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全面发展
0 i% a1 n+ _5 Q7 |. X
3 M2 Z3 ], ^8 v0 o4 {; l细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之一
2 p1 N% x7 w7 r) m 4 {2 a) {9 y$ O* {
记者 李砚洪
% W; x& R+ f. g, X& x
" u1 K$ b1 \) u% m$ ~& n城市发展目标: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首都在国家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发展首都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提高国际影响力;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 ) ]: k* ^" j6 u4 ]! X- [
城市性质、定位、职能
3 f K3 D8 A+ P# L ■城市性质
' Q' S, \/ l4 o- j i* X8 e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i5 w$ w! i0 k% h! Y5 M, z" h' L
■城市定位 4 L3 H0 ~. S9 _1 S7 s1 z1 J% y# ]9 \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 f6 m5 P) D8 y4 Y' F/ [0 S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8 @6 T+ r0 |; f$ n" h3 d3 P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9 _, ~! I! d/ L3 m& r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5 A, }3 K4 C8 x$ E# t ■城市职能 ' d% g1 C2 E3 \3 T8 J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 x4 p) ^+ O1 w( p8 f8 c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 X+ l+ m" z5 }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9 Z5 q, H! q {+ N% h+ E: `" D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 m7 r/ \2 P8 O' w/ K' z2 u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 K0 e: E' Y7 C1 r" m/ k: f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 e1 l. l2 d5 ?- Q4 l6 L
城市发展 / _: q+ B0 j1 f4 S3 |" u/ B
■三个阶段
& P$ f$ L, i! T; q, C. u3 B 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 D+ K6 [9 B0 U+ L- c1 o ■第三产业超七成 ! w( F7 w" R) A0 i1 k
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3 Y, d6 ]8 b: u) I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29%左右,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以下。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0美元。
! O4 Y5 f8 L- `: A0 F4 u ■"生态北京" 6 r9 m( A$ z; T, G
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合作,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加强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 : `- _2 A# h* b p3 |
加强平原地区生态林地的保护和建设。划定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 b3 r9 u7 f Z5 b9 j5 M9 V
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 S6 m! e; E; C& E/ d1 |
■北京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东、南 ( C4 ]- v: Y! [
北京的西部、北部是山区(包括浅山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该地区还是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以及主要的水源保护地区,对于北京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 : i/ I; C b2 i' M( O/ x/ n
北京的东部、南部及西南平原地区,是北京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该地区有北京通往东北、华北、华南等重要经济区的交通要道,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少,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5 B6 \3 N5 M( e( D. u 产业布局 " B; ], m2 X/ O8 n9 O
第一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向二产、三产延伸,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
2 ] o$ M, c; O+ r ■西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 2 C3 P0 M1 d% \! J. B$ t4 a
■平原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形成若干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的农业区,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
# Q$ m7 W9 ~2 N1 Z' J7 y! r3 s ■中关村为核心完善一区多园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
4 o; @% Q5 H6 ^, L ■亦庄为核心形成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5 v `- O: l3 y3 b0 t5 w
■王府井、西单和前门(含大栅栏、琉璃厂)建成商贸文化旅游区。
" o G. n2 p! L0 _ ■公主坟、木樨园、望京、北苑、石景山等建成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
$ S3 h) T. D& F" b( s0 i ■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业区。 5 _; g. Y) }. q7 Q
■以空港、马驹桥、良乡等物流基地为主构建物流体系。
9 D% ~0 X. `& Y- m: B& k- v ■北京将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在顺义、通州、朝阳十八里店、石景山各建一座综合性会展中心;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在怀柔、密云等新城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建设若干会议培训中心。 & ~1 L( b, O( y8 P* F( p( c
■建设和培育6个文化中心(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及交易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交易中心)。 " w" F" s4 o7 T$ x
■积极支持民办教育产业,建设成为全国培训产业基地。 M( z0 d" N5 d( z+ v+ T( ^
■在城市东部、西部和南中轴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地区,预留大型休闲娱乐用地。大力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业。 : L) r9 b; A+ \# d0 U, g8 G
■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宅保障,发展房地产业。
% @- Q8 g' N @" s" a( k8 Y' I 社会事业
: x8 Q" t; X# b; M# w5 [' V ■在南苑或通州潮白河与北运河沿线的地区预留行政办公用地,旧城内不再安排大型行政办公设施。 ) H# y+ I9 j! @( X' Y8 t
■博物馆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扩展种类。加强区(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建设,保证街道(乡镇)及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 5 e; G) P2 p# `8 M! e
■建立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 8 W& G; d8 S; t
建设以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
3 |* n2 m3 f3 f5 o" i 逐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建立社会投融资机制。
m; L1 n: Z; v ■2020年,北京市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I2 E( f% Q2 Y, r
■新城和边缘集团实现人均0.6~0.7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的目标。 ; u2 L6 S# i5 Y5 T7 w3 n
■适应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需求,建立市、区(县)、社区(农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 R) O! k5 @0 T5 O$ K) ^ ■构建居民生活的三级单元:基础社区(社区居委会,3000~10000人)、功能社区(4~6个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社区(10万人),把基层政府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生活服务、物业管理、治安等各项内容统一到社区建设中来。 % V6 X1 Q& w$ [0 o, ^' @
人口规模 * ^, \$ S# }& v* m7 T- L n: O# \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7 y" ~6 [ m8 {5 k$ I) w4 Z9 E! T% W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6 v' Y, i2 v1 O' D2 d* i; U% h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 _8 Q ^3 f& ^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3 Z: J1 L* D% u( ]% Y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的产业和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 ^" r; ]' D2 r, Z: K, p! X1 i
■中心城中心地区迁出110万人
) g! Z H5 T$ h, Q- o 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的人口分布。中心城中心地区人口规模从现状650万人下降到540万人,迁出110万人,旧城居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左右。边缘集团人口约270万人,绿化隔离地区及外围地区人口约40万人。 % k* d1 Y0 v2 P* l- O. r9 C
■五成半人达到大专以上教育水平
5 [2 R9 i- [: y1 ? 200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占16.84%,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02年为3328人。根据预测,202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将达55%,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可达8000人。
* ^/ B/ E4 B8 a9 Z1 D( i9 `% j 用地规模 ' a$ Z- P2 {- R$ `
2003年,全市城镇建设用地约1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101平方米,其中中心城人均建设用地约76平方米,远郊区人均建设用地约162平方米。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105平方米-120平方米之间确定。本次规划采取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最低限105平方米。 ' N$ p8 \2 F, Y" W" F" R
■全部建设用地1650平方公里 3 P+ A" B2 y& R# ]" T' G: l$ Y
2020年,北京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
2 N% J; N& d% r 新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6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2平方米。
2 W' W: b5 ~6 B$ O/ m- s1 r& g 镇及城镇组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21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 ~( I; u8 j! V! i% L- K/ M ■保证3500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
2 S* m) D l- r* J8 G/ ]) { ( @# R3 l4 l& S
[转贴自]http://www.bjd.com.cn/BJRB/20050304/GB/BJRB^18907^9^R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