

% J! P- e$ e, [

 

+ f- R: ?# I" {


发表于 2010-7-11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说得好,母校网坛就是联系我们老师和校友事的平台,来这里相聚就是相见相识,回忆师生的真情,述说同学的友谊,挖掘母校的有关资料。大了说说大家关心的世界国家事务,轶闻趣事,小了说说身边的琐事,家长里短。长篇大论未偿不可,三言两句也很珍贵。

3 @$ S' b( W8 `+ }" k

 

5 F7 {$ x M1 l1 A I9 ^. @

6TK1IDDr.gi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7-11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10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9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x( V0 J/ l2 b1 T Q

                                         楼主再现,

* P' t. X* }5 c, d2 Q

 

7 H" K/ o& y |) Z, y3 a

             众望所归。

% ~! L5 L0 Y. [6 P# ]7 K. g

 

( r1 L4 |3 z% n7 j- q

             开坛辟地,

% b& L# {; E% i( f) [8 s

 

" O6 |& b ^% f) Y

             常来灌水。

发表于 2010-7-9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听松大哥闲暇之时多来看看,大家都很惦念你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在国外忙于家庭琐事,很长时间没有来发言,觉得很不好意思,请各位原谅。各位校友才思泉涌,尤其laojy老当益壮,勇为先锋,照片和动画作品让人百 看不厌。祝糊涂人在大连暑期愉快。大连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大连一直在俄国和日本的统治之下,是中国唯一中华民国没有行使过行政权的城市。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个中国近代史“。大连% p+ u1 Z; Y. X# |4 @ 的老建筑很多,中山广场和俄罗斯风情街以及旅顺一带及其他一些地方都很值得一看。 3 J% W- \9 v( V) C' m0 Y4 c6 O1 [3 O

    西水车的彭德怀的纪念帖子很让人感动,我刚好参观了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韩战纪念碑,发几张照片与大家共7 Q, g, v# @4 b3 p: a 享。我们这一代人与抗美援朝战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彭德怀元帅领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我们从小刻骨铭心的英雄,我的舅妈就是志愿军护士,冒着炮火,奔走鸭绿江俩岸火车上运送志愿军伤员。% |' Q7 H6 G6 t8 f3 T) B6 d 子弟小学我们班上好多同学的父辈是志愿军指战员,我们班也有志愿军烈士子弟,今年六月25日是# L( {5 q' k$ O& E' }1 k2 {; d 朝鲜战争60 周年,美国韩国,朝鲜都各自高调纪念,只有我们保持了沉默。朝鲜 & z ]8 V. B, K# G y8 f+ _3 h) a2 \战争即韩战至今仍然是一场尚未落幕的战争,我把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旁看到的美国韩战纪念碑告诉大家。

) F5 `2 i5 ~5 K$ l4 a5 e; ?8 x/ y0 }5 E% j

   韩战纪念碑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十九名美军官兵中,十四名是美国陆军,三名是美国 1 i/ E: M* u4 s+ c, z/ F8 [3 y' D海军陆战队,一名海军士兵,一名空军观察兵。其中,有黑人,有亚裔,但是更多的是白人士兵。这十九名美军士兵在侧面光亮如镜的黑) U# b' e- W& F 色抛光花岗岩碑反映下,变成三十八名美军士兵,寓意分隔南北朝鲜的三十八度线。这些雕塑纪念碑的设计者,并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这些雕塑集中在一起,而是将他们一个个被拉成散兵线,构2 j# t3 u& ?1 g, e 成一支标准的美国巡逻队,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他们表情显得非常紧张,复杂。每个人都头戴钢盔、身披披风,有的手持卡宾枪、有的 手持机枪,其中三四个人还手持步话机或肩背电台,除了最前面的士兵目视正前方,其余的都各自向一旁观望,每个人都朝着不同的方向戒备巡视,个个神色庄重。表示出无柰?紧张?恐怖?警惕?兼而又之,战地的残酷气氛弥漫- Q+ c# L% m7 j4 _# I 在整个园区。同时也表示士兵们对战争目的是完全盲目的,胜利也是渺茫的。

6 m) p3 B) u& z* y: o# E' m5 v+ b( `7 F- H, @. P

    在美国国旗下面,伴随着那十九名士兵巡逻队 的,是一座约一人高、五十米多长的黑色花岗岩墙壁。这座墙壁 * o, A! O" s; V: \; H% `* C3 f5 ]上,喷沙蚀画刻记着2500多幅来自军事档案的军人照片,代表着美国陆海空三军在朝鲜服役 的官 - j4 }. d2 t) N" a, B6 [兵。黑色花岗岩墙壁的最前面是一句话碑文《自由不是免费的》,中文意思是<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花岗岩墙壁另一面是介绍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的建造过程的 3 i% p. }+ f' f碑文。碑文如下:《朝鲜战争退伍军人纪念碑,由朝鲜战争退伍军人、他们的家属和朋 友捐款而资助的。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这就是说纪念碑不8 @, J6 N. Q3 }: _6 n2 n9 p; g: j! s 是政府出资建造的。美国政府只是免费提供了这块土地。

1 d" x1 p9 }0 }' ^3 W: R! A' ?$ z7 T7 @ n9 T

      关于这些美国士兵,园区内只有一句短短的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 y# o$ [8 L0 J" n" f. n2 \/ b/ G 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

一句话碑文《自由不是免费的》

3 o0 f5 L- n$ I* g5 p+ [" F A2 k 8 G) K- n+ R' X

 

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1 g- h7 X# L6 ?( n/ m2 Z 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


十九名士兵巡逻队


黑色花岗岩墙壁。这座墙壁 / N8 B4 q+ j5 ^' M! d上,喷沙蚀画刻记着2500多幅来自军事档案的军人照片,代表着美国陆海空三军在朝鲜服役 的官" G$ N9 `- D( c- A1 `* T7 c 兵。









发表于 2010-7-9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10-7-9 3:07:00的发言: : q# F1 r7 ^; `: n( }6 E; Q3 j" L; ]

    西水车的彭德怀的纪念帖子很让人感动,我刚好参观了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韩战纪念碑,发几张照片与大家共享。我们这一代人与抗美援朝战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彭德怀元帅领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我们从小刻骨铭心的英雄,我的舅妈就是志愿军护士,冒着炮火,奔走鸭绿江俩岸火车上运送志愿军伤员。子弟小学我们班上好多同学的父辈是志愿军指战员,我们班也有志愿军烈士子弟,今年六月25日是朝鲜战争60 周年,美国韩国,朝鲜都各自高调纪念,只有我们保持了沉默。朝鲜战争即韩战至今仍然是一场尚未落幕的战争,我把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旁看到的美国韩战纪念碑告诉大家。

7 E$ y3 O9 h+ a& `

很高兴看到听松的最新帖,我的有关彭德怀的纪念帖和其他同学的帖子,引起了听松的共鸣。朝鲜战争60周年,我国保持了沉默,我也注意到了,可能是我国在此时表现的最好态度。在湖南有多位中国领袖和名人的故居,彭总的故居,瞻仰者寥寥。我已经去过两次,但是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再去。

& V& s% W- k: u& b z5 [- c* @

华盛顿我几年前也曾去过,看过韩战和越战纪念碑,还去过堪萨斯城的越战纪念碑,本想同时看一下该城的朝(韩)战纪念碑,但是主人婉拒,我们便放弃了。

$ h( N* u, x+ u

望听松同学常来看看,发发言。

发表于 2010-7-9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8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7-6 10:28:00的发言:
% i! o3 j; g9 R1 i1 {4 l

哈哈,我们的beiwei真个是百事通,不,不,是万事通。勒夫吃鼻屎,他竟然晓得这样具体详细。本来此事上到网上有些不雅,既然已经说开了,就让大家见识见识这位不凡的德国主教。

7 m/ i/ s% ?* _8 d

LAOJY学长谬奖了!我倒是觉得,您的资料收集功夫可是越发厉害了!

+ V( M' ~1 ?1 I& T1 j; e* C3 u2 `

今beiwei百窍已通九十九窍,尚有一窍不通啊!呵呵。

发表于 2010-7-8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7-7 11:52:00的发言:
( B: W3 B: E k$ Z3 n0 y( O

                         在大连海滩捡到疑似“旧石器”时期的“石斧”: 

3 ?2 e- G4 ]$ R3 z3 u

胡兄到大连,没来一顿贴饼子就咸鱼?十年前到大连吃到这个当地最有代表性的饭,玉米面香,鱼也香,真好吃啊!

, u3 x* z$ f7 R y

 

/ l! y: n$ W+ R9 T2 e

也许是多年少吃粗粮的缘故,那玉米面饼子比小时候吃的窝头好吃多了。

发表于 2010-7-8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7-8 0:11:00的发言:
. d2 o+ o3 @# t

我不抽烟,但看到胡兄所述,觉得吸烟斗倒是蛮需要操作技术活儿的,还有那么多的讲究,这是不是也可以称为为“烟斗文化”啊?

8 W2 \ Z/ P# ]+ u3 F! S

在烟具产品中,我看鼻烟壶的制作最难,特别是在壶的内壁作画,真够工匠磨练的。

1 I& @+ y% B9 Z

看来胡兄旅途顺利,收获不少。

( O( R8 W! `( t! N2 R# h' e

 

7 p3 y8 T2 c4 G1 {& ]) ~6 F" z

看到你用受赠的烟斗很滋润地品烟,我突发奇想。再赠你两件东西吧!一只烟斗,虽然不甚精美,比不上意大利的烟斗,但也是纯手工的活儿。不过,烟不宜多吸。

1 Q2 v0 G3 U3 W- k5 G

 

9 s( _2 S% a, d& |& W$ `" x

还有一顶“文化人帽”(有这个词儿吧?呵呵),也是手工赶制的。请笑纳。

% w, g9 S8 `: f- n0 \, V9 D _

 

! X. w8 [) J7 w) A5 S$ V

祝身健笔健,继续写!

8 L7 T W7 v# C' }6 d

 




3X7TWxJq.jpg
6v6A6vsa.jpg
PfBbBWMY.jpg
Xmj6wawu.jpg
pTl0kk1T.jpg
V7QMUAyc.jpg
YWisL1Jr.jpg
发表于 2010-7-8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8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7-7 10:54:00的发言:
9 a5 f: h) H, f3 @( A$ P9 H# D

                                          

9 Z$ @) Y( o1 ^6 g5 X

                                                                 大连游记:钓鱼、烟斗

1 H# u a/ x' J2 U# i, b# M1 O; _7 s

                                                                          

# ?' h0 W! b5 `& e& B

  。。。。。                                                                       

: x& z$ ^$ J7 J( H. w7 ^- X' T4 j

                                                                              烟 斗

W: J; @! b R% G

     干校那位女生的老公在大连做装修生意。他酷爱烟斗。客厅茶几的托盘中有十来支摆放整齐的、做工精美别致的烟斗,有英国的、美国的、意大利的、法国的。烟丝都是美国进口的。我试着装了一斗,味道香甜,抽着非常舒服,口感极佳。他说:“这烟丝是发酵过的。所以,才有这种味道。”

0 r& V4 x0 [( l8 B& D8 S

     我40多年前在干校吸过烟斗,那时没钱,我们全把烟屁股留下,然后用烟斗抽——“最大的缺点是,有时一吸,吸进一嘴烟油子,味道极苦!”我对她老公回忆道。他打开一个塑料盒子,里面是过滤嘴:“现在,人家国外的斗里都用过滤嘴了,一般不会吸到烟油。”随后,他拧开一支斗,你看——都装着过滤嘴,还可以更换。”

- G3 m% D# \! ~5 ^8 z% h* n

     他还告诉我:“装一斗烟丝,分三次;最下面装时要用‘婴儿的力量’轻轻的,烟丝要装的松;再次要用‘女人的力量’装的稍紧;最上面一层要用‘男人的力量’压紧。还有有专用打火机,火苗与火机成90度角;以免烧到斗上;久而久之,就把斗嘴烧坏了。一个进口斗,几百块钱、上千块钱。还有十万块钱的斗哪。”

$ z2 t# \/ E6 c$ b' Z+ w

    “ 还有那么贵的烟斗啊?”我问。

3 K2 |4 q. \7 U2 q, z/ ]9 O" F, t# {$ U

    “那是世界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全部是手工制作,还有签名。这种斗,每一支都不可重复,都是孤品,属于收藏之用。一般和‘斗友’聚会社交时才拿在手中把玩,观赏。”

! F* b& w4 K" C- o( k7 {4 A2 b

     这位绅士还告诉我:“吸烟斗,一般不往肺里吸;吸到嘴里慢慢地品其味道,然后再吐出来。世界上有吸烟斗比赛,两根火柴,一斗烟,最长的吸两个小时——比谁吸的慢。就用两根火柴。这才是功夫哪!”

4 v& c. {2 z1 ^" [* t& K

 

( X i3 t# T* E6 v% B

    吸烟斗就怕按瓷实,用嘴大口大口地吸。尤其吸到斗的底部,火大很容易把斗低烧坏,两三次就能烧穿。进口斗是用地中海的一种XX树制作的,形成的花纹很漂亮和吸时口感非常好。但是,没有北京人用树根做的斗经烧。

8 U' t- ]# @7 F+ F. j6 |, Y

 

8 B9 M. M9 j$ U" \* U. d! A

  。。。。

# Y! [; f, J5 v


 

) @/ h' Y7 W' \1 f, u" d

我不抽烟,但看到胡兄所述,觉得吸烟斗倒是蛮需要操作技术活儿的,还有那么多的讲究,这是不是也可以称为为“烟斗文化”啊?

0 ?# B1 F/ I# U% H2 O$ n: n& @

在烟具产品中,我看鼻烟壶的制作最难,特别是在壶的内壁作画,真够工匠磨练的。

# d$ C( P. Z$ c# ~, s

 

S! w2 U. r i5 @ _9 x

大连人应属东北人,但那里人的说话口音和胶东半岛口音相像,也是“J” 发音和“G"发音分不清。如果让大连人说“解放街99号”,可能你听到的是这样的发音“Gie Fang Gie Giu Shi Giu Hao ”。呵呵。。。。这里没其他意思啊。

* Y. J" S* v ~0 D9 a9 I

 

: X' ]' S2 q" E: n. L+ o$ ^

祝胡兄大连旅游愉快!

发表于 2010-7-8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与阿根廷两队的主帅场内场外也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老马表现最为戏剧性。

+ g7 N3 M* _6 d1 L7 e% p

 

; S/ q/ R+ f& p

有感:个人与团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5 14:58 , Processed in 1.28198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