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Victor

[贴图]百年经典(每天一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3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搂主好片,请问第一页最后一图长城有外文或者中文说明吗?感谢。

发表于 2008-6-23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普在2008-6-23 1:49:45的发言:

谢谢搂主好片,请问第一页最后一图长城有外文或者中文说明吗?感谢。

只知是德国人 PERCKHAMMER 所拍,他的书于1928年出版,估计拍摄年分为二十年代中.我不知那照的详细地点.

发表于 2008-6-23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6-23 21:23:09的发言:

只知是德国人 PERCKHAMMER 所拍,他的书于1928年出版,估计拍摄年分为二十年代中.我不知那照的详细地点.

多谢,我是一看见长城就眼红,这张片子以前从未见过,很有挑战力,我将努力去找,等找到地方,拍回对照片再来汇报。我倾向判断在八达岭区域,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一张老照片找起来有时很快,也有几年甚至永远找不到的。感谢提供作者信息。

发表于 2008-6-23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普在2008-6-23 22:53:12的发言:

多谢,我是一看见长城就眼红,这张片子以前从未见过,很有挑战力,我将努力去找,等找到地方,拍回对照片再来汇报。我倾向判断在八达岭区域,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一张老照片找起来有时很快,也有几年甚至永远找不到的。感谢提供作者信息。

喜欢长城?加两张JOHN THOMSON 的.不知算不算长城.可能您已有了.



发表于 2008-6-23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6-23 23:10:47的发言:

喜欢长城?加两张JOHN THOMSON 的.不知算不算长城.可能您已有了.

当然是长城,前一张是八达岭北门外向关内方向拍摄,其中的关门即“北门锁钥”,上一张着色片《通过长城的驼队》汤姆逊片子早,城门上的垛口是完整的,着色片晚,垛口已经全部消失了。老照片的魅力作用在此,越老越好。
QUOTE:
您上的第二张片子是居庸关,从北向南拍摄,所以片子的右边是居庸关西山。


发表于 2008-6-23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人 PERCKHAMMER 还有两张长城,明天晚上发给您看看
发表于 2008-6-24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8-6-23 23:57:03的发言:
德国人 PERCKHAMMER 还有两张长城,明天晚上发给您看看

好,恭候,看看能不能认出来。
发表于 2008-6-26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照片,好[em01]
发表于 2010-11-4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学习过,不错的照片,历史的记忆。
发表于 2010-11-5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片子很不错,有注明就更好了!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1-9-13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有争议的老图片引起我的回忆

一张有争议的老图片引起我的回忆

一张有争议的老图片引起我的回忆

一张有争议的老图片引起我的回忆

一张有争议的老图片引起我的回忆

一张有争议的老图片引起我的回忆

一张有争议的老图片引起我的回忆

石鼓直径为80、90和100厘米不等,有少量为60或130厘米,高约80-90厘米,大小不一重量数百斤。 每鼓中间镂空,用鼓锤敲击即可发出沉厚鼓声,置身其间恍若回归历史。 . I% O' W-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3 17:16:2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4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愚翁在2011-9-13 17:1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似是石鼓.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鼓.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宛平城南侧.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石鼓直径为80、90和100厘米不等,有少量为60或130厘米,高约80-90厘米,大小不一重量数百斤。 每鼓中间镂空,用鼓锤敲击即可发出沉厚鼓声,置身其间恍若回归历史。 # d, f( H+ `& f, X5 j# z"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3 17:16:21编辑过]
+ M- M, c, b1 X: ]" R

 

' K" g, u8 D# m0 q! p: H

 

0 D3 W+ x% S6 v" a

  

T8 r2 Q6 H1 H, w9 _ [

松柏荫祖茔,

* N! H7 l/ s5 v7 d9 J

石钟记倭行。

* j+ B1 @' Q. w! |

厦林平寿域,

& B! p C4 B4 `

宛平添新景。

+ n# b; N) d+ a- K4 K

fficeffice" />

发表于 2011-9-14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愚翁在2011-9-13 17:1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似是石鼓.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B: A2 u8 h1 P4 e* ^+ M

 

* G F& m# X0 b& J$ U

卢沟新景值得感怀,新做的“铭记”石鼓也很有创意。

3 Z' Y: e2 G ^" w

 

+ @# u+ ?3 {: b' \0 o4 b2 j5 p J

但这张图上的确实是一片土馒头。

1 X2 P/ _ z1 U: y

 

' ]4 x. ]! {6 p" d6 t9 K+ w3 x

家山随处可行楸
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
终须一个土馒头

3 x( g! o0 L" P+ ~& l9 F8 d; h% ^

 

+ `+ {+ [! ^2 e% ^3 q

宝顶很小,又密,与松树为伴,似是京西常见的低等太监坟,而且火化只瘗灰坛。

发表于 2011-9-14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间铃音在2011-9-14 8:57:00的发言:
1 h+ a9 I: i) p

 

7 X- h9 f/ e) Y' g' ]

宝顶很小,又密,与松树为伴,似是京西常见的低等太监坟,而且火化只瘗灰坛。

& x6 v9 Y9 t) z* J% e

   

* }; U% X8 J0 M. ]0 V- H5 d* ?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对于风烛残年,苟延余生的太监,

7 D0 J: W, G, Q* I. M2 O

何来资金,何来精力一次性地修整粉饰这么多的坟?

2 F9 x# ~2 C e! `

从刚铁庙的太监坟照片,可看到倒塌的石碑,石拱,

% k( b7 r- }" @( o- l- i; v

墓裙,到处是杂草丛生,那还是有人常住的庙坟。

5 e$ C+ k- I! L9 j/ F. r. Q

再则“馒头坟”并非太监专用,只要坟地有后人管理,

; {5 t }/ }" |1 W2 _

都会有松柏(这是阴宅和阳宅的最大区别)。

6 v b9 y+ n R9 n9 y9 a4 Q

至于照片中坟丘的密度,其实细看看还不如乾隆

. i: N4 k- T; M, ~4 t; ~

后妃的陵寝。

! ]! T0 x! n2 Q- z5 o. h1 c& f

这张照片很可能是一个大家族的墓地,因历史原因,

1 O8 |; r( a/ n* K7 Z' J5 j/ D

管理缺失,遭人为破坏。后来,这个家族中有发迹的后人,

/ e" }% I* Q( v

重新修建了茔地。

6 n7 K6 `1 s: M# b( b$ Z# P

由于有钱人造坟时多用砖和三合土,即使坟头已毁,找到

y) m, ]- Q& r( o' v5 _

原坟遗址并不难。所以看到照片中坟墓分布不规则(

* Q- g- a/ b, a: A$ L! H

其实家族的墓地是按昭穆关系排列,是有规则的),

6 x: V9 l; E3 X% l! Y5 y1 w6 n

但都是修葺一新。

W& @ O z2 C9 C% w6 Y

至于为何无碑,可能在无人管理时,墓碑被人搬走另作它用,

+ r2 v$ q* [' c7 z

修坟时无法辨认墓的真正的主人,只好作罢。

7 \& |% g( z" A8 O4 I M4 q8 x

(如果去过曲阜的孔坟,园内有太多无碑坟。)

! m. t. |/ K P( G


发表于 2012-12-4 22: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戴眼镜的那位大爷"在做杆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10:14 , Processed in 0.154682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