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4|回复: 1

三月十九日天坛行--古砖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3-24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六,十九号上午与老牛寻访了天坛,下午赫连老师也加入了寻访行列又一次来到先农坛周边。详细情况大家可见赫连老师的文章和牛老弟的照片,就不重复了。

. G( e6 j+ ~4 G* o) F( W6 P

此次寻访中我们更贴近了历史,更接近了古人。上午与牛老弟在天坛内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行走,经过收藏皇天上帝、皇帝祖先神牌的皇穹宇,偶然进入了油饰一新尚未开放的神厨院内,无人看管得以从容拍照,后工作人员把门锁上。 天坛内的围墙很长,行至一段完好的内坛墙边忽然发现沧桑的墙体上几乎每块砖上都烧制着制砖年代、地区和制砖人的姓名,这些砖吸立刻引了我们的视线。砖上的年代大都是明成化、嘉靖年号,也就是从公元1450年至1566年这一百多年间烧制的,算起来距今已有四、五百年了。这些砖的砖质细腻,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却仍然完好,可见当年这些砖的质量极佳,虽不比故宫里的金砖和富贵人家养蛐蛐的澄浆罐,也算得是精工细作了。当年本人也曾经在插队处的砖窑烧过砖,其辛苦是知道的。面对这几百年前的古墙古砖,隐隐感到当时的烧砖人在炎炎烈日下脸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的辛勤工作,还要受砖窑烟火烘烤,挖土、和泥、拖坯、入窑、出窑,或许还要受官家监视,其艰辛之处就更难以想象了。也许是为了保证砖的质量,造办机构命窑户把自己的名字烧在砖上,解决了责任问题。这些辛劳的窑户们大概没想到烧在砖上的名字流传到了今天直至将来,使今人得以真实地面对他们的杰作,可算得是无心插柳柳成行,令窑户们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添砖加瓦流芳千古。

* f3 u2 h. o; m9 J8 I

! d8 x( D8 f8 J: Z

皇穹宇一瞥

[( D3 s3 Y) T; ^ / m. x( h: P( t8 P, M/ {7 d2 ?: X: v6 v" M2 s ) i' ^$ m. w: Z

9 g3 G8 H' W$ \1 L/ ~

从神厨殿门缝拍摄阳光背投的文字轮廓

$ ^; c4 a2 g/ T8 M! G " B2 _* G& ]4 W/ Y8 ^9 s ]4 g( i0 G7 q9 R. Z7 C% [

古砖

9 ~6 B( z/ r4 n* ~- C. k

+ E9 ~) \) w. j! {+ ]6 D5 j 2 g/ B" a# {" z9 `- z! a- Q+ O

& F5 Q7 f# j% Q$ ]2 J4 d8 c4 c# H3 z5 X 5 Z# y2 u: `8 n

: n4 |: i) ~0 \! c+ L n2 i 1 O$ j4 Q- e) _5 }

5 K& i5 U% k" r' T& b" O

触摸历史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3-25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法想象古代是如何烧制这些东西的. 古人真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1 09:27 , Processed in 1.13048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