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北京少不了四合院,以前没觉着,到外地念书许多同学都很感兴趣的问我, 才知道四合院也成了北京的一景了。 2 A" |" `. n" s
* e' l8 |( T' p* G6 P4 u 北京的四合院,始于十二世纪,它符合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要求,是北京城百年来的传统住宅形式。 7 C8 N# x/ @4 j, q9 H" ~
四合,是指东南西北的房子都有,布局严整,院落敞亮,使人有雅静舒服的感觉,而且长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方便。
; b( L' n& O) ]9 A8 x# [9 H 从前,北京人住房讲究很多,俗话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都乐意住路北的房子,四角整齐的院子,不喜欢倒下台阶,说那是进门跳坑。北京人有四句话:宁住庙前,不住庙后,宁住庙左,不住庙友。 ( \5 M/ k+ u6 n! A# T
院子里不能种松柏树和杨树,因为那是阴宅种的树木,现在无所谓,随您便种。
5 t x6 g1 p) J* _, a8 x6 Z 北京的四合院分大、中、小三种规格。
" B- D0 _- D- @0 j# ~ 大四合院:正房是前廊后厦,后边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有的花墙子在垂花门两旁,镶上两三个漏窗。
( f! g- {: T; J$ C 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从过道到后院去,有的有过厅,可以穿行 。 , G- ]0 K" I- U) }8 u
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 9 v2 {9 S5 |' ^, O$ {- b
南房有穿山游廊,是以山墙开门,接起来的走廊。 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是清朝时的那王府(在金鱼胡同)和恭王府(什刹海西街)等几个,壮观气派,还带花园。 5 c. q! S- F0 l) D1 t9 \
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 + b6 j# K) G! F0 _
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是单开门,所谓"三正两耳"。
3 r# T$ W% p# o. e 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在山墙开门)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个过道儿,可以通后院。
7 B0 S3 Y E5 G0 U2 Y- S/ Y1 y) g 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都是砖地,雨过天晴的院子,不存水。院墙的正中间有一个月亮门儿,为了不让外院儿的人一眼就看见里院,就在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砖砌的或木制的影壁。有的在院里摆几盆花,摆个大鱼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凉。 5 b/ t$ \. ?' ]
老北京人说:天棚、鱼缸、石榴树。这是四合院夏天的情景。 7 b7 o) P% E3 n; M8 Z/ @- p
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 , F2 ]# ?" ?2 g) s2 @: Q$ N
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 U+ \' d9 Z/ b$ g
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2 [2 R" K" P z+ k1 a 全套房子,讲究的是磨砖对缝,黄松木架,风火双檐,屋里是方砖地,窗明几净。除鹿顶、耳房、车房外,都是上支下摘的窗户。所谓"上支、下摘"就是上边的是两扇糊着高丽纸的窗户,外边的一扇,可以用两根细铁棍儿支起来。夏天,里面的那扇窗户,换上冷布用以通风。到了冬天,外边的那一扇就不支了,挡风避寒。下边的一扇窗户,是整扇儿的大玻璃。外边另有一扇护窗板,晚上把它挂上,早晨再摘下来。 * T& h8 a) q7 W5 h6 ?' }* I
这种四合院解放后就分给几户人家住用,刚解放时北京大部分居民都住这种房子,现在北京人口逐年递增,大伙儿都兴高采烈的住楼房去了,这种房子是越来越少了...... 6 ^- R2 I. v3 H& G; S
小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也叫正房)三间,屋里有隔断,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暗一明。东西厢房个两间,南房(也叫倒座)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 v" r! y6 y$ g* D8 h) g1 h& c
一家子两三辈儿人,住个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家长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辈住厢房,南房作客厅后书房。 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路,通到东西南北房搭理屋门,屋门前都有台阶儿。
& K% W+ f% E2 ?& T 街门都是东南方,很少在正南方开门,因为庙门都是立在南方的正中,全是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它敲门使。 $ W3 x9 g( B; ^+ O( F+ Y0 B
这种明清时代的主要建筑在今天林立的高楼大厦中越来越少了,不过有一批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它们是:西城区西交民巷87号、北新华街112号 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六条23号 西城区西四北三条11号 西城区西四北三条19号 西城区前公用胡同15号东城区东四六条63――65号 东城区礼士胡同129号 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 东城区圆恩寺后街7号 东城区国祥胡同2号 东城区方家胡同15号 东城区府学胡同36号(包括交道口南大街小136号)崇文区新开路20号。
1 ^0 d" e$ l7 w: ^2 |) r" }! k 最近北京城是拆得厉害,如果你有架相机,快去留下那些永不再复的珍贵镜头吧,否则以后只能在回忆中重现了。
, o3 C: h+ B9 C6 a1 O# U % l3 B1 @' h" S
7 p2 m* e! j( G |2 m2 ~( A
[此贴子已经被砖缝里的虫子于2005-6-3 21:27: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