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锐营 ! `9 y# s- K- z7 P* g, ~
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恃强凌弱、不安住牧、屡侵邻封。”清高宗谕称:“苗蛮易动难训,自其天性,如但小小攻杀,事出偶然,即当任其自行消释。”不料大金川继续攻打鲁密,章谷等地,直逼渡河口。清高宗认为:大金川番兵骚动边境。逼近内地,其势既甚猖獗,非仅以番攻番之策可以了事。川省番蛮,种类繁多,历年多生事端,横肆劫夺,自相攻杀,屡经发兵弹压,始得宁贴。大金川既受朝廷封号,给与印信,竟敢不遵均束,连年侵扰邻封,必须大加征伐,以靖边氛。乾隆十二年三月,清高宗以大金川民人与苗性相近,云贵总督张广泗熟悉苗情,故命其补受川陕总督,即以治苗法之蛮。6 a X2 I* R6 h
张广泗虽身为总督之职,习于军旅,办理云贵苗疆,甚为妥协,不料在征讨大金川战役上尽吃败仗,张广泗奏折大金川坚碉雕难攻打时云:
. [1 E: ?" b s+ J2 p) T% I9 g “臣自入番境,经由各地,尽寸皆山,陡峻无比,隘口处所,则设有碉楼,累石如小城,中峙一最高者,状如浮图。或八九丈十余丈,甚至有十五六丈者,四周高下皆有小孔,以资了望,以施枪炮。险要尤甚之处,设碉倍加坚固,名曰战碉,此凡属番境皆然,而金川地势尤险,碉楼更多。至于攻碉之法,或穴地道,以轰地雷,或挖墙孔,以施火炮,或围绝水道,以坐困之,种种设法,本皆易于防范,可一用而不可再施。且上年进攻瞻对,已尽为番夷所悉,逆酋皆早为准备,或于碉外掘壕,或于碉内积水,或护碉加筑护墙,地势本居至险,防御又极周密。营中向有子母,劈山等炮,仅可御敌,不足攻碉。抚臣纪山制有九节劈山大炮二十余位,每位重300余斤,马骡不能驮载,雇觅长夫抬运,以之攻碉,若击中碉墙腰腹,仍屹立不动,惟击中碉顶,则可去石数块,或竟有击穿者,贼虽颇怀震怯,然却 如故。” 张广泗的奏折给我们做了一个金川碉楼的最好写照。张广泗兵败后,奉旨处斩。9 b* v+ _( t5 ^ y
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命大学士傅恒为将,派东北三省及京兵五千,陕甘两省汉兵一万五千、云贵四千、两湖四千、西安二千、四川一千,十多路人马再讨大金川,此次傅恒略施小计,先破小金川,再密令大将岳锺琪宣谕招降,在恩威并施下,大金川莎罗奔顶经立誓,愿意遵依六事。- F q% r j* b) V( Z/ V
1..永不再犯邻封;
: B9 e- D+ {2 \ q3 g$ g& v 2.尽返所夺各土司侵地;
: Y* X; v; s+ ^, L 3.捕献马邦凶犯;
+ i T0 p- @) \$ Y) Z% t9 d 4.照数呈交枪炮军器;
- O' l! r) q3 E V8 T 5.送还内地民人马匹;
+ \& f, l2 K+ r7 L# S 6.与众土司一体当差。
" f% R9 [2 g5 j5 ]9 J& Q! M 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三,清高宗降旨班师。
8 Q* x' _, o* o/ q! E5 @ 在这第一次征剿大金川战役中,不能不提到傅恒从京带去的五千精兵。这五千精兵中有两千精兵是从香山脚下健锐营中选拔的。在云贵总督张广泗第一次征剿失败后,乾隆皇帝得知失利的原因在于山地中的石碉楼,碉楼在山地间易守难攻,达到了:“半月旬日攻一碉,攻一碉难于克一城”的程度,于是,乾隆命工部着手在北京西山脚下的方园十多里的山地上修筑了和大小金川相似的碉楼,以达到以碉攻碉的目的。乾隆十四年实胜寺碑记中:“去岁夏,视师金川者久而弗告其功,且苦酋之恃其碉也,则创为以碉攻碉之说,将筑碉焉。……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搏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今之人犹昔之人也,则命于西山之麓设为石碉也者,而简伺飞之土以习之,未逾月,得精兵其技者二千人,更命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为经略,统之以行。……夫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绩不可忘。于是合成功之旅立为健锐云梯营。” 香山脚下健锐营八旗营房中的六十多所碉楼是谁建的呢?得以肯定的说,最先在旗营中的几个碉楼是由金川工匠亲手建砌成的,有文字为记。乾隆十五年御制讨序中记:“朕于实胜寺旁造室为庐,以居云梯军士,命之曰健锐云梯营,室成居定。兹临香山之便,因赐以食。是营皆去岁金川成功之旅,适金川降虏及临阵俘番习工筑者数人,令附居营侧,是日并列众末,俾予惠焉。”御制《番筑碉诗》:“番筑碉,筑碉不在桃关之外,乃在实胜寺侧西山椒。……俘来丑虏习故业,邛笼令筑拔地高,昔也御我护其命,今也归我效其劳。” 当傅恒率兵得胜回来后,这些昔日从京城防八旗中选派的战士并没有回到原来在京城内的营房里,而是全部留在了香山脚下新建的八个旗营营房中,这些得胜之兵从城中接出了家属开始了健锐营的新生活。
0 G' y7 i+ T. }% ?3 m X s, ~5 t# n4 \2 n6 T; W
3:健锐布局" D1 A) Z$ D$ O( M0 F5 w8 r
同京城内的八旗方位一样,健锐营八旗营房也分左右两翼,不过,健锐营的两翼八旗可能更为形象。
; _( @3 q! t$ W& G. P4 | 设香山静宜园为龙蟠凤翔的中心,那么,香山北侧向东的山麓尤如她的左翼,而香山南侧的山峦向南,则象她的右翼。香山健锐营的八旗就如同这只凤凰的双翼,左边四旗、右边四旗则建在依据山冈起伏的自然地貌身躯上。! A& _1 w6 X# h/ a5 d4 W
左翼四旗:最西边的为镶黄旗,旗分三部。往东隔着樱桃沟流下的溪水,河东岸为正白旗,旗分两部。再东为四王府,过四王府为镶白旗,再东过小府树,则为正蓝旗。正蓝旗距香山约七八里路,但与圆明园护军营的镶红旗却很近。左翼四旗以双石岭、二昭山、大昭山诸峰一字排开,构成了自颐和园、玉泉山静宜园的一组军事屏障。. c9 K; R5 x+ C0 m
右翼四旗:最北面的旗营为正黄旗,由五部分组成,越过旗营关帝庙,则为正红旗。过松堂,梵香寺本应为镶红旗,由于风水所致,改设镶蓝旗,而本应设在此地的镶红旗反而设在了最南端——南河滩沟的南北侧,再南便是黄土坡和魏家村了。7 ~" x' O2 {/ Y4 s
镶黄旗营:镶黄旗营分南营、西营、北营三部分。南营在煤厂街东,旗营呈正方形,有南北、东西宽街各一条,营中房屋除几套四合院外,均为北房,除两条宽街外,南营内尚有八条东西胡同、南北六条横街,营区有东西南北四座大门楼,其中东西两门外均砌有八字影壁墙,南营有碉楼五座,均在营垣外的西北两向,今日南营布局依旧,形似城区内的街道,不少的满族同胞还是居住在这里。0 |9 v& F8 O# p% H
镶黄西营:镶黄西营在乾仙岭东的公主坟旁,营区呈东西长条状,一条东西街将营区一分为二,有房仅30余户,此营区只有东西两门,街南街北两排住房。东门有小路可达南营北门、西门、煤厂街。西营有一显赫人物,为清末绍兴知府桂福;其后人姓樊,仍在北京居住。碉楼两座在营区北侧墙外。5 o8 s) ~* @# g) I1 }! g
镶黄北营在万花山前的一块平坡上,住兵丁二十余户,多为北房,三排。仅有南面门楼一间,北面有角门一,可通碧霞元君娘娘庙,再往东为佟峪村,碉楼在营门西北侧,仅两座。* x1 d+ J9 z) @& O, ?
镶黄小营为后建,又称新营,在煤厂街北,北辛村后街西,布置与镶黄西营相同。
- Y5 ~0 s3 \* P! C 正黄旗营:正黄旗营占地面积较广,由于红山头、学堂、大库、铁塔寺所隔,营区分为四处。北营在红山头北,八旗印房前,营房原有东西胡同三条、均为北房。嘉庆年嘉间又向南扩建三条,现存的两间旗下老屋由宁海先生居住。此外,铁塔寺北营房20院,均为南房,八旗学堂西侧有小院九套,均为西房。
+ i4 X; ~ e6 T/ [: H2 {! I! {& A 正黄旗南营在红山头南侧,占地广大,状为西高东低,西圆下方,房屋由于地势所限,极不规模,有北房、西房两种,健锐营营属关帝庙即在本营东北角,碉楼两座在营区内,两座在营南垣外侧。, k q9 R8 u; X' _3 }4 |$ N- a
正黄旗营房西上方即为番子营,俗称寨子。* a8 c% L: X3 Y* H% l0 k2 v
正红旗营房在山神庙下,一条官道将正红旗营房一分为二,西部为上营,东部为下营,两营的建筑均是西房。西营房内有西门、东门,参领住房在营区正中,与其他营区不同的是,五座碉楼均在营区内,档子房在西南角的碉楼南侧。正红旗下营呈正方形;营区中除有东西向宽街一条外,两侧尚有小巷六条,有房六排,关帝庙在下营东营垣内。" J/ h' E2 c5 ]
镶蓝旗营房:镶蓝旗营房在梵香寺,松堂南侧,营区内房舍西房、北房参半,参领房在西小院和东小院。营区呈*长方形,但缺右上角而多出右下角,状似刀把房形,刀把之处为的是挡住其南侧的胆家坟和礼王坟。营区内有南北巷宽街一条,今日正是360路、318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此外营房还有东小门、西北小门,供兵丁出入。此营房区域内的部分碉楼和南大门门垣、旧墙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中期。在本营安置此地时,镶蓝旗的“蓝”字,当“阻拦”讲,本文作者曾在此营旧址住过多年,今家人仍在此营居住。 E/ r1 ~9 \& Y5 g, j
镶红旗:镶红旗本应安置在镶蓝旗处,风水所致,安置在南河滩山沟的南北两侧。营子里的人习称为沟南沟北。镶红旗北营在半山腰上,营上面有一高大建筑,称为方昭,现遗址基石尚在。营区呈正方形,中间有东西宽街一条,自上而下。两侧各有六排营房,每排五六个院子不等,有东西营门各一。东门外有通沟南小路和通镶蓝旗营房小路各一。沟南营房颇大呈刀把形,南侧为营房九排,中间夹建两座碉楼,西半部除参领住房外,多为公用房瓦,仅西边两排营房,约十多个院子。此营房有门三;一:南部东门;二:参领门前东门;三:西北角门。此营有爪尔佳氏后裔,至今仍住在故地。 正白旗营:正白旗营为健锐左翼,由于营区的发展分为里营和外营,旗丁称为营子里,营子外。外营颇大,均为北房,所有公共机构均设在外营,营建在南旱河河东畔,再东为四王府。外营有一著名人物,名唤舒成勋,原北京27中教员,满族,舒舒觉罗氏,在70年代,在他居住的旗下小屋发现过大量墨迹诗钞,引起不少红学家的关注 ,现已辟为“曹雪芹纪念馆”。我与舒老相识是由香山脚下张华民君介绍,张君有三字:清、源、济,均攻书法。舒老在77年夏,亲到寒舍共商收集碑碣事宜,毕竟同族人,共识处极多,笔者当时正值年轻,对壁诗也提出不少问题,与舒老同行的一女士,极漂亮,姓李,脚有些跛,知识颇丰,在宏扬宣传红学艺术及曹雪芹旧居等方面有得天独厚之处。
8 m! l) e' c, x- Y% _- t 嘉庆年间,旗营由于西侧的水渠所限,开始扩营,自原营区向东发展,得十排营房,均坐北朝南,旗人称之为营子外头或外营。外营结构如下。外营呈竖的长方形,中间南北向宽街一条贯穿营区,东侧为一至十条,西侧因有佐领四合院两所,无故三条四条,每排十小院可住近200户旗丁居住,该营有本家同宗白纪庸。关帝庙在外营中部北端,一度做为学堂。外营兴建后,未增建碉楼,故正白旗营的碉楼多在营北垣墙一带,计八座。) Z1 D$ G# V- i2 j
镶白旗营:镶白旗营在铁塔寺下,铁塔寺为藏式,又名普安寺,因北山普安岭而得名,营至东西分别为小府与四王府。旗营方呈横长方形,极工整,营中有从南至北街巷八条,其中六条为东西向营中宽街,通东西两侧营门,该营营门别致,由三门洞组成。由于营房占地广大,又有南北向宽街两条便于旗户行走。南端顺势开营西南门、东南门。北墙垣有东北小门一,顺路上铁塔寺。佐领房屋在东西宽街中的路北,四合院西为档子房,关帝庙在西门内路北。该营有碉楼7座,除一座在营内东南脚外,其余6座在营房西北角、东北角外矗立。营房东侧现有李姓,满族,从正黄旗南营迁来为入赘女婿。' v9 P& q% n4 }/ l& C: t. Q/ J
正蓝旗营:正蓝旗营呈横长方形,与西邻的镶白旗占地大小颇同,由于该旗营在整座健锐营的最东处,故该营门数量设置极少,仅有东南和西南两门,营内有南北巷宽街三条,因佐领四合院和公用厅房设在中西部,故东侧有南北宽街二,关帝庙和学房在东南角,笔者实查时,仅有雕楼三座,实际上应有七座,拆除的四座皆因在营内,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两座就是营房的最东处,西侧则再向碉楼西约15米处。此营李氏为大户,笔者亲友数家,均居此营。 健锐营的军政系统
% m( J) |/ |% X# J; a' @ 健锐营于乾隆十四年组建后,设置了以下军政系统进行管理。
2 ~2 o4 e. s8 Q 掌印总统大臣,翼长,署翼长前锋参领,前锋参领,副前锋参领,署前锋参领,前锋校,副前锋校,蓝翎长,笔帖式,前锋,委前锋,养育兵。
7 S$ i2 L4 \* C E, n- S- s 具体如下:
- H; T# V5 _9 t0 |8 e 掌印大臣无一定定员,是由朝廷通过兵部任命的,多为王公大臣,官职一品,不住营内。1 t. N$ l8 d( `# K
翼长:因健锐营分左右两翼,故各有翼长一名,分管东西四旗,官职三品,住在八旗印房前面的大四合院内,约十六间,配有马号,平时衣着为兰色战袍,头顶帽有兰顶、红顶或红花顶,主要依据平时征战的胜绩而定。待进城议事时,身着袍褂,胸佩朝珠,足蹬薄底缎靴,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健锐营军士敢死队的身形,大小金川的平定是健锐营军士常说的话。% T4 `. u, Z4 v4 l3 L n0 q3 j
署翼长前锋参领:这个职务只有健锐营才给予设置,其他旗营虽也有类似此职,但不是这个名称,如火器营称为翼长,官职同为三品,配给大四合院一所,带有马号,房屋14间。衣冠服饰与翼长相同。! f! {) X9 M* ?0 c# C* w
正参领:正参领为具体到了每旗中的最高指导者,官职同为三品,但住房仅12间,房舍一般建在本旗正中位置,房舍因是四合院结构,往往造成该营布局缺某某“条”,使营区内旗丁街巷不对称。& E9 R, l* [ ^2 ^8 m; Z
副参领:是本旗中辅助正参领的助手,官职从四品,住房十间。
7 ^2 _% Q7 ?' l& _' K 委参领:是本旗中辅助正参领的且手,多做具体工作,官职从五品,住房八间。
2 Q& [9 m! w/ K+ O9 \- A2 V9 j' x1 d 前锋校:相当于现在排级,每旗约有10—13名,每前锋校各管理一甲,每甲28人—30人不等。由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来决定的。官职六品,每人住房六间。8 j# U6 z; b9 J7 i
副前锋校:是前锋校的助手,每旗五人,官职从八品,住房三间。
9 |) f% R7 b, i+ R; G 蓝翎长:是前锋校的助手,相等管理日常旗务的副排级,每甲一人,每旗约11位蓝翎长,官职九品,住房3间。这个职务,在其他旗营中称“领催”。
1 r7 T& B- b x* X 前锋:也叫正前锋,是正式旗兵,每旗约345人,属下11甲,每甲约28—30旗兵。无官衔,住房三间、二间不等,视家属多少,功绩大小决定,前锋是旗营中的基本力量。. Y' A9 D3 v) }4 s v4 N+ _: V8 X2 R
委前锋:委前锋在旗营中属于二等兵,每旗约有百余人左右,每兵住房两间。
9 U I1 f p1 v( F2 I( q0 q 养育兵:养育兵又叫养余兵,大概是富余下的兵,实际上是八旗前锋的后备力量,应为予备兵,象儿童团一个等级的年纪尚小的军事基层组织,每旗名额为125名,养育兵也定时出操训练,每月有一定的饷银。但无住房,这些养育兵多有父母,过着无忧无虑的父母月的生活。当然,当养育兵也有一定的年龄——十岁。
/ i( ^& o# B4 |/ z. x 除了上述军事官职阶位外,营中还有一定数量的“苏喇”,也就是营中的闲散人员。
# @% ^8 w# L4 M2 { 营房里的男人是世世代代当兵的,可是要想当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孩子长到十周岁时就到了当养育兵的年龄了,也就是说,这孩子开始可以去挣自己应得的那份俸银了。不过这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一定的外因条件。9 K; D. s/ `/ P) Y
当本旗验考养育兵时,适龄的家庭都会将孩子打扮的十分利落,便于应验。因为录取名额少,验考的孩童多,因此,除孩子的自身条件外,还要结合这个孩子的家庭的人口 ,收入,几名兵丁,一般说来,最困难的孩子的家庭会得到本族参领的同情和录用。养育兵是有一定的年龄段的,即10岁——17岁,如果这孩子已经超过了十七岁,仍未成为养育兵,那就只好越过养育兵这一级直接考委前锋了。
! U) B$ a0 c2 E6 k 如果旗营内有委前锋的空缺,应考人员必须是本旗的养育兵或未考过养育兵一段而又超过17岁的苏喇了。这时,因为考生已列为二等兵委前锋的“旗兵”位置上,所以,射箭、举石、摔跤三项也是比赛的内容一部分。
. a( i- d8 r2 v5 p8 j 旗营内如有前锋空缺时,则由本旗中的委前锋中比试武艺和口才及文化知识等,其中比箭有步射和马射等,健锐营自设攀云梯、攻占石碉等特有内容。
2 k, A- X0 p7 X+ x- d8 b3 S& ~ 旗营中的蓝翎长、副前锋校、前锋校、委参领、副参领、正参领等军职也依此类推,均由上一级或两级备查,核准给予颁布和任命。
# F. F2 [1 Y* U- ?
* }& m3 r2 J1 r# P( h# k & K7 L/ i# d% n3 u2 T3 h
健锐营中的建筑和公共设施
9 _4 y! c( D' B+ D7 a4 Z" R 健锐营营区内除所辖八个旗营近万间兵房外,还有许多其他建筑和附属的公共设施。
0 [ @1 j* }3 g7 t+ H 八旗印房,印房是全营的最高军政部门,在左右两翼的结合部,在香山静宜园东南里许。座北朝南,为方形,有房22间。围墙高大,四角均有碉楼,极威武庄严。印房前东侧为八旗大库,库西侧为正黄旗北小营,原先三排旗营房,为头条、二条、三条。道光年间向南增四条、五条、六条,所住旗丁均为正黄旗旗下。/ B: K) P+ P/ i! h: U
印房西上坡,为香山健锐营宗室觉罗八旗高等小学,有房90多间,其实健锐八旗中不曾有太多宗室觉罗,只是八旗兵丁子女而已。! u: r5 G r$ `: V+ v! {
八旗教场:健锐营八旗大教场在红山头东南,与正黄旗南大营东西遥遥相对。八旗教场由阅武楼、教场、炮场、将台、马城、梯子楼组成,阅武楼北为正门,门前有汉白玉石桥,阅武楼内部如似北京城内城诸城门的 城,多为空地,东西各有一条马道直达南北门楼,门楼为两檐歇山顶,顶为绿琉璃瓦,旧时清高宗乾隆看八旗演练就在门楼阅武殿内。今人多不知南北两城楼的作用,统称团城。其真正名称是,北为阅武楼,南为阅武殿,是皇帝率王公大臣检阅旗丁操演的地方,其殿宇雄伟庄严,殿前的露明大厦即遮风雨,又敝骄阳。从阅武殿往南看,一览无际。近则有南北长,东西逊窄的八旗教场,再前有五洞马城,再前为正红旗下营,镶蓝旗营,西南有实胜寺碑亭与梯子楼。/ D2 ?# T q( o f. v+ P d
今人对教场遗存建筑著述甚多,故不累赘,因为谁写都是这点事,张三抄李四,李四抄王五,总离不开《日下归闻考》,《光绪顺天府志》那点老祖宗留下的文字,笔者所知,正黄旗老氏董鄂氏后裔席振瀛及张家鼎二先生所著别有新意,多为亲身所见,史料详实。
) W* w0 J6 n% M; w* Z8 h6 |! }; q% U 嘉庆年间,健锐营尤为朝廷重视,为了扫除不安定的暴动,每到城池之处,不再用火炮齐轰,目的是保存城池,避免虚糜火药,故全国各地驻防八旗也须配备健锐云梯兵,加强攀登训练,每年春秋两季,健锐营八旗教场中,战鼓紧擂,海螺长鸣,骑兵威武,砣兵排轰,演习科目形式繁多,时而列队,时而前进,时而交叉,时而撤回原位。最引人注视的是新式武器的表演,鸟枪、抬枪交相放发。时而排枪、时而连环枪,时而点放,给旗兵们一种新鲜感。
# Q& b1 O2 N; ?: L# a 今日看,昔日在八旗教场上操练的全是俸禄低微的前锋,委前锋,这些清廷军队中的敢死将士比起京城内的诸王爷府中的贵族,也似奴隶一般,尽管每月俸银,每季俸米,这些铁杆庄稼照常收获,但生活还是清苦的,当民国时期断了银饷,旗营里的人贫穷潦倒,香山脚下的八个旗营尤如八个活地狱,使数以万计的旗民在水深火热的死亡线上挣扎。$ f/ u4 u: r1 z6 r9 r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健锐八旗后裔在1937年后,也有三十余人参加过平西抗日游击队,后来成为宋时轮、邓华部队的英雄战士。
# s+ V& {0 R8 w6 r% H$ l) i 碉楼:在健锐营诸旗营中均有碉楼,其形式是仿昔日四川大小金川石砌藏式碉楼而建成,碉楼的作用是用来练习攀登和防御。攻者利用云梯进行强攻,而守者则居高临下投以矢石、滚木、张驰利箭,以逸待劳。4 E4 a& r4 I8 f0 N% T
健锐营计有多少座碉楼,众说不一,就是同在《日下归闻考》中,前说67座,后说68座。简述如下:镶黄旗在佟峪村西,碉楼九座。正黄旗在公车府西,碉楼九座,镶白旗在小府西,碉楼七座,正蓝旗在道公府西,碉楼七座。正黄旗在永安村,镶红旗在宝相寺南,碉楼七座,镶蓝旗在镶红旗南,碉楼七座。合计为63座,再加上八旗印房四座,阅武楼教场的梯子楼一座计68座。
/ e* e: u1 q3 S1 q8 a, e9 h 这68座是这样分布的:左翼建四层碉楼14座,三层碉楼18座。右翼(含八旗印房,阅武楼教场);五层碉楼2座,四层碉楼10座,三层碉楼24座。碉楼有实心、空心两种,有“七死八活”讲法,但教场梯子楼正面朝东,中有门洞,人可沿梯而上。. }6 O& A5 a: F
关帝庙:因为清廷要旗丁的忠臣,爱国、爱民族,打仗是英勇善战,所以每个旗营里都有关帝庙,关帝庙多设本旗的正北或东南角,有大有小,占地不一,大的有东西配殿,外火器营的关帝庙仅一大间。尽管如此,因旗营内的家属多不出门,而丈夫又要出兵打仗,所以旗营关帝庙依然香火鼎旺,以祝亲人平安。
6 W9 j3 b, b0 ?2 a" U
4 J# W5 X: x+ n7 B % z L* d! Y- |4 f4 ]& i1 E! y& w# p9 M
1 n: s' k* _; Z0 ?2 香山脚下话旗营(六)-----健锐营中的建筑和公共设施
0 T1 ~. H' f1 i e1 A 营门楼:各旗营军士,家属出入的地方叫营门,门楼为歇山顶,门楼形式不一,最好的营门楼当属香山静宜园东门外,往正黄旗北小营的营门建筑最为辉煌。拱形的高大门洞,出檐的门楼,南北两座相互辉映。此外镶黄南营的东西两营门外各有大影壁一座。其余各营门大同小异。- t, E @* B: M, j
番子营营门别具一格,为塔形,营中出入须走塔下,人称“塔门”。5 G* C1 ^3 J$ { k( j0 \
营门楼内,设有岗屋一间,类似今日传达人员、警卫兵士的休息办公室,有记录平时外出人员的记录。第一档案馆内有清末旗兵着戎装在营门楼前留影的照片。# S5 r( Z2 _( \3 X# P! _& Z' T/ `
档子房:每旗都设有档子房,地点都建在本旗较为中心,距本旗正参领宅院较为方便的地方,档子房内分参领办公处、俸饷处、派差处、仓库、笔帖行文处等。多为一个小院,有房6—8间。档子房负责全旗的每户的俸银和口粮,负责全旗兵下的军事训练,执行旗丁应遵守的各项纪律、全旗的人口的档案、册籍、来往公文都存在这里。最早,公文有满汉两种文字,自道光起,只用汉文。档子房除了白日办公外,一到晚间,这里特别热闹,旗营中的办事人员多在旗属学堂、档房、官厅内聊天,互通各人知道的最新信息。! \5 u* U; q, o( E, Z
旗属学堂:这是本旗稚童启蒙学习的地方,老师仅一人,学生年龄7—13岁不等,只有旗属小学的优秀生才能报考翼属小学和香山八旗官学,旗属学堂用房两间,外屋明间为教室、里间为老师备课和晚上睡觉的地方。晚上,营中许多大人和孩子爱来学堂,喜欢听老师说书。老师说书时,连说带比划,说到精彩处,大伙齐叫好,学堂冬季用的柴禾是大家各自送的。9 }# X6 v: L$ U9 J q0 ^6 t- u) [
官厅:多建在旗营内宽街一侧,隶属于蓝翎长,领催领导。负责本旗公共的后勤工作,如夜间本旗营内治安,打更巡逻,开启营门,打扫街巷、教场、关帝庙、档子房、碉楼空场等处,如遇有旗营家属纠纷,也多与解决。总之,除了军政事处,其余杂事官厅都负责。官厅有房三间,含库房。相比较,昔日旗营官厅如今是街道居民委员会。官厅在旗营的军政和日常生活中起着很大作用。
, k3 W* g% _" j% q6 d& Y4 y ^ 官厕:旗营内的旗家小院安排十分合理:静谧而洁净,但小院内无厕房,故每家每户拉屎、撒尿就成了大问题。旗营内为此设置厕所,营中人称是为“官茅房”。茅房,意为茅草房,有顶,但前壁上空出许多,为的是透风,冬季也如此。官厕的打扫工作由官厅负责,由于旗营人不得务工务农,官厕内的粪便多售与营外粪户,粪户雇人掏走后经过清理,作出一等粪片,不少粪户为此发财,购置房产。营房内官厕是个“肥差”,一年能换好几家粪户,可见油水之大。
4 [1 D1 _: A5 P# B" p, ^( q 水井:外火器营位于高水湖与清水河西南,水位极高,打井取水很方便。夏日井水不足一丈深,故营内有井16眼。健锐营在西山,香山脚下,故每旗营内有水井,数目不一,少则两眼,多则四眼。夏日深水深约两丈多一些,不论井深水浅,井口上都有辘辘。不要以为水井是为了吃喝,营房内还有一特殊作用,就是翼长陪大臣来视察时,需要黄土垫道,清水泼街以示对朝廷命官的欢迎和自己营房的洁净。3 N% ?% u( _* y7 K
水房:为了保证井水井质的干净,每眼井都有专人负责,在井口的上方盖有井房。早年间水房由官厅负责,清末,水房包给了山东来京的穷人,这些山东人极豪爽,每日给老弱病残的旗户送水,近处肩挑,远处车推,独轮上载有长圆水箱,下面侧有两孔,木塞堵住,用时拔塞放水,营房内经常响着吱扭吱扭的水车声。$ A0 w& @! d! d# d
排水沟:由于旗营占地广大,房屋较多,夏日到来,雨水成河,为此,营内宽街,大道两侧都有排水沟,让雨水迅速从营区内排出,这项工作由官厅负责,冬季清扫,夏季实用。
$ ?. ]4 y5 X1 j w 营旗围墙:健锐营的围墙以地形而建,虽一样高,但由于地势不同,故围墙似蛇一样,营墙用虎皮石砌成,宽约底部三尺,顶部一尺五,围墙下面外侧为护墙沟,也为护营沟,沟两侧均有青草,夏季,护墙沟内也有小鱼和青蛙。秋日,雨水泄去,一种叫油葫芦的草昆虫叫个不停。
+ l: }9 ?: d7 O9 @# b ; b& t7 u0 J$ O
健锐营中的军事训练 2 \; B8 S8 W# q* w4 Q: b/ o, H
健锐营成立是因平定大小金川设,故健锐营中的兵丁实则是战役前的敢死队。
* Z* m6 a% @# U& ~+ W3 y) Y 健锐营中的军事训练以飞架云梯、飞跃碉楼、抢占制高点为主,其余项目还有马射、步射、驰马、马技、舞枪等,隶属于健锐营的船营则在夏日训练,八月十五在昆明湖上为皇帝、贵族和皇室成员、诸大臣表演。9 ~2 k+ l3 H2 A' u
下面分述如下:
1 m4 k# K/ a+ ?3 x2 W0 W( \ 架梯蹬楼:这是一项集体项目,攻碉楼的一方要设想到碉楼顶部有数倍的敌人在进行顽强的抵抗,攻楼一方要在敌人的砖石、滚木、火炮下,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的蹬上云梯,消灭敌人,占领碉楼。训练时,攻方先把四丈多长的云梯放在远离碉楼的地方,梯子的每个撑处两侧各站有一个兵丁,约22名。云梯的后面还有30名营兵,他们手执利刀,腰缠九节鞭,等候待令。待前锋参领一声号令下,只见梯子两侧的营兵一齐将梯子抬起,向碉楼冲去。当云梯的顶端靠在碉楼顶部时,只见梯子后面的30名营兵早已象猴子一样,一个接一个的攀梯而上,底下的营兵则大声呼喊,以壮军威。转眼间,楼顶上已是营兵,他们在楼顶上舞刀高呼,以示占领敌方阵地。但每当全营会操时,各旗之间要进行争先赛,故攻楼战技项目多由两上以上的旗营营兵参加,从中筛选出胜负,胜者再与其他旗营胜者再决一雄雌。8 A: ~& _9 u- H9 j' X2 q. J
马射:满族堪称是马上民族,满族先人久居山林,娴于骑射,多熟练掌握马上技巧和驰骋于马上狩猎。在马上骑射是满州八旗的基本功,否则怎能以一少数民族而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达268年。其八旗军兵悍马壮,弯弓射伏,驰骋突袭,所向无不披靡。满洲骑射的民族传统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体魄起着关键的作用。健锐营的骑射是分驰马枪射和驰马箭射两种。马箭手和马枪手从演武厅围城的两侧的教场马道东侧的马城门洞中疾驰而出,见得南面的箭靶,便推弓搭箭,飞驰发射,瞄准靶心。如命中,自己一方的军兵便摇旗显示。表演时,其精湛的骑射者多五发五中,博得全营官兵的喝采。
' J& U# K7 ^. H# a 马技:马技是一种在会演时的表演项目。满洲人旧时多骑马打猎,马上功夫极佳,骑手在奔驰的马背上可以做镫里藏身、左右卧鱼、合手大顶(倒立)、左右跨跃、扯旗扬帆等高难动作。! v0 X) Z' }4 |0 Y0 Z
步射:前锋正兵个个会步射,以五枪五中为最佳,这是因时代的进步,清政府深感弓箭和短刀抵挡不了外寇洋枪、洋炮的侵略。自1900年起,各旗营都配备小过膛、排枪、台枪、马枪等较为先进的武器。
7 U l/ e8 B2 r. y; q6 u 驰马:此项表演较为单一,只是要求跑的快,摘下终点挂着的烟荷包。在集体比赛中,也有四马顶针续麻式的接力赛。同样看哪个旗营队伍中的骑手先到终点,夺得赏物。9 l8 }2 ~$ @8 a: S* _$ b
清政府规定,前锋正兵,委前锋二等兵每天定时在本旗的小教场内出操、训练。每旗每半月合练一次,全营八旗则每月合练一次,因为健锐营都统每年都要来营内检阅一次。此外,军政考察定时来营考察兵丁和全营的官兵。$ o; j5 N3 z8 G; M
健锐营全营八旗合练实为壮观。八旗合练一开始,各旗的前锋枪手、炮手、执刀手、执纛营兵及左右两翼大*旗为先导列队站好,检阅官们顺序入主,总统将军入场在中军帐中坐定,接着教场中举连放三通军炮,炮毕,主将台上螺号兵分两队在两面黄色大纛旗前站立吹螺号,吹过螺后,大队军中的螺号一起响起,声势非凡。待螺号停吹,两翼枪炮头队、二队、翼队按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下五旗俱按各位置排定,随后,鼓起,各旗、各队的枪手、炮手、弓箭手、骑手出列徐过,顺序从中军将台前通过。
/ q" {% o8 V% N6 o" ` 至于每旗自己的列队表演,多分为左右两队,两队人马进教场后在将台前站定后,左右两队各有小炮一门,以镇殿后。表演开始,两队列队行走、互换位置、往返数次,回原位。这时,本旗的头队、二队、殿后兵随螺号声走进教场一顿舞杀,在螺号、炮声中表演结束本旗的项目。
5 ?( {" ?" M8 { u3 e 春秋两季的会操表演加实弹射击一项,每旗每甲先对空放五次,然后再实弹打靶五次, 每次放台炮,需火药二两四钱,烘药二分四厘,火绳四寸七分,铅丸一个,重四两八钱。当然,全营中登占碉台项目最佳者也会表演手持刀矛、武勇过人的登梯攻城精彩绝技。一旦春秋会操表演审核结束,全营的士兵就会松懈下来,旗兵人已经适应康、雍、乾三盛达一百多年无战事的安定环境了。/ @- n- J* _# h4 L+ e2 m
不过也有历害的,镶红旗参领僧额布便要求自己部下每天练习军事,一天,看见手下某甲长提壶沽酒,大醉,便立碎其壶,给予警告。一日见一八旗子弟携笼架鸟,便拆笼放其鸟,任鸟高飞。他在业余时间专教本旗八岁到十岁的孩子,教他们射击、射箭、摔跤,甚至在雨中也不间断,僧额布痛下决心,要改变社会上对八旗子弟的看法,使本旗子弟成为真正的兵。这些孩子最后大多数参加攻打库伦的卫国战争,至今旗营中的老人们还在传颂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 / Z6 k) S# C5 m# K+ V f
旗营中的经济来源
0 ^2 T0 n$ j3 A$ ^1 d' e$ l- P* W 由于清政府对旗营有明确的管束制约,营中的旗民只能从事军政公职,当兵是旗人祖祖辈辈的职业,旗人不得务农,不得与民人争掠工地,不能经营,不得与民争得社会经济利益,旗人不得从艺,更不得任意吸取汉族的民俗和习惯。由于上述种种条框,旗营中的经济来源有以下几种:银饷、俸米、节赏、红白赏。
$ s. C& M5 f: d4 `5 P 银饷:也称俸银,评此钱时,旗人称之为关饷。这笔银饷直接从本营内的档子房处领取,其负责此项旗务事情的为本旗兰翎长处。+ M5 x, W$ L) \6 S
旗营内银饷发放以每月阴历初二为准,先由本旗参领签字盖章,再由本旗领催们重轿车与伙计数人至健锐营档子房办理登记手续,一经通过,便可持牌到大库里去将本旗的旗饷全部领出。银饷领出后,当日不能发放,先由各领催做好统计和银两的分配,所以每月初二的夜晚,各旗的档子房内灯火通明,银元、铜子互映。更有领催亲信在帮忙分理,通宵达旦,工作不息。这些“工作人员”先将银两按花名册上的银数点好,装入用高丽纸做的小袋之中,封面写上姓名及钱数,以求第二天发放顺利。4 R' D0 s' ~2 h; Y# F" }
初三日,旗营人皆到本旗营内档子房领取俸银,营子里称之为“关饷”。真是每月阴历初三日,就是天下刀子顶铁锅,也得伸手去领俸银。
& X& \' F0 H; J$ O3 l# _! S& L& f 要命的是,每当初三日,旗营内发俸银之时,营外的街市,商贾也大落行情。平日时价仅一吊,到初三、四、五等日会涨到一吊一,各路小贩也趁火打劫,真是旗营一关饷,凉水都贵三分。
% x. g# X5 L. S6 D6 d5 x 光绪年间,旗营内关饷如下:# c. _, d7 |" e4 }& x0 T
前锋正兵:应发4两,实发2两;
3 O d, C- o* B# F1 D2 j 委前锋二等兵:应发3两,实发1.3两;; c5 A8 F& i/ U* F7 G
养育兵:应发1.5两,实发9钱;
* W% ?* s. ~) ] 前锋校:应发5两,实发4两。
9 m3 H; i1 [' I9 Q. r" K/ t5 ~ 旗营中的俸银发放还有一个规定,将军以的官职每年只发两次,即二月、八月各发一次,不似旗丁一样月月关饷。其中:
0 [: F9 |/ a; H) D3 c" n% T. s 翼长的俸银每半年为130两,实发80两;# Q" e5 s2 z1 r. G, R
委参领每半年为40两,实发16两;
( k9 d6 n5 y, V5 Q. ^ 副参领每半年应发52两,实发21两;8 n/ I1 k2 I; |# y
正参领每半年应发65两,实发26两。- O2 I3 }" d! A- v; }, v. j" M
俸米:除每月领俸银外,旗营每季(三个月)尚有领米的制度。当初大清康雍乾盛世时,国库充实,朝阳门内建有禄米仓,南方进贡之粮米极多,初入仓时,米为白色,待入仓后,过了伏天,则因地气侵蚀,米变得深黄,俗称老米。做饭时,米粒膨胀,显得颗粒大而饱满,且发奇香,所以,市人皆将老米称为上品。旗营人领米则称为领“季米”,因为每季发一次。 J3 z3 `) i# T
健锐营内发米日期不同,大概是因为旧时运输不便,粮量太多所致。左翼四旗领米为“二五八冬”,即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右翼四旗为“三六九腊”,腊月就是十二月份。
- M- b9 j5 U: ^" d, n, j4 M 领米不似领饷,是日蓝翎长们派伙计分路装车、按条巷胡同给送到家中,故营内外一片繁忙。按道理讲,营内发粮与营外无关,实则不然。有的旗丁家老米存放过多,便想法换成钱或其他物件,营外百姓买去,高呼万岁,共享皇恩,而旗丁得到一季米则胜过月饷。故营内发饷之日,旗营大小家庭,万民欢腾,营外小贩云集,好不热闹。5 Y6 J+ W1 w# `: x. Y" u' |2 }
光绪年间关米数目如下:
. p6 ]0 p) K. U! P6 ? \8 B 副前锋校、蓝翎长、前锋、委前锋关米数量是一样的,月均发1.1石,半年则为6.6石。, s: s# g- n+ ^
正参领关米与关饷时间是一样的,每半年发一次,光绪年间为51石,副参领为41石,委参领31石,翼长发米最多,发61石。1 x5 G' G6 L5 Q4 z
米的质量官兵有别,官员的米质量好,细、白、长、大,而旗丁的米,黑乌,无光泽并有发霉的甜香味道。这是由于康雍乾盛世遗存下来的一种惯例:有米当年也不发,非得等新米储在仓内,陈米大量积压,颜色由白变红方可发米,给旗丁们一种国库充盈,米仓充实的一片升平祥和的景象。旗营下层人家自出生时就享有官俸、禄米的特殊待遇,旗营人吃惯了这种老米,反觉得比一般的白米要好吃的多,所以,有的旗人应邀到汉人家去时,便用黄布缝个小口袋,装上一些老米,请主人与他一起共吃这些皇粮。7 D$ \: o# i+ I! H
节赏:旗营里的小孩兵(养育兵)每月虽有极少钱饷,但因朝廷有满人不许与民相争,所以旗营人家虽无受冻挨饿之忧,却也不十分富裕。但满族人极好面子,不愿在他人之下。营中人多为亲戚,每到年节,开销聚增。有时不到关饷,家里便没银子了,这时家中恐慌,旗丁开始有顾家之忧。每到年节之时,各旗营中的蓝翎长便开始填写花名册,经参领于年前呈给总统,禀述营中兵士之苦状,请朝廷给发节赏。但呈文中绝对不敢讲此节赏是为旗丁们过年的经费,只能说:天气寒冷,购买过冬之物,如似今日的煤火费,取暖费。至于端午节、中秋节,呈现文上也有说辞。节赏的数目以旗丁关饷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为月俸银的二分之一。! f" p2 Z1 [- j, r% @; V" k8 Q
节赏核发领物日期多在节前两天,如端午节于五月初三领当月俸银,初四便可以领端午节赏,以度“五月五”。中秋节于八月初三领当月俸银,初十便可以领中秋节赏。新年,春节虽一年仅一度,但旗营内发钱甚多,旗营人喜称为“过关费”,言过年如过“年关”,盼喜事待来年。
8 Q# l7 G' P6 O, U {8 b( j 除了俸银、禄米、节赏外,营房内还在冬季供应配给一定劈柴,在劈柴不足时,发放购买劈柴的资金,春秋两季,每户可得到两包食盐,理由是,冬季来临,食盐可以用来腌泡蔬菜,保存鱼肉,制作酱油、黄 、豆腐等这些旗营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
8 b* b. D$ C. a' r$ X( d 满族原是马是的狩猎民族,因此,马匹在行军打仗、日常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清政府对养马人员也给予特别注重,为他们提供马匹草料金,养马金。
" h! e/ ^5 e# V0 o+ t 节饷之时,也有弊病产生,如吃空额、有的旗丁明明已死数年,然花名册上依然存在,但在关饷时,其妻只能领到守节银两,营子里的人们称之为“寡妇钱粮”。反之,如儿子结婚,女儿出嫁,营房内也发“红事银子”祝贺,以示皇恩浩荡。; {% C h0 w: V% \% U
朝廷对抚恤金也有详细规定:数目依据死者生前的官职决定。若祖父病故,抚恤金赏给其孀妇,孀妇病故,赏其子孙。如子孙年纪尚小,也可照顾,颁给养育兵级别,得到少许终身俸银、禄米,得到旗丁的正式待遇。 . P H* O: D3 V
( G! a% x% a2 l( N( b/ b3 O旗营里的住 6 w$ p: x. J) B, l5 p
旗营里的旗丁生活在康雍乾盛世时,他们的生活不但丰裕而且可靠,他们领取俸银和粮食、禄米,还有食盐、蔬菜,劈柴等无偿的供给,他们甚至可以不花分文的得到房屋,墓地。只要这户旗人家庭的人口不是无限制的增加,花钱不似流水,尤其是家中不只一个人领取俸银和禄米,那么,这户旗人家庭过得相当舒适。健锐营并不是每年都要外出打仗,自乾隆年后,一般的平定国内动乱多由“绿营”给予制止与镇压。所以,清代在道光前,许多旗营中的旗丁整日穿着上等纱绸衫,喝得醉醺醺的,有的闲遛,有的赏花养鸟,有的在自家小院内闲情逸致。总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旗营里的人们确实过着一种懒散怠慢,无所事事的生活。由于久无战事,加上旗人特有的“铁杆庄稼”和好面子的习惯,到了道光年间后期,八旗子弟完全失去了祖先在关外的尚武精神,除了吃喝,便是玩乐,成了“不仕、不农、不工、不商、不民、不兵”的纨绔子弟。
* ^# e- U2 q& c& i- P 前文所述,各旗营官兵住房待遇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参领与前锋正兵住房面积相差很大。试想十间的住房相当于两套小四合院,等于5名前锋住宅的总和。
+ V4 t5 H3 |( f1 Z 健锐营最初的旗营房是沿袭满洲入关前而建的。一家一户都是以“三分三”为基准的,三分三是指着小院的宽度×长度的面积,每市分合6平方市丈,每市丈约3.3米,那么一户旗家小院约占地55平方米,再刨(pāo)去前面胡同的宽街,每户实占地为48—50平方米。7 T G( e* G- X5 o
满旗营建造十分讲究,尤其是在整体布局及统建规划时,旗营院落无论大小,都有门楼,都有影壁,其目的唯恐跑了风水,同时也使人们不能一下看到小院内的情景,给住户一种封闭感。旗营内的门楼十分雅致,为道士帽型,进门后的影壁正中多有福字,影壁右侧多不通,只能往左行。因为满族尊西为上。绕过影壁,脚下一条石砖甬道,正对屋门。在两间房的旗丁家中,多为装饰一样,外屋极为宽敞,进门北墙为土炕,左侧有灶台和水缸。里屋为南北大炕,西炕也有,但很窄,无法睡人,其目的是将外屋灶内的火温沿里屋南炕,通过西炕,再绕到里屋北炕,达外屋北炕,顺东房山山墙排出。' ]1 t6 F8 S) p
里屋一般是女儿,祖母睡觉和全家人吃饭的地方,如果来了外客,外客多不进里屋,只在外屋炕桌盘腿而坐,吃饭、喝酒均在炕上。满族人家很有礼貌,待子女叫完长辈后,便会自动退到里屋去,从不招大人们“讨人嫌”。
" S) M8 D3 z% H; h; `% h 里屋西墙上挂有祖宗板,上供祖宗牌位和家谱与谱单,在本板的外侧,粘贴着红色的挂钱兜,这是因为我家属于镶红旗,看惯了这种颜色,反之正白、镶白旗则挂着白色挂钱,挂钱是用剪纸做的,极富有民族的个性。里屋的西南、西北墙角有炕柜,装些衣物和贵重物品。
* V( T8 f( ]9 W: G2 U. h 旗营家中都不十分富裕,有钱多填进了咀里,说是当兵嘛,就是得落个好身体,其实,馋也是主要因素,清代由于较为安定,出征打仗时候不多,旗营人讲吃讲喝则十分普遍。; e$ A: L* ?$ Q, w4 ?4 z/ v2 w/ E h
满族旗营小院虽小,却十分别致,布局合理,体现出旗民安居乐业、不爱打仗的心理。可以说,健锐营内家家都有葡萄架,夏日,甬路两侧的葡萄叶遮天蔽日,窗下种植花木盆景,有的还养几缸金鱼。
4 A' |+ E' _* ?+ F# V: W. J9 d 引人注意的小院东南方的索罗神杆儿,原为祭神供喜鹊、麻雀等天禽来吃,清末,旗营里的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食物喂这些飞鸟,但人们又无暇拆掉,于是,这些祭神的索罗杆儿就成了年节挂灯笼的地方。以求来年过的火红、吉祥如意。
. E9 u' K+ R0 k, w0 K 旗营小院里没有厕所,厕所在营区内设有多处,营里人称之为“官茅房”。由本旗官厅儿负责清洁、掏送。0 w0 N3 t- [& M9 r
旗营里的人对自己住房有着明确的认识:咱们是个兵,世世代代都是兵,咱们人都是皇上的,何况房子了。今天你是参领,住十间房,两个院子,明天你不是了,还不是得搬出来?营房里的房是官房,除有居住权外,还有维护的责任,因为这是皇上的。. t5 _7 A5 I I$ c; T
辛亥年,宣统逊位,旗饷断续,时有时无。1925年,冯玉祥逼宫,旗饷皆无,各营房先后出现拆毁官房事情。1930年前后,拆砖卖瓦成了京西各旗营的高潮,健锐营营区内到处都是墙坷砾。
, u [/ w, J# Q+ I 健锐营旗家小院是值得留恋的,那洁净的院子,呈亮的玻璃,雪白的高丽纸,芬芳的花草,爬蔓的丝瓜,硕红的石榴,小院的秋天是最美的,也是主人最为得意的时候。镶蓝旗东小院关家与众不同,挺大的一所院子,什么都不种,连院中的甬道都刨了,为什么呢?原来关大爷祖上是摔跤世家,到关大爷这辈没撂下,还招了不少徒弟,这好,院子变成了跤场,陪着遍地松软黄土的只有那石锁、石杠和那刀枪剑戟的兵器架。
5 ?) g( R: x. [6 T/ u! X
: f* C+ u; z' {, M# S |