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有个姓汪的官员外出,乘马车走在一处河堤上。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随即雷呜电闪,大雨倾盆。汪某急忙让车子停在一棵大柳树下躲避。 & j, B6 z4 N; G- _
雨过天晴,汪某下车方便,回头时猛地看见车窗内有几个人影,心中不禁一惊。揭开车帘看,车厢里空无一人,仔细审视,原来人影是在车窗玻璃上。回家后,人影依然不散,家人都以为神异,就把这块玻璃取下供奉起来。 ) U, q. W0 G$ H- V9 N
20几年后,汪家的儿童用弓箭游戏,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奇怪的是,每一块碎片上的影像仍然是完整的。
$ }* |1 h ]" S4 u) w0 o 汪某的外甥,翰林院侍读张亮基得到一块碎片,拿去给他的好友姚元之看。姚元之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收入他所写的《竹叶亭杂记》书中。 . X8 v, S% M1 J
书中记载:放平了看,这是一块残缺的玻璃片,但斜向阳光看去,就有一个“仙人”坐在里面,仪容端庄,面色微红,双目炯炯,胸前飘着长长的白须,头戴红色道冠,,穿紫色衣服, 右手执一柄羽毛扇,身旁还侍立着一个童子。 / b. S4 I" ]; w
姚元之在清代嘉庆、道光两朝,做官近40年,经历丰富,博学能文,著述严谨。囿于当时认识水平,姚元之把这一奇异现象解释为在雷雨时刻,一位避劫的仙灵精气聚合不散,附着在玻璃上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