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只有一个中国
6 _' _) x: @; Z1 {2 M# a4 O1 B 中国只有一个北京
# t( G a9 O% N! U+ | 只有北京有四合院
/ i4 ~3 E. q" p" S& q" S 记忆中的四合院 ; q1 ^ f' H# I' z+ E7 n3 l, p
天棚、鱼缸、石榴树,可以说是老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典型写照。
1 F3 C' M( O o q$ u 北京四合院,天下闻名。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四合院。在北京,胡同被称为城市的血脉,老话说的好,大的胡同三百六,小的胡同赛牛毛。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大气恢弘的北京城。胡同深深,串起无数四合院里温暖人家的寻常生活。
: j4 B, D6 k) N8 i7 n 四合院处处体现着北京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院子里的老树,大多还是爷爷辈留下来的,假山、鱼池、花草错落其间。白日阳光照洒,夜里花香四溢,宜动宜静,达到人和自然的高度谐和。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2 e2 t5 t+ I& { v& e
对于外国人来说,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胡同就是一个北京人生活的历史博物馆,每次步入古老的四合院,就是一次对北京传统文化的探究。砖砌的门楼,雕花的墙饰,房顶上随风摇曳的几丛衰草,土造的太阳能热水器等,都引起他们一串串的提问。遛鸟的老人成了抢拍与合影的对象,天真的娃娃招来一片赞叹与欢笑。偷得浮生半日闲,俗世生活里才能寻得到千年古都的灵魂所在。
% X0 D ~5 q f( y% m, b! ^ 作为国粹的四合院 2 d9 Z/ |2 D8 w& l" W6 m
一名外国记者很羡慕地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只有一个北京,只有北京才有四合院……
2 f1 a/ \9 W! U% B' D. X3 ?" ? Q 北京的四合院,不仅仅是老北京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建筑形式,更重要的是,北京的四合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世代北京人智慧的结晶,是真正的国粹。
4 T. {, q6 K. m5 b+ E3 Q9 s" | 在近100多年的时间里,无数名士高贤、文人墨客往来居住于北京的胡同,鲁迅、康有为、谭嗣同、梅兰芳、茅盾、郭沫若、老舍都在胡同里留下了他们生活的印记。每一个四合院里都有无数故事,一条胡同就是一部历史。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居住在里面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和世态沧桑。它们只是默默地,毫不张扬地散落于寻常巷陌之中,便见证了一切。 ( G0 k) h0 n' I" c0 [7 D
那是古老和美丽的一切:纸窗格,透着沧桑的梁椽,院子里的槐树、枣树、椿树和苹果树,落了一地的叶子。一些港澳同胞,来自新加坡等地的海外华人则另有一番感受,他们看北京的胡同,最为真切地感受到祖辈古老故事里留下的古老文化,那是他们的乡愁所在,在那里,他们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 s9 x; q# f Z1 Z5 c 作为榜样的罗马 . @0 x- T9 ~$ }8 M
作为意大利首都的罗马,同北京一样是一座有着2800多年辉煌历史的文化名城。它建造在七座山丘之上,因此也被世人称为“七丘城”或者“永恒之城”。
, l6 s7 k( S6 [* ~& d 倒塌的城墙,残破的宫殿,斑驳的石梁,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岁月蚕食的不成形状的通道在罗马城中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中心,而且完好的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罗马人清楚的知道原始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和思考,也更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历史,去创造新的辉煌。
# S. G% R8 Q) h1 d* \8 k& T* j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底蕴。我们得天独厚的历史与文化优势一直为世人所敬仰羡慕,没见神气飞扬的美国人,一说到历史、历史文化遗产,便一下子羞涩、腼腆起来了吗?不用问,他们的一切,都和“源远流长”搭不上界。已有八百年以上历史的北京胡同,绝对是北京的骄傲。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珍品的北京四合院,不能够、也不应该在我们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遗失。 0 J/ `: Q- |% n1 U; F' p
“拆与保”的争论
- n6 f2 i( e) p 繁华和寂静是城市生活里的两层空间。为了繁华,为了现代人的现代化,繁华也似长了脚的,仅仅是一夜间,原本寂静四合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响起了繁华的声音。
- x( E. K' K, r2 r4 m 北京的城墙拆了,牌楼拆了,胡同、四合院也成片成片地拆掉了。推土机挥舞着它那闪着寒光的巨铲,把一堵堵的墙抓起来,又摔到地上。高大的红门,被撞飞到半空。邻家那棵粗壮的核桃树,喀嚓喀嚓地响着,折了。只半天的工夫,便只剩下一地的碎砖。这还是我们那个古老而美丽的北京吗?这还是我们那个有着幽长宁静的胡同、有着开满石榴花的四合院的北京吗?也许明天,你就不会再看到胡同和胡同里的四合院了,它们全被繁华拆了。 : s6 Z+ |+ B' s
如果有一天,作为古都的北京拆得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紫禁城,那么,美丽而古老的北京只能留在人们的心中,而在人们的视野中消逝…… $ ~5 X, V1 l2 S3 u8 @+ v+ h: M
当高楼大厦替代了胡同里的四合院,当单元房的防盗门隔阻了街坊邻里间的侃山聊天,我们怀恋那逝去的纯朴美丽。因为故事和历史已经被拆成了瓦砾。 - V" f! \) z4 W& {5 {
北京四合院本身就是一幅独特的民风民俗画卷,让人回味无穷。拯救北京四合院已迫在眉睫。当文物保护法尚不能完全保护住这些国粹的时候,那些不属于文物却同样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四合院在轰鸣的机械声中纷纷倒下,面对消逝的古老文明,谁能说这不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呢? 9 x; _- H1 d0 @% ?+ x( A# F
我们不想做保守派,更无意复古。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历史终归是历史,我们曾经拥有的已成为过去,但我们必须在迈向世界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承祖国宝贵的遗产,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 c3 g& v# h) H z: q#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