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78|回复: 0

[转帖]民俗学者支招: 老人庆寿时重现老北京堂会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5-27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D5 |6 G9 N q! \0 F

# d i5 o4 V# D6 v! o) w( o

26日北京75岁老人高振声的生日,老人的儿女为他办了一堂寿庆堂会,特意请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民俗学者们支招,一场正宗的老北京民俗寿庆堂会就这样在四合院里开始了。小时候在东家听过一次堂会的老人头一次坐在"上座"上,欣赏起自己最喜欢的单弦来。

; K2 m5 `$ V, f9 b+ s

  寿堂

7 [* B1 \/ B& G* T

  办堂会,除了要有供摆宴席的地方外,必须得有供戏演出的地方。旧时的寿庆堂会,如果自家有戏台或者大的院落,就直接在家举行。自家没有戏台,院落也不算大的,就要选择有戏台的饭庄或有戏台的大院落办堂会。自家有院落但无戏台的,可在自家搭设戏台等。整个寿庆堂会的布置主要突出一个寿字,烘托出喜气洋洋的气氛。

. \ _) w" O }

  老院子充满"老北京味"

" k1 W4 @$ X+ V# O

  为了突出"老北京"的味道,这个堂会特意摆在东城区灯市口附近一处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四合院保存完好,房檐下画着梅兰竹菊,院子虽然不大,但可以搭建戏台,并摆下五六张桌子。

) a5 v. \# P2 z" T$ o H4 `

  烫金"寿"字挂上墙

5 i5 m% q4 g# ]$ ]) b1 f2 i+ e$ J# u

  整个院子被打扮得非常喜庆,到处都体现着祝寿的热闹。一幅一米多高的烫金"寿"字挂在院子的南墙上,两侧写有"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的对联。"寿"字前摆着供桌,桌上放着象征"事事如意"的柿子、象征"吉利"的橘子和象征"圆圆满满"的桂圆。旁边是两个精致的仙鹤烛台,仙鹤嘴含梅花,象征本家人品高洁、门丁兴旺,脚下踩龟,象征着长寿。寿宴

7 i/ {4 q m/ b) G% A; e

  寿宴也是寿庆堂会上的一个重头戏,一般边看戏边吃。过去寿庆堂会上的寿宴都是流水席,客人吃完后和本家打一声招呼就可以走了。

) ]" [ P& c4 b# U2 \

  桌上"四四见底"

1 a( j, Z8 I+ V N' X

  (释义:四四见底---寿宴上的每种菜品都要准备四盘。)

}( g7 b% _- R h* l5 u0 r

  这次堂会中的寿宴也完全符合老北京宴席的标准,讲究的是"四四见底"。从堂会一开始,桌上就摆上了黑、白瓜子,蜜枣,蜜花生这四道干果,随后是酱牛肉、凉拌海蜇等四冷菜,然后还有四炒菜(焦熘里脊、烧二冬、葱烧海参、干炸小丸子)和四蒸碗(栗子鸡、扣肉、四喜丸子、米粉肉),最后的重头戏是长寿面。

* L w Z1 M# H- W5 Z$ W

  桌旁"八仙祝寿"

/ U( z8 y. i2 @* }3 k3 c$ a, W

  (释义:八仙祝寿---每张桌子坐8个人。)

, U, w# N* K H7 q0 z7 F. Z/ E

  虽然桌子并不算小,但每桌只坐了8个人。原来,这也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寓为八仙祝寿。拜寿

0 c# k! M% ^ U: M6 E# f+ t

  在老北京的堂会中,拜寿仪式很重要,一般先要敬神,然后由家中的小辈儿给寿星磕头,寿星会给小辈儿红包。

, r) {- u8 Y8 k/ e' p& f

  磕头改鞠躬

: [: R" \0 W6 U7 c6 ]

  拜寿仪式正式开始后,先是老人的长子燃烛焚香,寓意全家红红火火,接着寿星高大爷和老伴坐在"上座"上,家中的子女分长幼依次开始给老人拜寿,接下来是孙子辈的向老人敬茶。记者发现,拜寿中有了一些改进,把传统的磕头变成了鞠躬。

7 ^/ j/ O7 w) j& [1 z2 B

  高声"唱礼"

* v7 T2 G! z r

  (释义:唱礼---老北京话,指主持人把客人带来的礼物高声念出。)

, \4 e& s1 O) u

  "张三,茶叶两罐礼盒一件---"按照传统,主持人现场"唱礼",将客人们为老寿星带来的礼物高声念出。老北京人在做寿时讲究在现场唱礼,这样让参加的人感到荣光。客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而寿星老同事们的礼物最为特别,他们为曾是邮政职工的高大爷送上了一张自制的明信片。陌生人"踩点儿"

# A$ v. d" l" D& B/ `+ x

  (释义:踩点儿---提前到现场,了解一下状况。)

9 I: {& d. u( [+ m' E: U6 {

  有意思的是,一对夫妇虽然不是高大爷的亲朋好友,却也来参加这次堂会,原来他们是来"踩点儿"的。妻子徐女士说,听说这里要办堂会,于是过来看看,因为家中的老人也都80多岁了,想给老人也办一次。寿戏

7 X& {0 N' Z. o/ Y6 ^

  寿庆堂会的剧目必须是"吉祥戏"。办生日的剧目都有其固定的套子,多演《大四福》《麻姑献寿》《蟠桃会》等剧目。但不论唱什么样的曲目,都不能是悲剧性的,唱词中不能有"杀""剐""病"等词。剧种没有限定。唱词要带"喜气儿"

( v% O; `1 w* p' {5 R

  (释义:喜气儿---老北京话,就是带着高兴的感觉。)

5 j! l w* {* |* A

  随着锣鼓点的敲响,开始演戏了。京东大鼓《八仙庆寿》、评剧《满园春色艳阳天》、京剧《状元媒》轮番亮相。为将堂会办得完美,组织者对曲目的唱词都逐字逐句地看过,保证每一句都带着喜气。老寿星"点活儿"

& V3 b- [# r# E N: e/ x* Y. p

  (释义:点活儿---在堂会中,本家向表演者点曲目表演。)

! T) ?9 X9 {$ e* o0 h' w& A A

  当单弦《北京小吃赞》唱完后,"寿星老"觉得不过瘾,想再听一首,于是向演员点活儿,"《风雨归舟》能唱吗?""没问题!"演员随即给老人唱了这一曲。听到自己钟爱的曲目,高大爷特别高兴:"过去在东家听过一次堂会,从没有想过在我自己的生日上能办上堂会。"

0 h2 X( L* ~6 d; h- a6 |# n1 ]

  专家意见

9 p/ K" D; O( q

  不能照搬传统还要继续挖掘

0 l4 ~' Y3 c/ x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巍说,此次恢复的是老北京寿庆堂会中好的内容,但恢复不能够全部照搬传统。像过去的寿庆堂会都是磕头,现在就改为了鞠躬。过去的寿庆堂会选择的曲目都和祝寿有关,少了一些娱乐性,此次就加入了像《北京小吃赞》这样带有娱乐性的曲目,让年轻人也能够听得懂。

6 y/ }) j# P: c

  此外,在恢复堂会的同时,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还在力求将更多的老北京民俗得以恢复,目前正计划对已经失传的北京"时调儿"进行恢复。据高巍介绍,北京"时调儿"有点类似于老北京的流行歌曲,目前只有一些老人能够唱上几句。

, f( n F" K6 }# x: j

  什么是堂会

/ D6 I, r5 l3 H; z- k

  北京市著名民俗专家常仁春先生向记者介绍,堂会是过去老北京人办生日等活动时,为增加喜庆气氛、招待来贺的亲友办的,主要是请艺人们演些戏曲节目,老北京人谓之"玩艺儿"。堂会的种类有庆祝结婚的堂会、庆祝小孩出生的弥月堂会、寿庆堂会、庆祝乔迁的堂会等等。在堂会上的剧目,从剧种上来分,有京剧、地方戏(如河北梆子)、皮影戏、全堂八角鼓、什样杂耍、识不闲、莲花落等等。从演出时间来分,有演整整一天的,有从中午坐完席起至深夜一两点钟的。演至天亮的谓之"全包"堂会,演半天或只演一晚上的谓之"分包"堂会。

0 J) a: c: B% }( e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7 05:30 , Processed in 1.2400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